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心肌炎疾病的依据
诊断心肌炎疾病的依据
心肌炎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心肌炎在日常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疾病在生活中怎么进行良好的预防手段,完全取决于了解疾病常识的程度有多少,重视它的程度有多深,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然而心肌炎更是如此,复发性很高,了解常识非常有必要。那么下面由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详细讲解:
左室致密化不全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其特征包括左心室扩大,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左心腔内有丰富的肌小梁和深陷其中的隐窝,交织成网状,其间有血流通过。伴或不伴右心室受累。病理检查发现从心底到心尖致密心肌逐渐变薄,心尖最薄处几乎无致密心肌组织。受累的心室腔内显示多发、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深陷的隐窝,可达外1/3 心肌。病理切片发现病变部位心内膜为增厚的纤维组织,其间有炎症细胞,内层非致密心肌肌束粗大紊乱,细胞核异形,外层致密,心肌肌束及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扩张型心肌病的左心室腔内没有丰富的肌小梁和交织成网状的隐窝,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继发性心肌病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色病、淀粉样变性、糖原累积症、神经肌肉疾病等都有其原发病的表现可资区别。较重要的是与心肌炎的区分。急性心肌炎常发生于病毒感染的当时或不久以后,区别不十分困难。慢性心肌炎若无明确的急性心肌炎史则与心肌病难以区分,实际上不少扩张型心肌病是从心肌炎发展而来,即所谓“心肌炎后心肌病”。
冠心病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元其他原因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心肌活动普遍受抑则有利于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长期广泛缺血而纤维化,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若过去元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与心肌病难以区别,且心肌病亦可有病理性Q 波及心绞痛,此时鉴别须靠冠状动脉造影。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亦可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但一般不伴舒张期杂音,且在心力衰竭时较响,心力衰竭控制后减轻或消失,风湿性心脏病则与此相反。心肌病时常有多心腔同时扩大,而风湿性心脏病以左房、左室或右室为主。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有三尖瓣区杂音,并可有奔马律、心搏减弱、右心扩大与衰竭,须与心肌病区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以上文章就是有关这方面问题的介绍,相信读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对您肯定也能有所帮助。在此,专家建议患者和家属,病发原因还是要去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够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您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专家。
小孩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115±82)U/L、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结论]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一般需休息2周。家长应密切注意患儿的变化,如有心慌、憋气、烦躁不安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每天为孩子数4次脉搏,注意频率、强弱的变化,如果频率超过正常50以上,有心率不齐时,也应及早看医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没有特效的药物,中药黄芪、丹参静脉滴注可以改善症状,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充足的维生素B口服,对病儿也有益处。重症心肌炎需住院治疗。
心肌酶正常值
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那么,心肌酶的正常值是多少?
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 IU/L;
2、谷草转氨酶AST:0~40 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 IU/L;
4、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
5、谷丙转氨酶ALT:0~40 IU/L。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病史诊断
高血压病史是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依据,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心悸的肥大,今儿引起心脏的肥大,最后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出现。所以高血压病史诊断对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大的诊断依据。
耳聋疾病西医诊断依据
1.双耳或单耳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全聋无所闻,可与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力的耳鸣相鉴别。
2.根据病情、病史,耳科检查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以耳聋为主症的疾病有暴聋、久聋、聋哑等。
(2)年老体弱者耳聋,多因精气亏虚所致,或见于虚劳类疾病。
(3)因药物中毒所致者,多为药物中毒(中毒【译】: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牲耳聋。
(4)耳聋有头目胀痛、眩晕者,多与脑病相关,如风眩、脑瘤、脑痨、出血中风等。
(5)耳聋伴有耳内胀闷不适感者,可见于耳胀、耳闭等病。
(6)耳聋而耳内有耵聍堵塞者,为耵耳。
(7)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者,可为气郁或气厥。
3.根据需要,可进行必要的检查,如电测听、脑部CT扫描等以明确诊断。
心肌炎是常见病吗
