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护理
鳞状细胞癌护理
(一)心理护理
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二)营养护理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三)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四)术后护理
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
皮肤癌的具体护理措施
对于皮肤癌这个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朋友们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和伤害的,虽然说在我们的国家皮肤癌这个疾病的发病率并不是特别的高,可是也是会给患者朋友们带来极其严重的伤害的,那么有关于皮肤癌的具体护理措施是什么呢?
皮肤癌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也较为常见,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为常见,约占皮肤癌的90%。皮肤癌因为是外在疾病,暴露性大,更需要患者做好护理措施。专家表示,皮肤癌护理包括手术护理和日常护理。
皮肤癌的具体护理措施:
1、皮肤癌手术护理:放疗时皮肤放射野的标记禁用肥皂擦拭。放射野的皮肤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和风吹。避免用过冷过热的水、盐水清洗,以免刺激皮肤。皮肤干燥和瘙痒可外用冰片、滑石粉、痱子粉、皮炎平霜等。
积极配合医师,保持一定的放疗体位。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皮肤癌如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手术范围一般不大,不需特殊的护理。病人应尽量少暴露于太阳光下。在观察肿瘤复发方面,原处复发比远处转移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更多见。发现可疑的复发病灶后,应及时到医院确诊和手术。再手术疗效一般较好,手术有困难的,可进行放射治疗。
皮肤癌有多发的倾向,在护理时,应对整个皮肤区经常作严密观察,特别要注意耳后等较隐蔽的部位。注意术后的反映,如出血、疼痛、腹胀等,要对症处理。
2、皮肤癌日常护理: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阳光直射和曝晒,避免过度受到阳光照射,尤其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时间段内,这段时间内的紫外线辐射最强。在户外时,最好穿长袖的衣服和长裤,戴上帽子,太阳眼镜,并使用防晒产品,宜选择防晒指数15的防晒霜。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采取这些预防措施。避免过多接触紫外线、x线等各种射线。生活中要穿棉质衣物减少皮肤的刺激。注意作好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碰伤及感染。
皮肤癌的具体护理措施是怎么样的呢?看完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朋友们现在对于这个问题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了吧,皮肤癌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皮肤科疾病了,对于这个疾病我们有的做好防护措施,生活当中避免长时间的暴晒。
鳞状细胞癌有什么临床症状
患有鳞状细胞癌有什么症状?鳞状细胞癌初起为暗红色,质硬,高于皮面的结节,以后表面的角质层脱落出现红色的糜烂面,伴有渗血、渗液,病灶渐渐扩大。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鳞状细胞癌大部分发生在慢性溃疡、粘膜白斑、着色性干皮病等基础上。好发部位为眼睑、鼻、唇、颞、颊、额、四肢,包皮、龟头、躯干也可发生。与基底细胞癌相比,鳞状细胞癌发展较快,易出现转移。据统计,下肢皮肤癌发生转移的较多,其次为手背部和面颈部,血行转移罕见,肺脏为最常见的转移脏器。基底细胞癌损害发展缓慢,一般极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转移。
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典型的皮肤病,常常困扰着我们身边的人们,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患有鳞状细胞癌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且要在生活中做好护理,以免症状加重给人们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
鳞状细胞癌常见于头颈部,为坚硬淡黄色或黄白色斑块,略微隆起,边界不清,似硬斑病样,可长期保持完整,最后发生溃破。
一旦患上鳞状细胞癌,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皮肤癌的种类是什么
1)基底细胞癌:真皮内有边界明显的瘤细胞群,胞核较正常稍大,呈卵形或长形,胞浆少,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间无间桥,因此,像很多细胞核密布在一个共 同浆液中,细胞核染色无显著差异。有时可见细胞多核或核深染或呈不规则星状核。瘤细胞群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在最外层排列成栅状的栓状细胞,瘤组织周围常可 见到许多幼稚纤维母细胞及成熟的纤维细胞混杂一起。基底细胞癌间质含有粘蛋白,在制作切片时间质收缩,使间质与肿瘤团块边缘呈裂隙状分离,对本病诊断有一 定意义。在组织病理学上基底细胞癌可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两大类。未分化型可表现为实性型、色素型、纤维化型或硬斑状、浅表型。实性型可见多少不一、形态 不同的癌肿团块埋在真皮内;色素型瘤细胞间有较多黑色素;纤维化型或硬斑状型具有显著的结缔组织增生,结缔组织成条束地包绕瘤细胞群;浅表型在表皮下有较 多短小的花蕾状瘤细胞团。分化型可出现向毛发结构分化的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向皮脂腺分化的囊肿型基底细胞癌,向大汗腺分化的腺样基底细胞癌等。
