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受父母言行的影响
孩子性格受父母言行的影响
人的性格构成因素如下: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性格的基础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所以幼年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培养至关重要。
孩子的性格受父母言行的影响
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彷对象,经过多次的模彷,从而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比如: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出来,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使他有安全感。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要求严厉,又要呵护有加,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快乐、自信、开朗、独立性强的性格。
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成长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作为父母,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
其次,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
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那么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老师。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他这种性格。
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多和同龄小朋友交往,多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做客,也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当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表现出兴奋、喜悦,在他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父母7种言行影响着孩子
1、总问“爸爸亲还是妈妈亲”。父母或出于“竞争”心理,或仅仅觉得好奇而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来说却是艰难的选择。面对这种问题,有的孩子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矛盾和斗争;有的孩子可能会见爸爸说爸爸亲、见妈妈说妈妈亲,学会耍滑头,长大了说话也言不由衷;还有的孩子会慢慢变得傲慢自负,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导致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不断碰壁。有研究发现,从小就会讨巧的孩子,长大了在婚姻情感中也会过分强调利益,更容易出轨、花心。因此,家长要尽力保护孩子的纯真。家人之间态度要一致,不能互相比较,甚至埋怨。如果发现孩子被其他长辈“争宠”又不方便明确劝阻,则要及时参与进来,引导孩子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做选择。
2、总说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从谁家孩子个儿高,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弹钢琴、写书法……“别人家的孩子”是不少孩子长大后最痛恨的人。爱攀比的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盲目攀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的自我肯定,父母的肯定是原动力。缺乏自信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变得碌碌无为。攀比还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产生被抛弃的恐慌。这样的父母不妨换位思考,如果孩子对你说“楼上的张伯伯开宝马,你为啥骑自行车”,“同学的妈妈身材比你好”,你的感受会如何?
3、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在有些父母的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然而,这样的言行会导致孩子自我封闭,性格怯懦,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有一部分孩子“物极必反”,长大后可能胆大妄为,性格极度逆反。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总是疑神疑鬼,害怕的事情就往往真会发生。与其过度保护,倒不如给孩子定几条基本原则,然后放手,让他在一定范围内体验自由。
4、希望孩子的朋友都是“好学生”。有些家长勒令孩子只准跟好学生一起玩,不允许接近“坏学生”。但首先,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品德优秀,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有优点。家长的命令让孩子单纯的世界蒙上了功利的色彩。其次,总跟比自己强的朋友在一起,事事被人压制,不利于孩子进步。其实,一个或善解人意或幽默诙谐的人,都可以是好朋友。
5、决不能吃一点亏。“谁打你,你就打回去,千万别吃亏。”这成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可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人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缺乏团队精神、不懂得“宽忍”。受这种言传身教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刻薄自私,难以获得团队认可。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有容乃大”的身教,对孩子间的小摩擦一笑了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矛盾。
6、说话不算数。“你答应我考前三名就给我买赛车,现在为什么不给我买!”这样的对话在家庭中不少见。家长三番五次言而无信,即便事出有因,也会对孩子的心灵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孩子长大后可能变得不守承诺,喜欢找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甚至从不道歉。
7、太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有的父母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不是盯着电视,就是玩手机,忽略了孩子对陪伴的心理需求,这样的做法对亲子关系伤害很大。家里不妨每周设置两到三天“关电视日”或者“丢掉手机日”,一家人共同阅读或游戏。看电视时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节目,比如杂技、魔术、音乐、教育类,大家一起看。
两大本质因素主宰宝宝性格
宝宝自身因素
宝宝出生后会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宝宝性格急躁,如果他们饿了,他们会哭;如果他们累了困了,他们会哭;如果他们不高兴了,他们会哭。而另外一种宝宝,他们性格非常好,他们基本不哭,爸爸妈妈经常会夸奖这些听话的宝宝,说他们脾气好,说他们好养。
外界因素
除了宝宝自身的因素外,决定宝宝性格的还有外界因素。宝宝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很多时候宝宝的性格可以被塑造。那么那些可以塑造宝宝性格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呢?
