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病因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有遗传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基因缺陷可发生在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的各个途径,获得性因素包括胰岛素受体抗体、某些升糖激素、胰岛淀粉样多肽、慢性高血糖、高血脂毒性、生活方式西方化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从普通意义上来说,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能力的下降。由于葡萄糖利用减少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继而胰岛素代偿性增多,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胰岛素抵抗的直接表现。
目前测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方法主要有:1、胰岛素钳夹试验。2、歇采样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3、OMA-IR 测定,它的计算公式为:IR=胰岛素(μU/mL)×葡萄糖(mmol/L)÷22.5。4、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其中高胰岛素钳夹试验是检验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但是由于操作繁琐,难以在临床上施行,所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HOMA-IR测定。
病理生理
胰岛素抵抗会引起一系列的后果,对重要器官产生损害,胰腺也是胰岛素抵抗受累的主要器官。为了代偿对胰岛素需求增加,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增加。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存在糖尿病遗传易感因素的个体胰腺β细胞的凋亡速度就会加快,非常容易出现高血糖,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同时启动了胰岛细胞上的一系列炎症反应。高糖毒性和脂毒性都对β细胞造成明显的损害。胰岛中胰淀素沉积增多,进一步促进β细胞凋亡。
胰岛素抵抗还会造成全身性的影响。胰岛素抵抗会启动一系列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个体其炎症因子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会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还通过对内皮功能的损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胰岛素抵抗个体的内皮功能障碍表现为粘附因子增多、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血管扩张功能下降。这一系列改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胰岛素抵抗还引起凝血和纤溶状态的失衡,出现高凝状态:由于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水平明显增加,一旦体内发生血液凝固,患者不能正常启动纤溶过程,极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脂肪代谢和代谢综合征
内脏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内脏脂肪含量受遗传背景的影响,亚裔人群就具有脂肪容易堆积在内脏的特点。在内脏脂肪堆积的个体中,首先受累的脏器是肝脏。过多游离脂肪酸的沉积即可导致脂肪肝,并会引起肝酶水平升高,甚至肝脏结构的改变。同样,脂肪在胰腺堆积后可造成β细胞功能障碍。脂肪在内脏堆积还会引起分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血管紧张素、PAI-1等。
目前认为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脂联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降低肌肉、肝脏、循环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及TG浓度以解除高脂血症所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联素还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增殖及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而抑制TNF-α基因表达,对炎症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受损部位内皮细胞的恢复,对心血管系统起间接保护作用。
抵抗素具有抵抗胰岛素作用,可能与胰岛素敏感组织上的受体结合后,对胰岛素通路的一个或几个位点起作用,抑制胰岛素刺激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抵抗素可能是肥胖与2型DM之间的一个但不是唯一的连接点。具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个体其脂肪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增多且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呈正相关,TNF-a通过促进脂解使FFA水平增高,抑制肝胰岛素的结合与廓清,并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合成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酪氨酸化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另外,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PAI-1活性明显增高,而PAI-1的活性与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明显相关,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时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可使PAI-1水平增高。纤维蛋白原和PAI-1可共同导致高凝状态,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挤压综合征病因
1.肌肉缺血坏死 根据近年来研究证明,挤压综合征的肌肉病理变化与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相似。患部组织受到较长时间的压迫并解除外界压力后,局部可恢复血液循环。但由于肌肉因缺血而产生类组织胺物质,从而使毛细血管床扩大,通透性增加,肌肉发生缺血性水肿,体积增大,必然造成肌内压上升,肌肉组织的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形成缺血---水肿恶性循环。处在这样一个压力不断升高的骨筋膜间隔封闭区域内的肌肉与神经,最终将发生缺血性坏死。
