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癌的最新诊疗

胆囊癌的最新诊疗

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胆囊癌常常到晚期才能明确诊断。胆囊癌在开始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明确诊断后1年的死亡率约为88%,5年后还生存的仅为4%,胆囊结石可诱发癌变已为广大学者所承认。我院1962~1994年32年间施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2120例中,胆囊癌并存率为1.8%,一般认为胆囊结石有1%~3%可发生癌变

〔2〕。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粘膜增生具有很高的癌变潜在可能性,是很常见的癌前病变,胆囊结石所致的粘膜化生也被视为癌前病变。鉴于此,结合我院病例,我们认为,结石最大径>2cm即为胆囊癌高危倾向者,应积极行胆囊切除以防癌变的危险。胆囊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kozuka等

b超提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腔内有形态位置固定的不伴声影的肿块,同时结合炎症、结石、肝脏及邻近组织累及等高危表现,则应高度怀疑其恶性的可能。但 kapoor等

〔4〕用 b超检查了临床像良性胆道病的14例早期胆囊癌,并对所有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以对照检出率,结果术前超声能作出诊断者仅5例,其余9例 b超均误诊,其中2例在术中作出诊断,其余7例经术后组织学检查确诊。因此作者认为,要想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只能对胆管良性疾病早期手术治疗。

由于胆囊癌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胆囊癌的相对少见,术前确诊者很少,即使确诊者,也系胆囊癌发展到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黄疸时。但对一些症状及体征应引起注意,如50岁以上有胆系症状,且频率和程度发生改变者,应认为是胆囊癌的高危患者,需作深入及多次的检查。对于胆囊结石或息肉已出现诸如慢性胆囊炎等症状者,应密切随访,必要时手术。

虽然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它可能是提高早期胆囊癌诊断率的新的策略。在各种研究细胞增殖的方法中,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dNA含量分析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在细胞分子水平定量分析核仁内 dNA含量,使细胞异形性的定量诊断成为可能,为各种癌前病变客观性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其它如癌基因 k-ras和抑癌基因 p53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也引人注目。

2治疗方法的更新

2.1胆囊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

了解胆囊癌的直接、淋巴、静脉和胆管内扩散方式对于制定治疗计划极为重要。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的肝段(Ⅳ b、Ⅴ和Ⅵ)最为常见。胆囊、胆管以及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外胆管、肝动脉和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是胆囊区域淋巴结的第1站淋巴结( pN1);胰头、十二指肠、腹腔动脉和上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为第2站淋巴结( pN2);主动脉和腔静脉之间的淋巴结是胆囊的终末区域引流淋巴结。胆囊的静脉引流经20根小血管直接进入胆囊床的肝实质,或是经大胆囊静脉终止于第Ⅴ和Ⅷ肝段内的门静脉升支。

乳头状癌有时是胆管内扩散。未分化癌可在胆管周围浸润胆管。因此,按胆囊癌的侵犯途径对胆囊癌行根治术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近年来对 nevinⅣ、Ⅴ期病变行扩大根治术,包括肝切除、胆囊癌切除、淋巴结清扫、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和邻近脏器切除。

〔5〕报道13例 nevinⅤ期患者行扩大治愈性切除,2例手术后生存5年以上。

〔6〕报道14例行联合肝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术后2年时仍生存。但扩大根治术后仅少部分患者能长期生存,而且根治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

胆囊癌能治吗

癌症非常的可怕,其中主要是这种疾病容易癌细胞很容易出现转移,尤其是胆囊癌这种疾病,病了一但发现,大多数都是晚期的状态,癌细胞很容易扩散,所以对于癌细胞的治疗,是病人非常关注的,下面介绍文章就是,胆囊癌转移之后的治疗。

一、胆囊癌转移的途径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

胆囊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和直接播散到肝。当癌种广泛生长超过粘膜时,也可发生神经周围和血管转移。胆囊癌肿可以向下扩展并造成胆管梗阻。

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胆囊癌可穿透播散到邻近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血行的远隔转移,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