2)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成团块或条索增生侵入真皮内,其中有多少不等的正常和不典型分化不全的鳞状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不典型的鳞状细胞愈多,恶性程度 愈高,其表现为细胞大小不等,核分裂不典型,染色深,胞浆嗜碱性,无细胞间桥。分化程度较高者则向角化方向发展的角化鳞状细胞,愈近中心时愈角化,中心可 完全角化。根据肿瘤中不典型鳞状细胞所占比例,可将鳞状细胞癌分成四度。
I度鳞癌:瘤组织不超过汗腺水平,不典型鳞状细胞少于25%,有很多角珠,真皮内有明显的炎性反应;
II度鳞癌:癌细胞团界限不清,不典型鳞状细胞约占25%~50%,只有少数角珠,角珠中心多角化不全,周围炎症反应较轻;
III度鳞癌:不典型鳞状细胞约占50%~75%,大部分没有角化,无角珠,周围炎症反应不显著;
IV度鳞癌:不典型鳞状细胞占75%以上,核分裂象多,无细胞间桥,无角。
预防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预防方案
鳞癌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预防主要是针对可能的诱发病因进行,去除致病因子和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平时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和紫外线,X线照射,及频繁接触砷,沥青等化学物质,对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或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防止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护理
(一)心理护理
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二)营养护理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三)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四)术后护理
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
什么是膀胱癌高级别
原发性膀胱癌远比转移性膀胱癌常见。原发性膀胱癌可分为数种,其中移行细胞癌占膀胱癌的90%以上。移行细胞癌可以是:①乳头状癌,外观像菜花样,通过一个较短的蒂连在膀胱壁上;②固着癌,看上去较平、无蒂、基底较宽;③混合型癌,兼有以上两种特点。大约70%移行细胞癌是乳头状的。较为少见的膀胱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脐尿管癌。
在美国,鳞状细胞癌占膀胱癌总数的3% -7%,而在埃及,其比例可高达75%。埃及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寄生虫感染即血吸虫病,这种寄生虫的感染很容易导致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通常认为感染引起膀胱长期慢性刺激,从而导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别的一些造成慢性刺激的因素,如长期留置尿管,也可以诱发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倾向于通过直接侵犯的方式转移至邻近组织,一般不会像移行细胞癌那样转移至淋巴结。因为其局部侵袭性较强,并且对化疗和放疗相对不敏感,所以预后比移行细胞癌差。
膀胱腺癌相当少见,在美国大约只占膀胱癌的2%。此类肿瘤也与慢性刺激有关。一般预后很差。
脐尿管癌,其独特之处在于不是来源于膀胱上皮层,而是发生于膀胱外部.有向膀胱内生长的趋势,并且能移至淋巴结、肝、肺和骨骼。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高分化鳞癌属于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在皮肤、唇、口腔、食管、喉、子宫颈、阴道、阴茎等处均可发生,患者局部可有瘙痒、皮肤破溃、可见溃疡形成。鳞癌在外观上常呈菜花状,有时癌组织发生坏死而脱落形成溃疡,产生恶性臭味,若癌细胞向深层发展则形成侵袭性生长。癌细胞也可向远处转移,形成继发肿瘤。
检查
可行人类乳头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肿瘤标志物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以及阴道分泌物等检查。
诊断
病理活检对于高分化鳞癌可提供确诊。
治疗
手术切除为主,早期根治性切除就可,中晚期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为好。老年人要慎用放疗和化疗。
肺鳞癌应该如何预防
根据分期,鳞状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腺癌大约80%的手术切除I期(T1N0M0)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诊断后5年仍生存,而与之相比,约70%的同样分期的腺癌患者生存2期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存在同样的差异可指导预后的重要组织学因素难以确定,但是与无坏死存在的肿瘤相比,表现广泛坏死的肿瘤被认为与预后差相关
1、临床标准
虽然临床分期通常是由病变范围决定的,cTNM分期是一项主要的预后因素手术患者与其余的患者(70%)之间具有截然不同的生存差异非手术病例表现体重下降、行为表现差和转移相关症状提示预后差在切除肿瘤的患者中年龄大是手术后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女性性别是肺癌总生存率的有利因素,但是对于腺癌患者来说其临床意义比鳞癌患者要明显当从影响预后的社会-经济因素中分出时,种族并不是一项预后相关因素许多生物学检测指标已经公布,如乳酸脱氢酶(LDH)或血清肿瘤标志物,但是它们和/或体重下降在大多数病例中并不是cTNM分期的独立因素
2、组织病理学标准
目前,诊断时的疾病分期和行为表现对于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来说仍然是作用最强的预后指标但是组织学分型可提供独立的预测预后的信息例如,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倾向于在胸部局部扩散,直接侵犯邻近的纵隔组织;而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倾向于早期和远处转移肺泡腔填充型周围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较好
