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解决燥热体质
专家支招解决燥热体质
专家提醒:春季人体内热较旺,如不注意饮食清淡和规律生活,极易“引火上身”。
以下几种上火症状专家教您巧应对:
☆咽痛
咽痛发干,疼痛不适,这是春季人们最常出现的“上火”症状之一。治疗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春季清咽汤:菊花、金银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清音之效。主要用于春季常见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所致咽痛音哑、口燥干咳的治疗。
☆便秘
春季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
治疗春燥引起的便秘,易“润”不宜“泻”,可试用下列润肠食疗验方。
芝麻核桃汤:黑芝麻、核桃仁(研碎)各适量,炒熟后共拌蜂蜜,温开水冲调,每日适量服用。
蜂蜜决明饮:炒决明子15克,加清水适量,入沙锅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30分钟,滤取药液并调入蜂蜜少许,每日空腹代茶饮用。
☆流鼻血
鼻腔内毛细血管丰富而脆嫩,春季干燥的气候会首先危及鼻咽部,令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流鼻血。在治疗上,出血时可用冷敷额头、鼻梁的方法暂止血;缓解后可取白茅根30克或藕节15克煎水,代茶常饮。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口疮
在春季,口疮常常莫名其妙地在口腔中出现,症状3-4天后达到高潮,除明显的疼痛外,严重时还伴有全身的症状,如低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4-5天后,红晕逐渐消退,疼痛缓解;8-14天后溃疡可自行愈合,且不留瘢痕。
治疗口腔溃疡的七妙方:
1.将少许白糖涂于溃疡面,每天2—3次。
2.用棉棒蘸取少许冰硼散,涂在患处,虽然感觉有点苦,但坚持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3.将大蒜表皮撕掉,取包裹蒜瓣的透明薄膜,敷在口腔溃疡处。
4.含服华素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
5. 清洁口腔后,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暂不饮食。15分钟左右后,可咽下蜂蜜,再继续涂拭,一天可重复涂拭数遍。
6. 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7. 多吃西红柿。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应该从饮食和作息上来调整。特别是换季时,要多吃西红柿,因为它含有大量B、C族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铁、锌、碘等微量元素,每天吃2—3个,能够有效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此外,还要多喝水,多吃果蔬、少吃辛辣食物,并要合理作息。至于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减少溃疡的复发频率。
教你夏日颈椎保养三部曲
①伏案打盹。有句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炎热的夏季,困倦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在午后,阳光更会使人昏昏欲睡。于是很多上班族就喜欢趴在桌子上午睡,殊不知这样睡觉给颈椎带来的伤害非常大。
专家支招——午休或在车上睡觉时,不提倡向前趴着睡觉,可采取向后仰躺的姿势稍事休息; 一定要为颈椎找到托扶点,比如在颈部后面垫一个卷裹的衣服或带上U型颈舒枕等。
②天气闷热,心情烦躁。研究证明,多愁善感、脾气暴躁的人,更容易患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会影响骨关节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
专家支招——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快乐、平和的心态,情绪健康了身体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③空调温度低,颈椎受凉。颈椎病的发生和受凉有很大关系。炎热的季节,不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很多人都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的很低,享受那一丝清凉。这样,就很容易使颈椎肌肉受凉,而致颈椎疼痛,甚至诱发颈椎病。
专家支招——注意颈椎部保暖。即使在夏天,也不要过于贪凉。尤其是在夜间睡觉时,空调不宜温度过低。
春季防病的八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专家支招
1.生活要有规律,休息及睡眠要充分。
2.改善工作环境,照明光线应明暗适中,直接照明与间接照明相结合,使工作物周围的亮度不过分低于工作物亮度。
3.干燥季节或使用空调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4.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视物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于精细的工作。长期使用电脑时,荧屏的清晰度要好,亮度要适中,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每工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尽量远眺、放松,并多眨眼睛。
5.多吃富含维生素A、B的食物,如胡萝卜、韭菜、菠菜、番茄、豆腐、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
6.叶黄素是存在于眼睛组织的重要营养元素,具有强氧化性,促进眼睛微循环,缓解视力疲劳、干涩等症状。服用一些含高含量叶黄素的产品如悦瞳叶黄素,能有效的缓解视疲劳。
7.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相关疾病并及时治疗。眼睛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找眼科医生诊治,尽可能早期发现、根除原发病变,比如通过配镜矫正屈光不正,通过眼外肌训练弥补外隐斜视的缺陷等。
8.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90%的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这些物质会对眼睛表面的细胞产生损害。干眼症患者最好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9.全身器质性疾病、心理疾病患者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专家支招助你赶走失眠
