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关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要注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合理培养!
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观察,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家庭早教家长应遵循哪些规律
第一规律:
别错过最佳期
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0-6岁。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往往于事无补。就拿听音乐来说,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听觉十分发达,可以分辨钢琴上88个半音的音调,错过了音乐开发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时候再去听钢琴,只能听准44个半音。而到了中年,几乎就是“五音不全”。
第二规律:
两个“生命”要同时养育
我们把身体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一生命。对于第一生命,家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把心理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将很难成才。从小实行胎教,多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习音乐舞蹈、美术造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可以让孩子受益无穷。
“学习交往”可以让孩子做到“半岁不认生、周岁会串门”;“音乐舞蹈”则能培养美感;“种植饲养”会让孩子学会热爱生命;“体育运动”让孩子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合群等,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
第三规律:
看图识字,阅读广泛
“孩子太小,教他看图识字太难,等上了小学自然就会了。”这是家长的普遍观点。一些专家认为,认字和阅读对婴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将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况且识字阅读并不难,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认东西和认字是一回事。只是因为父母天天说,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因此不到一岁就熟练掌握口语了,但认字和阅读训练的机会少就需要家长有一点技巧和耐心了。
专家主张用生活渗透法、趣味阅读法、游戏活动法帮助孩子认字和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三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
第四规律:
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证,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性格培养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个人,就要从性格培养开始。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在三岁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儿期)。
在家庭教育里,从小应注意培养孩子“七大优良性格”———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长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气概。
好孩子并不是打骂出来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孩子发育发展的“潜在力量”。没有一个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也没有一个孩子会在父母的打骂下学好,培养一个孩子依靠的是潜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
孩子太依赖父母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在父母身上,孩子依赖父母,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当培养孩子这种独立,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和人格,如果家长一味全部代替了,一种溺爱,那么孩子就放弃了自己做事的权利。比如说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能自己做点什么,在孩子能做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然后引导孩子去做些事情。那么这个就是说平常生活当中,
第一:孩子要跟父母,我觉得分开来住,让自己能有一独立的空间;
第二:那么能让家长培养孩子做自己热爱做的事;
第三:孩子遇到了问题,父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来决定,给他以支持,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在你身边,是你的支柱但是不要让孩子认为离开父母什么都干不了。
10个不要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早教四大规律
第一规律:两个“生命”要同时养育我们把身体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一生命。对于第一生命,家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把心理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将很难成才。从小实行胎教,多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习音乐舞蹈、美术造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可以让孩子受益无穷。“学习交往”可以让孩子做到“半岁不认生、周岁会串门”;“音乐舞蹈”则能培养美感;“种植饲养”会让孩子学会热爱生命;“体育运动”让孩子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合群等,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第二规律:看图识字,阅读广泛“孩子太小,教他看图识字太难,等上了小学自然就会了。”这是家长的普遍观点。一些专家认为,认字和阅读对婴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将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况且识字阅读并不难,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认东西和认字是一回事。只是因为父母天天说,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因此不到一岁就熟练掌握口语了,但认字和阅读训练的机会少就需要家长有一点技巧和耐心了。专家主张用生活渗透法、趣味阅读法、游戏活动法帮助孩子认字和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三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第三规律:别错过最佳期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0-6岁。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往往于事无补。就拿听音乐来说,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听觉十分发达,可以分辨钢琴上88个半音的音调,错过了音乐开发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时候再去听钢琴,只能听准44个半音。而到了中年,几乎就是“五音不全”。第四规律: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证,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性格培养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个人,就要从性格培养开始。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在三岁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儿期)。在家庭教育里,从小应注意培养孩子“七大优良性格”———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长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气概。好孩子并不是打骂出来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孩子发育发展的“潜在力量”。没有一个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也没有一个孩子会在父母的打骂下学好,培养一个孩子依靠的是潜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此外,积极暗示同样重要。消极言行往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给予支持。
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孩子的性格由什么决定
孩子性格的形成固然的自然的因素,但是后天的引导培养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孩子的性格由什么决定呢?如何才能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有益的帮助? 不同孩子的性格是各种各样,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孩子很不喜欢与外人打交道,有的孩子却十分的自来熟。这些各不相同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家长来说,要知道孩子的性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才能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而父母的所作所为对于孩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最先看到,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已的父母,而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父母的身影也是无所不在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很重要因素(父母行为影响孩子习惯)。做为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往往温和,人格更为健康。
如果在家庭之中,孩子的父母彼此关心,互相照顾,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也会懂得如何去照顾关爱别人,心中更有爱。而在面对有矛盾出现时,做为父母,要注意不能采用暴力的方法或者是大声的争执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心平气和的去沟通,去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如如果家长总是用大声的辱骂,或者是打架吵架的方式去解决家庭里面的问题,那样孩子长大后遇到问题也往往会采用同样的暴力方法。
而想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要注意到。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并不只要物质满足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有爱,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下成长,这样的孩子心理会更为健康坚强。
而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老,当孩子在3岁左右时,性格特点基本上就已经定下来了,所以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来说,3岁之前这段时间相当的重要,要尽力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人际环境。
