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的症状

对于猩红热这种常见的疾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猩红热患者的症状,我们是否有全面了解,只有全面了解猩红热的症状,我们才能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症状,希望能帮助大家。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 皮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3~5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猩红热患者会有发热,咽痛,皮疹等明显症状,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的,一定要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猩红热症状 猩红热产生原因

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与被感染者接触或吸入细菌而传播。一旦细菌侵入咽喉,就会繁殖井产生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症状。

猩红热症状 草药法

樟脑草被认为含有可退热的物质.草药专家推荐,每天饮3次滴有两三滴樟脑草提取物的水,每次一杯;紫锥花有助于抗菌、消除皮疹和清肺。当患儿退热后,可以每日喝三次紫锥花茶。做法是:一杯水巾加入二茶匙紫锥花根粉,加热15分钟。

猩红热症状 辅助疗法

猩红热患儿必须使用抗生素,以消除感染。其他治疗是辅助性的,用以促进恢复。

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的潜伏期为2-5天,发病急,患病的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反胃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猩红热症状也有所不同:

1、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着5-6天。外科性兄红热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

2、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一把你不超过24小时,少数病例可达2天。起病多急骤,当局部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并产生足够的外毒素时,即可出现症状,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孩子在起病时烦躁或惊厥。检查时可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或可见假膜形成。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3、出疹期:多见于发病1-2天出疹。出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体及上肢,最后到下肢。

猩红热的特征之一: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扪之友粗糙感,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以手按压则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钟,出现苍白的手印,此种现象称为贫血皮肤划痕。

猩红热特征之二: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和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猩红热特征之三:前驱期或发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盖灰白色苔,边缘充血浮肿,舌刺突起,2-3天后舌苔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层牛肉样深红色,舌刺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

猩红热其他特征:猩红热患儿还可出现口周苍白区,系口周皮肤与面颊部发红的皮肤比较相对苍白,但其诊断价值不及以上特征重要,因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有时亦会出现类似情况。

4、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皮疹愈多,脱屑愈明显。轻症患儿呈细屑状或皮状屑。重症患儿有时候呈大片脱皮,以指、趾部最显。此时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局部炎症也很快消退。此期约1周左右。

猩红热临床一般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猩红热症状表现不一:

1、普通型:95%以上的患儿属于此型,病程1周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有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

2、轻型:近年轻型患儿所占比例增加,病程短。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中毒型:中毒性猩红热一般比较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儿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4、脓毒型:此型较为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5、外科型或产科型:如中毒症状较轻,则预后较好。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

在春冬交替季节,妈妈要警惕儿童患猩红热,观察孩子的身体,若孩子出现上述病症,则需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耽误。

猩红热要做哪些检查

患儿出现猩红热症状后,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一般会先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判断病情。猩红热可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用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4、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5、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6、X线、心电图等检查。

猩红热是由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缓症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类猩红热”表现常较重,可有肝、肾损害或休克。需细菌培养方能鉴别。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皮疹消退快,且无脱皮表现,并常伴有迁徙性病灶,病原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一过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指趾末端膜状或套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病原学检查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需要马上对患儿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也需要咨询医生后遵照医嘱进行。

小儿猩红热的症状表现

1、前期猩红热症状

小儿猩红热早期症状往往是发热,体温一般较高,常常在39℃以上。小儿有明显的嗓子痛,不敢吞咽,影响进食进水。如果检查咽部时,扁桃体明显肿大、发红,表面常常有脓形成。

2、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猩红热的典型表观是皮疹,多在起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先从颈部、前胸、后背开始,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猩红色的点状疹,疹子细小如沙,看上去很像是受寒冷刺激后引起的“鸡皮疙瘩”,所以又称“鸡皮疹”。疹子之间常常一片红晕,见不到正常皮肤,这时如果用手掌压迫皮肤,皮肤红晕消失,出现苍白的手印,可持续约10秒钟,医学上称之为“皮肤划痕征阳性”。在小儿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皮疹密集形成线条状,称之为“帕氏线”阳性。

由于小儿面部皮肤只有红晕而无皮疹,口鼻周围显出白色,称之为“口周苍白圈”。大约半数以上的小儿舌苔脱落,伸舌后,肿大的舌刺衬着鲜红的舌面像红色的杨梅,又称为“杨梅舌”。大约发病1周后皮疹开始消退,同时伴有皮肤细小的脱屑,皮疹严重的部位可有大块脱皮。小儿手指、脚趾脱屑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猩红热的皮疹已很少见,常常仅表现为发热、扁桃体化脓,较轻的杨梅舌和稀少的鸡皮疹,而帕氏线、口周苍白圈、皮肤划痕征都比较少见,还有少数很不典型的患儿在恢复期出现皮肤脱屑后,才被考虑到曾患过猩红热,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猩红热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 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 皮疹 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3~5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预后也不相同,一般分为下列5个类型。