3、遗传学预测因素
非小细胞癌(NSCLC)的生物学预后指标已经得到确认,但是不能完全肯定,包括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物的表达下降如P16INK4A、P21WAF1和P27K1P1;细胞周期素的过表达如cyclinE;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如HER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以及抑癌基因失活如RB、FHIT、P53P53失活在鳞状细胞癌中并没有预后指导意义胚胎学机制如P16INK4ADNA甲基化转录沉默和P53遗传突变是与失活有关的不同的分子机制P53和FHIT突变及P16INK4A胚胎期转录沉默在鳞状细胞癌和吸烟者中较腺癌和不吸烟者常见因为多数研究仅对相对少数的NSCLC进行检测,从而限制了将鳞状细胞癌与其它类型肺癌比较的统计分析意义另一方法就是对多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例如,一项对43篇研究论文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P53突变和/或堆积提示腺癌患者预后较差,而鳞状细胞癌患者并非如此Rb缺失提示鳞癌或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差,而转录因子YB-1核定位仅是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鳞状细胞癌能活多久
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者为高。发展较快,破坏也较大。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
鳞状细胞癌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8%。多见于50岁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眼睑皮肤结膜交界处的皮肤棘细胞层。开始呈结节 状,与基底细胞癌很相似,但角质丰富,随肿瘤之发展,可出现疼痛,特别是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 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可分为二种类型:溃疡型:溃疡底部坚硬、充血、溃疡较深 ,高低不平,边缘高起,甚至外翻,有时呈火山口状。菜花状或乳头状:肿瘤向表面发展,可以很大,表面呈菜花状或乳头状,表面有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大,生长快,破坏范围广,可以破坏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一般易沿淋巴组织转移到附近组织,如耳前及颌下淋巴结甚至全身。这是它与基底细胞癌的不同点。
鳞状细胞癌能活多久是看治疗的,一般出现转移的病人是在半年左右,已经出现转移,不知道面积大不大,如果面积比较大的话,一般手术非常困难,不太合适手术,晚期一般治疗是放化疗和中药保守治疗。
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四位一体疗法
综合治疗和调养,通过治疗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快身体恢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全面预防和控制肿瘤复发或转移,最终达到高质量长期生存的目的。鳞状细胞癌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8%。多见于50岁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眼睑皮肤结膜交界处的皮肤棘细胞层。开始呈结节状,与基底细胞癌很相似,但角质丰富,随肿瘤之发展,可出现疼痛,特别是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
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可分为二种类型:
溃疡型:溃疡底部坚硬、充血、溃疡较深 ,高低不平,边缘高起,甚至外翻,有时呈火山口状。
菜花状或乳头状:肿瘤向表面发展,可以很大,表面呈菜花状或乳头状,表面有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大,生长快,破坏范围广,可以破坏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一般易沿淋巴组织转移到附近组织,如耳前及颌下淋巴结甚至全身。这是它与基底细胞癌的不同点。
鳞状细胞的诊断:表皮角化,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棘细胞呈瘤性增生,呈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以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细胞团内有很多分裂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注意发病年龄、癌肿部位、职业。有无长期风吹日晒或海上生活史,有无吸烟嗜好及慢性热刺激,有无不稳定性瘢痕、慢性骨髓炎、慢性溃疡病史。
2、注意病变是否粗糙、脱屑、溃破等,邻近淋巴结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固定。
3、胸部X线摄片检查,疑有骨质破坏时尚应作骨X线摄片。
4、邻近淋巴结切除送病理检查。
中医认为正不抑邪是
肿瘤复发转移
的关键。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体内仍有可能存在微小的肿瘤病灶,即中医所谓的 余邪,加之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即中医所谓的正虚,随着正气的耗散,正虚进一步加重,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疾病进展,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癌毒发生扩散,从而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运用中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消灭滋生癌细胞的温床,从而抵抗肿瘤的复发转移,使一些有残存癌灶的患者,亦可获得较长期生存,提高远期效果。