*父母的影响
父母除了遗传自己的性格给宝宝外,父母的言行还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宝宝会注意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如果父母不苟言笑,那么宝宝可能平时也会比较拘束。如果父母都比较外向,喜欢结交朋友,喜欢逗乐宝宝,那么在这种父母的言行中长大的孩子也会比较开心快乐,性格也会比较外向。所以爸爸妈妈们为了可以培养出一个外向的性格好的宝宝,你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哦。
*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都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正理,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就不会改变。其实‘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很恶略,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孩子的性格可能会比较自卑,他们会很沉默。相反,如果世界一片祥和,孩子生活的周围也比较喜庆,那么孩子们也会比较快乐,性格自然外向,人自然爱说话。
家长怎么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
家庭是儿童性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儿童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做父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去进行:
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格障碍与家庭因素有何关系
儿童时期,人格还未形成,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父母离异、死亡等不幸之事,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父母或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过度地保护的纵容,会使儿童形成人格幼稚和神经质,孩子可能变得极为自私,不知助人,自我中心,认为一切都不合己意,而性情暴躁,易发脾气或情感脆弱。对儿童管教过严则会形成畏惧、胆小怕事、依赖、缺乏自信心,或对抗、粗暴及违拗等特点,若从小生活在极不和睦的家庭中,常被打骂,常看到父母争吵、斗殴,或被父母遗弃等,都会使孩子的人格变得冷酷无情、脾气暴躁、好斗或者变得胆小、畏缩、消沉,不知互助互爱,无同情心,且会象父母样粗暴地对待别人,以发泄自己的积愤,可能无故打人或破坏东西。如任其发展下去,可形成人格缺陷,从而影响其前途,同时也使社会受损。另外,父母教养态度无常或不一致,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难以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其他不良的家庭影响,如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父母的不良榜样,父母分居或离婚,寄居他家,孩子自身的畸形或伤残等,均可能对其个性、心理发育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采取民主方式的管教,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家庭气氛,可使孩子形成热情、直爽、独立、合作、社会行为适应良好的个性特征。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品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加强家庭心理生理教育,重视家庭内部亲子间情感与言语方面的交流,协调家庭的亲密性和家庭的适应能力,促使其性格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个性形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五种不利于婴儿成长的家庭气氛
1、粗俗的语言
有一些父母经常张口就骂,对家人对孩子都是一张嘴就是脏话,而这些脏话就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暴躁的脾气
对于像白子一样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都是有样学样,所以脾气暴躁的父母会让孩子非常害怕,长期下去也就养成父母一样的坏脾气和坏性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这个孩子跟他的父母一样坏脾气,说这是遗传,其实则不然,不如说是学来的更准确。或者会养成一种唯唯诺诺,见什么都会害怕的性格,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夫妻关系不融洽
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性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的,这对孩子的身心、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会让孩子纯真活泼的天性受到伤害,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孩子成长。
4、 不良习惯
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这些坏习惯也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也会学父母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
5、不良嗜好
吸烟、喝酒、赌博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具大,父母的这些行业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环境,同时这样的环境也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深远的影响。
爱吹牛、撒谎、自私、占小便宜的父母,在日常行为中,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若想孩子是一个品德端正,人中龙凤,那么做为父母就必须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更多好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受家庭与父母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在育人前要自己学会做人才可以。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现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委屈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下,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好静懒动,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孩子哭闹怎么管教 孩子为什么爱哭闹
仔细探究孩子闹脾气或爱哭闹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归类为孩子的个人因素以及与父母互动关系,而家长必须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够改善问题的发生。
1、表达能力不足
宝宝在1岁以后,语言的表达能力会大幅增加,有别于过去用哭声吸引大人的注意,孩子可以用肢体或简单词汇与他人沟通,这时就会减少用哭泣表达需求,然而,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或是互动经验不足,以至于哭闹仍然是主要的表达方式。
2、天生气质
所谓的天生气质,是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特质,并且影响个性和行为表现,譬如内向的小孩,不擅长与人交际互动,而身为父母应该要学习接受孩子的天生气质,依照孩子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教养方法,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达到父母的期望。尤其是性格倔犟的孩子,经常表现出强硬、不轻易妥协的态度,常令不少父母头痛不已,对于个性倔犟的孩子,其实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并理解孩子的需求,提醒家长在教导时,也别忘了顾及孩子正在发展的自尊心。
1、争取自主权
常见到父母为了孩子好或者为了省时省事,凡事都帮孩子做决定,反而造成孩子真正的需求受到忽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透过良好的互动,逐渐认识自己,也能有助于培养正向的自我感与信心,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主控权和责任感。
