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虐童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如何教会孩子防止性侵

虐童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如何教会孩子防止性侵

记住“内衣原则”,也就是背心和小裤衩覆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不能随意展示给别人看,不能随意让人触摸。

在幼儿期,父母要教会孩子生殖器的名称,不建议用代称,但可以用某些众所周知的说法指代。

比如说到“阴茎”,平常交流时可以用“小鸡鸡”代替。说到“阴道口”,可以说:“这是女孩长大以后做妈妈生孩子的地方,是孩子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出口,里面有一条通道与妈妈肚子里的子宫相连,这是我们的生命通道。”

教会孩子,如果遇到以下的几种情况,要大声说“不”:

有人要看ta的隐私部位

有人谈论ta的隐私部位

有人触碰ta的隐私部位或让ta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有人拥抱、背、亲吻ta

①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让别人触摸,男孩子也不例外。

②躲避不掉的话,要对那人说:“我还不到14岁,你想坐牢吗?”

③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

关注留守儿童性教育

近期,留守儿童性侵报道频频曝光。“河南教师性侵10余小学生续:受害者多为留守儿童”、“遭性侵 留守儿童近四成”、“农村留守女童频遭性侵 12岁女孩怀孕4个月”、“调查称儿童性侵案中47.5%受害者为留守儿童”……让人们再次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目前我国约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儿童约5800万。留守儿童在农村大多跟随年老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委托监护人生活。由于身体、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委托监护人不能尽到充分的监护义务,使未成年人缺乏全面的保护和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得不到足够的性教育和性保护,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正生活在魔爪之下。

由于家长监护不到位导致儿童遭受性侵害,此类案件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家长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使未成年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加强安全措施,对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做好自我保护的教育,提高防范侵害的意识和能力。

彭晓辉教授认为,除了学校承担教育责任之外,基层计生部门也应发挥作用。“现在很多地方计生干部的工作重心,应该由抓超生转换到保护女性上来了。对留守女童的性教育、对农村妇女的性安全教育,需要计生部门承担起这个责任。毕竟,政府部门掌握的资源多,影响力大。”我国传统的儿童养育观念到了亟需改变的时候。除了家庭,国家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养育儿童的责任。

父母打孩子的10大危害

父母打孩子的危害

打孩子会使孩子认为打人是正确的,打人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假如比利打了他的小妹妹,我们先是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紧接着就因为他打妹妹这事又打了他,这完全是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虚伪做法。这样的话,就会让比利认为有理由使用武力解决冲突,而这种想法只会造成更多的打斗。

打孩子会损害其认知发展。在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莎丽巴尔金进行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对二到九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发现被打过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

疼痛的体验并不能提高孩子的道德观。虽然被打时的疼痛或者惊吓可能在当时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但长期而言,这种做法并不能起到任何正面作用。挨打只能使孩子害怕被打,并不能帮助他们在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建立自己的正误观来防止未来犯下同样的错误。在孩子由于从饼干桶里偷拿饼干而被打后,学到的可能并不是不能偷拿东西,而是尽量避免被发现。

打孩子无法教会孩子尊重父母,只会让孩子惧怕父母。只有在建立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才会有良好的表现。而打孩子这种行为明显和这个目标背道而驰。只有在不惧怕的前提下,孩子才可能尊重父母。

打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是通过她所察觉到的别人对她的看法,开始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意识的。在孩子发展自我概念的时期,父母是孩子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人。挨父母打的孩子会很自然地猜想,世界上原本应该最爱他们的人也不一定会爱他们,这就会阻碍孩子自尊心的健康发展。

打孩子会让孩子认为打他们所爱的人是对的。这种认知会对孩子未来的亲密关系造成潜在影响,并且会增大孩子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或施暴者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从小遭受殴打和家庭暴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去攻击他们的父母,在长大以后,有这样遭遇的男孩子更有可能去殴打自己的女朋友。

打孩子是一种具攻击性和反社会性的行为。在关于打孩子这个问题的研究分析中,伊丽莎白?格肖夫用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打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出现违法或者反社会性的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攻击性及反社会性的刑事犯罪行为会不断升级,最终在长大成人后极有可能虐待他们的配偶和儿女。此外,这个研究还同时指出,打孩子会增加校园打架事件的概率。

打孩子会让孩子更容易焦虑和恐惧。2003年,一项关于打孩子会如何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研究发现,一岁以下曾经被施以体罚的孩子在遇到新情况,比如妈妈离开房间后立刻进来一个陌生人时,大脑会频繁地出现使人精神紧张的荷尔蒙皮质醇压力峰值。研究者的结论是,挨过打的孩子普遍都更为胆小,也更容易受到惊吓。