二、胆囊癌转移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胆囊癌转移的治疗主张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胆囊癌原发病灶,若患者能耐受手术,可先行姑息性切除,然后辅以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而转移到肝上的病灶,可与胆囊癌原发灶同期切除。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胆囊癌转移患者,临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胆囊癌晚期正确运用中药治疗,胆囊癌晚期是较好的方法,可结合晚期放化疗进行,也可单纯医治身体虚弱的胆囊癌晚期病例,称为保守治疗。

辣椒与胆囊癌发病相关

根据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贫穷和大量食用红辣椒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危险。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肿瘤专家通过追踪观察发现,在智利人中胆囊癌的发病率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智力的胆囊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在智利人中,胆囊癌的发病率从30年前的每100000人中3名患者增加至12人。公共卫生官员对此不能做出解释。

为了弄清为什么在智利胆囊癌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来自chile大学的ivan serra等人调查了114名胆囊癌患者。调查其各种生活习惯,并与一组患有胆囊结石,但并不患有胆囊癌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到:“结果显示胆囊癌患者不同之处包括,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胆囊结石病史较长,饮食结构中红辣椒消耗量更高,新鲜水果摄入较少。”研究中显示,贫穷和红辣椒食用过多会使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六倍和三倍。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本研究中发现每天食用红辣椒的量超过20mg,那么他胆囊癌的发病危险就会上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红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就是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它与红辣椒有关的因素可能也很重要。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多吃新鲜水果对胆囊癌也有预防作用。serra等人总结认为:“对其他胆囊癌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胆囊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肌增生症 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3.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发病的关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4.其他因素 此外,Ritchie等报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伴发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增加,亦可能为病因之一,有报告胆囊癌发病与胆囊管异常或先天性胆管扩张有关。

哪些是胆囊癌和胆道息肉的区别

1. 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有哪些相似之处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的早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可有消化道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等。也可有右上腹的不适、隐痛或腹痛。

2. 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有哪些区别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中晚期的胆囊癌变有黄疸、右上腹包块及恶病质;而胆囊息肉则多无黄疸、右上腹包块,不发生恶病质。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DNA流式细胞学分析有助于胆囊痛的诊断。电脑彩超观察息肉或癌肿内有无彩色血流,可与临床最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相鉴别。对于较大的瘤体,行CT增强、扫描瘤体强化,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3. 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胆囊息肉和早期胆囊癌

目前鉴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应用B超引导探针穿刺进行细胞检查。在B超的随访过程中,胆囊息肉生长较为缓慢,没有粘膜浸润;而胆囊癌生长较快,且有周围粘膜浸润的改变。当息肉增长较快或有周围粘膜浸润时则考虑发生了癌变,应尽早进行治疗。

胆结石不治疗的后果

1、当胆囊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后引起急性胆绞痛,胆囊炎剧烈时难以忍受,胆囊癌并牵扯至右背痛,胆结石的危害伴有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烦燥不安、休克、胆囊癌昏迷危及生命。

2、胆囊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胆结石的危害国内外报道,胆囊炎 96%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胆结石。

3、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疽或穿孔,胆结石的危害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4、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后果胆囊癌是比较严重的,胆结石的危害主要是可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胆囊炎梗阻造成的肝实质病变,胆囊癌导致肝脏纤维化,胆结石的危害最终导致肝硬化。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也是很危险的信号。

5、胆囊结石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胆结石的危害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囊癌胆道出血、胆囊炎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胆囊癌还可诱发糖尿病。

胆囊癌晚期临终前症状

胆囊癌晚期临终前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腹痛、胆道出血、皮肤瘙痒和转移症状等。

1、黄疸:黄疸是胆囊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几乎所有胆囊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黄疸也呈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

2、腹痛:超过半数的胆囊癌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不少患者腹痛发生很早,据临床观察,胆囊癌发病仅3个月便可出现腹痛,且一直延续到临终。

3、胆道出血: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

4、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所致。

5、转移症状:胆囊癌晚期发生转移时可表现为相关器官症状,如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

综上所述,晚期胆囊癌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要避免胆囊癌发展至晚期,应重视预防及治疗。

