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
耳鸣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
春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比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耳鸣耳聋、心脑血管疾病等等。所以希望广大朋友们在春季做好防护,尽量让自己度过一个健康美丽的春天。在这里我们请耳鸣耳聋的相关专家为我们针对耳鸣疾病的致病因做一下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耳科专家叙述说,最近很多接收了很多耳鸣患者,都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导致的。高先生耳鸣伴头昏有2个月了,来就诊时他着急地说:“我看过很多次,医生都说我的耳朵没有问题,可是这耳鸣老是治不好,吵得我睡不着,吃不香。”经检查,排除了他耳部的疾患,于是建议他进一步做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心脑血管系统检查。他不理解:“耳鸣不就是耳朵的病,干嘛查那些玩意呢?”我解释说:“心脑血管疾病会引起耳蜗供血不足,耳鸣有可能就是这些疾病的早期信号”。经检测,他的血压160/100mmHg,血脂偏高。经过降压、降脂治疗,耳鸣得到了控制。
耳鸣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基本上10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人患有耳鸣。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可引起耳鸣的疾病有:耳部疾病,如外耳道炎症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系统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白血病等;鼻炎占位性病变,如鼻咽癌。因此,出现耳鸣莫忽视,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以上内容就是中医推荐耳科专家为我们就耳鸣患者应该如何预防及耳鸣的产生做的相关介绍。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够帮助耳鸣患者早日摆脱耳鸣的困扰。能够帮助没有耳鸣症状的朋友们有效的预防耳鸣的发生。
尿黄怎么护理
注意饮食,充分休息
女性若出现尿液发黄的情况,该反省一下最近的饮食问题。平日应注意饮食,少吃上火的食物,尽量饮食清淡且保证饮食均衡。同时,要少熬夜,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疾病信号,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尿液发黄的现象过几天就会消失,如果女性尿液发黄持续时间长,需引起重视,这可能是身体疾病信号,应及时就医确诊,以免愈发严重。
女性尿液发黄不一定就是疾病问题,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需找准原因再对症治疗。
脚肿或是疾病信号
疾病发病前都会有一些不明症状。脚肿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脚肿可能是疾病的症状。那么导致脚肿的原因是什么呢?
脚肿是什么原因
(1)心源性水肿:在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时,因体循环的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垂部的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心源性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脉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佐征。
(2)肝硬性水肿:肝硬变在腹水出现前常有下肢轻度水肿,首先发生于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胸水。各种慢性肝脏病病史以及肝功能损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均为诊断的依据。
(3)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均可产生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会加重水液的潴留。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4)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
①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常在颜面和胫骨前发生。
②药物性水肿:应用某些药物后可引起水肿,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较常见的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雌激素、胰岛素等,萝芙木、硫脲及甘草剂量过大等也可引起水肿。
③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为水肿:其特点为月经前7~14天出现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有乳房胀痛及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排尿量增加,水肿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状逐渐消退。
④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成年肥胖妇女,常与情感、精神变化有关,伴疲倦、头昏、头痛、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表现,立卧位水试验为阳性。这类水肿的原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有关。
耳鸣是五大疾病的早期信号
耳部疾病
耳部疾病是引起耳鸣的最常见原因。当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响、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症,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耳鸣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低,有节律性,如“隆隆声”,“轰轰声”。
神经衰弱
耳鸣不仅与耳部疾病有关,还与某些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耳鸣,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颈部疾患
颈部肿瘤或颈椎病时,颈动脉收到压迫,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受压的一侧出现耳鸣症状。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耳鸣的程度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药物中毒
使用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人体的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往往是高音调,呈双侧性。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且难以逆转。
噪声损伤
人在接触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刺激下,会出现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
月经不调可能是疾病信号
近年来,发生在三十五岁左右年龄段的女性患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她们在此之前都曾长期出现过各种月经病症状———经期综合症。
月经是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反应,怎样才能知道月经量多了还是少了呢?专家介绍说,一般每次月经量30毫升是太少,180毫升又过多。正常的应该是每次 60毫升。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意卫生巾的使用量,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假如每次用三包卫生巾还不够,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相反,每次月经一包都用不完,则属经量过少,应及早去看医生。
而月经周期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人少至20天,还有人多达36天,这期间都算正常。据有关调查统计,被调查者中真正每次都能在28天至30天来一次月经者大概只占10%。只要每次月经的间隔周期都是一样的就正常。不规则的提前或延后都是不正常的,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
月经不调疾病的出现,让不少女性朋友困恼不已。在这里,专家提醒大家一句:女性朋友要是出现月经过多或者是月经过少的时候,都表示自己已经被月经不调疾病所入侵了,必须要尽快就医调理一下才行。
睡觉流口水可能是疾病信号
