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血压用哪个胳膊 首次发现高血压者测量方法
量血压用哪个胳膊 首次发现高血压者测量方法
对于在测量中首次发现高血压者,一般都是两臂都测,并予以分别记录,从而获得准确的血压,等以后知道哪个手臂血压高了,以后可固定测量血压值较高的一侧上臂血压。
小儿高血压如何鉴别诊断
先明确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用排除法,除外各种可能的继发因素,结合相应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尽早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因起病隐匿缓慢并常无症状,易被忽视,故应把测量血压列为定期儿童体检的常规内容,以便早期发现,如一旦疑有高血压,则需定期测血压,如血压继续升高超数周或数月,即应做其他检查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可依患儿的年龄(通常在10岁以上年长儿),血压轻度升高,体重轻到中度肥胖,阳性家族史,没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及体征等来提示诊断。
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是什么
高血压的不同类型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一。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但症状的轻重和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血压急剧升高时,可发生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心悸、视力障碍,甚至昏迷、抽搐等表现,称高血压危象。
临床上还发现,有些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在突然发生鼻出血时,不经意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非常高。还有病人由于眼底出血或视物模糊做眼科检查而发现动脉硬化的表现时,测量血压发现高血压。
有些病人,尤其是血压逐渐升高,而不是突然升高的病人,对血压逐渐耐受,可能没有明显的主观症状,待发现高血压时可能已经较晚了,心脏、脑、肾脏及外周血管可能都已经严重受损。可见定期测量血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的病人更是如此。
无症状的高血压危害大
无症状的高血压危害大
临床数据显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当中,约有50%是无症状的,或出现偶尔头晕、头痛等不典型症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不知晓、不重视,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照顾家庭,常会拖到病情出了恶化时才就医。但这时往往已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甚至中风、心梗,导致残疾、死亡等一些后果。
出现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往往更自觉地寻求医生的帮助,积极治疗。但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医从性也很差,不治疗或者不坚持治疗。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弄清楚高血压的危害不在于是否有症状,而是在于血压的高低是否波动。
如果长期不治疗,高血压的危害会最大化,持续血压高会损害心、脑、肾和主动脉等,最终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甚至生命。所以,高血压者建议在饮食上要“粗茶淡饭”,常吃些粗粮,常饮用些逍降茶,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加强体育运动,要学会定期测血压,有条件的最好在家中自备血压计,注意别再运动后测量血压,这种情况下血压升高是正常现象。
高血压怀孕了应注意事项 高血压怀孕了该怎么办
建议血压控制平稳再怀孕,对于打算怀孕的女性,如果发现高血压(不同日测量血压3次,结果均高于140 / 90 mmHg),首先应该到心内科接受正规诊断和治疗,多数人可能需要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待血压控制平稳再考虑怀孕。
同时研究发现高血压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食盐的摄入,所以改变日常饮食生活方式也同样重要,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是做到低盐饮食,每天摄入食盐的量应该低于5 g,同时餐后应适当增加运动。
如何确定高血压
由于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一次测量血压升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一定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因此确定高血压的存在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不仅决定于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还要求尽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格活动、寒冷、精神紧张或饮茶咖啡等)的影响,因此测量血压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①测量前应先让患者安静休息片刻;②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测量均可,但被检手臂应放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者最好有靠背,手臂要有支撑;③气袖展平后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要距肘窝 2-3cm;④听诊器胸件要放于淑脑动脉上,不要接触气袖;⑤放气速度以2mm/s为宜,不可过快;⑤一般以右上肢为准,连测2-3次,取其最低值;①过度肥胖者可将气袖置于前臂(气袖中心距尺骨鹰嘴 13 cm人在挠动脉上触诊或听诊测压。
2、血压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因偶测血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故为了能够反映患者真实的血压水平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①分别测量2—3次非同日血压,均超过正常才可确定高血压的存在;②由于血压的自然波动较大(正常人或高血压者常有两个高峰,即上午8-10点和下午4-6点,0点时血压最低人因此比较前后两次血压高度时应注意测量血压的时间尽量相对固定,动态血压测定较偶测血压对诊断更有意义;③原已确定高血压(尤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不管服药与否,偶测血压不高不能否定高血压的存在;④虽然“诊所血压”或“白大衣现象”主要与精神紧张有关,但有研究报道,单纯“诊所血压”升高者将来发展为高血压病的机会比正常人要高5-8倍,因此对这类患者加强管理和监测很有必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高血压(尤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少数人表现有头痛、头晕、失眠、心修等非特异性症状,况且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血压高度并不总是平行的,故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尤其强调中年以上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对早期发现高血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怀孕前发现高血压怎么办
