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与麻疹到底谁模仿的谁
川崎病与麻疹到底谁模仿的谁
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发生在小儿时期,是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这个患儿最终确诊为麻疹,但从症状和体征现来看,也有符合川崎病的表现,两者的临床表现是如此的相似,容易相互误诊。那两个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仔细研究,发现麻疹和川崎病确实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家要注意,在患儿持续发热超过5天以上,经抗生素治疗仍然后无效,同时又有以下表现时,就要考虑是川崎病的可能:
1、在出现发热后的2-4天里,出现以躯干和四肢为主的弥漫性充血性红斑,其中胸、后背最为多见,面部、四肢也可以见到。一般来讲,这种皮疹大概持续4-5天后才会消退。
2、发热以后,眼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3、嘴唇潮红,如樱桃一般,并且嘴唇干裂、出血,口腔粘膜充血,舌头发红,可见芒刺,好像杨梅一样,俗称“杨梅舌”。
川崎病传染吗
1首先我跟家长说一下,嗯这个川崎病,他的,最早被发现的时候是在1976年的日本,是由一个日本的医学生博士,发现得这种病,并给它起名叫做川崎病。他的很多症状类似于感冒。
2前面说了川崎病的由来,下面我就说一下这个川崎病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是具有传染性的,有很多人研究他好像是一种病毒性的感染。但是在日本,曾有几次大面积的爆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3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它是否具有传染性,建议您可以联合几个家长向校方提出要求让这个得病的孩子可以在家休息几天,一般如果川崎病大约在三周左右就好。这样也是本着对孩子和大家负责任的态度。
注意事项:
你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你家孩子曾经接触过川崎病的孩子,平时你可以注意孩子,是否有高烧的现象,一般川崎病人,高烧都在39度以上,并且持续超过5到7天。
川崎病由什么引起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属于自限性急性全身血管炎。该病常见于年龄不超过五岁的婴幼儿。随着许多国家对川崎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川崎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的清楚。 从近年来的研究有提出川崎病极有可能是易患者体内被多种微生物损伤,促使B细胞以及T细胞参与的免疫激活,从而出现瀑布一样的效应,最后引起的全身炎症的反应。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可能会被人类最终揭开,所以暂时的话医疗界的话,对于川崎病的一个发病病因还是不是很明确的。
什么小孩容易得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病因未明。川崎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中国大陆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儿童的川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川崎病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其中亚裔的发病率是最高的。
川崎病发病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五岁以下的儿童占百分之八十四到百分之八十六,在香港占百分之九十一点七。 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7到2.5岁,十岁以上的发病者较少见,川崎病以男孩多见, 男女之比为1.5~1.8:1。
川崎病四季均可发病,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高峰有所不同。 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以春夏之交发病率最高。
川崎病他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同胞发病占0.17%~0.24%。有报道提到父母曾患川崎病的子女中,川崎病的复发率和同胞的患病率分别增加五倍和六倍。另外它也可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上呼吸道或者是消化道感染,有可能是川崎病的前驱的症状,可能与感染有关系。
川崎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吗
川崎病曾经又叫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明确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产生血管炎性改变,川崎病不一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川崎病容易合并病毒、细菌感染,所以病毒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一种合并病,并不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川崎病。
川崎病毒是怎么回事
川崎病是一种病,病毒的话有可能跟川崎有关系的,目前的川崎病的发病病因不明确,发病的机理也不是很明确,它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在临床上可以看到有皮疹、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四肢末端脱皮等症状,川崎病的病因不明确,但是临床上有见到各种病毒感染有可能会导致加重川崎病的进展,主要有影响到冠状动脉的病变,所以川崎病和病毒是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并不一定是川崎病的直接病因,有可能会加重或是合并的一个疾病。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什么炎
感染因素川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烧、皮疹、关节炎、心肌炎等,并伴有血沉增快,包细胞增多等现象,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川崎病的发病因素与感染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感染源为:细菌、病毒、原虫、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免疫性因素川崎病的周围血肿有一系列免疫学紊乱的表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免疫亢进,这可能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所以川崎病的发生于免疫性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与川崎病发病有关的遗传易感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示,川崎病是一种地域上广泛分布的疾病,欧美及亚洲各地均有疾病的发生,其中白种人的发病率最低,亚洲人的发病率高,所以部分人认为川崎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
