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暖气病
怎么预防暖气病
1、半夜口渴:半夜口渴是暖气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喝乌梅麦冬茶来治疗。乌梅3枚,麦冬3克,加开水冲泡后饮用。
2、鼻干出血:暖气引起的鼻干以早晨睡醒后最为严重,有的鼻腔可有少许血丝,严重者则会出现鼻流血。可以用金银花、罗汉果泡水饮用。鼻出血可以饮藕节汤。
3、咽喉肿痛:金银花、生甘草、胖大海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对暖气烘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4、咳嗽:暖气病引起的咳嗽一般为干咳,痰少或者没痰,可以取梨榨取汁液后,略加凉开水饮用。
5、便秘:因暖气病出现的便秘,宜“润”不宜“泻”,可用芝麻核桃饮: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炒熟研碎每次取10克,加蜂蜜1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
防暖气病室内可摆放花草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我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供暖季节。为了避免“暖气病”的发生,医生建议,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为了增加空气湿度,除了传统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具体而言,会“吐”氧气的仙人掌类植物,可以在夜晚呼出氧气,在清新空气的同时,可使室内感觉湿润温和。而吊兰、巴西木、发财树等大叶绿色植物可以从叶子中蒸发出更多的水分,增加室内湿度。富贵竹、百合、水仙等观赏绿色植物也有很好的“消毒”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室内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房间一两盆即可,并且要常给植物浇水。同时,也应适当在大叶植物的叶子上喷洒水分。
5个方法让你在供暖后远离“暖气病”
1、一定要多喝水
无论家里有没有开暖气,冬季是一定要多喝水的。喝水可以弥补因为燥热而流失的水分,建议人们每天要少量多次喝水,这样补水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朋友也可以泡点蜂蜜水,或者喝点鲜榨果汁,这样做也能起到补水的功效。
2、养点绿色植物
有些朋友会在家里养几盆绿色植物,看起来比较舒服,但其实这些绿色植物还能缓解空气干燥。绿萝、吊兰等常见盆栽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它们还有吸附空气里的有害物质的作用,建议开暖气的家庭可在客厅、卧室摆放这些盆栽。
3、注意暖气的温度
供暖模式开启以后,有很多人会把室温调到26度,认为这个温度比较暖和,但其实冬季房间内的温度最好维持在18度-22度,此时室内湿度大概为50%-60%,这种情况下人们能有更好的舒适感,也不会因为干燥而感到呼吸难受。
4、每天开窗通风换气
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无论你是否开了暖气都建议你每天开窗给室内通通风,这样做可以把室内不新鲜的空气排出,堆积了一段时间的细菌、病毒也会随着空气流动也不见。开窗通风换气不仅有预防暖气病的功效,还可以预防流感等其他常见病。
5、多到室外运动
有人觉得冬季室外空气较差,不适合老人、小孩外出运动,于是很多老年人跟小朋友都有过“猫冬”的习惯,但其实多到室外运动锻炼反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效预防暖气病。
暖气病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专家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 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经常通风及时加湿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当然也得从家居环境着手,从根源上解决“暖气病”。
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对此,专家提醒,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也很关键。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市民家中除了温度计外还应备有湿度计,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补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盐分,其实为身体补水没那么简单。相比之下,最简单方便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电解质饮料,其成分与人体汗液相近,能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且其吸收速度比水更快,在体内贮留时间比水更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补水效果,非常适合在空调暖气房,或感冒发烧等易流失水分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感冒居暖气病之首
郭兮恒告诉记者,在供暖季,最高发的“暖气病”就是呼吸道疾病了,长期呆在暖气房里的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头晕、嗓子疼、咳嗽、烦躁、皮肤发紧等症状,究其原因只有两个: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郭兮恒指出,冬季房间里温度最好在23—25度,湿度在60%左右,否则呼吸道就会感觉不舒服。
据介绍,鼻腔、上呼吸道直至肺的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的纤毛,是抵御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而在体内缺水时,纤毛运动会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郭兮恒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 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经常通风及时加湿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当然也得从家居环境着手,从根源上解决“暖气病”。
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对此,郭兮恒提醒,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也很关键。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市民家中除了温度计外还应备有湿度计,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补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盐分,其实为身体补水没那么简单。相比之下,最简单方便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电解质饮料,其成分与人体汗液相近,能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且其吸收速度比水更快,在体内贮留时间比水更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补水效果,非常适合在空调暖气房,或感冒发烧等易流失水分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供暖季节当心暖气病
近日,随着冷空气的来临,港城烟台的温度骤然下降。冬季,因气温较低,很多人习惯将门窗长期紧闭,以此让室内更加暖和,实际上,这种取暖方式对人体危害很大。因为空气不流通,会使室内温度急速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皮肤发紧、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暖气病的侵袭呢?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只要做好“三控”措施,就能远离“暖气病”。
一控通风。供暖以后,长期紧闭门窗取暖不科学。因为空气不流通,会使室内空气急速干燥,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出现舌干口燥、嗓子肿痒、甚至是鼻子出血、头脑发晕、内心烦躁等一些毛病。另外,室内长时间高温、不开窗,会给细菌、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正确地做法是在暖气开放以后,每天开窗通风换气至少2至3次,每次半小时,这样室内才能及时进行新鲜空气的交换,降低室内病菌滋生的机会。
二控湿度。冬天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除了用加湿器或在床前摆盆水加湿外,再多养些绿色植物,如仙人掌类的植物,它可以在夜晚呼出氧气,在清新空气同时,可使室内感觉湿润温和,吊兰、巴西木、发财树等大叶绿色植物也可以从叶子中蒸发出更多的水分,增加室内湿度。专家提醒,室内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房间一两盆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加湿器需要每周定期清洗,避免滋生细菌引发疾病。