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力低下,中医的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抗突变,对细胞内的核酸,蛋白质合成和环核苷酸的代谢和产生有影响。在临床上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临床资料及实验证明,中医扶正培本与增强或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前已述及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细胞免疫水平的降低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抑制,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常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或使已存在的肿瘤迅速发展。扶正补虚药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又多有促进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的作用,有的还能增加细胞中环磷酸腺苷,及调节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基底细胞瘤如何鉴别
鉴别诊断需要密切结合病史注意各个发展阶段的病变特点。对于疑难病例需要活组织切片检查,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1、与鳞状细胞癌的鉴别,有以下几点可供参与:
(1)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比基底细胞癌为高,进展也较快。对病程缓慢的病变应首先考虑基底细胞癌,反之,病程短,发展快,成菜花样生长的肿块,要先考虑鳞状细胞癌。
(2)在两种肿瘤都有溃疡形成的情况下,首先是基底细胞癌的溃疡外表引人注意:硬底、基底较浅而平,边缘参差不齐,内卷。而鳞状细胞癌的溃疡则常深浅不一,基底高低不平,边缘比较饱满,甚至外翻。
(3)基底细胞癌含有色素的百分率比鳞状细胞癌者为高,对含有色素的病变,除色素瘤外,要先考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结节表面因含有大量的角化物质,所以颜色一般不发黑。
(4)基底细胞癌基本上不转移。鳞状细胞癌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故有淋巴结转移时,则要考虑鳞状细胞癌。
2、与恶性黑瘤的鉴别的鉴别:恶性黑色素瘤病程较短,发展较快。病变附近色素弥漫,血管充盈,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巨大肿块。表面有细小裂痕出现,病变很小时即有血水流出。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哪些
1.原位癌:即癌细胞尚未冲破基底膜,在癌灶下有完整的基底膜存在。原位癌细胞增生,呈花蕾状或钉突状突向上皮下时,在癌细胞与其下的黏膜固有层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将之分隔。鼻咽原位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的排列和结构。因此,必须从严掌握诊断鼻咽原位癌的细胞学标准,即其间变图像务必达到众所公认的程度。原位癌细胞较之正常上皮细胞,核浆比例增大,即其核面积显著增大。
2.浸润癌:即癌细胞冲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又分为:(1)微小浸润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细胞破环,但浸润范围未能超过光镜下400倍的一个视野。细胞形态较原位癌异型程度明显,穿过基底膜呈浸润性生长。(2)鳞状细胞癌:虽然鼻咽癌大多起源于柱状上皮,但是大多数鼻咽癌却是鳞状细胞癌。欲诊断鳞状细胞癌,切片中必须具备鳞状分化的特征。所谓鳞状分化是指:角化珠;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角化;细胞间桥;癌细胞巢中细胞的排列层次似鳞状上皮,细胞并不呈合体细胞样。根据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鼻咽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级:ⅰ.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大部分癌组织中可见细胞间桥或角化者称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角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一般没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也可见到个别散在的淋巴细胞。癌巢境界一般比较清楚,有时有完整的膜包绕。这型癌的问质多数是纤维组织型。伴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但浆细胞一般不太多;ⅱ.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清楚的细胞间桥和/或角化,不是个别存在而是有一定数量的鼻咽癌。无论是细胞内或细胞外角化的数量远较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少得多。癌巢内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巢周有多少不一的浆细胞,间质改变的情况与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类似,而与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不同;ⅲ.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光镜下也可见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出现细胞间桥或细胞内角化,但是数量少。癌细胞核深染。核仁肥大,常带些嗜硷性的伊红染色。癌巢与间质的分界比较清楚,但也可与间质交错混杂在一起。癌巢中每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以呈多种类型,即淋巴类细胞丰富浸润型、肉芽组织型、纤维化型和固有组织型等。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间质,每伴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3.