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的病因是什么
胃溃疡的病因是什么
胃溃疡的病因是什么:
1、遗传:在胃溃疡中,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的几代人都有消化性溃疡,分居两地的双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现,揭示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2、饮食:食物对胃粘膜可产生物理的或化学性的损害。据文献报道,在日本有一种泡菜能引起严重的胃窦炎,可能是胃溃疡的一个致病因素。酒精在本病病因上有无作用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酒癖者易患本病。此外,营养不良、暴饮、暴食都可诱发胃溃疡病。
3、情绪: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调节与休息,对胃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响。
4、吸烟:吸烟作为胃溃疡形成的一个条件和使已有的溃疡加重,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5、药物:一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致溃疡药物,许多解热镇痛药及治疗感冒的药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长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溃疡。
6、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肺气肿、肝硬变、肾功能不全及小肠切除过多的患者易患溃疡病,这些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肺气肿的病人,可能是由于局部粘膜的抗酸能力降低而引起胃溃疡,胃泌素瘤无疑是由于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引起大量胃酸分泌而损伤胃粘膜,导致胃溃疡形成。
胃溃疡会遗传吗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消化性溃疡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美克尔憩室内异位胃黏膜上。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位于胃和十二指肠 (98%~99%)。在人群中约有10%的人在一生当中可能罹患此病,因此是一个多发病和常见病,在消化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胃溃疡是有遗传的倾向。胃溃疡病人的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三倍,而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这都说明了消化性溃疡具有遗传的倾向。
患口腔溃疡的病因通常有哪些
经常口腔溃疡病因是什么呢?哪些是经常口腔溃疡病因呢?你心中是不是有一些列的关于口腔溃疡的问题呢?口腔溃疡的周围有红晕,十分疼痛,特别是遇酸、咸、辣的食物时,疼痛更加厉害,以致美味佳肴都不愿品尝。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详情请看文介绍。
如果经常口腔溃疡病因的发作,和免疫力低下也有一定的关系,其次经常口腔溃疡病因是上火,而辛辣食物容易引起上火,所以经常口腔溃疡的人,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可每天坚持吃些黄瓜,因为黄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和维C,喝绿茶绿豆汤对清热去火也有很大的好处,坚持这样做可以预防口腔溃疡,对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经常口腔溃疡病因。
遗传因素是经常口腔溃疡病因: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 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可降低免疫功能,也会成为经常性口腔溃疡的原因。
患胃溃疡影响女性怀孕吗
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然而其仍属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异常是引起溃疡的常见病因。典型的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其中,胃溃疡多好发于在胃角和胃窦小弯,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发病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
胃溃疡是有遗传的倾向。胃溃疡病人的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三倍,而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这都说明了消化性溃疡具有遗传的倾向。
由上述可见胃溃疡的发病原因之一是遗传因素。该病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女性生育,但是生育后的儿童可能会患有该病。因此得了胃溃疡的孕妇还是要及时治疗的,以防该病对孩子的影响。
胃溃疡是怎么引起的
胃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病因复杂,迄今未完全清楚,为一综合因素所致。
1.遗传因素 胃溃疡有时有家族史,尤其儿童溃疡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另外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易患此病。
2.化学因素 长期饮用酒精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和饮用浓茶似亦有一定关系。
3.生活因素 溃疡病患者在有些职业如司机和医生等人当中似乎更为多见,可能与饮食欠规律有关,工作过于劳累也可诱发本病发生。
