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爱摇晃宝宝当心摇篮综合征

爱摇晃宝宝当心摇篮综合征

专家指出,这样剧烈的摇晃孩子脑袋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要担心摇晃综合征,也叫摇篮综合征。

据介绍,摇篮综合征是因为婴儿受到持续剧烈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由于婴幼儿头部所占比例较大,而颈部的发育又不太完全,所以当宝宝被剧烈摇晃时,悬浮在颅内的脑组织和与脊髓连接的神经会受到很严重的损伤,导致脑出血、脑水肿或视网膜出血。

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夭折。摇篮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月到1岁的婴儿,摇晃大一些的孩子有时也会发生,多在4岁以内。

摇篮综合征不仅可能发生在这种极端的事例上,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时常会抱着孩子晃,为了尽快哄孩子入睡也会抱着大幅度晃孩子,或者将孩子放在摇篮里大力摇晃,张思莱提醒,家长的这些行为,同样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专家提醒,孩子哭闹,家长首先要找原因,不要单纯依赖摇晃。其次,就算要抱着孩子晃一晃,动作一定要轻柔,幅度一定不能过大

。而要让孩子尽快入睡,家长最好不要采取抱着摇晃的方式,可以从一开始就训练宝宝的睡眠模式,一旦有睡觉的迹象时,就可以把宝宝放到床上了,在床边陪到他们睡着。这样可以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好习惯。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使用摇篮的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摇篮。

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要把活动架的活动部位要定期检查,是否在连接过程中非常可靠。螺钉、螺母是否松动。如果宝宝用力运动是否会翻倒等。

2、注意摇晃幅度频率。

在给宝宝使用摇篮时,一定要注意对晃动幅度与震动程度的合理把握。科学的频率是低于48次/分钟,摆幅以5-25CM为宜,摆幅不宜太大,频率切忌猛烈。

3、最好整体摇晃。

要整体摇晃不要局部摇晃,因为大部分双手人为摇晃会局部摇晃,可以借助摇篮整体摇晃。很多带宝宝的父母或者长辈因为心情或者情绪的问题,影响双手摇的幅度、频率,不管心情多不好,都要保持匀速摇晃宝宝。如果很难改变喂养宝宝的人摇的习惯,可以借助智能摇篮或者摇篮。

4、宝宝哭闹时别摇太快。

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误以为摇的越快宝宝越舒服和享受,这样对宝宝的脑发育有影响。

5、不要为逗宝宝开心摇晃太高。

个别家长逗宝宝开心把宝宝向高处抛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如果用电动摇篮,会比手动摇篮方便一些。因为,电动摇篮智能摇摆控制,也是根据医学界多年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摆幅调整。

6、摇篮不得在靠近火源及其它强热源(如电取暖器、煤气取暖器等)

易导致宝宝脑震荡几种不良行为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温馨提示:小宝宝是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不能承受的。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宝宝可以长睡摇篮吗

一般情况下摇篮摇摆是极轻的,是左右的摇动,而不是剧烈的旋转。人脑在颅腔内是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它不是像一个不着边的球,放在水里,随摆动而左右晃荡。摇篮摇动时,宝宝全身,包括头部,都随摇篮有节奏地摇动,而不是左右冲撞。而一些大人整天把宝宝抱在怀里,还不断地抖动,宝宝才能入睡或不哭闹,这样的摇动强度可能要比摇篮还要大。因此,一般说来宝宝是可以用摇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让孩子总睡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脊柱柔软,通常摇篮的硬度是不够的,常睡摇篮会使脊柱变形,每天睡10~20分钟便可以了。

摇篮是一个加快宝宝入睡的好用具,但是可不能成为妈妈们大意的理由哦。在使用摇篮的时候,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把宝宝放在摇篮里就万事大吉,可以全完不顾撒手干自己的事情了,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1、定期检查

