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常见退烧穴位有哪些

常见退烧穴位有哪些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穴位帮你快速退烧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月经期间发烧能吃退烧药吗 退烧药对月经期间的副作用

常见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于少数人群可能有过敏的现象,而对月月经期间的女性来说则可能加重胃肠道的不适,引起恶心。呕吐的现象。

按摩五穴位有效退烧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发烧怎么退烧按什么穴位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外关穴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4)曲池、合谷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常见的退烧药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退烧药有如下几类:

1.布洛芬

商品名: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

用法: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优点:它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两种退热药,也是较为安全的退烧药。它的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缺点: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及转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的报道。还有报道说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于3岁以上高热的孩子。

布洛芬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属于较新的药物,在儿科退热方面比较安全、高效,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解热镇痛。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强,对胃肠刺激作用小,对造血系统无影响,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

2.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宁、安佳热等

用法: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次,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优点: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对2岁以下的孩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而且它可与牛奶、果汁同服。

缺点: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2~4小时。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可家庭常备。

3.尼美舒利(慎用)

商品名:瑞芝清

用法:儿童常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mg/天,分2~3次服用。

优点:根据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家们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发现尼美舒利突出的优点是较少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因为它对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低(约1/100万),所以,在临床中常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发热疼痛的治疗。

缺点: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报道。2002-2005年,西班牙、土耳其、爱尔兰等国家已将该药撤出市场。

4.赖氨匹林

商品名:来比林

用法: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儿童一天按体重10~25mg/kg,分2次给药。

优点: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为片剂、水溶液及混悬液(滴剂),没有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剂型,所以对于口服药物困难的孩子,医生也常选择这类药。

缺点:因为含有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所以16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谨慎使用,应用时应注意询问过敏史。

注意:这类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所以要防止过量用药,否则会引起肝脏损害。

5.柴胡注射液

中药柴胡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规格为每支2毫升,用量3岁以内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岁每次一支。

6.安乃近

属于呲唑啉基类活性药物,规格有注射剂和片剂,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安乃近药效明显,但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 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宝宝发烧不用怕 中医教你退烧方

幼小的孩子最让人揪心的状况就是发烧了。孩子一发烧,大人就惊慌失措,赶紧把孩子往医院送,似乎到了医院就到了保险箱。到医院医生通常的处理方法无非两种:低于39℃,塞退热栓或吃退烧药。高于39℃,打点滴,用抗生素。

这两种情况无论哪种,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因为人体对疾病有一个抵御机制,一生病就用药打针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使用抗生素只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未来稍有风吹草动气候变化就可能复发甚至加重病情。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体温热度不超过39℃时,家长都可以在家自行治疗。传统的中医有很多快速有效的退烧方式,不打针不吃药就能帮助孩子降温康复。

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 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相关推荐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

1、天水河穴位主要就是走人体的心经,而心经主要是泻火的,发烧的时候进行按压,就可以起到一定退烧作用。 2、大椎穴主要是位于人体颈部以及肩膀部位,经常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去邪湿之气,帮助人体解表退烧。 3、合谷穴主要是位于人体拇指和食指之间,经常按压可以效的防治感冒引起的发烧以及流鼻涕等症状。

婴儿发烧按摩退烧穴位图示 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宝宝发烧按摩什么穴位退烧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发烧时按摩哪些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处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合谷穴是比较好找的一个穴位,当我们把拇指跟食指并拢起来后凸出来的肌肉对应的凹陷处就是了。当出现发烧、发热时,按压合谷穴1分钟左右能疏风散表,起到退烧的作用。 曲池穴 很多人对曲池穴并不了解,曲池穴位于手肘附近,按摩这个穴位能激发阳气,起到解表清热、泻内火的目的。人们发烧的时候可以按压曲池穴2-3分钟,此外,中医还认为经常按摩曲池穴能预防肺经相关的疾病。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可以摸到颈后的2个椎骨,在椎骨中间凹陷处就是大椎穴了,发烧

经期能吃退烧药吗 常见的退烧哪些

临床及居家常用的水杨酸类药阿斯匹林(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复方阿斯匹林(apc)、水杨酸钠、水杨酸钠合剂等大都为退热止痛药,为人们所熟知和常备。 虽然这些常见的退烧药推月经的影响比较小,但月经期间如何正确服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婴儿发烧按摩退烧穴位图示 水底捞月推拿法

操作方法:宝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捏住患儿四指,将掌面向上,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着力,紧贴宝宝掌心并作旋推法,边推边用口对其掌心吹凉气,反复操作3~5分钟。 功效: 清心、退热、泻火,本法大凉,用于调理一切高热神昏、热入营血,烦躁不安,便秘等实热病症。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汗退热法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汗,且兼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

哪些退烧方法是错误的

1、发烧了赶紧捂汗 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反而使体温上升甚至达到高热,这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 正确的做法:发烧时,把患者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手脚的保暖。 2、发烧了赶紧吃退烧药 一发现患者发烧,就给他吃退烧药,吃药不见退烧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这其实也是不对的。一般来说,体温在38.5以下时都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 3、发烧了采用酒精擦拭 这个退烧方法比捂汗还错误,因为酒精

治疗低烧偏方 小儿低烧针刺退烧

适应症:小儿低烧,体温在37-38度之间,服用各种退烧药物效果欠佳。 选择穴位:四缝穴,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此外,如果是成人退烧,可选择在耳尖处点刺放血,退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功效作用:针刺四缝穴能够清心火,泻肝热、健脾胃,消食积,可以起到消炎解毒,降低体温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使之体温恢复正常温度的效果。 操作方法: 医者用手固定小儿一手指的末端,取四缝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并快速拔针,见黄白色由珠样液体流出为准。

退烧的常见方法 鸡蛋白擦额头可以退烧

鸡蛋清中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如果将鸡蛋白擦在额头上,反而使宝宝额头的汗液不易政法,不仅起不到退热的效果,还可能加重发烧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