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肌梗死类型有哪些

心肌梗死类型有哪些

第一,急性心肌梗塞。有2/3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就会有先兆的症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心绞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上腹疼痛、胸闷、憋气的症状。患者会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第二,无痛性心肌梗塞。对于这种类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上腹部闷、恶心、呕吐、胸闷、低血压状态。

第三,心房心肌梗死。这是比较典型的类型,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进行观察,心肌梗塞的表现,有部分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第四,心肌梗死后心包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在十天之内就会出现心包炎的症状。主要的症状就是胸痛,伴随着发热。

第五,老年人心肌梗塞。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常见到,如果发生了其他的疾病,比如高血压,或者是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这样很容易造成心肌梗死。

第六,青年人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人群是31到40岁之间,男性高发于女性。在发病之前,没有任何的心绞痛病史,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胸痛。

临床上心绞痛的六种类型

心绞痛的六种类型:

1、初发型

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发后不到一个月。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恶化型

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

3、卧位型

属于不稳定心绞痛中发病急、危险性较大、预后较差的一种,它是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疼痛剧烈难忍,患者烦躁不安,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

4、变异型

经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与卧位型心电图表现不同,预后不佳,多会发生心肌梗死。

5、中间型

亦称为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发作时间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病情严重,常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6、梗死后心绞痛

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久发生的心绞痛,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巧识胃肠型心肌梗死

不久前,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因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而被送医院急诊。由于他过去有慢性胃肠炎,家属就将其送到肠道门诊就诊。医生发现病人右上腹疼痛,大便化验及血常规无异常,但有心率快、血压低等循环衰竭的表现,这些症状难以用胃肠炎来解释,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幸抢救及时,病人才转危为安。

目前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向读者介绍特殊类型心肌梗死的确有必要。

许多人都知道心肌梗死的特征是心前区剧烈绞痛,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病人大汗淋漓并有死亡恐惧感,但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却知者不多。这种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称为“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23%,上面所述的病例就是典型的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

为什么急性心肌梗死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心前区绞痛呢?因为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多是心脏下壁的心肌梗死,由于心脏下壁贴近膈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使膈神经受刺激而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还可以引起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腹痛等,刺激迷走神经时还会使病人产生上腹疼痛,掩盖了心前区疼痛。这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不典型病人很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或胃肠炎而延误抢救时机。

因此在临床上如遇到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消化道症状,又难以用肠胃或胆道疼痛解释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人或过去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的病人,应特别警惕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做心电图检查,若发现异常的Q波及ST段抬高等异常表现,就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迅速进行抢救。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糖尿病心脏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症状是在糖尿病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发生心肌梗死的,所以其病情理应偏重而复杂,但是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症状往往比非糖尿病心肌梗死为轻,Bradly比较了糖尿病心肌梗死100例与非糖尿病心肌梗死100例,发现糖尿病心肌梗死轻,中度胸痛多见,无胸痛者非糖尿病组只有6名,糖尿病组却有46名,而且糖尿病组死亡率较非糖尿病组死亡率高,1975年solen分析糖尿病心肌梗死285例的临床症状,结果有33%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发作后一个月内有40%死亡,实际上并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症状较轻,而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未被发现的末梢神经炎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结果,掩盖了疼痛的症状,常常成为一种无痛性心肌梗死,所以其死亡率较高,此乃糖尿病心肌梗死发生后值得注意的临床特点。

1.糖尿病心肌梗死

(1)先兆症状:有的出现胸闷,气短,或者原为阵发性变为持续性;有的出现心绞痛或者心前区不适感,根据一般心肌梗死观察,其先兆症状有早有晚,其先兆症状56.9%是在发病前1周;21.6%是在发病前2周;6.6%是在发病前3周;其余的是在发病前4周或更早。

先兆症状主要是心绞痛,占61.8%,其特点是疼痛频繁发作,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发作时间逐渐延长,对于先兆症状宜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对于心梗预后大有裨益。

