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肥胖有可能造成2型糖尿病吗

肥胖有可能造成2型糖尿病吗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肥胖就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因素占为主导地位。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喝咖啡不易患2型糖尿病

咖啡降低糖尿病风险的确切原因还不太清楚,有一种可能是,咖啡中的镁或绿原酸等特定成分提高了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另外,咖啡因对新陈代谢产生的刺激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

当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就会随之升高,而这种紊乱与肥胖有着密切关系。与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含糖软饮料和果汁的人具有更高的肥胖风险和糖尿病风险。

这些发现以美国12204名中年人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在1987―1999年间,研究人员对调查对象展开追踪调查,开始时他们均无糖尿病病史。

通过对参与者饮食情况的详细询问,在考虑了其他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咖啡饮用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那些每天喝4杯或更多咖啡的人只有低于1/3的人被诊断出患上了糖尿病。

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确定是否咖啡本身对糖尿病风险真正具有影响力,还需更多的研究。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胖好还是瘦好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体质指数BMI大于28)或超重(BMI大于25)。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及恶化与脂肪代谢密切关联,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不少糖尿病患者的BMI都在25、26左右。所以,即使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1型了,这是不对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与遗传、日常生活状态、肥胖、妊娠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糖尿病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1、遗传、肥胖。糖尿病都是可以遗传的,2型糖尿病也不例外。2型糖尿病患者其父母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85%,直系三代连续有2型糖尿病家庭史者为 46%,子女中隐性2型糖尿病者达53%。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据统计,身体肥胖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8.2%,非肥胖者仅为2.6%。

2、感染、妊娠等。感染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病因,尤其是一些小的感染易被人们忽视。对于2型糖尿病,任何感染皆可使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使隐性糖尿病得以外显,化学性糖尿病转化为临床糖尿病,并使原有症状加重,病情恶化。

所以,感染因素可起到诱发和加重2型糖尿病的作用。应激反应如多种感染、心肌梗塞、外伤等情况下皆可使糖耐量减低,血糖增高,导致2型糖尿病。育龄妇女多次妊娠后有时可诱发2型糖尿病,尤其中年以上妇女多次妊娠后进食多,活动少,身体肥胖,更易诱发2型糖尿病。

因此,2型糖尿病病因主要就是以上介绍的这些。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伤害都是比较大的。糖尿病是很难治疗的一种疾病,所以应该以积极的预防为主。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与遗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有关。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一大因素,经常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缺乏运动和锻炼都可能引发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加,统计表明,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55岁之后才发病;肥胖同样会诱发2型糖尿病,脂肪大多堆积在腹部者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母乳喂养可降低妈妈患糖尿病风险

据美国“糖尿病健康”网站报道,该研究是由美国最大的健康维护组织凯泽永久(Kaiser Permanent)开展,研究收集了有关这些女性的生活方式、怀孕情况、一般健康状况等诸多信息,研究人员通过这些信息分析母乳喂养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一项历时20年、针对704名女性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1年的母亲,其在接下来的15年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非母乳喂养的母亲低15%,且每增加一次母乳喂养,其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15%。

在研究开始时,这些女性中没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20年后,其中120名研究对象出现了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胆固醇、腹部肥胖等。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女性今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完全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相比,母乳喂养时间在 1—5个月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9%;喂养时间超过9个月,则患病风险能降低56%。

另外,妊娠期糖尿病很容易转化成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根据母乳喂养的时间的长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44%—86%。

至于母乳喂养能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原因,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妈妈与非母乳喂养者相比,其更容易减掉怀孕所带来的体重增加。研究者认为,母乳喂养有利于减掉腹部的脂肪,而腹部脂肪的堆积,正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是什么引起的 肥胖

肥胖一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肥胖,紧跟着缺乏体育运动会引起体重的增加,身体越来越亚健康的状态。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如果你超过45岁、超重或者肥胖、有高血压、经常久坐……就需要注意时常监测血糖。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餐后血糖高病因

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二、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多囊卵巢综合症会引起血糖升高吗 多囊卵巢引起血糖升高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可能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在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甚至发展成为高胰岛素血症后,出现了代谢综合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血糖控制和药物治疗,那么持续的高血糖是可能会形成2型糖尿病早期。

另外,高胰岛素血症还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脑卒中等共同的发病基础,这些都需要警惕。

2型糖尿病有什么早期症状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2.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故有严重疲乏无力。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4.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6.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2型糖尿病有什么早期症状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2.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故有严重疲乏无力。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4.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6.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糖尿病分为几级 有什么含义

糖尿病各常见分型特征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

怎么会得糖尿病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肥胖症患者都患有糖尿病,那么,糖尿病究竟与肥胖症有没有关系呢,相信很多人都很想知道。那么,下面我们就让我们认真阅读一下专家对糖尿病病因的病因的介绍吧。希望您认真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通过上述专家对糖尿病病因的一番介绍,相信大家一定对糖尿病因有了深刻的认识。希望大家一定在生活中多加注意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做到有效预防,尤其肥胖患者一定注意合理的饮食习惯,有效控制体重。相信在您的注意下,一定会成功远离糖尿病的。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相关推荐

当心苹果型身材更易患2型糖尿病

如何避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似的地方,这就是身体清除葡萄糖的能力下降,但是,2型糖尿病又与1型糖尿病不同的地方,这就是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完全丧失,而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可以分泌一些胰岛素,但是,这些胰岛素在量上不足以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或者胰岛素充分不能发挥其降低血糖的作用,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目前专家们认为,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最好方法是运动以及减轻体重。 减轻体重 如果您是‘苹果型’体型,减轻体重对最为效。大量研究充分显示,维持标准体重的人,发生2型糖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1、与1型糖尿病关的因素: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

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

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哪些

一、感染:1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的关系。感染本身虽然会诱发糖尿病,却可以使隐性的糖尿病对外显示出来 二、肥胖: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认为,肥胖家族遗传的倾向,也与生活富裕、饮食不合理、体力劳动较少关。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 三、饮食:多食膏梁肥甘之品容易导致肥胖。现代医学证明,长期饮酒能引起铬和锌的缺乏,导致肥胖增加,也成为糖尿病极其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体力活动:生命在于运动,必然容易导致肥胖,是患者的几率大大增高。 五、妊娠

低血糖的发生应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初期常常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特别是身体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可能会在患2型糖尿病但尚未确诊时,所以出现低血糖时医生一定要明察秋毫,不要被假象所蒙蔽。 糖尿病发病初期常常以反应性低血糖作掩护,企图“蒙混过关”。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身体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可能会在患2型糖尿病但尚未确诊时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出现低血糖时医生一定要明察秋毫,不要被假象所蒙蔽。 这些病人以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为突出表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人患糖尿病后,其胰岛细胞虽损伤,但尚一定分泌能力,只是

儿童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儿童糖尿病的原因按1型和2型不同的因素导致。糖尿病是血桨葡萄糖增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儿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与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不同民族、女性青春期、小于胎龄儿、母亲患妊娠糖尿病所生的儿童等因素关。肥胖是儿童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35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

1型和2型糖尿病该如何区别

年龄的区别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明显消瘦。 临床症状的区别 1型糖尿病均明显的临床

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糖尿病两种不同的种类,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不同的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诊疗方案,还不同的护理措施。很多人患病之后,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做了护理措施,就是病情控制不住,那是由于他们陷入了一些饮食误区。 一般,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1、饮食控制只要不吃糖就行:的确单糖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但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才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少量的单糖反而可以刺激胰岛分泌。 2、饭要少吃:饭就是糖,要少吃。从临床经验来看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一事实上要成比例。否则可能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