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呕吐穴位 痰饮内阻呕吐敷贴方法

治疗呕吐穴位 痰饮内阻呕吐敷贴方法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或胃部表现为如囊裹水,腕痞满闷,食欲不佳,头眩、心悸、或者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而腻。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公孙穴(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敷贴方法:用公丁香5克,柿蒂、半夏各10克,姜竹茹、旋复花各12克,陈皮、桔梗各6克。将上述材料一起研磨成细末,用姜汁、醋各半调匀后分别敷贴于上述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敷贴6-8小时,对于偏寒湿体质的人群,可在敷贴前先用艾灸温和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处各20分钟,再行敷贴。

止吐简单最快的方法 按摩法

中医上,按摩不同的穴位可起到不同的对症治病作用,如出现呕吐症状的,可按摩以下穴位达到止吐的效果: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筑宾穴具有和胃降逆,清心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胃气上逆之呕吐病症,宿醉,头痛,失眠,腰部和膝盖疼痛症。

定位:位于内脚踝向上约7指幅宽,在脚后方边缘大拇指横宽距离的地方,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用手指的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形式按摩。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常按此穴,能调节和改善内脏功能,增强记忆力,具有益气升清,润肺平肝,通经活络的作用,可轻松缓解呕吐,视力模糊,头痛等症。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按摩手法:每天早晚各按压此穴一次,每次连续扣9下或9的倍数,或用食指指腹点按2分钟。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呕吐取穴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缘直下1.5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风门: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神阙:肚脐中央处。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条口穴外开一横指。

三焦俞:在背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脾胃虚寒呕吐敷贴方法

症状: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呕吐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可发生呕吐,时发时止,平日消化不良,胸脘痞满,不欲饮食,面色晄白,肢体倦怠无力等症。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敷贴方法:将生姜100克,洗净后同50克橘皮一起捣碎,然后加入米饭团约50克,一起捣成泥状,外敷于神阙穴上,上面盖上纱布,再用热水袋在敷贴处热熨20分钟。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方法方法:用生半夏20克,黄连5克,公丁香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黄酒调和成稠膏状备用,进行敷贴时需现在中脘穴处拔火罐15分钟,然后在分别在每个穴位上进行敷贴,最后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呕吐按摩哪些穴位

足三里

【位置】 在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3个指幅处。

【治疗】 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指压左右足部穴位。若患者自己指压,坐在椅子上较易进行。对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胃积食或肝脏、胆囊病症等症状有效果。

百会

【位置】 连接两耳之问直线与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

【治疗】 治疗者两手包住患者头部,左右拇指缓慢轻轻指压穴位。对于缓和宿醉引起的头痛、头重效果明显,且能抑制晕车呕吐时的心神不宁。

巨阙

缓和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或胃痉挛及慢性胃病有效

【位置】 心窝正中央。

【治疗】 使患者仰卧,治疗者跪在一旁,指尖朝患者喉咙方向两手手指并拢相叠,以中指尖反复指压心窝。如此,可缓和呕吐的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胃积食、慢性胃病有效。

厉兑

【位置】 脚第2指指甲边缘。

【治疗】 将两脚的脚趾指甲根部加以揉压。本穴位可缓和胃部病症症状。尤其感觉心窝胀、腹部不适、反胃时,加以刺激有效果。

天枢

【位置】 距离肚脐两侧约2个指幅外侧。

【治疗】 让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将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压到腹部的脂肪轻度凹陷程度。如此,可促进消化系统机能。或在心窝到本穴位范围之间轻轻按摩即可。

以上就是5个可以治疗呕吐的特效穴位啦,而且不同的穴位还针对不同病症引起的呕吐,大家在治疗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对“穴”按摩才有用哦。

肠梗阻呕吐怎样治疗 呕吐时注意体位

肠梗阻患者呕吐是,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身体向前倾,这样有利于呕吐物流出来,以免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加重病情。呕吐完后要用温水簌口,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的清洁,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畅通,毕淼口腔感染,从而减少呕吐。

