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预防胃癌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预防胃癌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主要致死癌种,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更容易罹患胃癌。三分之二的人群体内都存在幽门螺杆菌,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感到身体不适或者出现临床症状。然而,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短程的抗生素治疗并联合另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得到根除。

该文章共同作者McMaster大学Michael G. DeGroote医学院教授、Farncombe家庭消化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Hamilton健康科学的胃肠病学家PaulMoayyedi博士认为:“这篇系统综述的结果提供了证据支持,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潜在预防胃癌作用。在国际指南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可能会因此做出改变”。

为了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真的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研究者分析了目前所有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健康人群和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至少1周的人群,另一组为使用安慰剂或者未治疗人群。纳入的研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随访时间至少两年,至少有两名患者罹患胃癌。

六项试验共有近650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该研究主要是将抗生素与一类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称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未治疗组相比,1~2周的联合治疗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相比安慰剂或未治疗组中76/3203(2.4%)的胃癌发生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的发生率只有51/3294(1.6%)(HR=0.66,95%CI0.46~0.95)。但是,研究中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太少,因此没有充足的证据来确定根治幽门螺杆菌能带来的生存获益有多大。

Moayyedi补充道:”我们认为对于胃癌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这项研究为普遍开展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始筛选的国家都应该先开展项目试点来获得关于这些问题的更多信息”。

来自英国St,James大学医学院及利兹大学的第一作者Alex Ford也指出:”这篇系统综述强调了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进一步的试验以便获取更多信息,提供更多证据,并对该方法的利弊进行报道”。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是全球第三大主要致死癌种,它的发病危险因素很多,很多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记住是“之一”哦,不是“唯一”),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更容易患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非常普遍,据报道,三分之二的人群都存在幽门螺杆菌,只是由于多数人并不会因此感到有身体的不适表现而并不知晓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的人可能会说,呀,哪可怎么办?这个太恐怖了,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感染这个“可怕的”幽门螺杆菌?会不会得胃癌啊?

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首先,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以检测;其次,即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有办法根除的;另外,也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癌症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最后,要有早诊筛查意识,对胃癌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是胃镜检查。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喜的是,可以通过短程的抗生素治疗并联合另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得到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短程应用两种常用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注意,是降低风险,不是绝对避免,以前说了,癌症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结果提供了证据支持,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潜在预防胃癌作用。与安慰剂或未治疗组相比,1~2周的联合治疗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但是,研究中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太少,因此没有充足的证据来确定根治幽门螺杆菌能带来的生存获益有多大。对于胃癌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这项研究为普遍开展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但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强调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进一步的试验以便获取更多信息,提供更多证据,评估该方法的利弊。

预防胃癌从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染开始

首先应该了解幽门螺杆菌存在于何处,据了解,粪便、唾液、牙垢、呕吐物中均存在幽门螺杆菌,饮用受污染的水,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密切接触、共餐,尤其是儿童在学校之间的接触及吃路边摊位的不洁食品等,均可引起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我国人口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比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仅局限于成年人,儿童也会感染幽门螺杆局,可无任何症状,但是有的患儿会出现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缺铁性贫血、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有的患儿还伴有体重减轻、生长迟缓或抵抗力下降等。发现后,应积极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关键,在于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餐前便后洗手,特别是进食前必须洗手,这样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对已查处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采取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消化道溃疡并发症

1.出血:消化道溃疡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所有病因的50%)。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2.穿孔: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发生急性胃穿孔,内容物溢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及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呈休克状态。

3.幽门梗阻:幽门溃疡可致幽门括约肌痉挛,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妨碍幽门过道的通畅,造成暂时幽门梗阻。在溃疡愈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围组织粘连引起持久性的器质性幽门狭窄。表现为胃排空时间延长,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廓,往往大量呕吐,吐后上述症状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常为隔宿食物,味酸臭。