4.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或忧虑,多愁善感,脑力劳动过多也是本病诱发因素,可能因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
5.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对胃溃疡发生的作用仍难以解释,因很多HP感染者中仅少数发生胃溃疡,然而几乎所的胃溃疡者合并慢性活动性胃炎,HP是胃炎的发病和蔓延的主要病因,HP被清除则胃炎消失,HP感染的定量研究显示,胃溃疡尤其是位于胃上半部的溃疡,常合并严重的HP感染。
6.其他因素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本病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不同的季节发病率也不一样,说明地理环境及气候也是重要因素,另外本病还可在其他原发病如烧伤,重度脑外伤,胃泌素瘤,甲旁亢,肺气肿,肝硬化,肾衰的基础上发病,即所谓“继发性溃疡”(secondary ulcer),这可能与胃泌素,高钙血症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胆汁反流和胃溃疡病Beaumont于1883年首先观察到在某些不寻常的情况下胆汁反流入胃,但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5年du Plessis才提出胆汁反流可能在胃溃疡病的发病中占重要位置,研究证明,胆汁反流入胃常见于胃溃疡病病人而不常见于正常人,胆汁在胃溃疡病病人的空腹胃液标本和餐后标本中均存在,胃溃疡愈合以后,反流可以减少或停止。
胃或十二指肠的动力障碍是导致胆汁反流的原因,然而致成动力障碍的基本因素仍然不明,在某些病人,取直立体位,吸烟可使反流增加,胆汁反流不仅限于胃溃疡病,还可见于胃炎,如酒精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以及并发胃炎的一些情况,如十二指肠溃疡病和慢性呼吸系疾病,胃炎本身能否致成动力功能障碍并引起反流,还不清楚。
根据Hollander,正常的胃有双重黏障:黏液和黏膜上皮,它不但可以保护黏膜使之免于发生溃疡,而且可以防止酸渗入胃黏膜从而使酸分泌保留在胃腔以内,正常胃黏膜防止酸的反向弥散可能与上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膜有关,胃内胆汁的有害后果就是它对黏障的破坏,从而使得氢离子穿透胃黏膜并且损害胃黏膜,胆汁可以改变胃黏液的性质,使表面黏液剥脱,并且使上皮细胞耗空其黏液含量,除去它对黏液的作用以外,胆汁还能破坏黏膜屏障,使它不再能阻止氢离子渗入黏膜,氢离子的反向弥散引起黏膜的进一步损伤,胆汁酸还能破坏表面上皮细胞并弥散进入黏膜,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胃细胞间液内组胺浓度的增加引起血管扩张伴黏膜血流和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进而发生黏膜水肿,出血,发炎,甚至发生急性糜烂,受损伤的黏膜容易形成溃疡。
实验证明,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单纯胆汁或胰腺分泌一种对胃黏膜的损伤大得多,胆汁和胰腺分泌的一些破坏成分已经查明,已知胆汁酸可引起黏膜损伤,胆汁和胰液互相混合在十二指肠内生成的溶血卵磷脂可以引起黏膜屏障的破坏,正常胆汁中的卵磷脂被胰腺分泌中的磷脂酶A转变成溶血卵磷脂;这一反应被胰蛋白酶和胆汁酸二者所激活,高浓度的溶血卵磷脂已在胃溃疡病病人夜间胃液标本中查出,此外,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不仅仅取决于胆汁酸的去污作用,还取决于胃内容物的酸度,观察pH8,4和2三种不同的人类胆汁溶液的破坏作用时,发现pH8者破坏最小,而pH2者破坏最大,这一发现提示胆汁,特别是和酸在一起,起到破坏作用。
胆汁还可促使窦部G细胞释放胃泌素,后者又转而刺激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因此,胆汁一方面增加氢离子的反向弥散,一方面也增加酸分泌,抽取胃内容物测定酸度可能发现不了胆汁反流增加酸分泌的效应,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只能反映胆汁反流对胃酸度的最后影响,长期胆汁反流还可通过形成萎缩性胃炎伴壁细胞丢失和肠化生而进一步改变胆汁反流对胃酸分泌的效应,有人提出胆汁反流可以借助于胃泌素的释放引起间歇性胃分泌过多而在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然而这种假想尚有待证实。
2.酸和胃溃疡病酸在胃溃疡病发病上所起的作用曾经受到广泛的注意,“没有酸便没有溃疡”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胃溃疡病,但是由于胃体部溃疡病人酸分泌降低或正常,酸分泌量的多少在胃溃疡病发病上似不占重要位置。
酸在胃溃疡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不是决定溃疡的发病而是决定溃疡的部位,等观察了149名胃溃疡病病人的胃切除标本,发现所有溃疡均发生在幽门腺区域,且紧邻酸分泌区,这可能是这个部位的幽门黏膜较其他任何部位接触酸都多的缘故。
许多胃溃疡病病人酸分泌降低可以部分用:Davenport的意见来解释,即这种病人的胃黏膜具有缺陷,使得氢离子自胃腔反向弥散进入黏膜,这一缺陷已由Overhoit和Pollard在一些胃溃疡病病人中得到证实,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胃溃疡病病人的壁细胞群较少,且往往伴有萎缩性胃炎。
3.胃溃疡病时的胃排空和运动性 在胃溃疡病病因学中,胃排空延缓和滞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学说可以解释只做迷走神经切断但未做引流手术而致成胃潴留病人继发的溃疡形成,然而它对绝大多数自然发生的胃溃疡来说,远非一满意的解释,现在还没有肯定的证据表明动力减退或滞留在胃溃疡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常见。