腺癌:腺癌即发源于鼻咽腺体的癌症。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可分为:①高度分化的腺癌:癌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癌巢较明显。有的癌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有的排列成高柱状导管样结构;有的呈腺样囊性癌或筛状癌的结构;有的为单纯腺癌。②中分化腺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一定数量清楚的腺腔形成,但伴有部分未分化癌结构的腺癌,它们往往是上述高度分化腺癌进一步间变的结果,因此仍然保留部分高度分化腺癌的痕迹。③低分化的腺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腺腔结构,数量极少。大部分癌组织呈未分化癌的结构。肿瘤细胞呈泡沫状泡浆,alcian蓝染色为弱阴性。
4.泡状核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改变的鼻咽癌称为泡状核细胞癌。由于它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以及经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独立为一型。所谓核的空泡状变,是说核大而圆或椭圆或呈肥梭形。核面积是淋巴细胞核面积的三倍以上。核内染色质较稀少,因而使核呈空泡状;染色质每不均等地黏附于核膜内面,因而使之厚薄不均,菲薄的地方甚至类似核膜缺损。诊断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必须在切片中找到75%以上的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其余不到25%的癌细胞可以是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将诊断泡状核细胞癌的标准定为具有75%以上的呈空泡状变的癌细胞,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它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即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5.未分化癌:较为少见,癌细胞分布较为弥散,常与间质相混杂。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小,短梭型、椭圆型或不规则型,脑浆少,略嗜碱性。核染色质增加,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可见核仁。
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原因
1.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
2.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等;
3.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0和33型感染;
4.某些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砷角化病;
5.某些慢性皮肤病:如慢性溃疡、慢性脊髓炎等;
6.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患者本病发病率较高。
腺鳞癌的组织病理学
因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都伴有一个组织学异质性的连续谱系,每种成分10%的标准是主观规定的。某些鳞状细胞癌组织化学染色也可显示局部黏液,因而如果出现腺泡样、乳头状或细支气管肺泡样排列则更能说明有腺癌的成分。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在光镜下可以识别,鳞状细胞癌显示明确的角化或细胞间桥,腺癌显示腺泡、小管或乳头状结构。如果腺癌成分局限于实性成分伴黏液形成,则诊断腺鳞癌往往是困难的。诊断腺癌时必须有每个高倍视野多于5个黏液滴。两种成分可能分开、合并或混合。鳞或腺样成分可以一种成分为主或两种成分相等。每种成分的分化程度不是相互依赖的,并且是不同的。除了这两种成分外,大细胞癌成分的出现不影响诊断。有或无炎症的间质特点与其他非小细胞癌相同。像在涎腺肿瘤中,所见到的一样,已经有描述伴有淀粉样间质的病例。超微结构特点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特点。电镜下常见两种细胞类型的特点,但是要根据光镜检查来进行分类。免疫组化结果也囊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特点。CK表达显示广泛的分子量范围,包括AEl/AE3,CAM5.2,KLl和CK7,但通常不表达CK20。EMA和TTF-1阳性局限于腺癌成分。
鳞状细胞癌的详细治疗
一、手术治疗
①局部切除:肿瘤小、位置表浅、活动无转移、活检证实肿瘤细胞分化好者局部切除。1960年Morson报道圣马可医院仅有10%病例适于局部切除。
②Miles手术:手术复杂、损伤较大、操作方法意见不一,术后有2/3肛管癌患者多在5年内死亡,多数在2年内死亡。是多年来公认的方法。
二、放射治疗
包括x线治疗和镭治疗。放射治疗适合于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及对发生在疤痕组织上或血液供给不足以及结缔组织不多的部位(如外耳、手指等)的癌肿,或癌已侵犯软骨或骨骼(如在头皮或耳廓),或转移到淋巴结的癌肿。
(一)x线治疗
分区治疗比较安全,大多不影响外观和功能。小于2cm并相当浅的病灶可采用2~3周短疗程的接触分区治疗;小于5cm而厚度不超过0.5cm的采用中度x线、2~3周或3~5周的长疗程分区治疗;大于以上面积或超过以上厚度的病灶采用深度x线、3~5周的分区疗法。
(二)镭治疗
同x线治疗。虽较x线治疗操作繁琐,但对某些特殊部位如手背或足部等则有其优越性。
三.药物治疗
(一)局部用药;局部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皮肤肿瘤,或外用足叶草酯、氟尿嘧啶软膏等,但其可靠性不易掌握,容易复发。
(二)全身用药:肌肉或静脉注射争光霉素,每日1次,每次15mg,总量为600~900mg。
各种治疗方法,如掌握适宜,并有足够经验时,5年治愈率可达90%左右,发生于日光性角化病者预后较好,而发生于Bowcn病或耳部者容易发生早期转移,故特别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