从上面也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主要决定于成长的人际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更为重要。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 缺少成功体验
在影响一个孩子成才的诸多因素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失败"了。在失败感伴随下成长,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会出现孤独不安、考试焦虑、过分自责、行为退缩等心理障碍。家长要引导孩子,理性看待失败。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观察,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怎么提高孩子的情商
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经常给孩子拥抱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
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将一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
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
当遇到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
一、孩子的家庭教育首先家长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家庭生活对孩子施加影响的。因此,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自身的品格等,都会在孩子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特别是家长的人格,是一种最重要的素质。健康的人格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由此能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孩子的家庭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在劳动中健康成长。一位作家曾说过:“从儿童时代起就知道劳动是生活规律的人,从青年时代起就懂得粮食是用汗水换来的人,就能够做出业绩来。因为在必要的日子和必要的时刻,他就会有完成业绩的意志和作出功绩的力量。”可见,从小就应该参加劳动,树立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这是重要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劳动能发展人的才能,培养人的良好生活习惯,唤起人的创造力,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劳动是家长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手段。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
第一,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购买。这是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食物,了解它们营养价值和特点的绝好机会,家长可以介绍一些营养知识,比如蔬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奶类含钙丰富、有利于骨骼健康等,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营养和健康知识。
第二,让孩子参与食物的烹调。许多父母生怕孩子伤着、烫着,不许孩子靠近厨房。其实,参与食物的准备、制作,不仅可以帮他们加深对食物和营养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受益一生。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很多孩子吃饭喜欢挑挑拣拣,这和家长的喂养方式有关。在孩子偏食或挑食时,家长不要轻易评价好坏,也不要总是说“我家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等,这种做法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而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顺其自然地进行引导。
第四,不要用食物奖惩孩子。有些家长喜欢用美食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比如考试考得好,就奖励吃一顿大餐。结果,孩子就会把在外就餐看成美好的东西,逐渐喜欢上它。
亲子装的作用
第一,父母和孩子一起穿亲子装出行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不仅能表达亲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父母也通过亲子装重温那份久违的童真。第二,亲子装可以使孩子从心理上体会到父母的爱,增强孩子的信心和信赖,而且还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观念的认可,培养孩子良好的着装品位和审美意识。第三,亲子装丰富的款式和艳丽的色彩使服装更具吸引力,穿着亲子装不管是逛街还是旅游都格外的时尚,画面也非常温馨。总之,父母与孩子穿着亲子装一起出动,不仅能够展示出整个家庭健康乐观的态度,而且给人带来帅气又活泼的气息。
怎么提高孩子的情商 培养情商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情商,专家医生给的六项建议
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经常给孩子拥抱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
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将一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
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
当遇到挫折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6、杜绝溺爱
某些父母特别是隔代的家长好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这样的话,这看上去很慈爱、很呵护孩子,其实这样恰恰很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并损害孩子自身的安全感。
教育孩子应该注意10要和10不要
一、要循循善诱,不要急功尽利。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孩子不可急于求成,不可急躁,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培养孩子是个漫长系统的工程,需要掌握火候“煨炖”而不是“快餐”,欲速则不达。
二、要言传身教,不要指手画脚。
凡是要求孩子作到的事,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作的事要求孩子去作何尝能有说服力。知其不可而为之会适得其反。
三、要和颜悦色,不要声色俱厉。
与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尽管孩子作错了事,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要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效果会更佳,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方法得当定会事半功倍。
四、要平等互敬,不要居高临下。
孩子虽小但必定是家庭的成员,所以要平等相待,给孩子发言权。在孩子面前父母要降低“高度”,不要家长制,不要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的话是否正确,一味地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口服心不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尊重孩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父母有尊严孩子才会心悦诚服。
五、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随波逐流。
当今社会校内校外地上“地下”各类辅导班数不胜数。不要盲目投资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辅导并非多多益善,要深思熟虑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之窗。让孩子有兴趣欣赏窗外的“风景”。有兴趣才能把所见所闻收藏在心里。
六、要删繁就(简)减,不要施加压力。
父母应该作孩子的调压器,适当为孩子减压,作到适可而止,适度而止。要劳逸结合。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给孩子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拓宽孩子的思维开阔视野,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
七、要为人师表,不要放纵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地隐藏在孩子的视线中,在孩子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在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成长,所以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忘了“师道尊严”啊!切记:孩子长大后就成了你。
八、要尽心尽力,不要尽“薪”尽力。
如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确实引起了诸多父母的重视,不吝啬为孩子智力投资,希望投资。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盲目投资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事倍功半,把对孩子的希望寄托于金钱之上是一种畸型教育。并非是投资就能换来孩子的好成绩好品格,可怜天下父母“薪”,所以尽“薪”不如尽“心”啊!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尽心尽力吧!
九、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培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作起,要从零作起,要从自己作起。孩子是家庭中的一颗希望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呵护培育,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心血,细心地观察长势不断剪枝,方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所以培养教育孩子是个既简单又深奥,既系统又艰巨的“慢”的艺术学科。不要操之过急,只需要一份耐心。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今迈步从头(越)阅,耐心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十、要未雨绸缪,不要“亡羊补牢”。
当一个生命孕育在母腹中时,为人父母者就要认真地思考,作好心理准备,如何作一个合格的父母,培养教育孩子要赶早,学令前教育不可忽视,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最好“导师”。要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因为早期教育不单纯是提高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其“亡羊补牢”一筹莫展,乞哀告怜,发出一声叹息,不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用心血浇灌孩子的成长吧!小而言之,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而言之,是为国家教育之海更加波澜壮阔,输送一朵精美的小浪花。
教育孩子是时代赋予给父母的重任。并非要求父母们都能引经据典,句斟字酌地教育孩子,因为每个作父母的阅历、层次、职务都千差万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希望父母们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配合学校作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自己更为社会。一言以蔽之,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