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

发病情况:发病突然,带有一定的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该病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眩晕特点: ①具有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②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③适应性(易疲劳性) ④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眼震特点:眼震十分特殊,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左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病程特点: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体位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但不伴有耳聋、耳鸣等耳蜗症状。

患者年龄:多见于45~50岁中年患者。主要的临床检查方法有:①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 。应为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 ②听力学检查。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③姿势图检查。患者描述的病史多为无诱因地在某种体位和头位时突然发作眩晕并出现眼震,伴有轻度自主神经症状,但不伴有耳聋、耳鸣等耳蜗症状。其他耳源性眩晕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等的临床特点和病史与之明显不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手法复位、药物辅助治疗、前庭康复和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目前耳石复位法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以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的患者,大部分可以一次治愈(有效率可达75%~90%),成功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识别是哪个半规管受累,以及耳石碎片是漂浮于内淋巴液中还是粘附于壶腹嵴。手法复位的目标是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原先所在位置——前庭部位,以缓解眩晕。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法:

(1)EPLEY耳石复位法 该项治疗是根据管结石症理论发展起来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头位改变,使悬浮在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的耳石碎片最终通过半规管总脚回落至椭圆囊。以右侧为例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坐位,头向右侧转45度,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头部呈悬垂位30度,之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展,头缓慢向左侧旋转45度,然后患者向左侧卧位同时头部继续向左侧旋转45度,保持该体位1~3分钟,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部前倾30度。

(2)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 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学说,以及水平半规管与前庭之间的解剖关系,Baloh等首先尝试采用患者自仰卧位快速向健侧180度翻滚的方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是并未取得预期效果。Lempert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头部转动范围改为三个连续的90度翻滚(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认为增加一个90度转头可能更加有利于耳石自水平半规管复位至椭圆囊,并且临床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emont摆动法治疗 Semont等设计了一种治疗方法。判断出病变侧别后(以右侧后半规管BPPV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台头向健侧转45度,患者迅速向患侧躺下(与受累后半规管平面平行),头悬位20度,此时头转到后半规管平面并保持2~3分钟,然后患者快速移动到坐位,并倒向对侧卧位,保持头偏向健侧45度不变(鼻45度向地),治疗师维持患者头颈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此出现眼震和眩晕。患者在该体位停留1分钟后然后缓慢回到坐位。

(4)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 该项治疗要求患者反复运动到激发体位,每天数次。患者首先坐位,然后快速进入引起眩晕的体位,眩晕程度直接与患者运动到激发体位的速度有关。患者在眩晕体位停留至眩晕消失,然后再次坐起。通常回到坐位还会出现眩晕,但眩晕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降低。患者在坐位停留30秒,再倒向对侧,停留30秒坐起。患者重复进行这种动作过程,直到眩晕消失。整个过程每三小时重复一次,直到患者连续两天无眩晕发作。治疗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外半规管嵴顶结石症,让患者在水平面内重复运动,推测其治疗机制可能主要是使耳石碎片从壶腹嵴上脱落。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前庭反应及减轻眩晕引发的呕吐。药物治疗不是根治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茶苯海明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等。对于极度敏感和焦虑患者,在手法复位前可以考虑使用地西泮。

3.手术治疗对于顽固性BPPV的极少数患者,可考虑半规管填塞术和单孔神经(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有报道称后壶腹神经切断术的有效率可高达96%以上。切断单孔神经切断术可以减轻或缓解眩晕发生。然而该手术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故现在很少采用。而手术则仅仅用于顽固性眩晕发作、手法复位无效的极少数患者。半规管填塞术试图在半规管内填塞骨碎片、纤维组织及筋膜等材料以切断耳石碎片进入半规管的敏感区域。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检查

必要时进行变位试验,有条件的医院,变位试验最好在视频眼震图上进行观察,变位试验是诊断BPPV,尤其是诊断后半规管BPPV的金标准。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主要有:

1.Dix-Hallpike试验是确定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具有潜伏期和疲劳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或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度,保持此体位不变,迅速将体位改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度,头位始终保持45度不变,观察眩晕和眼震情况。由于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存在潜伏期,检查时本体位需保持30秒。后半规管BPPV患者常于患耳向下时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垂直于头顶(上跳性眼震),同时快相向测试耳,即向地性眼震。上半规管BPPV,为患耳向上时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向下(向足侧,下跳性眼震),同时会看到朝向对侧(背地性眼震或离地性眼震)的扭转成分。

2.滚转试验是确定水平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头前倾30度,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者的习惯,首先向左侧还是右侧快速转头。每个位置均要注意观察眼震,并记录眼震的方向和持续时间,水平半规管BPPV为水平方向眼震。以右侧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为例,向双侧转头均可出现向地性眼震,但以右侧转头时眩晕和眼震更为明显,据此来判断侧别。而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患者,患耳向上或向下时,眼震方向为背地性眼震(离地性眼震)。

耳石症症状有什么表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3~10秒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而可能的诱因则多见于外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引起因素是什么?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2、眩晕特点: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3)适应性(易疲劳性):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水平性、向地性

治疗:该病药物不能治愈,手法复位有奇效。

经常眩晕警惕患有内耳疾病

临床发现,绝大部分的眩晕都与内耳疾病有关,并且绝大多数的眩晕症只要经过规范治疗,都能得到治愈或缓解。以往认为,许多眩晕可能与颈椎病有关,但现在循证医学的许多资料表明,只有极少数的眩晕与颈椎病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内耳被称为“迷路”,发生在内耳的一系列眩晕疾病无法借助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因此临床诊断较困难,治疗效果往往欠佳,而受过眩晕疾病专业训练的医生的经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俗称“耳石症”,该病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外周性眩晕的20%~40%,多发于30~60岁人群。此病原因不明,部分可能与头部外伤、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及偏头痛等有关。临床表现为从床上坐起、躺倒、弯腰及平卧位翻身或转头时发作短暂眩晕,其持续时间一般均小于60秒,可伴有恶心、呕吐及头昏等感觉。体位试验是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金标准。此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耳石复位的方法。