打孩子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更容易进行无保护及危险性行为。一项关于体罚研究的分析发现,从小遭受殴打或者其他体罚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以语言或体力强制对方进行危险性行为(如在婚前性行为中不使用避孕套)和自虐性的性行为(如性交时进行击打)。

打孩子更有可能导致家长对儿童的虐待行为。预防伤害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指出:在不打孩子的母亲中,只有2%被举报有虐待儿童的行为,而在曾经打过孩子的母亲中,发生过虐待儿童行为的则有6%。打孩子会使虐待儿童的发生率提高12%。

下面就来教你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吧。

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

镜头四

小红是个不到6岁的小女孩,却要背着弟弟到处玩。弟弟比她小两岁,个子几乎和小红一般高,所以小红背起来很吃力。在家里,小红经常被弟弟欺负,妈妈也把所有的好吃的留给弟弟,她的爸爸更是不喜欢小红,小本生意赔了,就打小红出气。小红本该上幼儿园了,可家里不肯出钱给她交学费。

这是典型的由于性别歧视引发的儿童暴力。基于性别的暴力是施暴者仅因对方的性别原因而对其施加一系列暴力的行为。产生性别暴力的根源是社会对不同性别群体所赋予的角色以及对不同性别群体所持有的期望存在差距。目前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比较严重,重男轻女现象普遍存在。有不少家长虐待女童,甚至剥夺了女童受教育的权力。应该指出的是,性别是社会构成因素,因而“同等”适用于女孩和男孩。此外,在儿童问题上,性别范畴还必须将主要看护人也包括在内,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孩子的母亲。在另一个虐待女童案例中, 28岁的张某趁家中无人之际,在家中用被子将正在熟睡的4岁亲生女儿捂死在床上,随后自己服食了20多粒镇静药准备自杀,并留下一封给她丈夫的遗书。 遗书写道:我想不开自杀了,你痛苦的话和我一起去吧!死了什么都不用烦了,用酒送安眠药不会难吃的,对不起你……张某的丈夫下班回家后在一楼桌面上发现了张某留下的遗书和用塑料袋装的安眠药,看完遗书后立即冲上二楼房间,发现张某和女儿双双躺在床上纹丝不动,立即大声喊叫。张某随后慢慢醒转了过来,而此时其女儿已没有了心跳,身体也僵硬冰凉,他们赶紧打电话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通知救护车。张某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其女儿却已回天乏力。当被问及杀害亲生女儿并自杀的原因时,张某说自己生的是女儿,生不出儿子,对不起丈夫;女儿长大了没有用,还是早死了好。

如果在这里仅仅指责张某愚蠢是不公平的,社会上的性别观念,人们的价值取向给了她无形的压力,她对自己的孩子下毒手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女孩!性别成了不幸的女孩受害的唯一因由。所以,从儿童暴力原因的形成来看,由性别问题引发的暴力受害者不仅限于儿童,他们的主要监护人,特别是母亲也应该受到关注和保护。

镜头五

小奇和爸爸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当他们都喜欢的晚会结束,冲突就开始了:爸爸想看球赛转播,小奇想看动画片。小奇跳下沙发把遥控器抢在手里,立即把频道调到他熟悉的少儿节目上。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儿子的挑战,一伸手就把遥控器夺过来,随即把频道换到了他想看的体育节目。小奇哭了。爸爸被吵得不耐烦,同时觉得小奇用哭声抗议应该受到教训,所以站起来一边踢小奇一边把他拉进洗手间关起来,嘴里还骂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奇的妈妈也附和着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个案例中的虐童事件比较有“中国特色”,属于旧式传统观念造成的儿童暴力。与国外相比较,在我们国家,儿童受暴力伤害的另一大原因是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家长对子女的虐待。虐待儿童的情况国外也有,但在中国相对更严重些。除了施虐者患有精神疾病外,精神正常的家长虐待他们的孩子,跟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和民族素质有很大关系。从全社会传统心理来看: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至高的生存准则,那就是人们经常听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由于一代又一代人在这个被普遍信奉的准则里被潜移默化,上辈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父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体罚孩子的做法会被“遗传”给下一代的家长,如此代代相传,恶性循环。父亲不满意,就可以打孩子,也不一定是因为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有时候孩子受体罚和虐待甚至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只要是孩子的父亲甚至是名义上的父亲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举起家长权威的大棒。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父亲甚至是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态度由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可以对自己的孩子随意打骂,甚至可以决定是否让孩子吃饭、受教育。

