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辩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髓活动普遍亢进的血液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蓄血证”、“瘀证”和“症积“等范畴。那么这个病你了解多少呢?中医分型有哪些呢?下面围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分型”为您介绍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各家对本病的辨证角度不尽相同,认识有所偏重,可归纳为以下二型。
1.肝火血瘀。头晕,目眩,目赤,日苦胁痛,口渴引饮,肢体麻木,齿鼻时衄。舌暗红,有瘀班,苔黄,脉弦涩。
2.热毒血瘀。面色潮红,目赤神烦,口干不欲饮,胸闷,便秘,皮肤有炸热感,颈胸部皮肤有红丝赤缕。脉洪数,苔黄起刺;舌质红线。
临床上主要以上述两型多见此外,还有湿热血瘀及气虚血淤诸型,但不多。除头身红紫夹有瘀魔外,湿热血瘀型兼有头昏作胀,大便不畅,纳差,苔黄厚腻,舌红绛,脉滑数等证;气虚血瘀型兼有眩晕,身困乏力,精神倦怠,陈象沉细等证,临证时应注意鉴别。
血液病在目前医学上属于难治之病,但只要及时科学诊疗,是可以达到治愈或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在急性发作期时要及时西医救治,慢性期要坚持中医药的辩证治疗,血液病诊疗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成效显著,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患者带来福音。
什么病容易和肝掌混淆
一些疾病也很容易与肝掌相混淆,比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疲乏、耳鸣等症状。患者皮肤、黏膜呈现显著红紫,常常会被误认为是肝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病,一些医生可能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将其误诊为肝病。
不要把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和肝功能检查绝对化。没有症状不代表肝功能正常,转氨酶水平正常也不代表肝脏没有损伤。肝功能检查实际上只是数学意义上的概念,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过量饮酒,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饮酒,对人体都是有害的。长期饮酒的人,因为肝脏的损伤,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红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是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必要素之一,有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0.80L/L)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用于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输液及输液量;
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种类不同,血细胞比容减少的程度并不与红细胞计数值完全一致。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血液疾病
如果是患有其他血液病也可能导致最终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这类血液病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等。如果是患有这类病症的患者一定要进行积极治疗,以免发展成为白血病。
、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则可能为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增高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为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升高为各种细菌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则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增高为细菌感染,炎症;降低为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增高:百日咳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为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增高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升高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则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则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多血症是怎么回事
(一)相对性增多
又称良性或假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因机体失水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大量排尿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引起机体失水,或因休克导致循环血中血浆容量减少,使血液浓缩,红细胞呈暂时的相对性增多,但全身红细胞总容量并不增多。
(二)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erythrocytosis,po1ycythemia),全身红细胞总容量超过正常,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按发病原因可分为: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多。
(1)EPO代偿性增加:是因长期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代偿性反应。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1)生理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氧亲和力增高或携氧减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EPO非代偿性增加:这类疾病的患者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无缺氧,EPO增加与某些肾疾患和肿瘤有关。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等可能困压迫肾组织,使局部血流减少,造成肾组织缺氧而刺激EPO产生增多;多种恶性肿瘤和少数良性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直肠癌、乳房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上腺皮质腺瘤等。这些患者血中EPO的含量常是增多的,也能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于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绝对数及全身总容量持续性显著增多为特点,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多血质、高血压、出血及血管栓塞、脾肿大、顽固性皮肤瘙痒等症状。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但具有潜在恶性趋向,部分患者远期可转化为白血病。
红细胞增多症引起血粘滞性增加,小血管内血流的速度减慢,严重时可形成血栓。过期产儿或母亲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生活在高原的小儿易患红细胞增多症。分娩后在脐带剪断前,新生儿从胎盘获得过多的血也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素偏高见于哪些疾病
血红素偏高常见于代偿性的增加比如肺病,心脏病.高原地区居民.生理性的增加比如新生儿,男性造血旺盛.体力劳动.脱水.造血系统疾病,比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著;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升高,但升高不如胆淤积性黄疸明显;临床上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主要有溶血、 Gilbert病和旁路胆红素血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由于病人因其他原因做血常规检查而被诊断,甚至在病人有症状之前。血红蛋白(红细胞中运载氧气的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均异常增高。红细胞压积男性超过54%,女性超过49%往往提示红细胞增多症,但诊断不能单单依靠异常的红细胞压积就作出。采用放射性活性标记的红细胞,检测红细胞总数目,有助于诊断。很少需要做骨髓活检(采集骨髓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