在临床上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的妇女易患高血压和中风,而有先兆子痫病史的妇女更加危险。先兆子痫病例可无任何征兆,血压升至危险高值,先兆子痫可进展为子痫,危及母婴生命。先兆子痫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初产妇的发生率为5%,有先兆子痫病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发生该病症。
在这项研究中,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51年至1970年间阿伯丁地区3593名妇女初次分娩的健康调查表、医院病历和医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此时这些妇女的平均年龄已在60岁以上。
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的妇女在以后的岁月中患高血压的危险会增加,甚至一直到50年后其因高血压相关疾患而住院的概率仍很高,有先兆子痫病史的妇女中风的危险是妊娠期血压正常妇女的4倍。
对于孕妇患了高血压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大家应当有所认识了。其实,关键还是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作息时间的规律,饮食上不能暴饮暴食,为了宝宝的健康,孕妇们就应当更加注意了。
中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中年人的工作、生活都比较繁忙和紧张,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或机会减少,又值容易发胖的年龄,故中年人高血压是处于该病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如下:
中年人高血压分类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为主,约占中年人高血压的90%左右,而继发性高血压在5%~10%。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多见,而第一次发现高血压的年龄高峰为40~49岁的中年人,且多数又属于第二期或接近第三期,即发现时病情就较严重。
中年人高血压,有不少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有些虽有某些症状也不引起重视,相当多的人只是在偶尔体检中才被发现。已发现高血压者,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故易贻误病情。
部分老年性高血压病,可以是青、中年高血压病的延续和发展。
目前,我国将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多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病症。老年人高血压病与成人普通高血压病不同,有它自身的特点,现概要介绍如下。
患病率高 在40~4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其高血压病患病率就增加10%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约在20%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0%以上患高血压病。
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居多 有人认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或不相称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大于80毫米汞柱(>10.6千帕)。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血压者与普通型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降低,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65~69岁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其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增高,80岁以上患者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7%。
血压高应如何区分鉴别
高血压通常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休息五分钟以上,两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便可诊断为高血压。目前医学界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
先明确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用排除法,除外各种可能的继发因素,结合相应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尽早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因起病隐匿缓慢并常无症状,易被忽视,故应把测量血压列为定期儿童体检的常规内容,以便早期发现,如一旦疑有高血压,则需定期测血压,如血压 继续升高超数周或数月,即应做其他检查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可依患儿的年龄(通常在10岁以上年长儿),血压轻度升高,体重轻到中度肥胖,阳 性家族史,没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及体征等来提示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是查找原发病,根据患儿年龄,高血压的程度,或症状和体征,病史中有间断发热者应注意泌尿道反复感染(反流性肾病),身高,体重低于正常提示有慢性疾病,注意腹部两侧有无肿物或腹部血管杂音,测量四肢血压以排除主动脉缩窄,一般下肢血压较上肢高10~20mmHg(1.33~2.67kPa),单侧肢体血压减低或消失多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筛查应包括血,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等,疑感染者应作尿培养,慢性高血压者应作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注意有无左室肥厚。
这样做有效预防高血压
尽量减少喝酒
首先我们就要养成少喝酒的习惯,因为酗酒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饮酒会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脑出血。
补充钙跟钾
钾可以防止高食盐摄入引起的血压升高,对轻型高血压更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因为增加钾的摄入量有利于钠的排出,所以补钙和补钾都具有降压的作用。
而常见的具备钙跟钾的食物有很多,像虾 ,核桃,大骨,牛奶,海带,大豆,莴笋,芹菜,丝瓜等等。
保持心平气和
生活中要保持心平气和,少说话,时刻拥有愉悦的心情,这样有利我们预防高血压的出现,有利健康。
食用低盐
高血压者,菜中放的盐要减少成原来的一半。因为盐的成分是钠,高血压的成因之一是血容量过多,当钠摄入过多时,会使血液中的钠含量增多。
为维持渗透压平衡,会有相应的水份滞留于血液中,从而导致血容量增多,不利于血压控制,所以,高血压者要食用低盐。
时常量血压
不管是不是高血压者都要定期做血压的检查,经常量血压以预防高血压跟及时控制高血压。
刚发现高血压,需要吃药吗
对于刚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吃不吃药,需要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来决定。
