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老吮指补点锌试试
宝宝老吮指补点锌试试
纠正宝宝“吮指”补点锌
大多数小儿都有吃手指的偏好,添加辅食以后更加突出。当宝宝可以下地活动,而吮吸已经弄脏的小手时,家长的担忧便与日俱增。用什么办法治这“吮指癖”?专家指出,纠正孩子吃手指的不良习惯,应以教育和转移注意力为主。而对1-3岁的孩子则要检查是否需要补锌。3岁以上的孩子还应重点防范寄生虫病。医生不主张用涂抹黄连等办法来纠正小儿吮指。
“吮指癖”从何而来?
多数婴儿是从3个月开始吸吮手指,到6个月添加辅食后表现明显,伴随出牙将逐渐形成高峰。在这个过程中,吸吮手指既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缓解出牙不适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消除不安、烦躁、紧张的情绪,具有镇静作用。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强制性地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因此,2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粗暴对待。
“不过,对小孩吃手伴随有吃纸、抓墙、食欲差、头发黄、个子矮的现象,家长不要轻视,最好带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否缺锌。”1-3岁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缺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及时干预。此外,3岁后的孩子和外界的接触更多,因吮手指导致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这也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纠正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一步是父母自我检查,有没有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怀和体贴,让孩子获得爱和安全感。”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和谐,对孩子的管教过于紧张或粗暴,孩子在外面或在家受了委屈,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人很陌生等等,都会使小孩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从而强化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对此,父母要做的是多关心孩子,尽量减少孩子无聊、寂寞的时候,温和地引导他们理解吃手指的坏处,并鼓励他们坚持改正。恰当的表扬和足够的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仍然不听,让医生告诉他们吃手的危害会更管用。
纠正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纠正第三步:适当补锌
当教育引导和转移注意力都不解决问题时,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微量元素缺乏。据介绍,一两岁的小孩吮手指、乱咬东西、磨牙很有可能是缺锌的表现,有些还合并缺铁、缺铜、缺钙。
“缺锌最典型的特点是‘异食癖’,小孩食欲不好,却喜欢吃不正常的东西,比如纸片、墙灰、泥土等。因为缺锌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这类孩子往往看上去头发黄、不长高,发育比正常小孩要落后。”对1-3岁的孩子,建议家长给他们适当补锌。即使微量检测说没有缺锌,也可以少量补。正常情况下,隔天喝一包葡萄糖酸锌冲剂(可分次当水喝),连续喝1-2个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利。家长若是觉得不放心,给孩子多吃海鲜产品也不错,但前提是食欲好,能吃东西。
宝宝哭闹不止怎么办
1、裹一裹
宝宝还不适应嘈杂陌生的世界,用婴儿毯子把他舒服地裹起来,可以让宝宝感觉回到子宫,安全而舒适。
2、摇一摇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可以跟着妈妈四处走动,现在出生了,却只能躺在摇篮里,他太无聊啦。所以妈妈可以试试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来回摇摆,或者用婴儿推车推着他四处走走。注意不要用力摇晃孩子,因为婴儿的大脑还未发育好,过度摇晃会让大脑受伤。
3、拍一拍
皮肤的接触也能安抚宝宝。轻轻抚摸他的头或拍打他的后背、前胸,这种有节奏的抚摸可以让宝宝安静;有时候,宝宝哭可能是因为吃奶的时候吸进去了空气,妈妈可以抱起宝宝,把他的头靠在你肩膀上,轻轻拍打他的背部,拍出肚子里的空气。
4、吸一吸
吮吸能够让宝宝自我安慰,可是宝宝太小,还不会有意识地把手指放嘴巴里吸吮。妈妈可以来帮忙,洗干净自己的手指放到宝宝的嘴里让他吸吮,给他安抚。等宝宝 1 个月大以后,可以用安抚奶嘴代替妈妈的手指。
5、听一听
宝宝天生就喜欢妈妈的声音,妈妈可以温柔而有节奏地给宝宝唱歌或者跟他说话;给他放轻柔的音乐,制造有节奏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能会使他安静下来。
宝宝胃口差试试推拿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先找到髌骨,它的下缘是髌韧带。在两侧有个凹陷,外侧(足小趾那侧)的是“外膝眼”,内侧(足拇指那侧)的是“内膝眼”。外膝眼下3寸(小儿四指并拢的长度),下方找到胫骨,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小儿中指的宽度)处为足三里。宝宝仰卧位,令宝宝屈曲其膝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足三里处,用指腹着力按压,一按一松,连续做50次。
揉中脘 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家长用中指指腹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连续做50次。
