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分类以及人群的划分
糖尿病的分类以及人群的划分
一、分类:
常见的有下面两种类型:
I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二、人群划分
不同人群的糖尿病:
新生儿糖尿病: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但发病率不高。
小儿糖尿病:多为第一型或需胰岛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997年ADA和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报告,将其归类为特殊型,属单基因突变的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所致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由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根据其定义,该类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即已存在但妊娠期间才诊断的和随着妊娠期而发生的。
老年糖尿病: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多采用1980年联合国提出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而有些国家则以65岁为分界线。
现在可以说,糖尿病在各个人群都是会出现的,所以不只是老人,很多的人群都是要注意预防糖尿病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比较难以治愈,一旦得上就会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就显得预防很重要了。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的分类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二、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三、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p="">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妊娠糖尿病有哪些分类
在了解糖尿病妊娠分类之前,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听起来很别扭,其实,之所以叫糖尿病妊娠,是因为这种糖尿病不是在怀孕之前就有的,而是在怀孕的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实际生活中,大概有80%的孕妇都会有糖尿病妊娠,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都很大,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妊娠分类
隐性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耐量试验异常。
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病程<10年,无血管病变。
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10-19岁,病程10-19年,无血管病变。
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10岁,病程>=20年。
有盆腔血管钙化症。
伴糖尿病肾病,有蛋白尿。
有冠状动脉病变。
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肾病并有视网膜病。
5种尿糖类型要与糖尿病区分
神经性尿糖
患脑血管意外、肿瘤、颅骨骨折、脑炎、癫痫等疾病,会改变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使肝脏内贮存的糖元分解,血糖便增高,继而引起糖尿。
饮食性尿糖
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进餐之后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增高而使尿糖增多。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尿中会出现糖。长期饥饿的人突然饱餐一顿,可因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相对低下而产生尿糖。
药物性尿糖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垂体后叶激素、咖啡因及苯丙胺类药物,会使血糖增高而造成糖尿。另外,有些药物如水杨酸类、对氨苯甲酸、水合氯醛、吗啡、氨基比林及大量枸橼酸等,可使尿糖的化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肾性尿糖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每百毫升血有80毫克葡萄糖,以两肾每分钟滤过率为125毫升计算,1分钟便有100毫克的糖被滤出,但尿中却没有葡萄糖。这是因为,滤液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被重新吸收入血的缘故,肾性糖尿就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机能低下所致,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
妊娠性尿糖
妊娠中期及后期均应做尿糖化验,但出现尿糖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功能开始活跃可发生乳尿糖。还应考虑妊娠期肾小管对糖再吸收能力下降及排出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肾性尿糖。
糖尿病常见的几种分类
(一) 按发病年龄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
1. 成年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约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75%以上。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早期多肥胖,一般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常因慢性并发症而确诊。多数病人属轻、中型,不无原则胰岛素治疗,只无原则饮食控制或仅口服降糖药即能控制病情。极少数病人,发病即明显消瘦,病情也较重,需用胰岛素治疗。
2. 幼年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多在15岁以下,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5%以下。发病急,病情重,症状明显,对胰岛素敏感。有的病人开始得病即有酮症酸中毒。典型患者体型消瘦,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病情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反应,病情较难控制。
有的闰人,特别是发病年龄在15~40之间者,可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偶然有个别病例于40~50岁发病而表现为幼年型的糖尿闰。也有个别的儿童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同成年型糖尿病相似。
(二) 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
1. 轻型糖尿病
多是老年及中年发病的糖尿病病人,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70%~80%属于此类型。发病前多有肥胖史,临床症状较轻,有口渴、皮肤瘙痒、体征减轻等表现。一般病情稳定,很少发生酮症酸中毒,血糖多在200mg/dl(11.1mmol/l)以下。用单纯的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基本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2. 中型糖尿病
介于轻型糖尿病与重型糖尿病之间,以成年人最为多见,但症状较轻型糖尿病明显。血糖多在200~300mg/dl(11.1~16.6mmol /l)之间。病情尚稳定,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若防治得当,可由中型黑心为轻型,若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则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彼一时型糖尿病。
3. 重型糖尿病
多于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多见于疾病日久而忽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未得到妥善控制,症状加重者。病人身体多消瘦,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血糖多在300mg/dl(16.6mmol/l)以上,病情不稳定,波动性大,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也易发生低血糖,有时血糖一天波动范围在100mg/dl(5.6mmol/l)以上,一般治疗方法较难控制病情。