胆囊炎怎么治疗

胆囊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根据胆囊癌的不同分期相应地进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可酌情进行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对全身情况差、黄疸、不能耐受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人。可酌情施行姑息性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求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纯胆囊切除术:

仅适用手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壁癌灶局限于粘膜者或虽然累及肌层,但癌灶处于胆囊底、体部游离缘者。对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的早期胆囊癌.或累及肌层而位于胆囊床部位者,应再次手术,将胆囊床上残留的胆囊壁、纤维脂肪组织清除,同时施行胆囊三角区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清除术。

Ⅰ期胆囊癌-胆囊切除术:

根据TNM分期,Ⅰ期胆囊癌有两种情况:局限于黏膜层(Tla)或侵及黏膜肌层(Tlb)。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Tla期为99%~100%,Tlb为95%~100%。在临床工作中,Ⅰ期胆囊癌常于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才明确诊断,是否需再次手术各家观点不一。对T1a期胆囊癌意见一致,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不必行根治术。对T1b期胆囊癌的观点不一致:有主张胆囊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大多数T1b期胆囊癌病变局限,无血管或神经周围转移,无淋巴转移,只要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无须再手术。

胆囊癌细胞有腹腔种植的倾向,术中不慎弄破胆囊壁,胆汁外溢,有可能引起腹部创口或腹腔肿瘤细胞种植,肿瘤细胞种植不仅发生在进展期胆囊癌,早期胆囊癌也应注意。据报道,T1a和T1b期胆囊癌术中胆囊破裂的病人分别因腹部切口和腹腔种植而死亡。

胆结石会不会诱发胆囊癌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可见,胆囊癌的发生与胆结石密切相关。

胆结石可诱发胆囊癌

胆结石如果长期不治疗,随着结石在胆囊内时间的延长,容易感染诱发炎症,胆囊壁或胆总管长时间受刺激将导致胆囊与胆管功能逐渐丧失,进而形成急、慢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甚至引发癌变。胆囊癌常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

出现黄疸要格外警惕

胆结石患者初期会出现轻微阵发性疼痛、饱胀不适等症状。当胆结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痉挛疼痛,并会渐渐加重。有部分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之后,出现一过性黄疸。

胆管癌的症状与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时的症状相似,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腹痛、饱胀不适、黄疸等症状。梗阻性黄疸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还伴有皮肤瘙痒、大便为陶土色等症状。因此患者如果出现黄疸、上腹隐痛、厌油腻、胃口差等症状时,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胆管是否有扩张。此外,也可抽血查看肿瘤标记物是否有升高,以此来帮助鉴别判断病人是否有肿瘤。

结石超过1厘米,建议手术

若胆结石直径超过1厘,经常出现上腹部胆囊区疼痛、明显消瘦或胆囊结石伴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剔除胆结石。微创手术伤口愈后快,效果明显。

结石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的患者也不要大意。小结石也会随着时间的沉积变成大结石,还会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化脓性胆管炎。所以,胆结石患者应积极治疗,就算暂时不需手术的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免耽误病情,危及健康。

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者更危险

这是因为,胆囊息肉可癌变,而胆结石也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晚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建议,体检发现有胆结石的人,关注一下有无胆囊息肉,如果两者都有,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将根据结石的情况和息肉的大小,建议观察或切除。

警惕无痛性胆结石掩盖胆囊癌

胆囊结石症状发作时,患者常常因为耐受不了疼痛迅速来医院治疗。但是,往往那些与患者长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无痛性胆囊结石容易被人忽视。其实,没有疼痛症状的胆囊结石发展更为隐匿,一旦恶变为胆囊癌,预后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如何鉴别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

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临床上都无明显的症状和特征,多数在进行体格检查做B超时,才发现胆囊息肉或可疑胆囊癌样改变,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有哪些相似之处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的早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可有消化道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等。也可有右上腹的不适、隐痛或腹痛。