(2)胸痛:胸痛为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多发生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劳累搬移重物之后,有时发生在熟睡中,其疼痛性质,部位酷似心绞痛,但其疼痛性质甚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0.5~24h,有时少数患者不典型疼痛,如上腹部,颌部,肩胛以及牙痛等,尚有个别患者尤其是老年无任何疼痛,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这些不典型症状或无疼痛现象极易漏诊,误诊,应十分注意。

(3)消化道症状:糖尿病心肌梗死发病后,约有1/3患者伴发有恶心,呕吐,腹胀现象,偶尔甚至发生腹泻,这些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或者缺血累及肠系膜动脉所致。

(4)体征:急性病容,焦虑不安,面色灰白,多汗,呼吸紧迫,发病12后,可有发热,次日体温可达38℃,甚至39℃,以后逐渐下降,约1周后恢复正常,脉细数,多数超过100次/min,血压下降,收缩压常在70~100mmHg(9~13kPa),有时血压下降,预示休克可能发生,心律多数规律,心音微弱常有第二心音分裂,有时出现奔马律,心尖部可有收缩期杂音,多数提示乳头肌功能受损指征,少数病人可有心包摩擦音,约20%在梗死发生后几天并发心包炎。

(5)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对确诊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90%以上病人发病后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可显示明确的异常心电图,但是,有时典型的心电图,常在24h后出现或更加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形常常是缺血型,损害型和坏死型先后综合出现。

①病理性Q波:提示坏死型改变,主要特征是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显示出病理性Q波,宽度>0.04s,可呈QR型或QS型且其深度>1/4R波。

②S-T段抬高:为损伤型改变,其特点是面向损伤部的导联,显示出S-T段异常升高,可高达2~15mm且呈凸形,弓背向上,其开始点为R波下降支,距R波尖端高低不一,有时离尖峰很近,呈凸形弓背向上的弧线,然后下降至等压线,因此,心电图形上称为单向曲线,S-T段的升高是心肌梗死早期出现的波型,有时可持续十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才逐渐回到等压线上。

③缺血型T波:又称倒置T波,提示心外膜下缺血,当心电图S-T段呈单向曲线时,出现S-T段与T波融合,不易分清,待数天后,S-T段恢复至等压线时,T波倒置则显露出来,而且愈变愈深,经过很长时间,T波才逐渐由变浅而直立。

心电图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上述三种典型图形,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R波增高,S-T段下降与T波高尖,称之为镜影图形。

④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图形:有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仅梗死心内膜下一薄层,不像穿壁性完全坏死,其坏死程度未及心外膜下的1/3厚度,心电图上并不出现θ波,而是在相应导联上,有明显的S-T段下降现象,有时可以下降至3~5mm,同时伴有T波倒置,并常有R波变低,这种变化通常可持续几天甚至几周。

⑤T波倒置:有些比较轻度的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上并不出现θ波,只有T波在动态观察下逐渐变为倒置,成为对称的深大T波,有时伴有轻度S-T段抬高,经过数周后逐渐恢复,由双向,平坦变为直立,这种情况提示可能为心内膜下梗死,或其梗死范围很小,所谓小灶性梗死,在梗死灶中尚有正常心肌纤维,故不出现θ波。

病理性θ波持续时间最长,常持续数年甚至终生不消失,然而当结缔组织在病灶收缩时,其面积将逐渐缩小,加之良好的侧支循环,θ波有的逐渐变小,甚至在某些导联可以完全消失,出现γ波。

2.心源性休克

糖尿病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并无专项报告,北京地区的资料为20.6%,休克死亡率为56.1%。

3.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北京地区1971~1975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16.1%~23.8%,合并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为18.2%~45.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主要为左心衰竭,但是病情持续发展,亦会导致双侧心力衰竭或全心衰竭。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80%左右,心律失常的类型约80%~100%为室性期前收缩,近十几年来利用电子监护系统和冠心病监护病室(CCU)的发展,使心律失常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死亡率。

5.心脏破裂和乳头肌功能失调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最危急的合并症,根据其破裂情况分成两种类型:其一为心室壁破裂,穿通于心包腔,引起心包填塞,心脏猝死;其二是心肌内结构断裂,包括乳头肌断裂和室间隔穿孔,常常突然发生心力衰竭或休克。