(1)低危患者:先改善生活方式并监测血压,同时尽量改变其他可能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观察 3 个月,如果血压仍然高于 140/90 mmHg,再考虑药物治疗。
(2)中危患者:先改善生活方式并监测血压,同时尽量改变其他可能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观察 1 个月,如果血压仍然高于 140/90 mmHg,需要药物治疗。
(3)高危及很高危的患者:必须立即开始服降压药、生活方式调整,并同时治疗并存的危险因素和疾病。
症状性高血压有哪些
症状性高血压又称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一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继发的血压升高,也就是说高血压仅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症状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等与高血压病相似,因此,当原发病的某些症状不太明显时,易误诊为高血压病。但是由于症状性高血压有致病原因可查,常见病因有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高血压、主动脉缩窄等。故而该病的治疗和预后与高血压病完全不同。有些症状性高血压的原发病可通过药物或手术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治愈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故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症状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病鉴别。
一般的讲,症状性高血压有如下特点:发病时年龄较轻,有的在儿童时就发生高血压。高血压进展较快。与年龄相比,舒张压相对较高。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甚至无效。既往有肾脏病或大动脉炎的病史,
据报道,症状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5%~10%。对于40岁以下出现高血压者,应着重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注意发现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并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切勿忽略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上下肢血压测量,腹部及肺部听诊。若发现高血压具有以上特点,怀疑为症状性高血压者,应根据所患疾病,由不同的专科医生诊治。
中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中年人高血压分类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为主,约占中年人高血压的90%左右,而继发性高血压在5%~10%。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多见,而第一次发现高血压的年龄高峰为40~49岁的中年人,且多数又属于第二期或接近第三期,即发现时病情就较严重。
中年人高血压,有不少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有些虽有某些症状也不引起重视,相当多的人只是在偶尔体检中才被发现。已发现高血压者,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故易贻误病情。
部分老年性高血压病,可以是青、中年高血压病的延续和发展。
目前,我国将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多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病症。老年人高血压病与成人普通高血压病不同,有它自身的特点,现概要介绍如下。
患病率高 在40~4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其高血压病患病率就增加10%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约在20%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0%以上患高血压病。
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居多 有人认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或不相称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大于80毫米汞柱(>10.6千帕)。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血压者与普通型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降低,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65~69岁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其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增高,80岁以上患者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7%。
高血压患者如何测量血压
(1)室内要保持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
(2)在测量前,受检者要精神放松,最好休息20~30分钟,排空膀胱,不饮酒、咖啡和浓茶,并要停止吸烟。
(3)病人可采取坐式或卧式,两脚平放,其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
(4)打开血压计盒,放在病人肢体近旁的平稳处,并使水银柱垂直到零点。
(5)让病人脱下衣袖露出右上臂,如衣袖单薄宽大,可向上卷到腋窝处。
(6)在缠血压计气袖时,先将气袖内空气挤出,再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公分处,不能太松或太紧。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将听诊器听头放在肱动脉上,打气测压。
(7) 关紧气球上的气门,测量者的视线应与水银柱上的刻度在一个水平上,来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快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失后,再加压 4kPa(30mmHg)即可停止充气,微开气阀门,使水银缓缓下降,当听到第一声脉搏跳动的声音时为"高压",即收缩压。继续微微放气,水银缓缓下降到水银柱上的某一刻度,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为"低压",即舒张压。
(8)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应完全放气,至少等一分钟后,再重复测量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所得到的血压值。此外,如果要确定是否患高血压,最好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测量,一般认为,至少有3次不同日的偶测血压值,才可以定为高血压。
(9)整理好袖带、听诊器,把水银柱恢复至零点关闭,以备再用。
注意事项:①打气时看袖带是否从旁鼓出,若鼓出应重新缠紧,以免产生误差。②对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应在健侧上肢测量。因患肢血管可能不正常,以致血压测量不准确。③初诊病人应根据病情分别测左右两上肢血压,以作对照。青年高血压病人可测量上下肢血压以便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