4.恶变:幽门螺杆菌与胃体和胃窦部的肠型腺癌有关,而与胃贲门部的癌肿无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也与该感染有关。

5.复发:经传统抗溃疡治疗停止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年复发率>60%,长期应用H2 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溃疡病复发的危险性,这与所用抑酸剂的剂量相关.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溃疡病的复发率明显减低(<10%)。消化性溃疡复发最常见的原因是未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复发的患者,应查明可能存在的持续感染,若感染存在,应再一次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染上幽门螺旋杆菌需不需要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名词,不仅是医生,连很多胃病患者都耳熟能详。但在30年前,全世界几乎没人相信,这个细菌能在人的胃里生长。

现如今,全球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大家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倒。一来,不是说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得了严重的疾病。二来现在检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比如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医生大多会安排做幽门螺杆菌检查。有时,甚至不做胃镜,只要哈一口气,便可查出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哈气试验”大概是现代医学检查中,最方便的项目了。一些健康人平时的体检,也会包含这个项目。

临床认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乃至胃癌,都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在使用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许多老胃病可以痊愈,以至现在越来越少的人,要因此类疾病而需要手术治疗

但很多人有疑问,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述疾病有关,那如果并未证实有胃病,仅仅是查出感染,要不要治疗,清除这个感染以绝后患呢?

这个问题牵涉到几方面。首先是卫生经济学问题。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60%—70%,要让近10亿民众都使用抗生素治疗,恐怕人力、物力皆有不济。在国际上,也没有全民治疗的先例可循。

其次,已有报道,在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中,食管下段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炎症,乃至腺癌等,都有增加之势。

再次,虽然抗菌治疗不难,但再感染、复发的机会很多。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牙垢中往往藏有幽门螺杆菌,而此处的细菌很难清除。即使胃中的细菌杀灭了,口腔的细菌又会顺流而下。更何况,国人经常一起用餐,数人甚至数十人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在一个碗中喝汤,口中的细菌自然会相互感染。

所以,目前我国学者的共识是,若已证实患有胃病,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要对症治疗。如果只是查出有感染,但没有胃病,那就不用治。老百姓自己也要增强正确的治疗意识,别花冤枉钱。

浅表慢性胃炎的检查

1.胃镜检查

是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2.幽门螺杆菌检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浅表性胃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如何根治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赤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荨麻疹与多种过敏原有关。急性发作的荨麻疹经抗过敏治疗,大部分患者皮疹可迅速消退,但有少数患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被称为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此种类型荨麻疹往往由于查不出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物质,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1998年加斯巴里尼医生先后发现,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率可高达55%,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据此分析,与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的幽门螺杆菌,有可能成为过敏原而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因此,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顽固性荨麻疹的患者,应去医院检查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寄生。如有,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甲基红霉素等。当然,对青霉素过敏者不能用阿莫西林。经除菌治疗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或许能意外痊愈。

幽门螺杆菌的介绍

幽门螺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医学家们认为,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他们建议,应当进行全民普查,至少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这样有望控制胃癌。

胃溃疡吃什么药

胃溃疡药物治疗

治疗胃溃疡,关键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制酸剂的应用。

(一)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因此,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初发或复发、活动或静止、有无合并症,均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已证明在体内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某些喹喏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PPI(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奥美拉唑)及胶体铋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必须联合用药。

(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两大类,主要起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常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配合使用。制酸剂只要有两大类: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

此外尚有一些碱性抗酸剂,目前用的比较少,主要有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及其复方制剂。

胃溃疡手术治疗

由于内科治疗的进展,目前外科手术主要限于少数有并发症者,包括:①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②急性胃穿孔;③瘢痕性幽门梗阻;④胃溃疡癌变;⑤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手术治疗主要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等。

幽门螺杆菌的防治

医学家们认为,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他们建议,应当进行全民普查,至少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这样有望控制胃癌。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吗 4类人群应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