2. 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有哪些区别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中晚期的胆囊癌变有黄疸、右上腹包块及恶病质;而胆囊息肉则多无黄疸、右上腹包块,不发生恶病质。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DNA流式细胞学分析有助于胆囊痛的诊断。电脑彩超观察息肉或癌肿内有无彩色血流,可与临床最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相鉴别。对于较大的瘤体,行CT增强、扫描瘤体强化,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3. 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胆囊息肉和早期胆囊癌

目前鉴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应用B超引导探针穿刺进行细胞检查。在B超的随访过程中,胆囊息肉生长较为缓慢,没有粘膜浸润;而胆囊癌生长较快,且有周围粘膜浸润的改变。当息肉增长较快或有周围粘膜浸润时则考虑发生了癌变,应尽早进行治疗。

怎么样会变胆囊癌

一、胆结石导致的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达54.3%~100%,国内为20%~82.6%。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1.5%~6.3%合并胆囊癌。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胆囊癌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胆囊癌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二、慢性胆囊炎导致的胆囊癌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往往合并存在。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有研究显示,胆囊不典型增生到晚期癌的进展时间大约为15年。

三、胆囊腺瘤导致的胆囊癌

一般导致胆囊癌发生的因素都有哪些?导致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胆囊腺瘤的特征多为有蒂、单发,目前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一般认为其癌变率在10%左右。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肿瘤直径10mm以上者,癌变可能性大。

四、胆囊腺肌增生症导致的胆囊癌

年龄越大胆囊癌的发病率越高吗?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为特点,形成壁内憩室、囊肿等。过去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癌变可能,但近年日本、法国等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基础上发生胆囊癌的报道。

导致胆囊癌的原因有哪些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7倍。国内研究显示百分之二十到八十点六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百分之五十三至百分之百。

(二)胆囊炎

胆囊炎促发癌变多是经过胆囊黏膜的逐级增生而发生的,有研究表明在苍鼠胆囊中植入胆固醇丸剂诱发胆囊的炎性状态,百分之六十八的苍鼠发生胆囊腺癌。

(三)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可分为上皮肿瘤、间质瘤和假性瘤。其中,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四)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

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关百分之二十五,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百分之一点九。

(五)其他

有报道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Mirizzi综合征等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胆囊癌皮肤全身痒

1、腹痛 半数左右的胆囊癌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胆囊癌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 3 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2、皮肤瘙痒 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3、黄疸 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胆囊癌症状,约有90%~98%的胆管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因有胆囊的缓冲黄疸可较晚出现。

4、其他 伴随着黄疸、腹痛等胆囊癌症状,还会有诸如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时可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有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

哪些才是晚期胆囊癌的表现

晚期胆囊癌的表现如下:

一、腹痛

半数左右的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3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二、皮肤瘙痒

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所以这是晚期胆囊癌的表现。

三、黄疸

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约有90%--98%的胆管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因有胆囊的缓冲黄疸可较晚出现。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胆管癌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Strauch从18篇文献中统计胆囊癌与胆石的关系为54.3%~96.9%。Jones报告3/4胆囊癌伴有胆石,Balaroutsos等报告胆囊癌病例77%伴有胆石。Priehler与Crichlow复习文献2000例胆囊癌伴有胆石者占73.9%。动物实验证明从胆酸、去氧胆酸、胆固醇制备的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做成丸剂植入猫的胆囊,可以形成胆囊癌。Lowenfels认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这些脏器的梗阻、感染,致使胆酸转化为更活跃的物质有关。Hill等在2/3的胆石中发现梭状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可使胆酸脱氧化后转化为去氧胆酸和石胆酸,二者是与多环芳香碳氢化物致癌因素有关物质。胆石可引起慢性炎症,胆囊钙化的瓷胆囊(procellaneous gallbladder)恶变率高。但是,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否诱发胆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只可以说胆石可使胆囊癌发病率增多。美国印第安人妇女胆石病20年,胆囊癌发病率由0.13%上升至1.5%。Nervi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式计算出胆石患者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出7倍。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相关推荐