(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的分型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亦称i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在15~20岁起病,典型病例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但有椎少数病人也可于成年40岁以上起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体重明显减轻。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必须依赖外来胰岛素治疗为主。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因此,对胰岛素较敏感,若停用胰岛素则病情会迅速恶化,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并威胁生命。此组病人,往往在有遗传基础上加一外来因素(如病毒感染)而发病,遗传为其重要原因。基本病理改变是胰岛β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致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病人血清中可查到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 (ica)。第六对染色体上hla抗原阳性率增加。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亦称ⅱ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为成年40岁以后发病,也有少数儿童或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属于此型。其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常无或很少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重,“三多”症状多不典型。疾病有时呈隐匿性渐进,常于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至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而以并发症为主要症状就诊。体内尚有一定的内生胰岛素,血浆胰岛素可正常或稍低,也可调于正常而为高胰岛素血症,因此,病人对胰岛素多不敏感,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一般仅用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即可奏效。但在感染或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少数病人,尤其是非肥胖型(体重明显减轻)患者,于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和症状,有时也无原则配合胰岛素治疗,但对胰岛素无依赖性,停用胰岛素也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此型病人环境因素中最重要者肥胖,常因脂肪组织等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而起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属胰岛素相对不足。hla及ica检查往往为阴性。
3.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mrdm)
此型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常见于热带发展中国家,非洲及南来国家屡有报告。在临床上常显示与iddm和niddm都不同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将此型分为丁型和胰腺型两种。
正常人吃什么盐好 正常人吃未加碘的盐会怎么样
根据人群划分。
若是对于碘摄入正常的正常人来说,吃未加碘并不会怎么样,而是属于正常现象,若是该类人群再食用加碘盐反而对于身体不利。
而对于碘含量摄入较少的人群来说,则吃未加碘的盐则可能会引起碘缺乏症,当人体缺碘的时候就会甲状腺合成不足,从而刺激到甲状腺增生、肥大等,严重的话则可能会引起疾病。
所以对于该类人群来说是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增加疾病的患病率。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哀伤和抑郁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手册则建议,当以上症状持续18个月才能够被确诊为抑郁症。目前,哀伤和抑郁之间还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但是如果哀伤者的悲伤在一两个月后仍然没有任何减少,便需要对他们加以关注,以免他们滑向抑郁的深渊。
糖尿病分为哪几个类型
1、什么是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生机制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出现血糖明显升高。其发病率很低,患病率约为2型糖尿病的十分之一。发病机制除了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外,还和自身免疫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常存在破坏胰岛的自身抗体,包括例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等该型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型偏瘦,起病急常伴有三多一少症状,有酮症酸中毒倾向。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
2、什么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我们大多数成人糖尿病都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缺乏。这些患者往往对胰岛素作用抵抗,至少是在起始阶段,但往往是终身存在。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起病较缓慢。疾病初期甚至整个病程中患者的生存都不依赖于外源胰岛素。尽管其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但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故血糖仍高。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不肥胖的患者也多有腹部脂肪增多。该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友的直系亲属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以免出现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程度常不足以引发受患者重视的糖尿病症状,因而多年得不到诊断,然而他们已处于发生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中了。
3、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指妊娠期初次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原来已有糖尿病而现在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其发病机制是和妊娠期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得孕妇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出现血糖升高。妊娠期血糖升高与怀孕期间的母亲和胎儿的许多疾病如母亲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胎儿生长受限、流产和早产都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对于妊娠妇女目前推荐24-28周要进行糖尿病筛查,避免血糖升高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妊娠糖尿病母亲生产后还要重新评估糖代谢状况并进行终身随访(具体会单独章节介绍)。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在临床当中比较少见,诊断时应用专业知识比较多,在此不再具体展开。
儿童糖尿病如何分类
⑴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期或青春期,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需用胰岛素治疗,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多表现为急性起病,酮症倾向,伴或不伴肥胖,有自身抗体,依赖胰岛素,可见于任何种族。病人可以很小发病,可因很严重的合并症而被发现,也可因查体偶然发现。 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