6.晚期并发症

(1)心室壁瘤:心室壁瘤并非真正瘤,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肌坏死后,病变部位被结缔组织取代形成瘢痕所致。

(2)梗死后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期中,一般多在心肌梗死后第2~11周,出现发热,胸闷,乏力,咳嗽等症状,称为梗死后综合征,常伴发三联征,即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炎,其原因多数认为自身免疫所致,发生率为1%~4%。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慢性混合性疾病,病情重笃而复杂,难以控制,死亡率较高,所以治疗应全面及时合理,在抢救心肌梗死用药时要始终想到糖尿病;对糖尿病治疗处理时更要考虑心肌梗死的严重性,如此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肌缺血症状

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种心肌疾病,该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在发病的时候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就有可能出现死亡,但是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心肌缺血,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肌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上述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的介绍了,可见其临床表现还是很多的,如果您经常心肌绞痛的话就要谨慎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个相关的检查,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因为心肌缺血一旦发作,危害会是很难预料到的。

心脏疾病对男性性功能影响多大

良好的心脏功能是性能力的坚强后盾,因为男性阴茎勃起时,需要大量血液涌入阴茎,而良好的心脏功能正是这个连续、稳定血液供应的根源。任何一种影响心脏功能的因素,都可能导致阴茎勃起功能减退甚至无法勃起。所以说,保护好心脏,性福指数才高。

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对性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大约有1/4的病人不再有性生活,另外有1/2的病人性生活次数较以前减少;心绞痛对性生活的影响与心肌梗死类似;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性生活的影响更为严重。

不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并不是性生活的禁区。出现这方面问题后,要合理安排性生活,注意休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尽量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安排性生活。要采取省力的体位,动作和缓轻巧,避免剧烈运动。如性生活后出现心跳剧烈、心率显著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除了及时请专科医生治疗外,应在症状完全消失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恢复性生活。

三甲医院治心肌梗死要多少钱

心肌梗死(又名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尽量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危险阶段,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有较多有功能的心肌,维持较有效的生活。

其实,即使是在同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不同患者的治疗费用也是不同的,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决定费用: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需使用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其费用也是不同的。具体用哪种方法治疗要根据病情决定。

二、心肌梗死的类型决定治疗费用:不同的心肌梗死类型,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得差别,那么其相关费用也是不同的。

心肌梗死患者在三甲医院治疗要花多少钱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一般情况下的花费都在五千元左右,是一般家庭都是可以承担的。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死的易发季节,除了保暖防寒外,还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哪些人最容易患上心肌梗死

首先,小编要给网友们介绍的就是关于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很多人在面对像心肌梗死这类型的心脏疾病时,会很自然的认为这类都是老年人才会患上的疾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聚集,冠脉血管急性闭塞,心肌组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在我国近年来心肌梗死逐渐趋向于低龄化,并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呈上升趋势。

具备以下的危险因素越多,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也就越大。

1、中年男性或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高。

2、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被动吸入二手烟得人。

3、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因素在内的缺乏运动的人。

4、有等生活因素的易患人群。

出租车司机正是心肌梗死高危人群中的一类。北京市正在运营的出租车近7万量,全国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每辆车均有1-2名司机,他们每天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在行驶过程中时刻都要绷紧神经,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作息时间不规律。

而且出租车司机以中年男性为主,几乎都吸烟,又缺乏运动,因此成为了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在2011年1-4月份东方医院CCU入院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5名患者是出租车司机或驾校教练,因此,了解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每一名出租车司机都应当学会的。

上面的这些就是小编给网友们介绍的关于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的相关知识,希望网友们一定要谨记,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对这类看起来与我们毫不相关的疾病不以为意,一定要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

相信看到这里,网友们对于心肌梗死也有俄一定的了解,下面小编要给网友们介绍的就是关于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希望网友们一定要牢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改正一些不好的,可能会导致我们生病的坏习惯。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

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

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可归纳为心肌氧供应量受限和氧需求量增加两个方面,大多数系由心肌供氧未能满足心肌氧需求量所致。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 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这些情况是:

1.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2.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4.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5.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除了以上的主观原因,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情绪状态也直接影响到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生产质量,心理治疗也尤为重要。而病人的家属在这时应当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要去医院

想要知道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治疗,首先应该知道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分为几种类型,心肌梗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区域性心肌梗死: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

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不论属于哪种类型的心肌梗死,都是必须去医院治疗的,因为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一旦发作起来如果不能善加处理,就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心肌梗死不论哪种类型都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哪种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的解答,希望所有的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家属都能对这个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此我们也祝愿所有的心肌梗死患者都能尽早的投入治疗,早日将疾病治愈。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相关推荐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众所周知,无症状心肌缺血我们可以理解为没任何临床症状的心肌缺血,导致患者突然发病致使死亡的一种急性病,但是还是一些人认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危险不严重,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

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哪些

人们对心肌梗死一定的了解,知道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但是对具体造成的伤害,却是知道的模棱两可。要想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们让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哪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 1、心功能不全: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2、心律失常: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3、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的危害还包括急性心包炎。即透壁性

心肌缺血患者警惕心肌梗死

引起心肌缺血这个疾病的病因很多,大多数都是与心脏关的疾病,都是十分严重的疾病,对于生命都是足以构成威胁的。心肌缺血最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它的死亡率极高,希望大家对其可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重视起来,我们得了解这个疾病,接下来就跟随专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的心肌缺血是没任何症状的,在发作的时候才会出现,但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的冠心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严重的冠状动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因果关系。此外,人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无症状心肌缺血。亦人对5

在心肌梗塞的发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

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很多情况下心肌梗死的发作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在心肌梗死的发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专家称,我们应该了解在心肌梗死的发作过程中的自救方法。本文中专家就详细为您介绍一下在心肌梗死的发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 心肌梗死的发病前兆 心梗之前一般都前兆,比如说:发作性胸痛、背痛、牙痛、上肢酸胀和上腹部疼痛等,每次3-10分钟不等,伴出汗或胸闷,乏力,重者频死感,发作时要命,缓解后就如好人一样,没任何不适。可以反复发作,几天1次,或一天多次。 其危害性在于缓解后无任何不适,很多人照

三种需要大家注意的心绞痛的症状表现

劳累性心绞痛 是心绞痛的最常见类型,指在普通常见的体力劳动或其他会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的心绞痛。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稳定型心绞痛,亦称普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心绞痛性质一般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或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疼痛时间相仿。 第二: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初发型心绞痛,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现在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时间尚在1-2个月内。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已数月不发生心绞痛的病人再发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过去都叫做心肌梗塞,这种病都是急的。我们一开始曾经讲过慢病它是慢病发展到一个急性心肌梗死,而它本是可以急性发作非常重,那么为什么叫急性心肌梗塞,不叫心肌梗死呢?那个时候个讲究,就是说死是对患者一个不良刺激容易引起哎呀我心肌都死了,我人也活不了了,为了保护病人的医疗制度。我们就把它叫做心肌梗塞也符合实际情况。 这冠状动脉东西把它堵塞了,没血液供给了那就是心肌梗塞了,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又叫做心肌梗死了。我也弄不懂,所以现在我们还叫心肌梗死那么心肌梗死一般来说,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的

吸烟男性容易被心肌梗死缠上

吸烟的男性患上心急梗死的几率大 一般提起心肌梗死等疾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然而,近几年临床发现,心肌梗死疾病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了,很多青年人也一定要加强保护自己的心脏,适当做些运动,避免出现心肌梗死。 青少年也会出现心肌梗死 一个正在上初三的男孩子,在早上突然感觉肚子绞痛,父母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诊疗过程中,这个男孩突然胸闷、疼痛,气喘嘘嘘,脸色苍白。经过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据男孩所说,他平时不喜欢上体育课,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稍许恢复,就躺在病床上略显疲惫。 青少年吸

冠心病哪些类型

冠心病5种类型,分别是: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型、以及猝死型。

心肌梗塞真的会治好吗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无痛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心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包炎、老年人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妊娠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疗的方法很多。治疗上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