2、引起关心
孩子试图表达需求时,父母若是没有适时给予响应,久而久之,就可能以哭闹或不理性的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
3、探测父母底线
孩子是相当聪明的,即使是小小年纪,也懂得察言观色,并开始探测父母的底线,而哭闹就是最常使用的手段,可能是要求买玩具、吃冰淇淋,这些要求在父母眼里看来可能都只是小事,往往容易妥协,殊不知却是一再纵容孩子错误的表达行为。
4、父母言而无信哄骗
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学习模仿的对象,倘若父母总是言行不一或是经常哄骗小孩,缺乏明确依循的准则,孩子不仅会感到无所适从,还会因为无法理解或是做出反应,容易有情绪失控的表现。
父母不应有的坏习惯
1、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孩子才刚到这个世界没多长时间,您就开始抱怨生活,这对孩子将来对生活的渴望和欲望肯定有所影响。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
2、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
3、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社会学家也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对幼儿心理有直接影响。尤其是情绪,父母是孩子的标杆和榜样,当然孩子也不是只会学坏,所谓影响是指,既有好的影响,又有不好的影响。这就要看家长给孩子书里的榜样怎么样了。所以家长也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父亲对孩子童年影响更大
父亲的拒绝对孩子影响更大
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之际,一项大型的关于孩子对父母的接受度和拒绝度对孩子在婴儿至成年的性格特点的研究结果正在向大家讲述着什么。
“在这项历经50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没有什么比童年时被父母尤其是父亲拒绝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的发育所产生的影响更大。”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说到。研究结果最近已经刊登在相应的杂志上。
问卷调查:父母的拒绝与接受
这项研究分析了36个样本,时间从1978到2013年,其中包含来自18个国家的1,400名成年人和8,600名孩子,孩子的年龄在9到18岁而成年人则在18到89岁之间。所有的这些研究对人的7种性格特点进行了评估,这对所谓的“父母拒绝与接受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调查者的性格特点包括攻击性、独立性、自尊心、自满、责任心、情绪稳定性以及世界观进行了评估,同时还会被问及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对自己的接受度,以及父母们的性格特点和倾向。
父亲的对孩子性格特点影响更大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们的这7个性格特点与父母的接受度和照顾度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所接受的是很重要的”。同时,研究还显示,父亲可能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具有更大的影响,因为在权力分明的家庭里,孩子们以及青少年更加关注看起来具有更强的交际力、影响力的父亲。当父亲被认为是具有更大的权力时,即使他花很少的时间陪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父亲的评论或是行动看起来更加的引人注意,尽管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母亲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都比父亲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长。
尽管不被接受会产生很明显的性格问题,但是接受也不一定会带来特殊的益处,这项研究表明,社会倾向于过分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而忽视了父亲的作用,这项研究鼓励父亲更多的参与照顾孩子。
父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竟然这么大
1、爱发脾气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向宝宝发脾气,宝宝就会把“发脾气”看成是一种敌视,宝宝相应地会养成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2、爱批评孩子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批评话语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不对,缺乏应有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3、爱发牢骚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牢骚满腹,苦大仇深,劳苦功高,任劳不任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产生歉疚感,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感觉到压抑和艰辛。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缺乏人生追求和幸福感。
4、脾气暴躁的父母
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动辄就骂孩子,甚至举手打孩子,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或者是喜怒无常,或者是心情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5、挑剔刻薄的父母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示不满,谴责他人,说别人的坏话,宝宝可能会成为爱挑剔、对人刻薄、缺乏信任和同情心的人。
6、心胸狭窄的父母
如果父母心胸狭窄,做事谨小慎微,妒忌心强,孩子可能会成为非常敏感,甚至神经质的人。
7、不讲信用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但不兑现,只要达到眼下目的就行,孩子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独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
8、言行不一的父母
如果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孩子进行的语言教育和自身行为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与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宝宝心理可能会受到扭曲,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于彷徨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9、霸道的父母
如果父母霸道,不讲道理,凡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宝宝可能会心口不一,从不自觉地撒谎,到编故事,甚至变得强词夺理,但并不坚强,还有些懦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影响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
孩子健康成长中,家庭的和睦,父母关系的和谐,这两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的心理和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良好氛围和父母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习惯养成,都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关系的影响远远不可估量!
一个家庭和睦的氛围,带给孩子的永远都是正能量,反之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父母良好情感的维系,这样的环境带给孩子的是安全感。父母感情的恶劣,只会带给孩子不安的情绪和恐惧感。所以,做好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更要给孩子好性格养成保驾护航。好婚姻和家庭,离不开父母之间的协调和养护,为了孩子,夫妻之间一定要学会包容化,尽量将夫妻矛盾降低到最低化,千万不要情绪失控,在孩子面前将夫妻矛盾扩大化,无视孩子、夫妻对抗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经常处在莫名的恐惧中,时间久了,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怪异和不健康!