4.溃疡病时的胃黏膜 胃溃疡病经常和慢性胃炎同时存在,1965年,duPlessis于75个因胃溃疡切除的胃中发现其中65个具有慢性胃炎,其胃炎自幽门向近端扩展,幽门腺区域常广泛受累,并可累及胃底腺区域,这些病例的慢性胃炎较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例的慢性胃炎更加广泛和严重,他并发现胃溃疡经常位于患有慢性胃炎的区域以内,一般说来,溃疡在胃内的位置愈高,胃炎损害的范围也就愈广泛,1966年Lawson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患有胃炎的黏膜易于发生消化性溃疡,这些发现均支持这样一种概念,即胃溃疡病发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既往认为胃炎是胃溃疡病的结果的概念可能是不正确的,因慢性胃炎不仅仅分布在溃疡周围,而且也累及到整个胃的远端,胃溃疡本身不大可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胃炎。
5.Hp和胃溃疡病 现有充分证据表明Hp不但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理中占重要位置,而且在胃溃疡发病中也占有一定位置。
6.病理分型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根据溃疡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4种:
Ⅰ型:小弯溃疡,位于小弯侧胃切迹附近,尤多见于胃窦黏膜和胃体黏膜交界处,常为低胃酸分泌,约占胃溃疡80%;
Ⅱ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常先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继发胃溃疡,为高胃酸分泌,易合并出血,病情顽固,占5%~10%;
Ⅲ型:幽门前及幽门管溃疡,通常为高胃酸分泌,内科治疗易复发;
Ⅳ型:高位胃溃疡,位于胃上部1/3,距食管胃连接处4cm内,在2cm以内者称“近贲门溃疡”,低胃酸分泌,易发出血和穿孔。
可见胃溃疡以小弯溃疡最为多见,尤其是胃窦小弯,有的较大溃疡可发生于小弯上部以至贲门区,在胃底和大弯侧十分罕见。
7.病理形态 溃疡通常是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5~2cm,很少超过3cm,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肌层,黏膜下层至肌层完全被侵蚀破坏,代之以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活动期,溃疡底部由表层向深部依次可分为4层:①渗出层;②坏死层;③肉芽组织层;④瘢痕组织层,胃溃疡2%~5%可发生恶突。
胃溃疡的保健办法有哪些
1、消除细菌感染病因:以往认为胃溃疡与胃液消化作用有关,与神经内分泌机能失调有关,因而传统疗法是,制酸、解痛、止痛。近年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有些胃溃疡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这类病人必须采用抗生索治疗。
2、讲究生活规律,注意气候变化:胃溃疡病人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会妨碍溃疡的愈合。溃疡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溃疡病发作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溃疡病人必须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被。
3、注意胃溃疡的饮食卫生:不注意饮食卫生、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或嗜好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是促进溃疡愈合的良好习惯。
胃溃疡有哪些并发症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1、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约80%)可以自行停止,第一次出血后约30%可以复发,80%~90%的再次出血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48h以内,胃溃疡(32%~48%)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溃疡病出现后的 1~2年内,约有10%~15%的溃疡病人以出血为首发表现。
2、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其发生率为5%~10%,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
3、幽门梗阻:溃疡病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其中80%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癌细胞可浸润于溃疡瘢痕结缔组织之间,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胃溃疡病因介绍
众多资料表明,溃疡病在春秋季发病率较高,且溃疡病合并出血,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在秋冬、冬春相交之际,气温骤变,患者胃酸量和酸度增高,导致胃溃疡发病率增高。胃溃疡与人的心理因素高度相关,因此对它的治疗与预防需要考虑到人的心理状况。
60年代以前,有医生给病人做完胃部的外科手术后,插了一根漏管在病人的胃上,定期把胃镜放进病人的胃里观察病情,结果发现:病人胃黏膜上血液的供应与情绪有关。当病人感到愤怒时,胃黏膜就会充血;而病人忧郁时,胃黏膜上就会缺血,这些变化是通过肉眼就能看到的。这是最早发现胃溃疡与情绪有关的研究。情绪影响了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削弱了胃黏膜的保护层。
从60年代至80年代,研究人员不断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会对人的胃部造成刺激。研究人员发现,伞兵训练季节结束后,患胃溃疡的比平时高出4倍。说明了紧张、压力和焦虑对胃溃疡的发生有影响。于是,研究人员开始用“人在一定 时间内经受的生活改变”作为指标,来衡量人的应激,应激指的是迫使人必须做出改变的压力。结果发现,半年之内或头一年经历过较多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人比普通人有更多患病的机会,尤其是胃溃疡。这些应激既包括像结婚、升迁、搬家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喜事,也包括像受惩罚、丢钱、生重病、亲人死亡这些消极的生活事 件。它们都使人被迫做出改变,因此都对人的躯体构成一定消极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此,胃溃疡也与人们的职业有关系。那些需要不停地适应新的变化的工种,如驾驶员、警察、管理者、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更大。临床研究表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饮食不规律对胃所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因为前者需要人不停地调动情绪,情绪的改变直接影响了胃部功能的改变。