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螺钉、螺母是否松动,宝宝用力运动是否会翻倒等。

2、把握摇晃幅度频率

在给宝宝使用摇篮时,一定要注意对晃动幅度与震动程度的合理把握,摆幅不宜太大,频率切忌猛烈。

3、宝宝哭闹时别摇太快

有些家长误以为宝宝哭闹的时候摇德越快宝宝越舒服,其实不然,这样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不良影响。

4、摇晃太高

个别家长为了逗宝宝开心,把宝宝向高处抛,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切记千万不可摇晃太高了。

如何避免婴儿脑震荡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心烦意乱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安静下来,会使劲摇荡宝宝的身体和头颈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高兴,会把宝宝高高地抛向空中,或者让宝宝站在大人的手掌上来回旋转走动。专家指出,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还可使宝宝脑部受伤,甚至引起死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宝宝出现脑震荡呢?

什么是摇荡综合征?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哄宝宝睡觉的几种错误方法

摇睡可能造成“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使的在颅骨腔内震荡,未发育成熟的大会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轻者发生、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陪睡对宝宝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从宝宝一出生,就应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因为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的依赖,严重者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通宵亮灯睡觉不仅影响宝宝的还可能增加患眼的几率。因为的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减慢发育生长速度。

使劲摇晃宝宝摇篮会导致脑震荡

一、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二、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三、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四、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宝宝可以长期睡摇篮吗

从古至今,在很久以前妈妈们就懂得利用摇篮来使得宝宝安然入睡,那么宝宝可以长睡在摇篮吗?

一般情况下摇篮摇摆是极轻的,是左右的摇动,而不是剧烈的旋转。人脑在颅腔内是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它不是像一个不着边的球,放在水里,随摆动而左右晃荡。摇篮摇动时,宝宝全身,包括头部,都随摇篮有节奏地摇动,而不是左右冲撞。而一些大人整天把宝宝抱在怀里,还不断地抖动,宝宝才能入睡或不哭闹,这样的摇动强度可能要比摇篮还要大。因此,一般说来宝宝是可以用摇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让孩子总睡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脊柱柔软,通常摇篮的硬度是不够的,常睡摇篮会使脊柱变形,每天睡10~20分钟便可以了。

摇篮是一个加快宝宝入睡的好用具,但是可不能成为妈妈们大意的理由哦。在使用摇篮的时候,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把宝宝放在摇篮里就万事大吉,可以全完不顾撒手干自己的事情了,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1、定期检查

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螺钉、螺母是否松动,宝宝用力运动是否会翻倒等。

2、把握摇晃幅度频率

在给宝宝使用摇篮时,一定要注意对晃动幅度与震动程度的合理把握,摆幅不宜太大,频率切忌猛烈。

3、宝宝哭闹时别摇太快

有些家长误以为宝宝哭闹的时候摇德越快宝宝越舒服,其实不然,这样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不良影响。

4、摇晃太高

个别家长为了逗宝宝开心,把宝宝向高处抛,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切记千万不可摇晃太高了。

提醒:摇篮对宝宝有很好的催眠作用,但妈妈们也要注意,不宜让孩子成天睡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脊柱柔软,通常摇篮的硬度是不够的,常睡摇篮会使脊柱变形,每天睡10~20分钟便可以了。

摇篮有什么用

摇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宝宝更好更快地入睡。

1、躺在电动摇篮里面,宝宝可以尽情的感受着被轻轻晃动的感觉,犹如在妈妈肚子里面熟悉的感觉,这样宝宝会感到很安心,能够安静的睡觉和开心的玩耍。

2、摇篮不仅可以使婴幼儿得到合理照顾,还可以减轻新爸爸新妈妈的育儿负担。

3、摇篮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

出生前,胎儿浮在母亲子宫的羊水中,母亲的起卧走动等体位的变化,都是一种摇晃的刺激,这种刺激不断地被胎儿所感知,并向脑干前庭系统发出强烈的信号,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当胎儿出世后,接受摇晃的刺激信号突然消失,使婴儿产生不安感,由此产生再次被摇晃的需求。通过摇晃婴儿可以获得满足感。日本的最新研究表明:经常接受摇晃的宝宝,大脑的发育速度喜人,仅仅1年的时间,脑子的重量便由最初的400克左右增加到800克左右,整整翻了一番。而且所增加的部分恰恰是脑的精华—大脑的新皮质,它为孩子的智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4、安抚宝宝的情绪。当宝宝哭闹时,抱起来放到摇篮里摇一摇,他就会安静了。所以摇篮是帮妈妈稳定宝宝情绪的好助手。