梅尼埃病

这种病的发生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典型症状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及耳鸣、耳部闷胀感等,眩晕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及平衡障碍。但部分患者可能只出现眩晕等前庭系统症状,称之为前庭型梅尼埃病。有些患者仅表现为耳聋及耳鸣、耳部闷胀感等,称之为耳蜗型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多发生于中年人,老年人及儿童的发病率较低。梅尼埃病在发作期予以药物对症治疗能减轻症状,缩短发作时间。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型梅尼埃病患者可予以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也称化学性迷路切除),这种方法治疗简便、经济,效果也不错,但可能会发生听力下降的并发症。

前庭神经炎

多发生于中年人,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冒史。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发作期予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缓解期可予以前庭功能训练。

耳石症的症状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眩晕症的常见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 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 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

(3)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性损害 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等,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治疗。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药:异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呕吐制剂:阿托品、山莨菪碱。

(4)利尿及脱水药: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扩张药:银杏叶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

(6)激素类:泼尼松、地塞米松。

(7)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E。

(8)吸氧:一般用高压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疗。

3、其他治疗

眩晕症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证。

相关推荐

耳石症眩晕怎么治

一、耳石症常见的治疗方法 耳石病也称体位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近来的病理学研究支持本病系无机质沉淀于后半规管壶腹,使后者对重力的敏感性增加所致。早期研究者认为此病是半规管病变,但鉴于眩晕由头部的位置所诱发而非头部的活动,后来认为系耳石器官的病变。 二、保守治疗 此症预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个别长期不愈者可采用对症疗法,如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亦可采用强迫体位锻炼,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

头晕眩晕最常见的病因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多表现为起床、躺下、翻身或者低头、仰头时出现的一过性眩晕,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喉科罗彬 前庭性偏头痛,是导致阵发性眩晕的常见因素,在偏头痛发作期有明显的眩晕和不稳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由数分钟到数天不等,多无听力表现,但是在发作间期无客观的前庭病变证据,其诊断为排它性诊断。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曾称美尼尔病或美尼尔氏综合症,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

经常头晕是怎么回事 经常头晕怎么回事

1.心因性或者神经官能症:因为紧张、睡眠不好、情绪因素作祟,有些人会无缘无故就晕起来。这种晕不会很厉害,通常过一阵子就会自己恢复,但有时也会持续大半天。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耳石器的耳石由于某些原因脱落掉到敏感区产生不良刺激也引起眩晕,医学上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气喘的病人,也常常眩晕;有时服用抗高血压或治糖尿病药物的病人,因药物过量,造成血压或血糖过低,亦会引起眩晕。某些心脏方面的问题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衰竭也可以导致眩晕。 4.脑血管疾病:

老年性眩晕的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人经常会出现眩晕感,这对老年人来说,是相当严重的一件事,因为一旦出现眩晕,老年人就有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伤害,比如摔倒,昏厥等。 老年性眩晕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犹如坐车船一般。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上当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位于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使位于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产生眩晕感。 按眩晕病变部位、发病原因分类 (1

低头族易患耳石症

耳石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耳石症,这疾病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这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据医学资料显示,过去耳石症较多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出现的,特别是女性。 那么低

哪里能治眩晕症呢

眩晕症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真要说起治疗,很多人都不知道治疗要从哪里下手。眩晕症只要找出引起眩晕的原因,就能够对症下药,也就能早日治愈。眩晕症的治疗不一定要特意到什么医院,因为医院治疗眩晕症也主要就是相似的治疗办法。主要就是以下这些情况的治疗: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

眩晕有哪些症状

1.临床类型 (1)前庭系统性眩晕: ①周围性: A.耳源性:外耳及中耳病变,如外耳道耵聍,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等累及内耳时;内耳病变,如梅尼埃(Ménière)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内耳耳石病变,晕动病,迷路卒中,内耳外伤及耳硬化症等。 B.神经源性:听神经瘤,脑桥小脑角肿瘤,后颅窝蛛网膜炎,前庭神经元炎及脑膜炎。 ②中枢性: A.脑干病变:如脑干血管病变(椎-基底动脉缺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偷漏症,椎-基底动脉性偏头痛),脑干肿瘤,脑干炎,多发性硬化

得了眩晕病好治吗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 (3)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性损害?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等,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治疗。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选择最舒适体位

耳石症预防

如果被确诊为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试用以下的康复操预防其反复发作。 步骤: 1、肩下垫枕,头向左45度角,后仰,保持至头晕消失后15秒; 2、向右转头,与右肩45度,保持至头晕消失后15秒; 3、向右转身侧卧,头随肩转,面向地面,保持至头晕消失后15秒; 4、坐起,保持至头晕消失后15秒; 5、头向左45度角,重复2遍。 以上所示的步骤适用于左耳病变(如向左转头时头晕)的患者,若为右耳病变,应由向右转头开始。每天早、中、晚各做5遍,每遍的不少于2分钟。同时,建议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防止摔倒或

头晕和眩晕怎么辨别

眩晕在临床上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是指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中枢性眩晕的患者常感到旋转、恶心、呕吐、出汗,头部眩晕持续时间长,但程度较轻。脑出血、脑梗塞、脑瘤病变多引起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周围性眩晕患者头部晕的程度比较重,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常表现出不停地呕吐、出汗、面色改变,有些患者形容自己的症状时常说“胆汁都吐出来了”。周围性眩晕常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