胃溃疡会不会癌变 胃溃疡癌变的几率
胃溃疡恶变成胃癌的发病率并不够,一般占到胃溃疡患者的0.5%-5%之间,但是由于胃溃疡属于高发疾病,因此癌变的人群相对也是较多的。溃疡病人癌变是大多发生在40岁一样,癌变高峰年龄在40-50岁左右。
胃溃疡病会很严重吗
1、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约80%)可以自行停止,第一次出血后约30%可以复发,80%~90%的再次出血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48h以内,胃溃疡(32%~48%)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溃疡病出现后的1~2年内,约有10%~15%的溃疡病人以出血为首发表现。
2、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其发生率为5%~10%,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
3、幽门梗阻:溃疡病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其中80%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癌细胞可浸润于溃疡瘢痕结缔组织之间,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胃溃疡病发的原因是什么
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胃溃疡是怎么回事呢
现如今,胃病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其中胃溃疡最为常见,该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胃溃疡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专家的解释,
诱发胃溃疡的7大病因
(1)遗传
在胃溃疡中,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的几代人都有消化性溃疡,分居两地的双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现,揭示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2)倩绪
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调节与休息,对胃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响。
(3)吸烟
吸烟作为胃溃疡形成的一个条件和使已有的溃疡加重,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地理环境和气候季节的变化
本病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环境差异,如在美、英等国,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而在日本则相反,胃溃疡的发生率比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高。气候季节的变化也与胃溃疡的发病明显相关,它好发于秋末春初。
(5)饮食
食物对胃粘膜可产生物理的或化学性的损害。据文献报道,在日本有一种泡菜能引起严重的胃窦炎,可能是胃溃疡的一个致病因素。酒精在本病病因上有无作用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酒癖者易患本病。此外,营养不良、暴饮、暴食都可诱发胃溃疡病。
(6)药物
一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致溃疡药物,许多解热镇痛药及治疗感冒的药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长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溃疡。
(7)某些疾病
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肺气肿、肝硬变、肾功能不全及小肠切除过多的患者易患溃疡病,这些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肺气肿的病人,可能是由于局部粘膜的抗酸能力降低而引起胃溃疡,胃泌素瘤无疑是由于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引起大量胃酸分泌而损伤胃粘膜,导致胃溃疡形成
以上几点就是针对引起胃溃疡病因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看过之后,对该病的病因有一定的了解,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醒大家病从口入,平时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和饮食习惯,养好自己的胃,就是养好自己的身体,祝你健康。
胃溃疡是怎么回事
一、胃溃疡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胃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病因复杂,迄今未完全清楚,为一综合因素所致。
1.遗传因素 胃溃疡有时有家族史,尤其儿童溃疡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另外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易患此病。
2.化学因素 长期饮用酒精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和饮用浓茶似亦有一定关系。