⑵2型糖尿病本多发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是由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有家族性肥胖史)、高脂饮食、长期久坐的青少年。有些患儿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与1型糖尿病临床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甚至腹痛头晕,但无自身抗体,伴有胰岛素抵抗表现(黑棘皮病或胰岛素/葡萄糖比值>0.2)。在儿童2型糖尿病早期可先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
⑶典型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是很罕见的,临床表现比较轻,一般不需用胰岛素,无酮症倾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于美国高加索人,通常胰岛素敏感性正常。
⑷还有一种是不典型糖尿病(adm),多发生于美国非洲裔儿童,急性起病,一般表现为酮症,甚至酸中毒,体重明显下降,在诊断后数个月往往进入不需要胰岛素的临床阶段,无自身抗体,无明显肥胖,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胰岛素敏感性通常是正常的。
糖尿病的分类是什么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b细胞)被破坏就会引发型糖尿病。尽管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并且此类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0%。
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
玉米分类,玉米种类划分
玉米种类:
1、普通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木质素等。纤维在维护消化系统健康上起重要作用,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2、甜玉米:富含水溶性多糖,含糖量高,口味较好。它的特点是富含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具有清肝明目,保护视力的作用。
3、黑玉米:有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作用。黑玉米富含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脂肪代谢,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钙吸收,促进儿童中枢神经发育的作用。
4、糯玉米:锰、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这两种元素是目前膳食结构中易于缺乏的。两种元素是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之一,多吃糯玉米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5、高油玉米:含油量较高,主要是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在人体内可与胆固醇结合,具有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减少全身动脉疾病发生等作用。
高油玉米是粮、油兼得的多功能玉米。 玉米虽为粗粮,但其营养价值不亚于任何细粮。
突出表现在其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含量高,这恰是人们现代饮食中所缺乏的。
长夏季节,湿热偏重,此时食用玉米以祛暑化湿,有利于健康。玉米按照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的玉米,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介绍: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按颜色分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美国标准中规定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5.0%。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美国标准中将淡黄色表述为浅稻草色,并规定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2.0%。3.黑玉米: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角质层不同程度地沉淀黑色素,外观乌黑发亮。4.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5.杂玉米:以上三类玉米中混有本类以外的玉米超过5.0%的玉米。中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美国标准中表述为颜色既不能满足黄玉米的颜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颜色要求,并含有白顶黄玉米。
按品质分
1. 常规玉米:最普通最普遍种植的玉米。
2.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规玉米以外的各种类型玉米。传统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发展起来的特用玉米有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由于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大的经济价值,国外把它们称之为“高值玉米”。3.甜玉米: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4.糯玉米:它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
中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非常快。5.高油玉米: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质高10-12%,赖氨酸高20%,维生素含量也较高,是粮、饲、油三兼顾的多功能玉米。6.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结合。7.紫玉米: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种,因颗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称。紫玉米的品质虽优良特异,但棒小,粒少,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8.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种改良玉米。包括高淀粉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食用玉米杂交品种等。
糖尿病妊娠分类
A、隐性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耐量试验异常。
B、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病程<10年,无血管病变。
C、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10-19岁,病程10-19年,无血管病变。
D、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10岁,病程>=20年。
E、有盆腔血管钙化症。
F、伴糖尿病肾病,有蛋白尿。
H、有冠状动脉病变。
R、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FR、肾病并有视网膜病。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平时的时候,女性也都是要注意自身的变化,那对糖尿病壬辰的种类,以上也都是有着很好的说明,因此在患有的时候,也都是看自己属于哪个种类的。
糖尿病分几型
第一类是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的原因,导致体内产生了一些抗体,因此胰岛素功能衰竭,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这一类的糖尿病就叫一型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是属于胰岛素抵抗为主,因为一些环境、饮食影响而发生,这一类的病人胰岛功能尚可,是以口服药治疗为主。
第三个是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些基因突变、手术外伤、药物等等引起。
第四个是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以前没有糖尿病,而在怀孕当中发生了血糖的异常,因此目前糖尿病就主要分为这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