即使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有时也难免受到家长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引发的虐待。虐待的方式也许不表现为殴打和辱骂,家长强制命令孩子接受他们非本愿的事物其实也属于儿童暴力。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他们与家长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父母只是监护、保护他们成长的人。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抚养孩子才是父母的义务。

孩子经常和同学打架,违反校纪校规怎么办

如果孩子经常有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等不良行为,超出了一般正常范围,要考虑是否有品行障碍问题。儿童品行障碍是持续的和反复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对抗性行为,包括:经常过分地打斗、伤害他人或虐待小动物,有意地破坏他人东西,故意放火,多次偷窃行为,无故逃学,无故离家出走等。儿童品行障碍的高发年龄为7〜8岁和青春期儿童,一般男孩多于女孩。品行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躯体发育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品行障碍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严重后果,常常是由于父母对孩子态度粗暴、缺乏耐心教育引起。一旦孩子的行为问题发展为品行障碍,它的治疗是无药可用的,而行为治疗及心理治疗可能有些帮助。因此为使儿童行为问题避免发展成品行障碍,预防是关键。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并用鼓励、奖赏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认同其独立相对性,调节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预防儿童性侵犯家庭性教育先行

近来发生儿童性侵害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受害儿童年龄偏于低龄化,不仅是小女生被侵犯,男童也不放过。因此,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做好性教育工作,有利于预防这类案件的发生。

湖北7岁男童遭老师性侵害半年感染性病。母亲称儿子说老师每天都买好零食让他在厕所等,性侵害半年之久,孩子被查出患有尖锐湿疣。

看到这事件很是震惊,对孩子伤害的不是陌生人,通常是孩子熟悉、信任、尊重的人。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心和观察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作为监护者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被侵犯,也是监护人的失误。

儿童的父母往往忙于打工,无暇顾及年幼子女,常常放任其长时间单独玩耍疏于照顾,缺乏全面保护、管理,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受到侵犯的孩子,遭遇的犯罪对象都是身边看起来无害的熟人——经常给孩子买糖果和小礼物的关心孩子学业的温和老师……。孩子觉得老师是权威,老师总是对的,不会怀疑也不敢得罪,从而不敢反抗。让嫌疑人逍遥法外,甚至多次作案。

有的家长平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太注意回避性别差异,比如父亲给女孩洗澡,母亲给男孩洗澡的现象很普遍。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以为熟人看自己的隐私部位是被允许的,也会降低孩子的性防范意识。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对教师队伍的监督和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男性教师可以随意将学生唤至自己的宿舍单独辅导,或以打扫卫生、看管物品为由,安排学生留校,这极易诱发犯罪。

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高发的原因时,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是直接原因。父母很少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对孩子在校情况疏于过问。多数家长往往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与孩子谈心交心,对孩子发生异常情况难以知晓,这也是孩子遭受性侵害的原因之一。

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性侵犯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对此疏于防范和教导。很少告诉孩子,自己身上的某些部位,是不能让外人碰的,如果被人碰了,更要告诉家长。

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不能随便让别人触碰,只要是衣服遮住的地方都不可以,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不熟悉的人。告诫孩子要提防别人的不良企图,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身体不容侵犯 。

家长如果发现有的男子喜欢单独带孩子去玩耍,就应当多留心了,要多问问孩子去哪里玩了?做了什么事等等。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家长有职责对孩子开展性教育,家长必须告诉孩子,和老师相处也要有所注意,尽量避免和男老师单独待在办公室或教室,如果老师随便触摸自己,要勇敢地举报。

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一旦发现孩子受到性侵害,务必第一时间报警。家长要保持冷静,注意保存好孩子受害时的证据!不要自己大张旗鼓教训嫌疑人,避免造成孩子隐私泄露。 家长要充分承担起合格监护人职责,对孩子加强性安全防范教育,尤其要改变传统观念,对男童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随时留意观察孩子,注意发现异常。

性侵犯对儿童青少年可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心理上的伤害,这将严重地影响孩子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安全,教给孩子预防性侵犯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怎样让孩子避免性侵害:

1、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部位,对隐私的地方,如胸部、下体是不能被人随意触碰的,要教会孩子有权拒绝最亲的人所触摸。

2、不刻板规定孩子一切要听大人的话,要教他们适当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3、侵犯者包括熟人和陌生人,不应教孩子只提防坏人,而是增强他们对事情的分析力和警惕性。

4、从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以游戏来扮演侦探,记住他人相貌,也可根据情景,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