其它因素还有人认为川崎病属于一种流行病,主要考试是周围环境污染,地理区域性、化学洗涤剂、食品污染或特殊药物的应用以及外源性毒素引起。
川崎病可以彻底治愈吗
川崎病又称作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科常见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川崎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它的一个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性的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
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经过有效治疗以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但是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15%-25%发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两年内自行消失。
但常遗留有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大的动脉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的狭窄。
川崎病也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的病因之一,所以川崎病如果是发现了要及早的干预治疗,经过有效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合并有冠状动脉的损伤或是合并有心脏的其他的问题,一般它就会长期的存在一些后遗症。
川崎病能不能治好 川崎病多大才不会复发
川崎病好发于亚裔人,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五岁以下,男孩较女孩多见,川崎病再发率为1%-3%,少数有三次甚至四次的发病,再发间隔为三个月到一年,平均一年五个月,一般有资料分析认为,首次发病年龄小于三岁,及合并血管损害是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一般川崎病在成人还是发病比较少见,主要是在婴幼儿,所以如果是得了川崎病,还是要定期随访。
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高烧不退 警惕“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高热、双眼结膜充血、出红疹、颈淋巴结肿大为典型症状,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热是疾病的首发症状,持续高热,且全身有红疹就应警惕川崎病。若在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小儿痊愈后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若治疗不当,小儿可能并发心血管病变,病情凶险。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栓,冠状动脉瘤破裂而死。
查出病因 及早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医学者经过临床试验发现此病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研究还未得出统一的结果。即使不得查明小儿川崎病怎么引起的,也应及早为小儿治疗。对于急性期的病儿,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和服用50~100mg/kg·d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期的病儿,进行抗凝治疗,病情得以有效控制,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可停止治疗。
“川崎病”缠上小儿 妈妈注意什么
“川崎病”缠上小儿,妈妈需做好退热处理,如用温水擦浴、敷冰袋的方式帮助小儿退热。在饮食方面,多煮流质、清淡的食物给小儿吃。小儿退烧后,再煮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给小儿吃,补充营养。若小儿还在哺乳期,只能吃母乳,妈妈可煮瘦肉汤和鱼汤给小儿喝。
川崎病怎么引起的,相信妈妈们已经了解。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川崎病与猩红热的区别在哪里
都有发热和皮疹,二者的不同之点为:川崎病皮疹在发病后第3天才开始;皮疹形态接近麻疹和多形红斑;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较小儿童。青霉素治疗无效。
小儿川崎病发病率上升
一种可能导致小儿死亡的心脏疾患———川崎病,目前其发病率在我国已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春季节,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这是记者近日在在京召开的中日“川崎病”研讨会上获悉的。为此,专家提醒家长和医生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及早诊治。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尤其常见于1岁左右的儿童,因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首次报道而得名。据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的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小儿患川崎病明显增多。
调查显示,川崎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5年的19/10万上升到目前的30/10万左右。
川崎病痊愈后会影响以后生活吗 川崎病的主要症状
1.川崎病患者会表现出持续性发热,体温常达39℃;
2.川崎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
3.川崎病患者的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4.川崎病患者还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胀,直径大概为1.5cm,大多数出现在一侧。
川崎病血小板何时正常 川崎病血小板异常还会复发吗
虽然多数川崎病患者在治愈后不会再复发,但仍然无法完全保证部分患者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川崎病患者要在一年内注意定期检查血小板、心肌酶等数据,防止川崎病复发,血小板再次升高。
川崎病能治好吗 川崎病是啥原因引起的
目前来说川崎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从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来看,引起川崎病的原因可能是鱼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免疫系统异常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