关于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彻底根治在医疗界也有一定争议,治疗应分情况对待。国际共识推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进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如高龄、合并重大疾病、社区再感染率高等方面的考虑。

基于我国感染者人口众多、医疗水平和药物使用的地域差异明显,专家建议以下4类人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

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

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家属;

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

此外,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胃癌,有着来自我国科学、严谨、客观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在萎缩和肠化发生之前来根除)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生率。在台湾马祖地区,一项随访15年之久的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生率下降了25%,胃粘膜萎缩的发病率下降超过70%。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胃癌高发国家,日本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推荐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病死率可下降约40%。现有的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行根除治疗。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前全球将近一半人都感染幽门螺杆菌,可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居住环境拥挤和不卫生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感染幽门螺杆菌。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接触呕吐物和粪便导致传染和蔓延。既然幽门螺杆那么广泛,必须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易消化、细软食物,忌辛辣食物等原则。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餐具、分辨等途径传染。 3、为了更好的避免再次感染,尽量进行饮食调理,实施分餐制度,以免发生二次传染、三次传染的现象。

幽门螺杆菌和胃病有关吗

患消化性溃疡病、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的患者,一定要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因为这两种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可有效治愈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患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有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早期胃癌术后有增生性胃息肉等患者则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缓解不适症状。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不提倡用单一的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即服用1种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两种生素(通常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需要连续服用7

幽门螺旋杆菌概述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CHEMTRON)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幽门螺杆菌对临床微生物实验中常用于鉴定肠道细菌的大多数经典生化实验不起反应。而氧化酶、触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亮氨酸肽酶这七

浅表糜烂性胃窦炎的检查与治疗

疾病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内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及渗出等基本表现;有时可见糜烂及胆汁反流。由于内镜所见与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表现常不一致,因此诊断时应两者结合,在充分活检的基础上以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准。 2.幽门螺杆菌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可在内镜检查时多取1块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在胃镜复查时重复上述检查,亦可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口臭的细菌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马舍尔医生以"自我献身"精神,自已口服了幽门螺杆菌后,患上了口臭。胃镜检查见其胃黏膜糜烂为急性胃黏膜病变。目前初步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愈合及复发密切相关,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始发因素,这是粪-口传染、口-口传播的疾病,有家族聚积现象,家庭内可存在传播现象。儿童也可被感染,易感年龄在5-8岁左右,此病有传播性,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何判断患口臭肯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呢?可选择以下诊断方法:㈠非创伤法:1、抽血查幽门螺杆菌体。2、C(13)-呼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内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及渗出等基本表现;有时可见糜烂及胆汁反流。由于内镜所见与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表现常不一致,因此诊断时应两者结合,在充分活检的基础上以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准。 2、幽门螺杆菌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可在内镜检查时多取1块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在胃镜复查时重复上述检查,亦可采用非侵人性

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雀鸟体内找到。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WHO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可致癌的原核生物。 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 烧心以及胃痛、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而发生发酸烧心,而具有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幽门

胃炎的检查

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体,还可以在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萎缩性胃炎可在血液中检测出壁细胞体、内因子体或胃泌素体。 急性胃炎的检查 1、少数病人需行胃、肠x线钡餐。 2、胃镜,必要时行胃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3、必要时行胃液分析,测定基础泌酸量、最大泌酸量及胃液ph值。

幽门螺杆菌越来越耐药

许多医院消化科的大夫感叹道:现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病越来越困难了,原来敏感性较强的生素一次性根治率可达90%多,如今使用同样的药物,根治率却往往下降到40%~60%,而且治疗时间越长,治愈的希望越小。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幽门螺杆菌病防治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分析说,滥用生素和随意延长服药时间是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有的医生在未得到明确诊断依据的情况下,仅凭感觉给患者使用生素;原本一两周就能奏效的药,药方一开就是“3周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已知某种生素在患者身上失效,还反复使用。这些都人为导致了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 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盐酸0.5~1.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1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幽门螺杆菌治疗 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