5、教导孩子的秘密有多种性质,安全的秘密会给你带来惊喜,但危险的秘密则伤害自己,是不应遵守的。

6、评估孩子平时上学路线或玩耍的地方是否安全,这有助于孩子确定哪里比较安全。

7、不要轻易让陌生人得知孩子的名字,免得孩子被误叫时,以为是熟人而减低防范。

8、帮助孩子列出他们认为可以信赖和求助的大人名单,如亲友、老师、邻居等,并写下应急的联络电话。

9、鼓励孩子表达感受,接纳他们有惊慌哭泣和发怒的时候,多了解他们的情绪,建立信任和支持的亲子关系。

10、父母平时多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正常关爱的接触,以区别侵犯性的触摸。

11、父母在平时不要让孩子单独出去,平时要去哪里父母必须清楚。孩子在游戏中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如“躲猫猫”时,躲得太过隐密,反而给陌生人侵犯的机会。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在遇到性侵害的行为时,要反抗和大声呼救。

12、父母要以自然、正常的态度教导孩子有正确的性观念,并且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隐私,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如何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孩子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孩子受到家庭暴力后,很多时候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也不知道找谁,但这时候最需要鼓起勇气向他人寻求帮助。”这是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刘道语对自己多年从事心理辅导后的一个总结。

儿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力上,都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因此在社区和学校这些能让孩子接触到的地方,需要加强教育力度,以往社会对儿童身体安全讲得比较多,但对儿童心理安全却很忽视。现在,到了要把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提到重要日程上的时候了。

追寻家庭暴力的源头,其成因是家庭成员负面情绪过多、攻击性情绪增长,出于释放能量的一种需要而产生的暴力行为。这样的情绪如果转化得当,成为正面的能量,就会是利他的、有建设性的,如果释放转化不当,就会成为暴力,有毁灭性的能量。

从心理健康角度讲,这样的行为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提高家长的个人素质。家长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要对自己有所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达方式,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预防对儿童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中妇女、儿童是主要受害者,但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却没有像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那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是通过监护人来实现,而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者往往就是监护人,因此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往往更具有隐蔽性。

对儿童的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多机构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制止。除了有必要逐步完善对预防和制止儿童受暴的法律保护外,还要作为政府的工作职能加以推进,政府可以开设儿童热线、儿童庇护所等;其次,还要加强社会救助,建立多机构多部门的支持体系。妇联、居委会要直接干预,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心理救治室,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儿童有受到家庭暴力伤痕要及时通知有关的儿童保护组织,由他们出面干涉;另外,要提高儿童自我防范的意识,尤其是学校要提高儿童对家庭暴力的认知能力,提高防范意识,教会儿童如何寻求外界的保护。

总的来说,要想预防和解决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首先要提高家长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与孩子正确的沟通。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让孩子遭受身心双方面的伤害,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的阴影,健康成长吧。

儿童保险有哪些类型

主要类型

编辑

儿童保险主要分为教育型的儿童保险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具体就是儿童意外保险、儿童医疗保险、儿童教育保险等。

儿童医疗保险

健康医疗保险可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造成的风险,预防儿童在罹患疾病后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无法得到优质、快速的医疗服务。

儿童意外保险

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等特点决定了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较其他人群高。该类保险可以积极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突发的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风险。

儿童教育保险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教育的过程是持续的,背后所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高额和巨大的,需尽早准备。这就要求父母为孩子将来的教育费用作长期性的准备计划,带有强制储蓄的概念,以确保孩子将来获得高质量教育所需的资金。

预防儿童性侵犯

作为性侵犯的受害者,以往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女孩。男孩也可被性侵犯,性侵犯也会对受害男孩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负性影响甚至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在一些人群基础的调查和案例报告中得以证实。如在我国一些地区,对学生童年期性虐待经历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有3.0%~15.1%曾经历过身体接触性虐待。与没有童年期性虐待经历的男生相比,有过童年期性虐待经历的男生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吸烟、饮酒醉过、卷入打架斗殴、以及婚前性行为。研究结果提示男孩性侵犯问题在我国并非少见,青少年时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与童年期的性虐待经历明显相关。吸烟、不健康饮酒、过早的性行为、自杀意念和抑郁情绪等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与心脏病、性传播疾病、癌症和自杀等有关,这些后果都是致死、致病和致残的重要因素。提示我们在关注女童性侵犯问题的同时,也要重视男性儿童的性侵犯问题。研究显示,有近1/2的学生未能认识到男孩也有可能被性侵犯。提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教育应该同时面向女生和男生,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