3.生活因素 溃疡病患者在有些职业如司机和医生等人当中似乎更为多见,可能与饮食欠规律有关。工作过于劳累也可诱发本病发生。
4.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或忧虑,多愁善感,脑力劳动过多也是本病诱发因素。可能因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
5.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对胃溃疡发生的作用仍难以解释,因很多HP感染者中仅少数发生胃溃疡。然而几乎所的胃溃疡者合并慢性活动性胃炎。HP是胃炎的发病和蔓延的主要病因。HP被清除则胃炎消失。HP感染的定量研究显示,胃溃疡尤其是位于胃上半部的溃疡,常合并严重的HP感染。
6.其他因素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本病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不同的季节发病率也不一样,说明地理环境及气候也是重要因素。另外本病还可在其他原发病如烧伤、重度脑外伤、胃泌素瘤、甲旁亢、肺气肿、肝硬化、肾衰的基础上发病,即所谓"继发性溃疡"(secondary ulcer)。这可能与胃泌素、高钙血症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胆汁反流和胃溃疡病Beaumont于1883年首先观察到在某些不寻常的情况下胆汁反流入胃,但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5年du Plessis才提出胆汁反流可能在胃溃疡病的发病中占重要位置。研究证明,胆汁反流入胃常见于胃溃疡病病人而不常见于正常人。胆汁在胃溃疡病病人的空腹胃液标本和餐后标本中均存在。胃溃疡愈合以后,反流可以减少或停止。
胃或十二指肠的动力障碍是导致胆汁反流的原因,然而致成动力障碍的基本因素仍然不明。在某些病人,取直立体位、吸烟可使反流增加。胆汁反流不仅限于胃溃疡病,还可见于胃炎,如酒精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以及并发胃炎的一些情况,如十二指肠溃疡病和慢性呼吸系疾病。胃炎本身能否致成动力功能障碍并引起反流,还不清楚。
根据Hollander,正常的胃有双重黏障:黏液和黏膜上皮。它不但可以保护黏膜使之免于发生溃疡,而且可以防止酸渗入胃黏膜从而使酸分泌保留在胃腔以内。正常胃黏膜防止酸的反向弥散可能与上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膜有关。胃内胆汁的有害后果就是它对黏障的破坏,从而使得氢离子穿透胃黏膜并且损害胃黏膜。胆汁可以改变胃黏液的性质。使表面黏液剥脱,并且使上皮细胞耗空其黏液含量。除去它对黏液的作用以外,胆汁还能破坏黏膜屏障,使它不再能阻止氢离子渗入黏膜。氢离子的反向弥散引起黏膜的进一步损伤。胆汁酸还能破坏表面上皮细胞并弥散进入黏膜。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胃细胞间液内组胺浓度的增加引起血管扩张伴黏膜血流和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进而发生黏膜水肿、出血、发炎,甚至发生急性糜烂。受损伤的黏膜容易形成溃疡。
实验证明,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单纯胆汁或胰腺分泌一种对胃黏膜的损伤大得多。胆汁和胰腺分泌的一些破坏成分已经查明。已知胆汁酸可引起黏膜损伤。胆汁和胰液互相混合在十二指肠内生成的溶血卵磷脂可以引起黏膜屏障的破坏。正常胆汁中的卵磷脂被胰腺分泌中的磷脂酶A转变成溶血卵磷脂;这一反应被胰蛋白酶和胆汁酸二者所激活。高浓度的溶血卵磷脂已在胃溃疡病病人夜间胃液标本中查出。此外,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不仅仅取决于胆汁酸的去污作用,还取决于胃内容物的酸度。观察pH8、4和2三种不同的人类胆汁溶液的破坏作用时,发现pH8者破坏最小,而pH2者破坏最大。这一发现提示胆汁,特别是和酸在一起,起到破坏作用。
胆汁还可促使窦部G细胞释放胃泌素,后者又转而刺激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因此,胆汁一方面增加氢离子的反向弥散,一方面也增加酸分泌。抽取胃内容物测定酸度可能发现不了胆汁反流增加酸分泌的效应,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只能反映胆汁反流对胃酸度的最后影响。长期胆汁反流还可通过形成萎缩性胃炎伴壁细胞丢失和肠化生而进一步改变胆汁反流对胃酸分泌的效应。有人提出胆汁反流可以借助于胃泌素的释放引起间歇性胃分泌过多而在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然而这种假想尚有待证实。
2.酸和胃溃疡病酸在胃溃疡病发病上所起的作用曾经受到广泛的注意,"没有酸便没有溃疡"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胃溃疡病,但是由于胃体部溃疡病人酸分泌降低或正常,酸分泌量的多少在胃溃疡病发病上似不占重要位置。
酸在胃溃疡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不是决定溃疡的发病而是决定溃疡的部位。等观察了149名胃溃疡病病人的胃切除标本,发现所有溃疡均发生在幽门腺区域,且紧邻酸分泌区。这可能是这个部位的幽门黏膜较其他任何部位接触酸都多的缘故。
许多胃溃疡病病人酸分泌降低可以部分用:Davenport的意见来解释。即这种病人的胃黏膜具有缺陷,使得氢离子自胃腔反向弥散进入黏膜。这一缺陷已由Overhoit和Pollard在一些胃溃疡病病人中得到证实。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胃溃疡病病人的壁细胞群较少,且往往伴有萎缩性胃炎。
3.胃溃疡病时的胃排空和运动性 在胃溃疡病病因学中,胃排空延缓和滞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学说可以解释只做迷走神经切断但未做引流手术而致成胃潴留病人继发的溃疡形成,然而它对绝大多数自然发生的胃溃疡来说,远非一满意的解释。现在还没有肯定的证据表明动力减退或滞留在胃溃疡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常见。