在上一世纪,西方国家对心肌炎亦无认识,将心包炎、胸膜炎和肺炎等均诊断为“心脏炎”,对感染和心血管病变所致的胸部症状也归于“心肌炎”,所以“慢性心肌炎”成为当时惯用的笼统诊断。直至本世纪初,仍有人将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归于“心肌炎”的范畴,这种宽松笼统的“心肌炎”至1932年方被否定。英国学者Wood1968年报告,在他所遇的约1万名心脏新病人中,诊断心肌炎者仅约30人(0.3%)。美国得克萨斯儿童医院在1954~1977年住院14322例的心脏病中,心肌炎只占0.3%。多伦多儿童医院1951~1964年所统计的数字亦与此相仿。我国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1997年报道,在儿科每年约5000~7000(1~15岁)住院患儿中,心肌炎不超过2人。
国内对心肌炎的认识也很晚。在解放初期,对心肌炎的概念很是模糊。至70年代后期方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但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诊断被不断扩大化。至80年代,心肌炎似乎已成了临床上的“ 常见病”。正如首都儿研所李家宜教授所指:“有些单位将早搏、乏力、胸痛等症状都归为心肌炎;对病毒的检查没有资料,即冠以病毒性的病因”。于是“病人”数目大量增加,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住院、检查、治疗、休学和缺勤,除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外,还引起许多家庭的无谓惊恐。
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被逐渐发现: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心肌细胞的破坏为其主要的病理基础。
柯萨奇B病毒(CB)为心肌炎最常见的致病原,但临床上除暴发的心肌炎可能为病毒直接对心肌细胞的广泛破坏所致外,大多病例并非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而系由免疫系统失常所致。
日本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在接种病毒的小鼠产生心肌炎至病程晚期时,其体内已找不到病毒的RNA基因组,即使为之移植正常的小鼠心脏,依然发生心肌炎,这提示自体免疫为心肌炎持续存在的原因。这种自体免疫的病理进程由遗传所决定。
人体感染柯萨奇病毒后,最初出现一群对付病毒的特异性自然杀伤细胞,可裂解感染的心肌细胞,但如果缺乏自然杀伤细胞,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心肌炎。第二群T淋巴细胞在感染后6天出现,它们敌我不分地裂解未感染的心肌细胞。如缺少T细胞,则不引起心肌炎。这些杀伤细胞的力度和T细胞的效应程度决定于病毒的株型和感染者的遗传素质。
许多医生还将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作为心肌炎诊断的依据,事实上儿童和青少年出现室早者可达50%之多,不足以作为心肌炎的诊断依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从患儿心包穿刺液分离到病毒,或者说通过抗体检查呈现出阳性。
或者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临床上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者说患者有心包炎的表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室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心律失常。
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前面的1到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腹泻等感染,明显的胸闷头晕等症状,患者也会出现拒食,四肢发凉等严重的现象,新生儿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心电图可以看到轻度的异常。病程的早期,还可以看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增高,病程中患者的心肌抗体也会增加。
要想确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需要具备两项中一个指标,比如说心电图指标,你要同时具备这两项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就可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现心肌炎的同时,身体的其他系统也会出现病毒的感染现象,如果没有病毒那么就需要进行患者本身的病史,临床上考虑是否是因为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如果不具备以上的条件,但是临床上被怀疑属于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可以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的随诊,如果出现系统的动态变化,那么就考虑可能是患有心肌炎。
心肌酶谱高是不是心肌炎
其实这还不能单方面确定的,单纯心肌酶高不能诊断心肌炎,需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要明确是否具有心肌炎,最好是能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是否需要治疗及怎么治疗。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等。对于心肌炎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因而必须强调早期、综合治疗的方法。
一旦诊断为心肌炎,应立即采取以下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有利时机。
1、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防治诱因心肌炎最常见的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因而要预防感冒,防止病 毒侵犯机体。
3、促进心肌修复心肌炎患者可吸人氧气及应用一些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以促进心肌的修复,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维生素C、辅酶Q10、肌苷等,在生活上注意,充分休息,加强营养。心肌炎患者宜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以利于心肌的修复。
小儿心肌损伤不必过度惊慌
我们常常见到有的家长为孩子心肌损伤而焦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所谓心肌损伤是指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心电图正常,临床上够不到诊断心肌炎的标准而做出的临时性诊断,并非一单独的疾病,往往伴随着其他疾病,如各种上、下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支气管炎)、中毒等都可致心肌损伤,多属于暂时的现象,随着原来疾病的痊愈,多数会在10天左右痊愈,不像心肌炎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治疗。所以家长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有家长把心肌损伤当成心肌炎紧张得要命,部分基层医生也往往分不清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差别。其实把两者分开并不难,心肌损伤往往仅有心肌酶增高而心电图正常,有些医生不做心电图检查就轻易的下心肌炎的诊断是不严谨的,心肌损伤往往没有临床症状,仅是因为其他疾病查心肌酶被发现,可经短期的营养心肌治疗而治好;心肌炎则除心肌酶增高外往往有心电图的异常如早搏等,还会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往往有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心肌酶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常常反反复复,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心肌等治疗才能治愈。