2.肾功能障碍 随着肌肉的坏死,肌红蛋白、钾、磷、镁离子及酸性产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在伤肢解除外部压力后,通过已恢复的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加重了创伤后机体的全身反应,造成肾脏损害。肾缺血和组织破坏所产生的对肾脏有害的物质,是导致肾功能障碍的两大原因,其中肾缺血是主要原因,尽管发生肌红蛋白血症,如果没有肾缺血,也不一定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缺血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但主要因素是创伤后全身应激状态下的反射性血管痉挛,肾小球过滤率下降,肾间质发生水肿,肾小管功能也因之恶化。由于体液与尿液酸度增加,肌红蛋白更易在肾小管内沉积,造成阻塞和毒性作用,形成尿少甚至尿闭,促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综上所述,挤压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创伤后肌肉缺血性坏死和肾缺血二个中心环节。只要伤势足以使这个二个病理过程继续发展,最终将导致以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肥胖与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以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中心环节,集多种代谢紊乱为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和高脂肪肝发生率,这些代谢紊乱又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可造成多种疾病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因此,现代医学将这一系列病理因素打包成一个套餐,称为“代谢综合征”。任何单纯性肥胖患者或肥胖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都应以减重、改善生活方式为前提来防治疾病。
事实证明,有多种危险因素聚集者的危险大于仅有一种危险因素的患者,而且其效应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加剧。超过80%的2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轻、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体重减轻后,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肥胖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患病率及死亡风险为为非肥胖患者的2-3倍;肥胖引起的高尿酸也增加了痛风的风险,这也是医生总是在门诊告诫得了这些内分泌疾病的患者把肚子减下来、把体重降下来的原因了。
代谢综合征怎么治疗
1.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1)饮食调节
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2)运动锻炼
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3)减肥药物
如西布曲明(sibutramine),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15mg。奥利司他(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脂肪酶,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mg,每日3次。
2.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二甲双胍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作有机制不同
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内脏脂肪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3.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贝特类
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2)他汀类
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4.降低血压
(1)根据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代谢综合征如何预防
预防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即一日生活规律化,勿过度劳累,劳逸结合,不开夜车。二个戒除:不抽烟、不酗酒。三个搭配: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主、副食搭配。从而达到三平衡:即酸性、硷性饮食平衡,营养平衡,热量平衡。四是饮食要近“四黑”,即常吃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远四白”即少吃白糖、白盐、白肥肉、白味精。五是防治要“五大疗法”结合进行,即防治代谢综合征要进行文娱疗法,体育疗法,药物疗法,精神(心理) 疗法,新知识疗法,不要依靠单一预防治疗。六是防“六淫”,即按中医的观点,生活中,预防急骤的气候变化,防过度的风、寒、暑、湿、燥、火气侯对人体的侵袭而造成损害。七是避“七情”,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强烈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精神刺激(心理创伤),所导致的疾病。八是坚持八项检查,贯澈“早防、早查、早治”,每半年至一年在临床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如听心肺、触肝脾等),重要检验:
①血糖
②血脂
③血尿酸
④血尿素氮肌酐,尿常规系(肾功)
⑤血酶学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转肽酶等检查。
⑥血常规。血液粘稠度,血液流变学检查。
⑦心电图胸部照片。
⑧眼底检查。血压则应1—2周测一次。(注:体检时,肿瘤标志物也应同时检验。)
代谢综合征如何预防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是以针对改善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首先以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作为长期干预的基础措施,降低血糖,纠正血脂紊乱。
就代谢综合征这个疾病来说,更强调的是预防。
因为根据目前的医学水平及医疗保健体系现状,要想做到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实际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除非个体已经出现明显的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相关疾病,或是显著肥胖。否则待到确诊疾病时往往已发展到不可逆的阶段。
从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看,肥胖和体力活动少是当前代谢综合征发病迅速增多的主要影响因素。过量进食和静坐的生活方式作用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杀手。
所以,我们建议那些高危个体(体重超重者或有家族病史者)应该从青春期或青壮年时就开始调节饮食,控制体重,坚持锻炼,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针对当前儿童超重现象的普遍性,我们可以把调节饮食和锻炼的计划提前到儿童期。