有哪些疗法适宜于妊娠早期呕吐

有这些疗法适宜于妊娠早期呕吐:(1) 按摩疗法:孕妇取卧位,施术者用栂指点按颈后风池、乳 突,并按压双侧内关,以胃部有发热舒畅感为好。然后,掐双足跟 腱,按揉足三里、丰隆穴,最后用掌根推揉两胁3~6次。还可用手 掌轻摩胃脘部(上腹部)20~30次。(2) 针刺疗法:用毫针刺中脘、关元。(3) 耳穴埋藏法:选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为主穴,肾、 膈为配穴。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4cm x0. 4cm胶布中心,贴于上述穴位,稍加压力,使局部有胀痛。2 ~3日换王不留行籽1次,4次为1 个疗程。每天按压王不留行籽数次,以胀痛为度。(4) 按敷灸法:取内关、神阙穴,生姜6g烘干,研为细末,过筛,以水调为糊状,敷于内关、神阙,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一般 敷药1 天后呕吐即止,3天后饮食如常。(5) 拔罐疗法:取中脘,用抽气罐操作,每次饭前实施,立即 进食,食后15~20min放去负压取下罐具。(6) 敷贴疗法:取吴茱萸9g,黄连6g, —起入砂锅炒熟后,用 纱布包好,温熨脐部。凉后再炒,每次5min,每日2次。

上脘按摩手法 上脘的作用主治

1.上脘具有健脾安胃,清热化痰,宁神的作用,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贪多,胃炎,胃扩张,膈肌痉挛,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2.上脘配伍中脘,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能治疗胃脘疼痛,饮食不化;配伍丰隆,有理气止痛,清热化痰的作用,能治疗心痛呕吐,伤寒吐蛔;配伍神门,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烦躁。

宝宝受凉呕吐小妙方

宝宝受凉吐奶小妙方有哪些?宝宝肚子受凉、胃受凉会导致宝宝呕吐或者拉肚子。所以,平时,家长应该护理好宝宝,不要让宝宝受凉。可是,宝宝受凉呕吐怎么办呢?宝宝受凉呕吐小妙方有哪些?8个小妙方安利给大家。

热水袋捂肚子

宝宝受凉呕吐,妈妈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注意:

注意水的温度,千万不要烫到宝宝。

肚脐贴姜片

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注意:

选用新鲜姜切片,加热之后的姜片不要太烫,也注意不要烤干了。

按揉足三里100次

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可以预防因为呕吐引发的肠胃不适。

足三里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按推颤中100次

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具有治疗因为呕吐引发的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咳嗽的作用。

颤中穴位置:

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

横纹推向板门100次

用拇指桡侧缘着力自宝宝大鱼际掌根处直推向拇指指根。能够预防感冒,缓解呕吐带来的咽喉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大鱼际位置: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医学上称其为大鱼际。

运内八卦100次

用中指面着力在宝宝掌心四周作逆时针环形运法。有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的功能。

内八卦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揉天突100次

用中指端着力,在宝宝胸骨切迹上缘、凹窝正中作按揉法。能够缓解宝宝呕吐带来的气喘、咳嗽等症状。

天突穴位置: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

推天柱骨100次

用食、中两指指面在宝宝颈后自后发际正中推向大椎穴。有治疗发热、呕吐、惊风等症状。

天柱骨位置: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宝宝受凉呕吐按摩注意事项:

1、家长一定要找准宝宝的穴位,最好请教专业按摩师。

2、家长在按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道,和按摩中与宝宝的互动。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饮食不节呕吐的敷贴方法

症状:由于饮食不节制,饱餐过量,暴饮暴食或者嗜食酒辣肥腻的食物,导致食滞消化不良而出现呕吐酸腐,或者吐出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嗳气厌食、脘腹胀满以及大便秘结或者溏泄等症状。

敷贴穴位:缺盆穴(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敷贴方法:取生石膏8克,伏龙胆20克,食盐2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白酒调拌成糊状后外敷于缺盆穴处。

小儿推拿治呕吐

1、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

小儿推拿治呕吐

2、推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大拇指的大鱼际处,按摩此处具有升降之功,能够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呕吐泄泻。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端桡侧从腕横纹处推向拇指指根处100次。

小儿推拿治呕吐

3、揉中院

中脘穴位于肚脐直上约4寸处,为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主要可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小儿呕吐可通过揉中脘穴来健脾和胃,和中止呕。将小儿平躺在舒适的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在小儿的腹部中脘穴处做环形揉动50次。

4、摩腹

摩腹即按摩小儿的腹部,通过对小儿腹部的按摩刺激能够更好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相关推荐