弄清了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差别,就不必为心肌损伤而过分担忧了,应该注意的是复查心肌酶最好在感冒、肺炎等治好1周左右后进行,否则可能影响结果。
腰肌劳损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
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4、进行腰部检查,进行最终诊断。患者腰部可出现压痛点,且多位于腰椎横突、骶棘肌及髂嵴后缘等部位;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部分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而腰突症是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理解,鉴别这两个病,最简单的就是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后者会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脚的症状;轻微的腰突症,可能只会痛到臀部,轻微的腰突症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理疗热敷就可以了,最多做做牵引;腰肌劳损就是休息就可以缓解。
小儿心肌病的诊断检查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问题
目前我国小儿心肌炎的诊断基本上仍属于临床诊断,尚缺乏高度敏感、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当前许多儿科医生常根据下列几点来诊断心肌炎:
(1)患儿近期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
(2)自觉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乏力、头迷等症状;
(3)化验显示一项或几项心肌酶增高;
(4)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或传导阻滞等改变。
怀疑心肌炎时,应做以下检查:
(1)血清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早期多有升高,其中以来自心肌的同工酶CK-MB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CK- MB升高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主要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乳酸脱氢酶(LDH)在急性期也可升高,但恢复较快,其中乳酸脱氢酶特异性较差,许多疾病如感冒、肠炎、肺炎、发热等都可引起其升高,故不能单纯以心肌酶一项指标升高作为诊断心肌炎的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肌钙蛋白I或T早期可升高,是诊断心肌炎的另外一个主要指标。
(2)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沉、ASO和CRP一般正常,如异常需排除风湿性心肌炎。
(3)心电图:常有以下几种改变:①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I、 II、 aVF、V5)ST段下移或抬高,T波低平、双向或倒臵,具有动态改变且持续4天以上;②QRS低电压;③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束支传导阻滞;④各种类型的频发早搏,以室性早搏最常见,也可见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扑动、房性颤动等;⑤窦性心动过缓。
(4)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传导阻滞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观察早搏次数、心率次数、传导阻滞类型及发生时间等,以指导治疗。
(5)超声心动图:轻者可无异常,异常者常表现为心脏扩大(早期常表现为左房扩大)、心肌动度减低,可合并心包积液(心包内液性暗区深度超过2mm) 。
(6)病原学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行病原学检查,寻找病毒感染的依据,早期可从咽拭子、粪便、血液、心包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结合血清抗体测定才有意义,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或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均有诊断意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病毒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法自血液中查到病毒核酸可作为某一型病毒存在的依据。
肺心病的诊断依据
1、冠心病
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2、风湿性心脏病
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
前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后者有心悸、气促、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浮肿及心电图低电压等,均需与肺心病相鉴别。一般通过病史、X线、心电图等检查不难鉴别。此外,紫绀明显有胸廓畸形者,还需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后者多有特征性杂音,杵状指较明显而无肺水肿,鉴别一般无多大困难。
4、其他昏迷状态
本病有肺性脑病昏迷时尚需与肝性昏迷、尿毒症昏迷和少数脑部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鉴别。这类昏迷一般都有其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不难鉴别。
以上内容就是如何诊断肺心病的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以后都有所了解了吧。肺心病发作起来很严重,甚至会当场休克死亡,所以大家要觉得身体有哪里不舒服的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下检查科学的诊断之后在说自己有没有事。大家平时要勤于锻炼,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宝宝心肌酶高怎么办
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