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35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 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 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 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 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
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 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尿多是糖尿病吗
尿多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多数会有尿多的现象。如果有糖尿病,多会出现以下症状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其实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发病年龄和病因、症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例如,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定其临床特点不同。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主要是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在治疗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也是有区别的,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虽然都是糖尿病,但是病因的不同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我们要学会区别对待两者,分型治疗。当然,通过表现来判断两者可能是有区别的,重要的还是需要患者到医院接受一些详细的数据检测才能断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5个区别
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
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引起糖尿病的遗传原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引起糖尿病的饮食原因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3、引起糖尿病的其它原因
3.1、环境因素引起的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因为进食过多、缺乏运动、肥胖等引起,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胰腺工作负荷增大,最后承受不了,出现高糖症状,最后只能靠外源性胰岛素降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收到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会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而出现糖尿病。
3.2、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3.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3.4、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1型与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
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 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者病程较长或者有并发症,酮症好转后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4. 但是在临床特征类似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要考虑有LADA的可能,可以行GAD-Ab和ICA检测,如果阳性则诊为1型糖尿病中的缓发型,即LADA。
5. 在酮症起病的患者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还需要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如果阳性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阴性则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该如何区别
年龄的区别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临床症状的区别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
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临床治疗的区别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特点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特点四:大量的临场试验表明,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运动治疗。
吃饱了犯困小心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将糖尿病分为4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
吃饱了犯困小心糖尿病
吃饱了就困的人很多,但程度有别,如果饭后困得严重,最好去查查血糖。因为血糖高的时候,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直接引起困倦。
饭后困的原因,人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吃了东西之后,血液从大脑跑到胃里去消化食物了,大脑缺血而困。事实上,饭后的困和下丘脑分泌的“食欲素”有关。“食欲素”的高低,与人的饥饿感及睡眠有着直接的关系。“食欲素”水平低时,人就会觉得昏昏欲睡和不想运动;“食欲素”水平高时,人就会变得清醒且活跃。血糖高时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导致“食欲素”水平下降,进食之后,特别是进食的食物比较容易消化,淀粉类食物比较多时,血糖的升高更快,这个时候人就更容易犯困了。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者病程较长或者有并发症,酮症好转后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4. 但是在临床特征类似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要考虑有LADA的可能,可以行GAD-Ab和ICA检测,如果阳性则诊为1型糖尿病中的缓发型,即LADA。
5. 在酮症起病的患者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还需要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如果阳性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阴性则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