有些受害儿童为性侵犯的发生感到自责。预防性侵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告诉儿童,如果一个人对儿童进行了性侵犯,不是受害儿童的错。有研究显示,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有性侵犯发生,错不在受害儿童,是侵犯者的错。提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告诉学生这一知识。

学生缺少预防性侵犯基本知识,反映出家长与儿童预防性侵犯问题交流不足,或家长本身也缺少相关知识。这提示我们,要关注儿童家长中预防性侵犯知识的普及,促进家长与儿童有关预防性侵犯问题的交流。

及时披露性侵犯事件,对于阻止性侵犯的再发生、及时得到治疗和帮助、减少性侵犯对受害儿童的伤害和心理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性侵犯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告诉儿童,受到性侵犯,不要保守这样的秘密,要告诉信任的成年人。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在应对儿童性侵犯问题上,表示能告诉可信任的成年人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也就是说,如果有性侵犯发生,受害男童可能更不愿意向他人披露被性侵犯经历。有调查显示,在有儿童期性侵犯受害经历的人中,有约1/5的性侵犯受害者从没有披露过被侵害经历,男性更倾向于不向任何人披露被侵害事件。提示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提高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技能,不要保守性侵犯这样的秘密。

老公老是打孩子怎么办

寻求外界的帮助

儿童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他们对于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自己的认识,更不懂得什么权利与法律,在他们眼里父母就是最大的权威,所以一旦遭遇到家暴,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的话,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社区,学校以及在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地位一定要有相应的宣称,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受到保护的。

找到家庭暴力的源头

家庭暴力不会是没有来由的,一般是因为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过多,家庭中充斥着负能量,攻击性情绪经常出现,而家暴行为是释放负能量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旦找到家暴源头,并将负能量转化到别的上面,改变攻击式的行为模式。能缓解家暴。

提高家长的素质

很多发生家暴的家庭都是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家庭,家长缺乏应有的教育,觉得动手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奉行不打不成才的落后教育观念。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的素质,才能够解决家暴问题。

寻求法律保护

有的家暴家长在打孩子的同时还呼喊着:这是我的孩子,我想打就打。这是一种典型的法盲表现,我国有明确的禁止儿童虐待的法律,儿童的权利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及时举报

很多时候家暴行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愈发严重起来。如果一旦看到虐待发生,及时举报的话,第一时间将儿童与施虐者隔离开来,能够减少很多伤害。及时举报,不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有对我们的要求。

关注留守儿童的三缺失现象

这些孩子中,有87.4% 与祖辈生活,10.1%被寄养在亲友家中,2.5%自己照顾自己,媒体称这类儿童为“留守儿童。”庞大的群体和频发的事故,都在暴露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三大“缺失”——安全缺失、亲情缺失、教养缺失。

案例一:

幼儿被绑架折射留守儿童安全缺失

据报道,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5岁的男孩小杰在放学途中被一赌徒绑架,经过当地警方的全力侦查,8天后,小杰最终逃过“生死劫”。

据了解,小杰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收入颇丰,小杰平时由年迈的奶奶照看,没想到却成为同村赌徒绑架讹钱的目标。

解决留守儿童安全缺失的教育方案:

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应该由其父母和托管人(祖辈或亲友)共同承担。在外务工的父母应该利用每次回家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接触,更不要轻易对外讲述自己家的经济情况。

教育孩子牢记自家电话和当地的报警电话,一旦遭遇危险,机智求救。

不接受陌生人的小恩小惠,孩子独自在家时,切勿对陌生人开门。

尽量结伴而行,切忌单独在偏僻、行人稀少的地方逗留。

由跟孩子朝夕相处的托管人承担的安全教育义务主要包括:

做好孩子防雷击、防触电、防溺水的教育,避免危险。

定期与孩子交谈,以便发现孩子遭遇不法侵害的苗头,当孩子在外面遭受敲诈勒索等的不法侵害时,要通过正当有效的途径来取得协助,使孩子免受伤害。

注意年幼女童的性安全教育,及早告诉5~9岁的女孩哪些举动是年长异性对她的伤害,要设法躲开并及时告诉家人,一旦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托管人一定要及早报警。

案例二:

“不适慈母”反映留守儿童亲情缺失

何灿是湖南省江镇的留守儿童,8年前,何灿的父母去了深圳做生意,何灿一直寄养在外婆家。妈妈回外婆家过年时,何灿躲在门后死活不肯开门,大嚷着:“外婆快来,有坏人来了。”何灿现在学习成绩优秀、勤快乖巧,但对父母非常陌生,时常流露出对父母只顾在外赚钱而不能陪伴自己的埋怨。