按压丰隆有什么作用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原理 1.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络穴,善调脾胃之气,脾为生痰之源,故本穴既可调太阴以运化水湿,又可泻阳明以去火热,广泛用于治疗痰湿内蕴、痰火上扰之病证。 2.足阳明经脉属胃络脾,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阳明络脉,上络头项,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凡痰阻清窍之头痛、眩晕,痰饮阻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癫狂、痫证等取丰隆均可治疗。 3.足阳明胃经行于下肢,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正中,故取之既可健脾利湿,又可疏通经络,以治疗水肿、下肢痿痹

急性肠胃炎止吐最有效最快的方法 最快的方法:推拿按摩

适用:6个月—6岁以下儿童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1)合谷穴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

艾灸丰隆的作用与好处有哪些

艾灸丰隆的作用 1.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胃经由此别出而络于脾经,故此穴有治脾胃两经疾病的作用。 2.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聚为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故本穴能除痰逐饮,常用于治疗哮喘,痰多之症;如脾阳失运,水湿渗于肌肤,丰隆又有健脾化湿而用于治疗水肿症,以及由于痰湿所致的下肢麻木,重坠,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3.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灸丰隆穴有健脾和胃,增加食欲,促进痿证康复的作用。 艾灸丰隆的好处 1.咳嗽或哮喘伴随痰多时,在止咳平喘穴中加丰隆穴可以清肺化痰。 2.呕吐痰涎时在和胃降

找丰隆的最简单的方法 按压丰隆有什么作用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1.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络穴,善调脾胃之气,脾为生痰之源,故本穴既可调太阴以运化水湿,又可泻阳明以去火热,广泛用于治疗痰湿内蕴、痰火上扰之病证。 2.足阳明经脉属胃络脾,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阳明络脉,上络头项,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凡痰阻清窍之头痛、眩晕,痰饮阻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癫狂、痫证等取丰隆均可治疗。 3.足阳明胃经行于下肢,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正中,故取之既可健脾利湿,又可疏通经络,以治疗水肿、下肢痿痹。 1.配阴陵泉

治疗孕吐偏方

1、半夏茯苓治妊娠呕吐 【功能主治】主治妊娠呕吐。 【偏方组成】半夏9克,茯苓6克,杭菊9克,川连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妊娠呕吐,一般1剂见效,3~6剂痊愈。 2、干姜党参半夏治妊娠呕吐 【功能主治】主治妊娠呕吐。 【偏方组成】干姜6克,党参10克,半夏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药时取生姜汁10滴于药中,频服。 【病例验证】吴某,女,28岁。停经2月,食欲渐减,头昏,精神疲惫,晨起恶心呕吐,或吐痰涎,或吐宿食。自以为呕吐是妊娠反应,未服药。延时月余,渐至

阳合病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三阳合病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飞扬、外关、丰隆、大椎。无汗加经渠、复溜、合谷;呕吐加内关、足三里、中脘;高热刺十宣放血。 手法:泻法。 (2)疗法 ①前额后脑法生石膏60克,陈细茶9克,薄荷15克,生栀子仁9克。上药研细末,用浓茶调匀,纱布包好,前额和后脑。用于三阳合病证之高热、头痛,有清热止痛之功。 ②涌泉法活地龙数条,捣烂如泥,涌泉穴,用纱布包扎。用于三阳合病证之呕吐。 ③腹部法平胃散15克,炒大黄60克,黄连、黄芩、甘草、茵陈各15克,共为细末混合,姜汁调,腹部

治疗呕吐的快速方法

1、十滴水肚脐 把十滴水涌在肚脐里,外面用纱布及胶布封盖,12小时以后取下。十滴水是一味常见纳中成药,它的主要成分是樟脑、干美、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核油和酒精,既能祛寒,又能去火,一摘入脐,可治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易出现的胃肠问题。 2、急性呕吐按摩法 掐内关穴:用拇指指尖掐住对侧内关穴(在手腕上两横指之中)1分钟,以有麻胀感为度。 擦任脉:用一手的手掌自鹏中穴(在两乳中间)擦至肚脐向下反复5—7。 推膀跳经:让别人用其一手手掌自肺俞穴(在第3脑稚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呕吐治疗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一、呕吐的西医治疗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承泣穴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

胃痛如何护理

1、 一般护理 (1) 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虚寒型注意保暖。 (2) 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 观察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的关系,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做好记录。诊断不明者禁用麻醉性止痛剂。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 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 (2) 呕血或黑便,兼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无要。 3、 给药护理: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