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有全身中毒症状,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病程1周左右。

2轻型:近年轻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脓毒型: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4中毒型: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者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5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中毒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猩红热严重吗 猩红热的症状

多数猩红热儿童异高热起病,体温可到39—40℃,伴头痛、咽痛,孩子精神偏弱,比普通感冒发热显得病情重。

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即可出现皮疹,皮疹出现非常快,从耳后,颈部开始,1日内迅速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但皮疹较为特殊,呈“醉酒样”皮疹,即孩子全身皮肤潮红如饮过酒一样,但往往看不到明显的疹子。

猩红热的另一个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皮疹消退后的脱屑及脱皮。皮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有效治疗后2—4天可消退。退疹后躯干部皮肤出现明显的脱屑。手掌足底可见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不留疤痕。

相关推荐

猩红热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缓症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类猩红热”表现常较重,可有肝、肾损害或休克。需细菌培养方能鉴别。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皮疹消退快,且无脱皮表现,并常伴有迁徙性病灶,病原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一过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指趾末端膜状或套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病原学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1.孩子患上猩红热之后,最先表现出的是高热,体温有可能高达39℃~40℃。 2.伴随着高热的发生,病情较重的孩子会感到头痛、喉咙疼痛,有的还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3.病发后的第二天,孩子全身的皮肤开始发红、充血,并可见点状的红色鸡皮疹。但一般孩子的脸上不会出疹,只是皮肤发红,口唇周围常显得苍白,俗称“环口苍白圈”,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同时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大约1周之后,孩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消退,轻者呈屑状脱落物,重者见大片脱皮。 5.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杨梅舌,或出现关节、肾脏

猩红热与风疹麻疹的鉴别

猩红热的患者通常是10岁以下的儿童,此病起病急,通常家属很难在发病前注意到发病征兆,也无法对此病做充分的了解,因此,也常常在手忙脚乱中,将此病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下面根据专家的介绍,为您总结几点关于猩红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希望能引起您的警惕。 风疹、麻疹、猩红热这三种病都全身性发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它们的病临床表现特征有以下几点: (1)潜伏期:风疹为14~21天;麻疹为9~11天;猩红热为2~5天 (2)前驱期:风疹1~2天可有轻微发热、头痛、咽痛、倦怠等症状;麻疹4天有高热、畏光、中度到重度呼吸道症状

猩红热有那些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 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皮疹 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

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猩红热的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存在于人的上呼吸道,如鼻咽部,并在粘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生长繁殖。人们在咳嗽、大声说话或喊叫时把带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抵抗力差的人直接吸入这种带菌的飞沫就会被感染,这是猩红热的主要传播方式。另外,易感者接

猩红热是由什么引起的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致病菌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由皮肤伤口或者产道等处感染,此类感染称为“外科型猩红热”或者“产科型猩红热”。

猩红热好了会复发吗

猩红热绝大多数都不会复发,有终身免疫的特点,但有极少数的人还是会复发。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的人体可产生的相应的免疫应答,通过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对致病菌产生较为持久的免疫力,这样看上去似乎猩红热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所以绝大多数人一生只会患一次猩红热。 但实际上由于病菌蛋白的抗原不同以及病菌产生的外毒素种类不同,因此猩红热仍有复发的可能。病菌的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80型,各型均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但是这些抗体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的能力,在一次感染猩红热后若下次遇到另外一

猩红热有哪些症状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

请问猩红热的发病有何特点

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 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 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 人,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 抗菌免疫力和抗毒免疫力。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皮疹是什么

(一〕出疹时间及其与发热的关系多数发疹病伴有发热,皮疹一般在发热后若干天出现,不同疾病发疹时间不同。少数发疹与发热同时出现。 (二)出疹部位顺序及皮疹性质 1.出疹部位及顺序 如麻疹先从耳后出现,后为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 3d出齐。猩红热则自颈、胸、腹部出疹 ,1d内遍及全身。 2.皮疹大小、数目、颜色及形状 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 疹多时可融合成片;风疹则为少数斑丘疹;猩红热皮疹弥漫性潮红,有红点;伤寒病人则为少数充血性皮疹。 (三)皮疹消退情况麻疹皮疹消退后可有色素沉着及脱屑;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