婴儿睡觉的误区 忌摇宝宝睡

家里的长辈,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喜欢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直到孩子入睡。这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由于婴儿控制颈部和头部运动的能力较差,加上头相对加大,容易受伤,摇晃动作过大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可能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千万不要养成摇着睡觉的习惯。

婴儿可以睡摇篮吗

摇晃有催眠作用。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知道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摇晃还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如经常不断地刺激儿童某些运动器官,有利于生长发育,可使他们长得快些。在人的内耳,有一个叫前庭的地方,它的功能是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兴奋由神经传到脑,通过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可使行走的速度加快,同时掌握行进中的方向。科学家对儿童进行了试验,每天对他们的前庭刺激10分钟,即放在摇篮中轻轻摇晃,发现这些儿童身体特别好,身高也超过其他儿童。

但也要注意,不宜让孩子总睡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脊柱柔软,通常摇篮的硬度是不够的,常睡摇篮会使脊柱变形,每天睡10~20分钟便可以了。宝宝睡摇篮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是比较普遍的,有人担心睡摇篮会伤到宝宝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摇篮摇摆是极轻的,是左右的摇动,而不是旋转。人脑在颅腔内是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它不是像一个不着边的球,放在水里,随摆动而左右晃荡。摇篮摇动时,宝宝全身,包括头部,都随摇篮有节奏地摇动,而不是左右冲撞。一些大人整天把宝宝抱在怀里,还不断地抖动,宝宝才能入睡或不哭闹,这样的摇动强度可能要比摇篮还要大。因此,传统的摇篮是可以用的。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心烦意乱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安静下来,会使劲摇荡宝宝的身体和头颈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高兴,会把宝宝高高地抛向空中,或者让宝宝站在大人的手掌上来回旋转走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教授焦富勇指出,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还可使宝宝脑部受伤,甚至引起死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哄宝宝睡觉别犯这些错误

错误做法一: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错误做法二:摇睡孩子为什么夜里爱哭闹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摇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妈妈一边抱着孩子轻轻摇晃,一边唱起摇篮曲;原本哭闹的宝宝就在那令人宁静的节奏中渐渐睡去这原本是多少代人心里的经典画面,可近日微博上疯传的一条信息却提出了相反的警告,让众多家长们大惊失色: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会晃出问题吗?

专家解释: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专家表示,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专家解释说,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然而,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专家建议: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

专家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相关推荐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预防

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宝宝哭闹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没睡好、想喝好、尿湿、身体不舒服等等。家长应给予心和耐心,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切忌不要在用力摇晃宝宝。 抱/背宝宝颈部要支撑 除了激烈摇晃宝宝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在抱或背的时候,必须给予宝宝颈部有力的支撑,并固定其颈部,避免摇晃宝宝颈部。宝宝的颈部能自行支撑头部,约在6个月大时,在这之前,只要抱着宝宝,家长都应以手掌支撑住宝宝的颈部。 若使用背带,应选择适合月龄并要有支撑颈部的功能的背带,避免头部少了支撑力而摇晃。但现在有的宝宝似乎很早就能自行挺直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照顾宝宝,要多一点耐心

婴儿摇晃症候群其实比较常发生在宝宝哭闹不休,照顾者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再加上一时冲动,可能会大力摇晃宝宝,想借由大力摇晃来让宝宝停止哭泣,婴儿摇晃症候群就这么产生。 如果照顾者真的感到身心俱疲,应适时跟周遭亲友发出求救讯号,偶尔让亲友帮忙。此外,照顾者也要对小宝宝多一点耐心与心。 如果宝宝持续哭闹不停,绝对别气得大力摇晃他,除了适当安抚、检查宝宝是不是尿布湿了或肚子饿了、寻求亲友协助外,也可以就医请医师确认宝宝是否因生理不适而哭泣。

