老年糖尿病前期不能忽视
老年糖尿病前期不能忽视
糖耐量受损(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11.1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空腹血糖超过正常的6.1毫摩尔/升,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7.0毫摩尔/升。
IGT加IFG合称糖调节受损(IGR),此阶段称为老年糖尿病前期。
根据近年上海社区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21.5%,女性为17.34%。而IGR的异常率,男性为13.90%,女性为18.8%。
重庆市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60~69岁占13.47%,70~79岁占17.73%,≥80岁占15.66%。而IGR的异常率分别为20.48%、26.95%、28.92%。
以上资料表明,老年人IGR异常率与糖尿病患病率相近,约1/5以上老年人为IGR患者。
糖尿病前期多久会变成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多久会变成糖尿病,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糖尿病前期是否会变成糖尿病,主要取决于能否控制血糖。
如果进行饮食和运动之后,从临床的经验来看,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变成糖尿病,但是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不改变生活方式,那么快则2-3年,长则5-10年,则会进展成为糖尿病。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如果筛查出来,一定要首先管理生活方式,要注意血糖的监测,胰岛功能的检查。
你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吗
空腹血糖正常高值别忽视
小童大学毕业后,工作压力增加,生活不规律,经常吃夜宵,锻炼又少,眼看着体重不断上涨,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胖子”。最近单位体检,空腹血糖5.9mmol/L,他看见在正常范围内还沾沾自喜,没想到,医生说“你的空腹血糖属于正常高值,需要进一步检查糖耐量,可能是糖尿病前期了”。
小童忙到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糖耐量试验中,餐后两小时血糖7.95mmol/L,超过了7.8mmol/L的标准值。
糖尿病称,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0mmol/L之间的,就称为糖尿病前期,也叫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如果超过11.0mol/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治疗可推迟发病
研究发现,我国有1.48亿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朱教授介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糖尿病“后备军”,其原因与近些年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相同,与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西方化、久坐少运动、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因素均有关。
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如同处在分岔口上,如果在这个时期进行有效干预,则可推迟和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已经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代表的多种风险,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有资料表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会有10%左右进展为糖尿病,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仅有约30%可能自行恢复为正常;若对其使用药物,或控制其饮食、让其加强运动等,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可下降30%-75%,恢复为正常血糖状况的几率最高可升至70%。
全方位阻截糖尿病
专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不足,因此干预糖尿病前期就应该注重扶阳。
日常生活要注意控制饮食,别暴饮暴食,少食多餐、规律进食;杜绝冷饮慎喝凉茶,朱教授认为,喝冷饮、凉茶都容易损伤脾阳,阳气不足就容易使得疾病进展,喝凉茶要特别慎重,确定是真的“上火”才可以饮用,但也要适量;节制房事,节欲有利于保护肾阳;适当运动,通过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轻中度有氧健身方式健身;如果体重超重或肥胖要积极减肥,因为肥胖者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通过这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果仍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那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或中医治疗。
八种人要做糖耐量试验
常规体检中,空腹血糖介于5.7mmol/L~6.1mmol/L者;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
体重大于正常体重的115%或体重指数≥25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以往有糖耐量异常者;
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大血管病变者;
在妊娠妇女中,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
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者。
老年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肩关节疼痛:一些老年糖尿病早期症状可有肩周关节疼痛伴中、重度关节活动受限。有时,顽固的肩周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唯一临床表现。
肌病:不对称的肌无力、疼痛和骨盆肌、下腹肌萎缩也是常见老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严重的肌萎缩常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恶性肿瘤。
精神心理异常:老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抑郁、焦虑、悲观和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与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萎缩有关。
神经病性恶病质:是老年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特殊并发症,表现为抑郁、体重明显下降、周围神经病变伴剧痛,可在持续1~2年后自然缓解。
足部皮肤大疱:为糖尿病的较特有表现,皮肤大疱类似于Ⅱ度烫伤水疱,常在1周内逐渐消失,但可反复发作,这也是老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经常或反复感染,比如尿路感染、红肿及霉菌感染。这些糖尿病的症状比较常见。
手脚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般的感觉,这也属于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脚肿的预防方法
老年糖尿病人常见的下腔静脉性腿脚肿大,则是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常是一只脚先肿,可伴有疼痛。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进行足部和腿部检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腿脚肿要穿舒适的鞋子,坚持每天做一些轻松的腿部运动,经常用热水泡脚,消除紧张度,促进血液循环,做简单的足部运动,用脚趾滚动小球或小棍,腿脚长时间活动后,要进行适当休整、按摩。如果已经发生浮肿,白天应用弹性绷带或者弹性袜保护浮肿部分。晚上睡觉时,把腿部垫高。
老年糖尿病人预防腿脚肿,在饮食时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和动物脂肪的摄入,要低盐饮食,少量饮水。
老年糖尿病人腿脚肿罪魁祸首还是糖尿病,因此加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患者只有很好的治疗糖尿病,才能避免糖尿病危害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用药八大提示
一、严防发生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病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发生后恢复也慢,有时需数天、甚至一周。常发生在下列情况:①单用磺脲类药物,特别是格列本脲及格列齐特。作者曾遇到个别老年糖尿病病人,仅服数片上述药物,即发生低血糖;②合用二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且剂量过大;③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餐,或即外出运动;④晚间睡前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⑤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加服降糖药。
二、IGT也可用药
IGT是指糖耐量减退阶段,即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mmol/L)。现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该阶段已存在大血管损害,应积极防治。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除饮食和运动疗法外,可服用二甲双胍、拜唐苹、文迪雅等药物,可预防IGT向糖尿病转化。
三、应该早用胰岛素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诊断为糖尿病时,机体胰腺B细胞功能已减少一半,随着病理的进一步发展,B细胞功能越来越差,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往往较差,故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病人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如果尽早应用胰岛素,血糖能较早控制,高血糖对B细胞的危害也能尽早防治,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四、控制餐后高血糖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病人,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而餐后血糖高低与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此外,餐后高血糖的时段,从早餐后一直延续到午夜,比空腹血糖时段要长得多,因此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必须积极控制餐后高血糖。
五、慎用保健品
有一些老年糖尿病病人迷恋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听到或看到媒体宣传后,认为服用保健品就可以不吃降糖药。结果越吃血糖越高,有的干脆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结果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保健品绝对不能代替药品,只能是辅助治疗。