揉丹田 脐下一寸五分。方法同上。
捏脊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注意捏时要用力拎起肌肤,每捏3次提一下。每日做1次即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著名的“长寿穴”,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胃气盛则他经皆赖以相安;揉中脘穴和丹田穴,可补大肠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捏脊则能益气健脾,化湿助运。
家长可以每晚在临睡前,一边与宝宝交谈,让其保持愉快安静的情绪,一边以轻柔的动作推拿按摩,每晚约15~20分钟左右,长时间坚持,可收到不错的疗效。
宝宝体弱试试捏脊
捏脊疗法是只通过调节孩子的脾胃,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这对体弱多病宝宝可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哦。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宝宝的腿边,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几下宝宝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捏脊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手法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脖子处(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时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两肾俞穴(腰部)按摩2~3下即可。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一次做8~10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宝宝感冒、发烧时不要捏脊。捏脊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需休息2小时再进行。体质弱的宝宝每次时间以3~5分钟为宜。第一次给宝宝捏脊,可用力稍轻。
宝宝伤食试试食疗粥
专家提醒,为避免孩子在节假日里患上“伤食症”,家长应照顾好孩子的饮食,注意饮食适量,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是生吃瓜果要注意卫生瓜果表面往往会有残留农药,在孩子生吃瓜果前一定要先将其洗干净,最好是削皮后再给孩子食用。
二是不要贪吃过多的油腻食品许多家庭会准备很多如鸡、鸭、猪肉等肥腻及高盐食物,致使孩子因过多食用油腻食物而消化不良,引起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伤及脾胃。
三是少吃甜食糕点、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导致胃酸增多,并在肠道内发酵,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
四是注意饮食适量切忌让孩子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破坏消化系统的规律而造成消化不良。
对于伤食的孩子,可用以下食疗法治疗:
山药米粥:大米或小米100克、干山药片一把煮粥当饭吃。如有鲜山药可蒸熟后剥皮蘸白糖吃,也有健脾胃的功能。
白萝卜粥:白萝卜适量,同米一起煮,加适量红糖调服。具有开胸、顺气、健胃的功能。
山楂粥:山楂30克、大米100克、砂糖10克(糖尿病人也可不加)。将山楂煮水后取汁适量,加入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砂糖煮沸即成。
陈皮粥:陈皮15克(鲜者加倍),大米50克。将陈皮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或将干陈皮研末,每次取3~5克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1剂。可顺气健胃、化痰止咳,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症状。
宝宝发育指标测试方法
1、身高
测量方法:让宝宝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要脱去鞋袜,如果温度适宜,可以选择不穿衣服。宝宝的面部朝上,一人固定宝宝的头部使其接触头板,两耳在同一水平上,测量者站在宝宝的右侧,用手握住宝宝的两膝,让他的双下肢互相接触并紧贴底板,另一只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宝宝两侧足跟,这样就能比较准确测量出宝宝的身长了。
2、体重
测量方法:测量体重应该选在宝宝进食后1小时,并且排便后进行,脱去宝宝的外套和衣裤,只穿着贴身的一层衣服进行测量。让宝宝平躺在秤盘里,如果宝宝可以站立,也可以站在秤上,这样就能测量体重了。
3、头围
测量方法:测量头围要使用软尺,让宝宝坐着或者站着,太小的宝宝躺着也可以,用右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宝宝头部右侧,软尺齐宝宝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紧贴皮肤测量,保持左右对称,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宝宝的头围。
如何纠正宝宝“吮指”补点锌
孩子吃手的嗜好让很多爸爸妈妈们烦恼,其实家长们不要为这烦恼如果孩子爱吃手,就可以给孩子补点锌的,缺锌的孩子容易这样的,这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的。
纠正宝宝“吮指”补点锌
大多数小儿都有吃手指的偏好,添加辅食以后更加突出。当宝宝可以下地活动,而吮吸已经弄脏的小手时,家长的担忧便与日俱增。用什么办法治这“吮指癖”? 专家指出,纠正孩子吃手指的不良习惯,应以教育和转移注意力为主。而对1-3岁的孩子则要检查是否需要补锌。3岁以上的孩子还应重点防范寄生虫病。医生不 主张用涂抹黄连等办法来纠正小儿吮指。
“吮指癖”从何而来?