1、父母带给孩子情绪感染
随着网络化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懂得多也比较早熟,对父母关系最为敏感。当妈后的女人都知道,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都会对妈妈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妈妈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笑脸,也会让孩子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妈妈若是情绪失控有了忧伤,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和惊恐现象,甚至会出现反常的哭闹表现。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婴儿到咿呀学语,再到学龄前的情感发育期,跟父母的好情绪有着深深的关联。孩子社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跟小朋友相处没有惧怕,能正常的融入小朋友的氛围当中。而极个别的孩子就会惧怕不和群,觉得跟小朋友相处是个痛苦的折磨呢?不用解释亲们就能明白,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2、父母带给孩子家庭氛围
父母除了带给孩子好的情绪感染外,更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没有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在孩子面前不吵不闹,孩子就会阳光健康的成长!一个成天吵闹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打击。众所周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卑感和洞察力。父母关系的好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揪扯多了,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他(她)们的心里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生活呢?为什么爸爸和妈妈老是打架呢?“等到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交流对比时,孩子的心理就会有阴影,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正常。父母关系失和久了,有的孩子可能对父母的关系不为关注,但这样的孩子基本有我行我素的的表现和思想。而有些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抵触,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波动而受影响。
3、父母之间不能轻言离婚
父母之间有再大的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离婚。在孩子们年幼的心里,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矛盾理解不了,他们是父母关系的无辜者。一个离异的家庭,最受伤的是孩子。父母是他们的保护神,父母离异是孩子心里的致命伤。两个大人都好说,谁离开谁久了日子照常过,但是孩子不同,无论离开的是父母哪一方,失去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健全、有缺憾的。为了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轻言离婚,尽管现在的夫妻合约很容易解除,但凡有责任心的父母,为了孩子也要细心呵护婚姻。父母离异破碎的是一个家庭,出现的后果可能会毁坏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习惯会潜移默化
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也会潜移默化带给孩子。出口成脏的父母、说谎的父母等等,这些习惯最容易传染给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好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重形象。不吹毛求疵、不满口谎话,稳重自信的父母,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好父母,要的不是外表的漂亮,更不是家产万贯土豪模样,而是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自信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标榜。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好父母会为孩子着想,会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行为健康等等。
为人父母不是先天就会,而是在养育儿女中逐渐学习的。育儿是一门大学问,只有用心的父母,才会为孩子维系好的夫妻关系和婚姻,为孩子打造幸福的家庭港湾,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充分的力量!
什么原因导致儿童性格内向
1、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父母当中或者隔代亲属当中有人是偏内向的性格。
2、孩子模仿成人的性格形成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家长的性格内向,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3、独生子女缺少同龄玩伴,性格也有可能内向发展。
4、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心灵伤害而没有及时疏导,造成心理阴影,性格变得内向。
5、在怀孕期间受过惊吓的儿童,安全感偏弱,出生后也有可能因为安全感偏弱,性格变得偏内向。
6、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事事都为孩子安排妥当,过多干预孩子行为也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
7、语言发育迟缓,和同龄小朋友日常交流有障碍,也会引起部分幼儿性格内向。
总的来说,引起儿童性格内向的原因是多样的,不能一一列举了,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分析原因,才能更好改善孩子的性格哦。
家庭教育中怎样发挥父爱的作用
如果一个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不仅应该享受母亲的关爱和呵护,还应该注意保持父亲与孩子间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孩子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如地应对外在世界,内心也平和自足;
父亲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亲在孩子人格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所以父亲要注意自已的言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孩子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做孩子的典范;
在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时,父亲要更注意精神层面对孩子的关注,指引孩子的成长之路,塑造孩子坚强勇敢的性格,缺少父爱的孩子长大后会造成性格懦弱;
父亲要在家庭中和母亲一样,对孩子的抚养共同承担责任并积极付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家庭中父亲较高的威信,能对孩子起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孩子在各方面健康发育和成长;
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父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与母亲有所差异,在游戏中善于鼓励孩子冒险,注意孩子的体能锻炼和自信心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和父亲关系亲密的孩子,社交能力会比较强,容易适应新环境,有安全感,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处,对新奇事物更有兴趣;
在家庭教育中,和父亲相处的时机越多,孩子的智力会越发达,如果父亲过于冷淡粗暴,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导致智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父亲的影响在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男孩,家里缺少父爱,孩子就没有了模仿的对象,有可能会缺乏男子气,对同伴依赖性强,处事优柔寡断,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好影响;
在单亲家庭或者因为特殊原因父亲在外地工作,由母亲独自承担抚养任务时,母亲要注意给孩子保留父亲的形象,并承担父亲应完成的对孩子的教育,树立父亲在孩子头脑中的形象,引导孩子的人生之路;
父母类型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个方面的影响: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个方面的影响:
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过分照料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怯懦的性格。
保护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缺乏社会性、思虑深沉、亲切、情绪稳定的性格。
娇宠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的性格。
服从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无责任心、不顺从、攻击性强、蛮横的性格。
忽视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创造性的性格。
拒绝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神经质、蛮横、恶作剧、冷淡的性格。
残酷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固执、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的性格。
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独立、直率、乐于助人、善于社交的性格。
专制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依赖性、反抗、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胆大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