六、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老年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等,即老年糖尿病病人患代谢综合征多。我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须纠正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控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把心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减少到最低程度。
七、积极治疗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病人常伴有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脑血管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下肢跛行、性功能减退等,给老年糖尿病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必须积极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八、服用VIAGRA没有错
老年男性病人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者,约占2/3~4/5。对ED的治疗,病人有要求,医生有责任治疗,首先还是控制血糖,若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则同时降血压、调脂、减重、戒烟。针对ED本身,服用万艾可(VIAGRA)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一部分ED患者有效。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饮食和运动疗法是基础,还需接受糖尿病教育,注意心态平衡。愿老年糖尿病病人,合理使用各种药物,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永葆青春。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我国各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糖尿病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项坤三等基于多基因-多因子病理论,采用大标本、多个群体关联联合研究途径,对485例上海市和美国旧金山中国人中6个基因(或基因区)的限制性内切酶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2型DM的关联情况研究见到。
3、老年糖尿病的疾病诊断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典型病例,临床可根据起病年龄、起病缓急、酮症易感以及是否胰岛素治疗等初步对1型或2型糖尿病作出鉴别,但临床上常遇到不少病例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全面综合考虑,以便采取合理治疗。
糖尿病人能吃牛膝吗
糖尿病的饮食怎样注意:
1、豆荚类。老年糖尿病发病后,患者可以吃鹰嘴豆、菜豆和小扁豆等豆制食物,这些食物具有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高蛋白的特点,可以降低老年糖尿病人患心脏病风险,而豆荚类的纤维可以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阻止血糖峰值的出现,从而有效缓解糖尿病病人的病情。
2、深海鱼。老年糖尿病病人心脏病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老年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来助他们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好胆固醇的水平,以便抑制老年糖尿病病人,高发心脏病的危险。
3、高纤维食物。老年糖尿病病人每天适当吃些高纤维食物,血糖水平会明显降低,有利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身体健康。
4、菠菜、甘蓝等绿叶蔬菜。老年糖尿病病人在吃饭时,应该适当增加菠菜、甘蓝等蔬菜含量,因为这些蔬菜含有叶黄素,可以帮助老年糖尿病病人,预防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此外,这些蔬菜还是纤维、B族维生素、铁、钙和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才维持老年糖尿病病人,自身营养元素均衡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牛膝,不过不能吃过多。所有的食物都是如此,过犹不及吃太多总是对身体不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的饮食不能食用太多的主食,同时要少吃多餐。当然,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每天体育锻炼,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包括跑步、饭后散步等。
可能患上糖尿病的7大征兆老人糖尿病
1、起病隐藏症状不典型
老年糖尿病临床往往不典型或无症状,仅有1/4或1/5老年糖尿病病人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相反,以非特异症状(疲乏无力、体重下降、或反复感染)为主诉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易被忽视。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尿糖阳性率低或血糖和尿糖程度不符。故虽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
2、并发症多
老年糖尿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发生各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皮肤搔痒、脑卒中和各种感染症状。
3、并存疾病多
老年人普通存在器官老化和推行病变,易并存患各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缺血性肾病、白内障等。
4、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60岁以后随黏性增长,糖尿病高血糖急症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综合症的病死率高达40%。急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过量用双胍类药,尤其苯乙双胍使肝脏处理乳酸能力减弱,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5、血糖控制不良或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
这与老年人自身保健能力差、医从性差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有人抽样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真正坚持治疗、做好自我保健、使血糖水平达到要求者不足1/4。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药物使用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国外报告,65岁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IGT,即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的患病率为10%~20%。
2.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 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
3.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如高血糖高渗状态,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
4.少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其他表现 如体温低、多汗、神经性恶病质、肌肉萎缩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不要盲目的降血糖
血糖高对于老年人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就有许多的老年人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降血糖,其实血糖太低也是不好的,那么正常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呢?一起了解一些血糖的健康指标吧!
糖尿病患者都要把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糖尿病这个疾病本身而言,血糖控制得越好,意味着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越佳。例如,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 糖控制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就能下降21%,心肌梗死发生率则下降14%。
然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不是越低越好。据美国“健康日”网站4月18日报道,芝加哥大学医学副教授阿尔伯特·黄博士带领其团队历时4年,追踪调查了7万余名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后发现,那些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值区的人死亡风险反而会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低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由于他们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变差,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从而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约一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即便是偶尔出现出汗、面色苍白、心悸、感觉饥饿难耐等低血糖症 状,可能也需要做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来“侦察”一下是否被低血糖困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出了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修订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指标,从6.5%上调到 7%。对于这个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分较真,非降到7%不可。另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指标也可以适当地放宽些,一般来说,前者不超过8.1毫摩 尔/升,后者控制在11.1毫摩尔/升以下即可。
正确的控制血糖浓度,不应盲目的降血糖物极必反,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浓度,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合理调节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