体罚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影响孩子智商。为了让子女在管教中有所收获,专家建议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三思,不要轻易打骂。

智商有差距

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报道,这一发现源自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默里·施特劳斯与同事的跟踪调查。

两人调查美国806名2岁至4岁儿童与704名5岁至9岁儿童的智力测试分数,4年后经两次测试发现,前一个年龄组中未遭体罚过的儿童智商平均得分比经常挨打者高5分;后一组内这一差距为2.8分。“这与家长打孩子次数也有关系。”施特劳斯说,“打得越多,孩子心智发展越慢。哪怕是打得很少也有影响。”

施特劳斯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社会学教授兼家庭研究实验室副主任。他于2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举行的暴力、虐待和创伤国际会议上发表这一有关体罚与儿童智商的发现。

施特劳斯的发现得到部分专家支持。纽约市蒙蒂菲奥里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医生拉希勒·布里格斯说,先前研究清楚表明,负面压力能改变儿童大脑构造,损伤神经。

“你如果打孩子,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布里格斯说,“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授孩子更高级的认知技巧、自制力、因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虐待儿童现象的纽约市布鲁克林医学中心儿科门诊主任斯蒂芬·阿吉勒认为,殴打和其他体罚形式意味着大人“已经失控,如果体罚成为家常便饭,就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施特劳斯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一项对32个国家、超过1.7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体罚子女的家长比例越高,那个国家国民平均智商就越低”,反之亦然。专家们建议家长认真考虑管教子女的方式。

儿童受到性侵犯大人应该怎么办

儿童受到性侵犯,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对于大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承受之痛。但家长在承受苦痛的同时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避免影响孩子人生。

儿童受到性侵犯的新闻时有所闻,近年的案例也不少。除了女童外,小男生也成为性侵对象。

看着这样的事件发生,身为父母者,尤其是孩子仍处在儿童期的父母,应该作何防范?又或,大人能对被性侵的儿童,进行怎样的心理辅导,抚平他们心灵的创痛与惊恐?

本地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提出颇为关键的一点:“当孩子受到性侵犯后,不只是他(她)一个人受害,家人也同样受到伤害,大家都需要接受辅导与治疗。但是,如果性侵者是自己的至亲,如父亲、继父、叔伯等,那对受害者的创伤更深。或许,这一辈子都无法完全康复。”

时间是疗伤的良药。生理或许可以治愈,但是心理的伤痛,即使到了中年后,那一重阴影随时可能浮现。

对性的畸形渴望

黄博士指出,儿童受性侵的后果,可能比一般人想象的还严重。首先,受害者因这种性经历而产生心理矛盾与恐惧外,也可能对性这方面有另一种畸形的渴望,在偷偷摸摸中进行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他们长大以后,跟异性交往时,也许会倾向追求这方面的需要,行为变得极端。”

他辅导过的个案中,一个小女生被性侵后,长大对男性有异常强烈的性饥渴,无论对方年龄多大,只要是男性,她都照单全收,即使在路上或车上第一次碰到的陌生男人,她也主动示好。这是女生从小受性侵后,导致成年后的性滥交后遗症。

如果男生受同性的性侵犯,一般上受害者的性取向会改变,倾向喜欢同性,这在一般个案中都较为常见。如果接受心理治疗,受害者可逐渐脱离同性性向的困扰。

黄博士说:“受害者必须有一种信仰,好像崇拜英雄一样,来讨这个人的欢喜,不做错误的事。这信仰可以是具体的宗教信仰,或是对父母的敬爱,对妻子委身的爱等更庞大的精神支柱,让受害者战胜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摆脱心里的阴影。”

个性可能大逆转

当儿童受到性侵后,除了羞辱感外,也会被施暴者警告不能向外人说,甚至遭恐吓对受害者的父母不利等,使小小的心灵显得异常无助,无力反抗,感觉一无是处。

一些父母甚至在知道儿女受性侵后,显露出责怪与失望的表情,这对受害者而言,伤害更大,羞辱感更深。如果施暴者是亲人,受害者对人的信心将彻底瓦解,个性也可能大逆转,变得叛逆,破坏力强。

黄明烈博士说,上述对男人充满性渴望个案中的女生很漂亮,出身良好家庭,父母受高等教育,但是出现性侵后,她的个性突变,父母的生活完全被打乱。“尤其是她的母亲,感到非常内疚,责怪自己无法保护好女儿。父亲则觉得没面子,逃避不谈或不晓得如何妥善处理这件事。我觉得父母必须对这方面有所认知,当孩子最需要帮助时,才能够跟孩子站在一起。”