很多人以为只有小孩才会流口水,其实成年人也会。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睡着后不会流口水,如果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今年60岁的高大叔就因为睡觉流口水到医院检查发现竟是中风先兆。
成年人睡觉流口水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口腔炎症 口腔炎症会促进唾液分泌,引起疼痛,从而导致流口水。经过治疗后,流口水的现象会自动消失。
用脑过度 用脑过度、极度疲劳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睡觉时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从而引起睡觉流口水。
面神经炎 面部受凉、吹风或感冒后,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这类患者往往还同时伴有眼睛闭合不严、口角歪斜等症状。
中风先兆 如果突然出现睡觉后流口水,晨起后自己对着镜子笑一笑,如果伴有口角歪斜或头痛等症状,中风的可能性非常大,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会导致大脑和肌肉缺血、缺氧,引起面部肌肉松弛,加上老年人吞咽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睡觉流口水。如果老年人睡觉时爱流口水,虽然没有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严等,也应到医院接受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8大“异常”出汗是疾病信号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美国研究发现,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大汗腺就会促使汗水产生。由于大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肛门等特定部位,因此这些地方更易出“压力汗”。这种汗水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混合皮肤上的细菌后,更容易产生汗臭味。如果想减少“压力汗”,人们应该学会缓解压力。出“压力汗”时深呼吸、喝点水、吃水果、喝牛奶等也利于缓解压力。
如果你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到阴凉处止汗后,马上觉得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说明很可能是中暑了。有时中暑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补水、休息,如症状无法得到迅速缓解,就需紧急送医。作为预防,应减少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注意补水;尽量清淡饮食,每天喝碗绿豆汤或绿豆粥,利于清热解暑。
运动过程中汗水滴入眼睛是否感觉灼热刺痛?汗水干了之后,脸上是否留下白色印迹?这些都是“咸汗”(汗水盐分偏高)所致。平时喝水较多,且低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专家提醒,在运动过程中增加饮水量,十分关键。
美国卫生研究院研究资料表明,身体发出鱼腥味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致。这类患者身体无法分解鸡蛋、豆类和鱼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三甲胺。三甲胺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腐鱼或臭蛋等难闻气味。这类患者一方面应去医院治疗,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吃此类食物。
饭前血糖正常值为70毫克/分升~110毫克/分升。由于糖尿病或者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血糖低于70毫克/分升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典型症状就是大汗淋漓、发冷或皮肤湿冷,特别是脖颈后及发际线部位。同时还应该注意是否出现心跳加快、颤抖、恶心、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到了夏天,人们食欲不振、睡不好觉,更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作时,应换到阴凉处,迅速吃些饼干、水果、巧克力,或喝杯糖水。如症状没有改善,需及时送医。公共场合中,如有人出现低血糖,应主动提供食品和饮料,不要围观,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还表现为身体消瘦、心率过快、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时眼球出现突出。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保证碘摄入量是防止甲亢的主要措施,如适当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较多的食物。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满头大汗,甚至导致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并伴有心前区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应马上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可能。心脏病发作时,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就会导致出汗、胸痛,紧接着可能出现心率和血压骤然下降。心脏病患者应随身带好急救药以防万一,一旦发作,最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领扣子解开,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更容易出汗。美国研究认为,激素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恒温功能,让它错误地认为人体过热了,需要通过出汗来冷却。沈雁英表示,女性在怀孕早期容易出汗多,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反应,此时应根据医嘱适当调理;更年期女性多汗,常伴发性格情绪变化及体重变化,饮食上应适量吃些富含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豆类制品,利于缓解潮热,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针对不同的出汗情况,中医也有一套理论。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应适当多吃山药、牛羊肉等。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叫做盗汗,是阴虚的症状,可适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热性食物,还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断疾病。如头面部出汗多为气虚、脾胃有热;汗液自鼻梁和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肺虚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气虚、肾虚,最好对症辨证调理。不管是正常还是异常出汗,都要注意补水,最好加点盐和糖以补充电解质,盐和糖的比例为1:2。
婴儿6种胎记或是疾病信号
1、痣:胎记中痣是最常见的,痣有大有小,有光滑的,也有长毛的。无论什么样的痣,尤其是开始长大或者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应该及时找皮肤科医生检查。大多数痣都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数后来会发生恶变,应引起重视。
2、草莓斑:草莓斑也很常见,是毛细血管没有同身体的其他血管接通的结果,刚出生时很少发生,一般4—6周时才会出现。开始时通常是一片苍白的区域,随后很快变成一块深红的凸出斑块,很像草莓的光亮表面。
草莓斑大多在八、九岁前自行消褪,很少需要治疗(手术治疗容易留下伤疤)。若长在脸面等地方,必要时可用激光等进行治疗。不论长在哪个部位的草莓斑迅速增大,并明显高出皮肤表面时,也应请皮科医生检查。
3、葡萄酒渍:一般发生在孩子的太阳穴、脸蛋等处,其颜色深红、皮肤平滑,形状和大小各异,界限分明,也叫做单纯性血管瘤。有些能自然消失(比如颜色较浅的),但有的将永远存在。现在可以使用激光对某此较大的斑块进行治疗。葡萄酒渍偶尔也与其他疾病有联系。
4、鲑鱼色斑:多见于刚出生孩子的颈部、前额、上眼脸、眉间,为淡红色的斑痕,通常呈不规则形状,界限也模糊不清。这些斑块实属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是婴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受到母体内荷尔蒙的刺激而形成的,又称为毛细管扩张痣。多数在一岁半以前会自然褪去,所不必采取治疗措施。
5、蒙古斑:呈暗青或淡灰青色,通常长在屁股上,也可能分散在腰部、背部等处,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不等,境界不是十分明显。它们只不过是沉淀在皮肤表面的色素而已,在入学前几乎都会自然消褪。到目前为止,蒙古斑无恶性化的病例报告出现。
6、海绵状血管瘤:这是一种又红又紫的痣,是由皮肤深处的血管膨胀而引起的。它们可能会自行消失,也可能永久存在。如果它们影响美观,或者长在危险的地方,比如在气管附近,就需要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