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过度进补小心补出肠梗阻
准妈妈过度进补小心补出肠梗阻
妊娠16~20周、32~36周,女性易发生肠梗阻
其实怀孕本身不会引起肠梗阻,但怀孕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使得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因此有所减慢,再加上怀孕后易便秘,粪块堆积在结肠和直肠内,增大了子宫对肠管的压迫作用,这几方面的影响都可能成为肠梗阻的辅助性因素。受妊娠生理改变的影响,胃肠蠕动有所减慢,加上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堆积在肠管内。据说,她平时缺乏运动,这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因此发生过度进补造成食物性肠梗阻的情况。
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均可发生肠梗阻,但临床发现,妊娠16~20周子宫升入腹腔、妊娠32~36周胎头降入盆腔及产后子宫突然缩复肠袢急剧移位,这三个阶段,女性更容易发生肠梗阻。
妊娠合并肠梗阻,多伴
腹痛、呕吐、无排便
妊娠期肠梗阻的症状与非孕期肠梗阻基本相似,但由于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占据腹腔,肠袢移向子宫的后方或两侧,或由于产后腹壁松弛,所以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当妊娠合并肠梗阻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由于孕妇本身腹腔空间减少,出现腹胀后,腹腔压力增大,加上妊娠带来心肺负荷增加,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可更快更严重。褚忠华副教授提醒,孕妇如若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时,应高度警惕肠梗阻,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孕期适当运动,
预防食物性肠梗阻
由于卧床多、活动少会增加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褚忠华副教授提醒广大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适当运动,散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饮食方面,孕妇应多吃些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少吃动物性食物,尤其不要吃太多高蛋白且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肉类食品可煮至熟烂后再吃。对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饭、年糕、粽子、汤圆、动物筋膜、动物肌腱等,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经常便秘者,平时更应多活动、多饮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之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此外,积极防治各种孕期并发症,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举措之一。
孕期妈妈要警惕肠梗阻
过量补高蛋白或造成食物性肠梗阻
据专家介绍,临床中发现,妊娠16~20周、32~36周或产后,女性都非常容易发生肠梗阻。怀孕本身不会引起肠梗阻,但怀孕后,孕激素水平增高,使得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慢,再加上怀孕后容易发生便秘,粪块堆积在结肠和直肠内,加上增大的子宫对肠管的压迫作用,都可能成为肠梗阻的辅助性因素。
很多准妈妈本身就受妊娠生理影响、胃肠蠕动有所放缓,如果在孕期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堆积在肠管内,外加上平时缺乏运动,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就会造成食物性肠梗阻。
妊娠期肠梗阻对母婴是严重并发症
专家强调,妊娠期肠梗阻对母婴来说都是一场严重并发症。因为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的改变,还可以导致全身生理紊乱,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使孕期肠梗阻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医患双方对放射线检查、麻醉、手术的顾虑,导致诊断和手术经常延误,致使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妊娠期肠梗阻的症状基本上和非孕期肠梗阻相似,但是因为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占据腹腔,肠袢移向子宫的后方或两侧,或由于产后腹壁松弛,使得体征不明显、不典型,所以常被忽视。
准妈妈的冬季进补清单
阴虚体质多食滋阴清热的食物:如果常出现口鼻干燥,面色赤红,手足心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的情况,基本属于阴虚热性体质,应多选滋阴清热的食物,如海参、甲鱼、鸭肉、兔肉、银耳、黑木耳、豆腐、荸荠、百合、荠菜、菠菜等。
阳虚寒性体质多食温性食物:如果感觉肢体寒冷畏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发白,则可能属于阳虚寒性体质,可适当补充牛肉、羊肉、鸡肉、黄鳝、带鱼、大枣、板栗、韭黄、蒜苗等温性食物。
特别提醒孕妈妈:人参、蜂王浆不宜食用。
另外,蜂王浆冻干粉一类滋补品,孕妇也不宜服用,因为王浆内含有雌性激素,可能会引起胎儿的性早熟。
日光进补不可少
常晒冬阳,可降低孕妇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减少佝偻病儿的发生率。北方由于冬季长,日照不足,因此小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很高。如今,该病在南方也有抬头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孕妇接受日光照射过少、补钙意识差所造成的。[美食杰]
因此,冬阳是最廉价的“补品”,孕妈妈在冬季应多晒太阳,促进人体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3,易被人体吸收到血液中,保证胎儿骨骼和牙胚的正常发育。常晒冬阳可增强孕妇的抵抗力,预防各种感染。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常晒冬阳还有利于防止孕妇情绪波动,杜绝冬季抑郁症的发生。