父母也须接受辅导

父母如果感觉心理压力,无法释怀,也需要接受辅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华人注重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如果孩子受到性侵,尤其如果犯者是近亲,一些父母感觉羞耻而不张扬,这更加重这层伤害。黄博士说,你必须面对它,而且不感觉羞耻,就可以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

黄博士强调,父母首先不应对孩子被性侵而感自责,因为没有父母可以每天24小时保护着孩子。年幼孩子面对这样的遭遇,可能会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精神与行为,反应跟发生事故前完全不同。父母应该有耐性和爱心,从旁辅导与支持孩子,而不是显出不耐烦。一些父母会对孩子说,事情已过了这么久,为什么你还不能走出来。或许,受害者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恢复过来。”这好比失恋,有些人需要较长的时间修复心灵的痛,而性侵则是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至于康复时间,黄博士认为儿童遭受性侵犯后,其康复进度因人而异,需要多方面的协助,越多协助效果越快。外围的环境如学校社会,朋友亲戚,内围则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专业治疗,个人性格因素等,都决定康复速度。

心理伤害与障碍

孩时遭性侵的受害者成年后的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1.内向,自卑,羞怯,失去自尊,抑郁,暴食或厌食,悲观与失望,情绪不稳定,孤独,罪恶感,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2.过度警戒自卫心理(自我保护),不信任人,疑心重。

3.婚后性功能障碍,如性交时阴道痉挛、性交疼痛、无性乐高潮。

4.沉迷性欲,性幻想,用手淫以刺激性激发性快感。

5.性乱伦,性道德水平下降,婚外恋,借此敛财和玩弄男性/女性感情。

6.仇恨与报仇心重。

7.人格异常,多冷酷,激惹,暴躁,敌意,怨恨等。

8.觉得身体肮脏,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异样感。

9.害怕异性,排斥异性,难与人建立良好与亲密关系。

10.害怕类似环境,例如案发同样的地方和时间。

11.不能专注学习,甚至游戏。

12.行为异常:与同学打架,破坏纪律,“出位”,成绩下降,说谎,偷钱,不愿上学,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药物滥用,自杀或企图自杀等。

黄明烈博士说,如果受害者没接受治疗,长大后带着这个心理包袱结婚,将会面对更大的一轮心理风波,例如上述个案,其丈夫会对她的性要求感到无法适应。“性侵的阴影一生无法摆脱或忘记,但是接受治疗后,可以积极地面对它。即便将来偶尔想起,也能用更平稳的情绪去处理。”

步入职场后可能跌入另一个陷阱

心理学家李永仁博士认为,受性侵的儿童长大步入职场后,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而容易跌入另一个陷阱中。

李博士在职场心理学拥有多年辅导经验,曾辅导过一个在职场受性骚扰的女性。

他说:“辅导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女生曾在年幼时期受到性侵犯,现在这个后遗症却在职场上显露出来。”当事人希望得到同事和上司的注意,想找寻一份关爱,却让有心人有机可乘,对她性骚扰,占了她的便宜。

在儿童时代被性侵犯的女生,长大后进入职场,可能因为个人能力强而取得卓越的工作表现。但是,心灵深处仍因过去这个不愉快经历而缺乏安全感,经常处在防范的心理状态。不过,一旦她发现哪个男性对她有好感,即好像找到一个心灵浮筏,非常渴望获得对方的关注,因而导致上述性骚扰事件发生。

李博士指出,受到性侵的女生,仍然可以拥有美好的家庭生活与幸福,但是如果在职场再次受到创伤,负面心理与情绪将更难愈合。例如上述的个案,这个看似让当事人从过去的网络中获得救赎的男人,让她的自信心增强,工作效率也提高,自身价值感觉良好,最终却出现非她预期的结果,确实再次摧毁了她生活的信心。

一般上,他会推介上述患者给临床心理医生与辅导专家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当,将影响她未来的婚姻生活与“性福”。英国瑞士进行防止儿童性侵害教育防止儿童性侵,须要父母有足够的性教育意识,提醒与教育孩子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

学校的性教育中也应该包含防止性侵害的内容。很多国家的儿童性教育还着重普及预防保护教育,主要是应付性骚扰的对策和技巧,以及在危急关头如何自救或寻求帮助。

英国根据“国家必修科学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教育。儿童从5岁开始,就在学校接受有关防止性侵犯的课程。该课程将向学生解释身体的哪些部分属于私处,大人侵犯不得。