三控水分。人们每天需要饮用1.5至2升水,才能在暖气条件下不缺水。现在很多人平时饮水较少,如果不改掉这个坏习惯,身体机能就会受影响。每天除喝水外,选择一些果蔬和不咸的汤粥,补水效果都不错。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蕃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另外,日常饮食讲究的也是干稀搭配,从三餐中获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
暖气病的症状
皮肤容易干燥、瘙痒
冬天室内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特别是皮肤细嫩的小孩子,皮肤更容易干燥脱皮,有的宝宝在室内温度久了还会形成“红苹果脸”,甚至瘙痒,而忍不住去挠,挠多就会弄破皮肤,造成皮肤性疾病,如湿疹等。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
在温暖的室内过久 宝宝会出现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干眼
宝宝体内温感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到温度高低极差的影响,在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严重的话,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心慌、胸闷、头晕眼花、血液黏度高、血压改变等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于年幼的宝宝,心肺功能不完善,“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尿量减少、尿道感染、尿路结石等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你又经常忘喝水,尿量也就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新生儿每天尿量为400ml,婴幼儿为400~600ml,学龄前为600~800ml,学龄期为800~1400ml。这个容量的尿量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就不能正常冲洗我们的尿路了,这样就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宝宝多吃水果可预防暖气病
天气寒冷,各地已经开始集中供暖。近日,因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病症到医院就诊的孩子逐渐增多,上述症状均因暖气而起,医生们通俗地将其概括为“暖气病”。随着集中供暖的全面开始,病例数量预计还会增加。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人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此外,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会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而引发疾病。
怎样避免“暖气病”对宝宝造成伤害呢?
除了做到多开窗通风外,更重要的是时刻留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为最佳。还要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
如果感觉家中空气干燥,可以在每晚临睡前,将加湿器打开一段时间。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非常不错,比如可以在室内养发财树、绿萝等大叶绿色植物,叶子中蒸发出的水分,可以增加室内湿度。
在饮食方面,让宝宝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这些水果水分充足,含有多种维生素,而且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
中医教你怎么防暖气病
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中医教你如何预防暖气病,平安度过冬天。
皮肤瘙痒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预防措施:多吃韭菜胡萝卜。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
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双手皮肤干燥的人可以两手抱拳,从虎口接合、捏紧,再转动双手,直到两手感到暖烘烘的,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预防措施:每天通风半小时。专家提醒,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红眼病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专家介绍,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促进泪液的循环和分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多眨眼。工作间隙,先远眺2分钟,然后做1分钟眨眼运动,60次左右即可,最后闭目休息2分钟。另外,可在电脑桌前,放一杯清水,或者使用滴眼液。
泌尿道感染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可要小心,你的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预防措施:中医里有种“吞津养生法”。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有益于保持口咽部的湿润,但不要舔嘴唇,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溶菌酶,嘴唇会越舔越干。
呼吸道感染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预防措施:暖气片上放盆水。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用加湿器时,一定要保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
由上可知,暖气在带给我们温暖的同时还会造成暖气病,可要当心。另外,除了以上所述的症状外,在冬季我们应该坚持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一般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
如何预防暖气病
要想预防这些暖气病,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时刻掌握好家里的温湿度(注意是:温湿度,不单单是温度或者湿度)。在这里建议的数值是:温度控制在19-23℃,湿度控制在:55-65%。
控制的首选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南北通透的房子最好是让南北两侧的窗户形成空气的对流,加速空气的流动,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四十五分钟左右。对于老年人,早晨晨练和傍晚买菜的时候就是最佳的通风时间。
还有一个就是供暖之后,隐藏在角角落落的细菌就会肆意的滋生起来,给我们的喉咙口腔造成危害,所以建议在每年供暖的前一个星期给家里来此彻底的大扫除,尤其是角角落落的卫生死角,一定要清除干净。
当家里的夜间湿度太低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加湿器或者水盆泼水的方式,来给家里加加湿度,还有就是多放置一些绿萝、吊兰类的绿色植物也是能起到调节温湿度的作用。
还有就是在家里一定要多喝水,来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还有就是不要成天闷在家里,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要出去走走转转,让身体适应这冷暖交替的外界环境。还有就是不要吃剩饭剩菜,在温暖的家里剩菜剩饭很容易变质的。
暖气病怎么办
◆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要想预防"暖气病",首先就是要多喝水。根据一些研究表明,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受阻,会加速衰老。老年人因排尿次数多,更需要饮水,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暖气病的预防怎么做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我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供暖季节。为了避免"暖气病"的发生,医生建议,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为了增加空气湿度,除了传统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具体而言,会"吐"氧气的仙人掌类植物,可以在夜晚呼出氧气,在清新空气的同时,可使室内感觉湿润温和。而吊兰、巴西木、发财树等大叶绿色植物可以从叶子中蒸发出更多的水分,增加室内湿度。富贵竹、百合、水仙等观赏绿色植物也有很好的"消毒"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室内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房间一两盆即可,并且要常给植物浇水。同时,也应适当在大叶植物的叶子上喷洒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