怎么样避免哄宝宝睡觉的时候对宝宝造成坏处

1.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2.在空中抛接宝宝。 3.将宝宝抛到床上。 4.抱着宝宝旋转。 5.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 6.不要过度依赖摇篮,控制使用的时间与摇晃的程度。

摇篮如何选购

选购摇篮时,爸爸妈妈们要学会仔细查看摇篮的安全细节: 1、摇篮内不要有突出物,摇篮表面要光滑,不可以有毛刺,边角都需要经过磨圆的处理,以免刺伤宝宝。 2、摇篮的稳定性要好,不要推推就散架。 3、栅栏间距。尽量选择圆柱形的栅栏,两个栅栏之间的距离不可超过6厘米,以防止宝宝把头从中间伸出来。有些妈妈喜欢花纹比较复杂、雕饰比较多的摇篮,事实上,这样的床对孩子是不够安全的。因为床栏或床身上凸起的雕饰容易勾住孩子的衣物,孩子竭力挣脱时,就有可能碰撞受伤。 4、摇篮的所有表面必须漆有防止龟裂的保护层:正在长牙的宝宝

摇篮的作用

摇晃有催眠作用,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知道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摇晃还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如经常不断地刺激儿童某些运动器官,有利于生长发育,可使他们长得快些,但也要注意,不宜让孩子总睡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脊柱柔软,通常摇篮的硬度是不够的,常睡摇篮会使脊柱变形,每天睡10~20分钟便可以了。 宝宝摇篮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是比较普遍的,有人担心睡摇篮会伤到宝宝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第一步、安全标准,安全始终应当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婴儿床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

新手爸妈注意宝宝睡眠三大“禁忌”

禁忌一:陪宝宝睡觉 妈妈要小心和新生儿同睡一个被窝里,如果宝妈熟睡后可能会不小心压倒宝宝,这时候宝宝可能就会发生窒息的现象,此外,为了养成宝宝以后独立的性格,爸妈从婴儿时期就要鼓励宝宝自己睡觉。研究发现,长期由妈妈陪睡的宝宝更容易产生“恋母情节”,比较严重的甚至会患考试紧张症、学校恐惧症等,所以陪宝宝睡觉严格来说对宝宝的人格形成不利。 禁忌二:依赖“摇睡” 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不利,

纠正宝宝睡觉三大错误观念

儿童睡眠不但要有数量的保证,还要有质量的保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现在,有许多年轻父母怕孩子哭闹,竟把孩子搂在自己怀抱中睡觉、或者放在摇篮摇晃、或者开着灯睡觉,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还会对身体带来了伤害。 纠正宝宝睡觉三大错误观念 “摇睡”影响大脑。宝宝又哭又闹,妈妈心疼地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摇晃,哄宝宝入睡。这种办法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由于宝宝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善,摇晃宝宝时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也不断晃荡,致使大脑与颅骨相撞,造成脑

感统失调如何训练 平衡训练

宝宝的婴儿期可将其抱在怀中轻轻摇晃,或者让宝宝坐在摇篮中轻轻摇晃宝宝。通过摇晃来强化宝宝对自身平衡的感觉,对于较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其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来增加其平衡感。

宝宝入睡的错误方法 猛烈摇睡--危害宝宝健康

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家长喜欢摇晃宝宝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怎么哄宝宝不哭 轻轻摇晃宝宝

如果是横着抱宝宝,可以拍拍宝宝的屁股、摸摸他的头,然后轻轻摇晃,让宝宝觉得就像睡在摇篮里一样。 竖抱的时候,可以轻拍宝宝的背部(手弓起呈空心状态),或者上下摇晃宝宝,跟他细声地说话,让他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