据此,我们提出预防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方针是“从小做起,坚持锻炼,合理饮食,避免超重”。
下丘脑综合征病因
1.感染
脑炎、结核、麻疹等。
2.肿瘤
异位松果体瘤、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垂体瘤等。
3.创伤
颅脑外伤、手术或放射治疗等累及下丘脑区域。
4.先天性疾病
Kallmann综合征(家族性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性幼稚色素性视网膜炎、多指畸形综合征)、脉络膜丛囊肿。
5.其他
退行性病变,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利血平等)。
肾虚吃什么 黑荞麦
可药用,具有消食、化积滞、止汗之效。除富含油酸、亚油酸外,还含叶绿素、卢丁以及烟酸,有降低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和血压、保护血管功能的作用。黑荞麦在人体内形成血糖的峰值比较延后,适宜糖尿病人、代谢综合征病人食用。
戒酒综合征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躯体依赖的酗酒者,在戒酒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产生大脑皮质和(或)β-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所致。
(二)发病机制
1.酒精性震颤(alcoholic tremulousness)
发病机制被认为是戒酒后中枢和周围神经β-肾上腺素能受体过度兴奋所致,即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使骨骼肌收缩速率增加,因而干扰了神经-肌肉的传导或肌梭活性,致使这些患者的震颤强度增加。
2.戒酒性癫痫(alcoholic withdrawal seizure)
发病机制不清,有人提出各种不同的发病机制,包括低镁血,碳酸血症和其他各种代谢紊乱等均可在癫痫活动期内出现,但这些机制均未被证实,补充镁离子等措施亦不能预防其发作。
3.震颤谵妄(delirium tremens,DT)
是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急性脑病综合征,可由外伤,感染等一些减弱机体抵抗力的因素所促发。
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及病因
胰岛素的正常生物效应是促进葡萄糖吸收,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肝糖原产生及输出等。胰岛素抵抗的表现涉及机体多个方面,因此代谢综合征的具体临床表现是非常广泛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诊断参考标准是:糖耐量减低或2型糖尿病并伴有下列两种以上表现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蛋白尿。有人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等疾病的共同危险因子,也就是说这些疾病都是在胰岛素抵抗的“共同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其实,这只是表达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胰岛素抵抗既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因素,更是这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两者互为因果,控制不当造成的结果是两者症情均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原因有饮食因素、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吸烟、肥胖、运动过少、妊娠等。这些因素可归为两大类,获得性或环境因素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性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有些是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如妊娠,自然这种情况随身体条件的改变可恢复正常,有些则是难以逆转的,如肥胖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常难以完全恢复。
遗忘综合征病因
这一综合征原先被认为只是慢性酒中毒的特征性症状,曾定名为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 syndrome),其病理改变位于乳头体、海马、视丘内背侧核群等间脑-颞叶结构。慢性酒中毒伴发硫胺缺乏为较多见的病因,但胃癌以严重营养不足伴发硫胺缺乏亦常致本症。
其它病因如血管性病变(海马区梗塞)、一氧化碳中毒、第三脑室肿瘤,以及心脏骤停及自缢后遗所致的脑缺氧,这些并不通过硫胺缺乏因素的病因,亦可产生本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如何防治
1. 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 饮食调节: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 运动锻炼: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 减肥药物:如西布曲明(sibutramine),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5~15mg。奥利司他(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脂肪酶,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2. 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二甲双胍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作有机制不同: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内脏脂肪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3. 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贝特类: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 他汀类: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4. 降低血压
(1)根据美国第七届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降血压药物宜选用不影响糖和脂肪代谢者。
●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尚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均为每日一次用药。arb制剂有科素亚、安搏维和代文。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剂量偏大时可影响糖耐量及增加胰岛素抵抗,升高tc和tg。
● 钙离子拮抗剂:宜选用长效者。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硝苯定控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