准妈妈应该怎样进补营养
孕早期(1-3个月)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吸收为宜,要注意摄入叶酸,因为叶酸关系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充足,当准妈妈的妊娠反应较大严重影响了正常进食时,要适当补充综合维生素片。为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孕妇可适当补充奶类、蛋类、豆类、坚果类食物。体质偏弱的孕妇,可遵照医嘱针对性地进补,切忌盲目大补,危害身体。
妊娠中期(4~6个月)
这个时期要注意荤素、粗细食物搭配,食品要多样化,尽量少吃油炸、油腻食物和甜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注意控制盐的摄入,以防水肿。
妊娠中期是贫血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母体缺铁会对胎儿的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增加宝宝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准妈妈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另外,多补充钙,避免准妈妈因缺钙而引起的腰腿疼痛和抽搐。
进补过程中,要结合孕妇自身的消化和吸收情况,避免进补过于庞杂,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妊娠晚期(7个月~生产)
此时胎儿发育最为迅猛,孕妇进补尤其重要,孕妇对钙、磷、维生素、蛋白质的需求更大,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适当选择一些含钙高的乳制品和富含维生素的各类新鲜蔬菜。补充钙有助于胎儿的骨骼生长,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利于胎儿后期的快速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进补不适度,胎儿发育过大,容易生产艰难或导致难产。孕妇可选择少吃多餐。宝宝营养需求大,尽量做到让膳食多样化,扩大营养素的来源,保证营养和热量的供给,要少吃高糖、高盐、油腻的食物,少吃腌制食品,不喝含糖饮料,多喝牛奶多吃奶制品。
准妈妈过度进补小心补出肠梗阻
小刘怀孕36周,婆婆为给她补身子,特意做了红烧猪蹄。可小刘吃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家里人都误以为她将要分娩了,于是急忙把她送往医院。然而到医院以后,产科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宫颈并没有开,没有一点即将临盆的迹象。由于孕妇不停呕吐,没有排气、排便,医生初步诊断为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后来经胃肠外科医生会诊,加上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妊娠期肠梗阻。
妊娠16~20周、32~36周,女性易发生肠梗阻其实怀孕本身不会引起肠梗阻,但怀孕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使得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因此有所减慢,再加上怀孕后易便秘,粪块堆积在结肠和直肠内,增大了子宫对肠管的压迫作用,这几方面的影响都可能成为肠梗阻的辅助性因素。小刘受妊娠生理改变的影响,胃肠蠕动有所减慢,加上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堆积在肠管内。据小刘说,她平时缺乏运动,这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因此发生过度进补造成食物性肠梗阻的情况。
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均可发生肠梗阻,但临床发现,妊娠16~20周子宫升入腹腔、妊娠32~36周胎头降入盆腔及产后子宫突然缩复肠袢急剧移位,这三个阶段,女性更容易发生肠梗阻。
妊娠合并肠梗阻,多伴
腹痛、呕吐、无排便
妊娠期肠梗阻的症状与非孕期肠梗阻基本相似,但由于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占据腹腔,肠袢移向子宫的后方或两侧,或由于产后腹壁松弛,所以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当妊娠合并肠梗阻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由于孕妇本身腹腔空间减少,出现腹胀后,腹腔压力增大,加上妊娠带来心肺负荷增加,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可更快更严重。褚忠华副教授提醒,孕妇如若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时,应高度警惕肠梗阻,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孕期适当运动,
预防食物性肠梗阻
由于卧床多、活动少会增加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褚忠华副教授提醒广大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适当运动,散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饮食方面,孕妇应多吃些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少吃动物性食物,尤其不要吃太多高蛋白且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肉类食品可煮至熟烂后再吃。对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饭、年糕、粽子、汤圆、动物筋膜、动物肌腱等,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经常便秘者,平时更应多活动、多饮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之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此外,积极防治各种孕期并发症,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举措之一。
孕晚期不宜给准妈妈进补