红细胞压积增高也可以提示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该病红细胞数目正常,而血容量减少。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红细胞增高。例如,血氧饱和度降低可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红细胞。所以,慢性肺部疾病或心脏病的病人,吸烟和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都可以有红细胞增多。为了区分两者,可以做动脉血氧饱和度检查。如果血氧饱和度降低,很可能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也可以检测血中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能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激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极度降低,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则正常或升高。比较少见的是,肝、肾囊肿和肾、大脑的肿瘤产生红细胞生成素,这些疾病的病人由于体内高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
无原因的血小板显著增多应考虑本病,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即可诊断。Murphy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血小板计数在600×10/L以上;②血红蛋白≥130g/L或红细胞容量正常(男<36ml/kg,女<32ml/kg);③骨髓铁染色正常或铁剂试验治疗无效(铁剂治疗1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小于10g/L);④无Ph染色体;⑤骨髓病理检查无胶原纤维,或无脾肿大、幼稚粒细胞和红细胞反应时胶原纤维小于活检面积的1/3;⑥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鉴别诊断
本病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红细胞增多和红细胞容量增高时易于鉴别,在缺铁时血容量增高不明显而血小板显著升高时可用铁剂治疗使典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征出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血小板显著增多时有时不易与本病鉴别,但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查足以区别。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肿大显著、存在典型的髓外造血,血涂片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骨髓病理检查存在广泛胶原纤维。骨髓增殖性疾病存在特征性区别,鉴别不难,偶而有些病例表现为难以鉴别的“重叠”综合征。
本病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要点见表1。
表1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继发某种病理或生理因素不明
病期常为暂时性持续性
出血和血栓形成少见常见
脾肿大常无常有
血小板计数<1000×10/L可>1000×10/L
血小板形态功能常正常常不正常
白细胞计数常正常90%患者升高
出血时间通常正常可延长
巨核细胞数轻度增多显著增多
平均巨核细胞容量减少增加
红细胞的病症介绍
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以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容量显著地超过正常水平为特点。儿童时期血红蛋白超过180g/L(16g/dl),红细胞压积大于55%和每公斤体重红细胞容量绝对值超过35ml,排除因急性脱水或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而发生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即可诊断。
本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的主要是由组织缺氧所引起的。
红细胞压积偏高的原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这类疾病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骨髓大量的产生红细胞,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的量严重超标,血检中会出现压积偏高的现象。
血小板为何增多
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每立方毫米持续40万以上为血小板增多症,多数在100~300万/立方毫米之间,有的可达400万/立方毫米。引起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分两大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指目前对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太清楚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型白血病关系密切,有时可以互相转化。临床特点为反复的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脾肿大、血小板持续增多,每立方毫米常在80万以上,血管内血栓形成等。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常见于以下四种情况。
(1)各种骨髓性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脾摘除术后。
(3)外科手术或出血后。
(4)其他,结核、肝硬化、外伤、分娩、肾上腺功能亢进、非特异性结肠炎、急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等。
肝掌的症状有哪些 肝掌要和什么疾病区别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的的时候,要注意将有的疾病与肝掌区分开来,比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由于患有这种疾病皮肤,粘膜会呈现红紫色,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是肝掌。
血液病的早期信号
1.贫血
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丢失过多如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外伤大出血等。
贫血的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和头晕耳鸣等。有些患者常因心悸而误认为是患了心脏病,有的因为耳鸣而去五官科就诊,有的因为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就将其当作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是贫血。
2.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增多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增多,正常值为(3.5-5.5)x1012/l,红细胞增多时可达(6-10)x1012/l,血红蛋白高达170-240g/l。常见原因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住、肺部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肾病变、各种肿瘤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严重脱水、烧伤、等)。
红细胞增多的主要表现有:皮肤、粘膜显着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断为甚,眼结膜充血。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红细胞增多。
3.出血
血液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血浆中凝血因子不足,血管受到破损时,很容易出血。轻者早期有鼻腔或齿龈出血,重者会有皮肤大片青紫色的淤斑、吐血或便血,其至因脑出血而死亡。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