多数婴儿是从3个月 开始吸吮手指,到6个月添加辅食后表现明显,伴随出牙将逐渐形成高峰。在这个过程中,吸吮手指既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缓解出牙不适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消除 不安、烦躁、紧张的情绪,具有镇静作用。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强制性地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 因此,2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粗暴对待。
不过,对小孩吃手伴随有吃纸、抓墙、食欲差、头发黄、个子矮的 现象,家长不要轻视,最好带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否缺锌。1-3岁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缺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及时干预。此外,3岁后 的孩子和外界的接触更多,因吮手指导致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这也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宝宝咳嗽试试食疗
1.陈皮、甘草、杏仁露(大些孩子可以用现成的杏仁露)。消积化痰止咳消肿,风热咳加金银花,风寒咳加姜丝,积食加山楂。
2.白萝卜、梨、冰糖水。润肺清热,适合燥咳、积食咳嗽。
3.百合、莲子、银耳、冰糖粥。健肺生津,可作为日常养肺食疗。
4.黄芪、山药、红枣粥。补气健脾,可作为秋冬提高抵抗力。
5.乌梅汤。生津杀虫,可治虫咳、阴虚咳嗽。
6.陈皮、甘草、菊花、山楂泡水,放蜂蜜,消食利咽止咳,可治疗各种咳嗽后期,喉咙肿胀,痰在喉咙,食欲不振。
7.陈皮、山楂、甘草、蜂蜜水,消食润喉,化痰升气,性平和,可作为咳嗽基础水。每种3-5片煮水300-500ml 即可,1岁以内宝宝加白糖,不要蜂蜜。
8.大蒜煮熟,根据寒热情况加白糖或红糖,每天适量吃,可以防止咳嗽炎症,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宝宝发热试试推拿
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多端,儿科发热的门诊病人渐渐多了起来。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试试推拿按摩。
外感发热的宝宝,怕冷畏寒,发热而无汗或汗少,鼻塞,咳嗽,流清涕,舌苔薄白。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宝宝试试推拿。
沿患儿前臂内侧正中线,从下往上推按;按揉风池(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弯横纹尽头处)、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等穴。
食积发热:午后发热,上午热低,下午热高,患儿啼哭不安,并见嗳腐吞酸,肚胀腹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物,舌苔厚腻。
治疗时除用外感发热手法外,另外加用捏背脊消食积,按揉劳宫(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等穴位。同时,还须卧床休息,多饮水,一般2~3天可退热。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但饿了也会向爸爸妈妈“求救”的,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宝宝会有一种“觅食”反应,张着小嘴左右寻觅或吸吮临近口边的被角、衣角、手指等。睡着的宝贝会从深睡眠转入到浅睡眠,有时会睁大眼睛,有时可以看到眼睑颤动,或是睡眠中也会有吸吮咀嚼动作,像在梦里吃东西一样,妈妈发现上述“求救”信号后就要试着给宝贝喂奶了,如果刚喂完奶不久就有上述信号说明上一餐没吃饱哦。
缓解感冒症状补点锌试试
感冒了很难受,鼻塞、流鼻涕、头痛……除了吃感冒药,大家不妨试试补充一些锌。锌是一种对免疫系统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如果缺乏锌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疾病。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锌补充剂能够缓解普通感冒的严重症状,并缩短病程。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期刊《循证医学数据库》上,研究人员分析了涉及1360人的15项实验得出的数据,以此得出推断:在出现感冒症状的第一天就服用锌糖浆、锌锭(治感冒药)或者锌片,能够有效抑制病情,不仅能够减轻症状,还能缩短病程;感冒7天以后,与那些服用安慰剂(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真药相像,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的患者相比,服用锌的患者好得更快。
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更重要的意义是能让小孩子少用抗生素。事实上,抗生素对于那些病毒导致的感冒和流感毫无作用,并且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而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很严重,尤其是儿童感冒。孩子再感冒,家长朋友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补充锌,少用抗生素。
印度昌迪加尔医学教育与研究学校研究生学院的米纽·辛格博士负责这项研究,他说:“这项发现再次强调了锌在治疗普通感冒中的作用。”但是,他也补充道,目前并不知道达到最佳疗效的推荐剂量,所以仍有必要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