女性怀孕后身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血流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内分泌旺盛、胃肠功能不好等,中医认为,这是“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这时,应适当服用些清热养阴或清润平补的食物,才能协调孕妈妈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人参是大补之品,孕后久服或用量过大,很容易导致气盛阴耗,阴虚火旺。
到了妊娠中、晚期,由于宝宝的压迫等负担,孕妈妈往往出现高血压、水肿,此时如进大补之品,结果不仅对宝宝和孕妈妈无益,反而会火上加油,加重孕妈妈呕吐、水肿、高血压等现象,也可促使阴道出血、流产、死产或宝宝窘迫等。调查显示,很多先兆流产的人是因为吃了人参、桂圆所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升提、固涩、利水作用,妊娠晚期服用,可干扰宝宝正常下降,并引起难产。除此之外,像鹿茸、鹿胎膏、鹿角胶和胡桃肉等属温热、大补之品,孕后也不宜服用。
所以说,女性孕期加强营养是必要的,但营养应适当,并非多多益善。
准妈妈进补人参有讲究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人们都知道人参是补药,有些准妈妈在怀孕中也经常会被家人劝说用人参来补身子,但是,在孕期什么时候进补最合适还是有讲究的。
怀孕初期,母体各系统因怀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冒、泌尿系统感染等。此时适当地进补一些人参,可提高孕妇的自身免疫力。妊娠晚期,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人参可明显地增加血淤状态下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对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胎儿宫内正常发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临近产期和分娩时,孕妇则不宜服用人参及其他人参制剂,因为人参有抗凝作用,服用人参会增加孕妇产后出血的几率。
孕妇在不同时期服用人参的品种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在怀孕早期宜服用红参,体质偏热者可服用生晒参;怀孕中晚期水肿明显,动辄气短者可服红参,体质偏热者可服西洋参。总之,孕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服用人参时若出现失眠、胸闷、憋气、腹胀、玫瑰疹、瘙痒和鼻出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服,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小编提示:治疗量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较大剂量时有镇静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
非妊娠原因的肚子疼
在孕期出现一些疾病,也可引起准妈妈肚子疼,但这些病与怀孕无直接相关的原因,如阑尾炎、肠梗阻、胆石症和胆囊炎等。因为在孕期出现肚子疼比较常见,所以有时出现了非妊娠原因的肚子疼,容易被准妈妈忽视。
1、急性阑尾炎
在孕早、中、晚期均可能发生。一般人患急性阑尾炎时多数腹部压痛在右下腹,而孕妇因为宝宝的存在,右腹部的压痛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步上移。出现急性阑尾炎肚子疼的准妈妈,一般有慢性阑尾炎病史,并且伴有体温升高等症状。因为准妈妈发生阑尾炎后病情发展会更为迅速,所以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肠梗阻
如果准妈妈孕前做过腹部手术,手术后发生的肠粘连往往是孕期引发肠梗阻的原因。准妈妈发生肠梗阻缺乏典型症状,所以一旦感到肚子疼并伴有呕吐、腹泻,应及早去医院检查。
3、胆石症和胆囊炎
由于受到怀孕生理变化的影响,如果孕前有胆石症,稍有不慎便极易导致胆囊发炎。胆囊发炎时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烧、且疼痛会因饮食引起或加剧。准妈妈应注意细嚼慢咽,一餐不宜吃过饱、少吃脂肪含量多的食品。
准妈妈进补的误区
孕妇进补误区一、孕期呕吐厉害应多吃零食
怀孕初期常有呕吐、恶心和胃口不佳等症状,所以很多孕妈咪喜欢吃酸辣的食物。为了缓解孕吐症状,有的孕妈咪就经常吃话梅、果脯等零食。其实,呕吐是由于早孕时的神经反射所致,所以没有必要长期大量食用话梅、果脯等。
孕妇进补误区二、孕期多吃苹果少吃西瓜
有些孕妇认为孕期多吃苹果,生产时就会顺产、母子“平安”。还有一些老人不许怀孕的媳妇吃西瓜、梨子,认为这些水果性凉寒,吃了容易流产。其实,上述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苹果并没有安胎特效,只能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吃多了还会产生腹胀感,容易便秘。对于西瓜等所谓性凉的水果,只要适量食用,孕妈咪也不会因此而流产。(孕妇吃什么水果好?)
孕妇吃蔬菜水果时,新鲜是最重要的原则。同时,食用水果也不宜过量,不能一次性“恶补”。
孕妇进补误区三、孕期补钙要喝骨头汤
怀孕期间,孕妈咪的营养补充很重要,尤其是钙的摄入量。为了补钙,有的孕妈咪便按照老人的观点猛喝骨头汤。
按照营养学标准,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骨头中的钙不容易溶解在汤中,也不容易被肠胃吸收。相对而言,具有活性成分的钙片、钙剂更容易为人体吸收。其实,人体每天必须吸收的钙量是800毫克,而孕妈咪应为1200毫克。如果膳食平衡,大多可以通过平常食物摄取。而喝了过多骨头汤,还可能因为油腻等,引起孕妈咪不适
孕妇进补误区四、孕期大量服用人参
人参是大补无气之品,孕妈咪不宜食用。人参中含有能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多种化学成分,易使人体产生兴奋作用,其中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不适症状,反而影响孕妈咪的休息质量。此外,人参具有升压作用和抗利尿作用,容易导致孕妈咪的血压升高和加重浮肿。而且,胎儿对人参的耐性很低,孕妈咪如果服用过量人参,有造成死胎的危险。
孕妇进补误区五、孕期吃大量桂圆保胎
中医认为“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因为多数女性怀孕后阴血偏虚,内热较重,如果多吃性温、大热的桂圆等食物,容易出现“火上加火”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漏红、小腹腹胀等先兆流产或早产症状。
孕妇进补误区六、怀孕期间应使用温热壮阳之品
鹿茸、鹿角胶、胡桃肉、胎盘等属温补助阳之品,会滋生内热、耗伤阴津,孕妈咪也不要服用。如果确是病情需要,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妈咪可依照“产前宜凉”的原则,酌情选用清补、平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