性侵犯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以为如此,对于孩子的心理辅导和开导至关重要。此外,家长们也应该做好性教育,尽可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相关推荐

儿童教育游戏

儿童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受社会历史、地理、习俗、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能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引导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也不同,所以要区别对待。而随着儿童年纪的增长,其所玩的游戏难度也在增长,所以不能一事同仁。 儿童游戏还包括一些网络儿童益智类游戏、拼图填色、数学游戏、语文游戏童真游戏健全身心 “儿童时代正是孩子身体、心智发育的黄金时期,特别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专家认为,“成人上网成瘾都有可能带

孩子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现在,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男生越来越多。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子女性化倾向明显,勇敢担当的精神几乎没有;48.5%的人说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同时,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与两位年轻博士,历时一年多的研究和调查,用雄辩的数据和材料,向人们证实了这一尴尬事实:中国男孩子面临着全面的危机,急需得到救助。 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上是"性别感"错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的

多动症的危害都有哪些

对个人的危害: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 对家庭的危害:多动症儿童学习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常常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有的高价请家庭教师,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济于事;有的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 对学校的危害: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

如何预防孩子眼部受伤

1、加强安全教育,使人人都认识到眼外伤的危害性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远离危险,避免儿童玩耍尖锐的物品,家长对家中锐利的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家具等的边角要包好或用物品挡住以免儿童撞伤。 3、教导儿童正确使用剪刀、刀片等易致伤的物品或铅笔等易造成危险的物品。 4、教育孩子在追逐、嬉戏时,不能拿着剪刀、筷子或铅笔跑来跑去。 5、不买劣质玩具,根据儿童的年龄大小和安全因素选购玩具,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6、禁止儿童玩弄冲击力强的玩具枪、仿真枪、弹弓、弓箭,不要互相“打仗”射击,不要

儿童自闭症如何预防

儿童孤独症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 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 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 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

家里有两个孩子如何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谁成功的完成了家庭教育,那么他就赢得了孩子的未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该注重孩子行为品德的养成。父母的精力有限,因此两个孩子家庭的孩子之间更容易出现矛盾。他们易为小事情发生争论。因此,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行为品德的养成,要培养儿童谦让的性格,教育孩子要相亲相爱,而不是互相倾轧。 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之间良性竞争的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时刻处于竞争的状态之下,孩子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不自觉的在生活中和学习上与同学或者是

虐童儿童造成伤害 儿童遭受暴力后父母的错误做法

暴力殴打、喂芥末事件已经发生,缘由也调查清楚后,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复提及这一事件,尤其不要一直把自己和孩子置于“受害者”的境地,无限夸大对孩子伤害。以免给宝宝带来更深的恐惧和心理创伤,其实也是二次伤害。 在宝宝没有特别的表现或要求时,没有必要反复询问孩子身体的不适症状,否则,反而容易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这种情绪对孩子没有好处。

四成幼儿安全问题发生在家中

为了推动全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和自我保护的关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旗下《幼儿画报》22日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幼儿安全自护摸底调查初步报告》。 报告项目组向100多家北京市幼儿园的家长发放5万多份问卷,并在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初步分析。报告显示,72.7%的受访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好习惯及性格养成、品德培养;20.1%的幼儿曾经遭遇安全问题。其中从高处跌落或者在猛跑过程中跌倒受伤高达32.1%,其次为碰伤或烫伤,约占24.8%;70%以上的安全问题被认为是

孩子也会得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也会得白内障! 数据调查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多为双眼发病。,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弱视和斜视的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晶状体生长发生障碍的结果。其原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与染色体基因有关,属遗传性,有家族史。外源性是有母体在妊娠的前3个月的感染,如风疹、水痘、单纯疱疹、麻疹、带状疱疹及流感等病毒,或是怀孕期营养代谢一时失调造成胎儿晶状体混浊。 先天性白内障最重要的是做到预防,预防胜于治疗。首先在母亲怀孕期间,特别是在前3个月内,也就是在胚眼形成阶

儿童保健 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近年来很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疾病,在全国的统计调查中发现,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达到了7%的高频率发病。儿童多动症多发生在孩子学龄前或者学龄前期(一般指七岁以前)。儿童多动症会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发育和心理的成长都有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儿童多动症,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危害了,儿童多动不仅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孩子的生活着父母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和负担。儿童多动症应该怎么治疗? 首先,行为治疗 此种疗法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儿童能够采取合适的认知活动,以此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同时纠正患儿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