胆囊癌如何鉴别诊断

1.胆囊息肉样病变 早期的胆囊癌主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相鉴别,胆囊癌的直径均大于1.2cm,蒂宽,胆囊壁增厚,至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恶变与良性腺瘤的鉴别则很困难,因考虑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故不影响外科治疗决策。 2.胆囊结石 国内的胆囊癌患者,约有57%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常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疾病症状,此类病人最容易被忽略,或将胆囊癌所引起的症状用胆囊结石来解释,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是对老年,女性,长期患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充满型结石,腹痛症状加重和变得持续时,均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应做深

如何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癌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大家平时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这是预防胆囊癌的一种有效措施,另外,大家还应注意要进行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胆囊癌的发生,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对于预防胆囊癌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的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大家平时还应注意尽量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一定要做到营养搭配,少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很容易会导致营养过剩,长期下来是非常危险的,大家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纤维素比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帮助胆固醇

胆结石的并发症是什么

1.胆结石可能会癌变。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2.继发性胆管结石 3.继发性感染 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

B超和CT是胆囊癌常用检查方法

胆囊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癌侵犯范围密切相关。早期胆囊癌手术切除后效果很好,5年生存率可高达75%。晚期胆囊癌的非治愈性切除术的效果很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能提高生存率,但能否在大范围内施行,一直仍是个疑问。因此,对旨在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方面,最重要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B型超声和CT是当前最常用于诊断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前者,几乎每例胆囊癌患者 都曾做过一次或多次的B超检查,然而诊断与手术发现的符合率有的却很低。影像诊断,特别是B超检查的结果对仪器性能和检查者经验有很高的依赖性。繁忙的门诊工作条件、胆囊的

胆结石在癌变时是怎样的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

教你做好胆囊癌的预防

1、胆囊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属治疗效果比较差的一种,所以胆囊癌的预防是最关键的。胆囊切除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胆囊癌的预防措施。一般来说,是经常有胆囊炎发作、结石大于2.5厘米、胆囊壁明显增厚或不规则增厚、胆囊充满结石这4种患者。 2、如果胆囊癌的预防不及时,该怎么治疗呢?在无急性炎症时的胆囊癌切除手术是一种比较容易完成的手术,而且大部分可以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手术,痛苦小,恢复快。术后还可以用镇痛泵来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 3、根据目前的研究报告,有70%的胆囊癌的预防与胆结石存在有关;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

胆囊癌可以治好吗

于早期胆囊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早期胆囊癌癌肿较小,未发生扩散转移,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胆囊癌的手术切除。胆囊切除术是早期胆囊癌的主要手术方式,经手术切除后的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对于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中晚期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姑息性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上述方法均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癌肿扩散程度较大,发生多处转移的中晚期胆囊癌可作姑息性手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有梗阻性黄疸须作胆管引流术

胆囊肿瘤治疗注意事项

胆囊癌的根治手术;由于胆囊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不是早期,据大宗病例分析,能获根治性切除的胆囊癌只占23%左右。总体上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故有些外科医生对胆囊癌的治疗持悲观态度。近年来,由于对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开展,术后5年生存率已有显著的提高。根治术的范围主要包括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肝脏一般切除胆囊床周围3厘米左右。淋巴结清扫根据其汇流途径和转移情况而定。一般清扫至转移淋巴结的下一站淋巴结。早期胆囊癌只要切除胆囊淋巴结,但大多数可切除的胆囊癌应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淋巴结,必要时还应清

胆囊癌会遗传吗

1、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等等致病因素。并非胆囊癌都会遗传,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患上胆囊癌,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胆囊癌,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另一方面要更加注意防癌,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其实,我们说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一般认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胆囊息肉、胆囊壁钙化、其他

不吃早餐易患胆囊癌

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病变,70%的胆囊癌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说明胆囊癌的发生于胆囊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加上粘膜的慢性炎症、细菌感染的产物中有致癌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胆囊结石,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后,胆囊内存留很多胆汁,经常不吃早餐,胆汁会积聚在胆囊中逐渐形成结石,造成胆囊代谢紊乱,而胆囊结石的基础上又容易癌变发生胆囊癌。因此我们说,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患胆囊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患胆囊结石等病变的人,最后都会发展为胆囊癌,只是说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增加。重点要提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