1、适当调节睡眠时间,每天准时起床(包括节假日),按时睡觉。失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即使失眠,不要老是躺在床上。该起床时就和平时一样起床,白天尽量不午睡,起床后稍稍做一下体育锻炼。
3、入睡前避免阅读有刺激性的书报、杂志。避免看情节刺激、激烈的电视节目,不要在床上读书、看报、看电视。入睡前做些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气功、静坐等。
4、进食定时,晚餐不宜过饱。黄昏后尽量不食用和饮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的食物、饮料和药物。
5、有睡意时才上床,不要上床等觉。
6、卧室环境要舒适,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
燥热体质不宜吃太补
中医提醒,常见的食疗补品——羊肉、狗肉等都是燥热人群需要远离的,因为这些食物都属于温性食物,对于体内原本就比较躁动的人来说,吃了这些食物无疑是火上浇油。所以说燥热体质的人群是不宜吃太补的。
不过中医也表示,燥热体质不宜吃太补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进补,那么燥热体质人群吃什么食疗来养生、进补呢?凉性食物绝对是燥热体质人群的首选。常见的凉性食物有:鸭肉、海带、紫菜、豆芽、绿豆、金针菇、菠菜等。这些食物都非常适合燥热体质的朋友食用。
另外,燥热体质的朋友在生活中要多喝一些温开水来改善上火的症状,虽然冷饮可以帮助你消除身体内部的热气,但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效果也十分短暂,专家推荐可用蜂蜜泡水来调理燥热体质。
改善燥热体质
热性体质者少碰燥热食物,如辛辣、龙眼
平常应多摄温凉性食物
鸭肉、蛋白、蟹、海带、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异果、杨桃、竹笋、冬瓜、黄瓜、丝瓜、苦瓜、黄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针、茄子、莲藕、筊白笋、薏仁、茶叶、绿豆、绿豆芽、盐、酱油、白糖。
一般民间所说的冷、凉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凉性食物。
对于先天体质燥热、长时间得待在太阳下工作者,
中医师建议,以冰品、冷饮来解热,还不如从调整体质着手。例如先天燥热者可以苦寒的黄连胶囊来中和;
如果是后天的燥热体质或长时间在太阳底下,则可请中医师依照体质及需要,开给中药从补气、养阴、提神、清热来调整体质,较能提高身体的耐热度。
燥红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尤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法。
平时要加强自我涵养,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部分燥热体质的人形体瘦小,中医认为瘦人多火,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平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中药来调理。
在饮食方面,燥热体质者宜清淡饮食,可多吃芝麻、蜂蜜、水果(柿、梨、荸荠、枇杷等)、蔬菜(番茄、冬瓜、萝卜、藕等)、鱼类、豆制品等清淡食物,还可以食用百合粥、枸杞粥、山药粥等。 另一方面忌食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物如羊肉,温热性食品及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也要少吃。
盘点那些春季养生最不该做的事
第一件事: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其实在专家眼中,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预防上火喝点菊花茶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第二件事:“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悟,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秋冻要适宜
“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第三件事: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的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不能想睡就睡
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意思是睡觉要晚一点,起床要早一点,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第四件事: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皇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春季饮食要减辣
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即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第五件事: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温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注意开窗通风
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无论是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后。
第六件事:宅在家里不出门
冬季静养,而春季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有利健康。
专家支招:春季适当出游
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第七件事: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要调理情志
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痛经专家支招食疗方来调理
1、痛经类型:气滞血瘀型
脾气暴躁浑身胀痛
这种痛常以胀痛为主,包括小腹胀痛、两胁胀痛,甚至手脚都有发胀的感觉。月经量少,有血块,当血块下来以后,疼痛会随之减轻。此外,这类患者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多数还会伴有乳腺增生的发生,这些都和气滞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支招:
平时还可以在多吃些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萝卜、荔枝、山楂等。
2、痛经类型:寒凝血瘀型
都是贪凉惹的祸
这种痛经常以“冷痛”为主,往往发生在经期或经后。月经量比较少,颜色比较暗,或者有的时候还可能有黑色的血块。除此之外,还会伴有腰酸腿软,手脚发冷,小便清长等症状。一般来说,平时经常手脚冰凉,畏寒畏冷,属于虚寒体质的人就容易引发痛经。另外,有些爱美的女性朋友,为了漂亮而追求“美丽冻人”,难免会因为外寒而引发痛经。
专家支招:
因为这类痛经属于寒症,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
3、痛经类型:气血虚弱型
失血过多隐隐作痛
因为本身就比较虚弱,有贫血等情况,再加上经期出血,很容易因为气血虚弱而引起痛经,并且这种疼痛多出现在月经后期,常表现为隐隐作痛。月经量一般也是比较少,颜色呈淡粉色,还会出现面色蜡黄、精神疲倦、食欲不佳、大便糖稀等情况。
专家支招:
虚症一般是补气血,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养气补血的食物,比如鸡肉、羊肉、大枣、黑豆、香菇等。
4、痛经类型:肝肾亏虚型
脏腑虚弱腰痛明显
肝肾亏虚型痛经最明显的不适是在痛经之外,还会出现腰痛、腰膝酸软的症状。此外,还表现为经期或经后期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较少,颜色偏淡粉色,头晕耳鸣等症状。
专家支招:
肝肾亏损就是说脏腑元气比较虚弱,所以治疗应注重在滋养肝肾,平时可以多吃些具有补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子、核桃仁、黑芝麻、木耳等食物。
5、痛经类型:湿热下注型
疼痛或提示妇科炎症
这种类型的痛经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经前就开始有小腹疼痛,有时候有灼热感。月经来的时候疼痛加剧,经血的颜色呈鲜红色,比较粘稠。除此之外,还可能表现出小便短黄,白带多,有异味,多是伴有妇科炎症。
专家支招:
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辣椒、胡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的食物都会加重炎症从而使痛经加重。
孩子吃甜食伤害的不仅是牙齿
1.易得龋齿。甜食中的蔗糖会促进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使牙齿脱钙、软化,产生龋齿。专家支招:从婴儿期开始,就不要给孩子喝甜水、饮料,要多喝白水;尽量不吃糖果、蛋糕等加工零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过甜食后,更要及时清洁口腔。
2.肥胖和营养不良。甜食吃太多,会造成宝宝肥胖,甚至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甜食还可消耗体内的维生素,使唾液、消化腺的分泌减少,胃酸增多,引起消化不良。孩子吃多了甜食还会挑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专家支招:饭前饭后都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可在两餐间适当吃些水果。不过水果也不能吃得过量。
3.影响情绪和睡眠。过多的糖分进入血液,会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出现烦躁、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睡前吃甜食则会影响宝宝睡眠,对生长发育、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专家支招:睡前两小时不能吃甜食,如果宝宝因为想吃东西而哭闹,可在睡前喝一小杯牛奶,有利于睡眠。
4.影响视觉发育。糖吃得多会增加宝宝体内血糖量,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晶状体凸出变形,屈光度增高,容易导致近视。此外,吃糖过多会导致孩子体内钙含量减少,使正在发育的眼球外壁巩膜的弹力降低,如果再加上不注意用眼卫生,易形成儿童近视眼。专家支招:要想宝宝视力好,要少吃甜食,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蛋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
专家支招对付宝宝便秘
便秘针对的并不是排便频率的问题,而是排泄物硬度。当孩子粪便坚硬,排便时伴有痛感,尤其是当他们一想到去卫生间就感到焦躁不安时,家长就必须带孩子前去就医。
宝宝的饮食结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吗?
当然需要。
与米饭、胡萝卜、香蕉这样的饮食结构相比,家长最好让孩子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李子干等。但是,最重要的是食品品种多样,否则孩子会感到厌倦不愿意吃饭。同时,家长应督促孩子多活动,身体活动可有效改善孩子的肠道运输能力。
家长可以给宝宝吃轻泻药吗?
在孩子2到3岁时,家长可以给宝宝喂食轻泻药,并且不用担心会产生药物依赖。但仅服用1天药物是远远不够的,药效需要长期服用才得以充分发挥。理想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孩子喂食小剂量的轻泻药,在宝宝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后,逐渐停药观察病情是否好转。如果便秘没有好转,家长可以适当加大药量。
便秘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吗?
会有影响。
孩子们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类似这样的压力和家庭问题都可能会诱发便秘。另外,当孩子懂得要保持个人卫生健康时,他们会克制自己排泄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多地进行排泄。当家长确定孩子便秘不是由于身体原因、或者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异常(比如不愿与外界交流)时,家长应向心理医生或儿童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
家长应如何看待宝宝长期便秘这一问题?
如果便秘症状仍未改善,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但也不必过分紧张,毕竟通常情况下便秘不会诱发严重疾病,而且医学上也有切实有效的应对便秘的治疗方法。但我们仍然应该认真对待宝宝便秘问题,因为长期便秘会造成粪石的形成。粪石是指排泄物在直肠堆积,出现粪石则需要进行灌肠治疗以便将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