4.溃疡病时的胃黏膜 胃溃疡病经常和慢性胃炎同时存在。1965年,duPlessis于75个因胃溃疡切除的胃中发现其中65个具有慢性胃炎,其胃炎自幽门向近端扩展,幽门腺区域常广泛受累,并可累及胃底腺区域。这些病例的慢性胃炎较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例的慢性胃炎更加广泛和严重。他并发现胃溃疡经常位于患有慢性胃炎的区域以内。一般说来,溃疡在胃内的位置愈高,胃炎损害的范围也就愈广泛。1966年Lawson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患有胃炎的黏膜易于发生消化性溃疡。这些发现均支持这样一种概念,即胃溃疡病发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既往认为胃炎是胃溃疡病的结果的概念可能是不正确的,因慢性胃炎不仅仅分布在溃疡周围,而且也累及到整个胃的远端,胃溃疡本身不大可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胃炎。
5.Hp和胃溃疡病 现有充分证据表明Hp不但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理中占重要位置,而且在胃溃疡发病中也占有一定位置。
6.病理分型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根据溃疡发生部位的不同,将溃疡分为4型(图1):
Ⅰ型:小弯溃疡,位于小弯侧胃切迹附近,尤多见于胃窦黏膜和胃体黏膜交界处。常为低胃酸分泌,约占胃溃疡80%;
Ⅱ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常先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继发胃溃疡。为高胃酸分泌,易合并出血,病情顽固。占5%~10%;
Ⅲ型:幽门前及幽门管溃疡。通常为高胃酸分泌,内科治疗易复发;
Ⅳ型:高位胃溃疡,位于胃上部1/3,距食管胃连接处4cm内,在2cm以内者称"近贲门溃疡"。低胃酸分泌,易发出血和穿孔。
可见胃溃疡以小弯溃疡最为多见,尤其是胃窦小弯。有的较大溃疡可发生于小弯上部以至贲门区。在胃底和大弯侧十分罕见。
7.病理形态 溃疡通常是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5~2cm,很少超过3cm。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肌层。黏膜下层至肌层完全被侵蚀破坏,代之以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活动期,溃疡底部由表层向深部依次可分为4层:①渗出层;②坏死层;③肉芽组织层;④瘢痕组织层。胃溃疡2%~5%可发生恶突。
胃溃疡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1、胃溃疡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 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约80%)可以自行停止。第一次出血后约30%可以复发,80%~90%的再次出血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48h以内,胃溃疡(32%~48%)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溃疡病出现后的1~2年内。约有10%~15%的溃疡病人以出血为首发表现。
2、胃溃疡性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其发生率为5%~10%。十二指肠 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综合国内外文献,前者与后者之比,在我国约为6~15:1,西方国家1953年以前为12~19:1,而60年代以后为 6~8:1。溃疡穿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 幽门梗阻:溃疡病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其中80%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老年多见,以男性为主。 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癌细胞可浸润于溃疡瘢痕结缔组织之间,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胃溃疡患者的饮食误区有什么
牛奶疗法
近年研究表明,胃溃疡病人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牛奶中含有丰厚的蛋白质和钙质,均能促进胃酸排泄。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排泄添加30%。
少吃多餐
不少病人常少吃多餐,以进食来止痛。本来,这不只不能减轻溃疡病的表现,反而会加剧病况。由于食物进人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影响胃酸排泄,因此少吃多餐会使溃疡面不断受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所以溃疡病人平常饮食仍是定量定时为好。
只吃细致柔软食物
研究表明,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导致溃疡病的因素之一。有人对溃疡病人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致柔软者,胃溃疡复发率为80%。一起细致柔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刻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排泄。唾液不只能协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进步胃粘膜屏障效果。所以胃溃疡病人只需病况安稳,能够食用普通饮食。
忌吃辛辣食物
本来,辣椒会添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并会影响胃粘膜组成和开释前列腺素,能有用阻挠有害物质对胃粘膜的损害,对胃有保护效果;大蒜能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该菌是消化性溃疡首要致病因素之一。可见,胃溃疡能够依据自个喜好来恰当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仅仅留意不要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