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识别与感冒相似的九种疾病
教您识别与感冒相似的九种疾病
1.病毒性肝炎。病初多有发热、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头晕头痛等。其主要鉴别点有病程长、厌油腻、有黄疸、肝区痛、化验可见转氨酶增高,若已患感冒且缠绵不愈并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及早确诊治疗。
2.流行性感冒。其主要特征为短期内同一地域内有大批相同症状的感冒病人出现,突发高热,头痛不适,少有腹痛,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眼结膜炎症比较突出。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措施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保护易感人群等。
3.流行性腮腺炎。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现,继后突然高热不退,同时腮腺炎性肿大,面颊肿痛,持续3-5天。该期若没及时治疗,便会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及各种并发症,如脑炎、副睾炎、急性胰腺炎和肾炎等。
4.流行性脑膜炎。冬春多发、传染性强,初期多鼻塞、流涕、浑身酸痛不爽,很快发展为撕裂状头痛、喷射样呕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遍身红疹,昏迷,后遗症较为严重。
5.流行性乙型脑炎。蚊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季节性强,多集中在7、8、9月份且高发于10岁以内儿童,临床可见体温迅速上升,伴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甚至昏迷或抽风,少数有肢体瘫痪等,查外周血和脑脊液有助确诊。
6.麻疹。婴幼儿多发,全身皮疹和颊黏膜有麻疹白斑,3-5天即蔓延全身,高热40℃持续不降。若无异常2周即愈,反之则可引起脑炎、肺炎和眼角膜炎等,死亡率高。
7.猩红热。主要特征有高热,遍体细小红丘疹,面颊红晕,口周苍白,舌质鲜红若草莓状,继而皮疹脱屑而愈,应注意与感冒鉴别。
8.肺结核。临床可见持续反复的低热、盗汗、食欲下降,伴咳嗽吐痰、体形消瘦等,反复痰检可查到结核杆菌而确诊。
9.风湿性疾病。多发于普通感冒之后,伴有漫长的病史,逐渐出现游走性关节肿大疼痛。若此期得不到合理治疗,可引起心脏瓣膜受累进而继发风湿性心脏病。应特别注意,若感冒后不明原因发生四肢关节红肿热疼,应考虑到风湿热的可能。
哪些疾病与感冒的症状相类似呢
(一)呼吸道感染
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二)流行性脑脊膜脑炎(流脑)
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瘀点、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军团病
流行性感冒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表现为重型肺炎,白细胞总数增高,并有肝、肾合并症,但轻型病例类似流感。红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流行性感冒有效,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四)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
感冒的疾病常识
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一般呈不规则球形颗粒,有包膜,直径80~120nm,新分离时可呈长丝形,或多形态。病毒颗粒核心为核糖核酸与核蛋白及少量其他蛋白。核糖核酸为复制病毒的结构,核蛋白为病毒的可溶性抗原(s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的特异性,据此将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可作诊断指标,但无保护作用。病毒囊膜由内膜蛋白(mp)和类脂质外膜组成,内膜蛋白也具有型特异的稳定抗原性,但无保护作用。病毒囊膜表面有二种糖蛋白突起,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特性(株特征),据此将同型病毒分为亚型或病毒株。棒状突起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简称h),具有使病毒粘附于敏感细胞受体的作用,并可引起多种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而哑铃状突起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简称n),具有水解细胞表面糖蛋白n-乙酰神经氨酸的作用,从而使复制的病毒可自细胞表面释放。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c型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表面抗原(h、n)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称抗原性漂移,antigenicdrift)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称抗原性突变,antigenicshift)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如流感甲型病毒曾在最近四五十年中经历了四次大变异,即原甲型(甲0、a0,h0n1,1946年前流行)、亚甲型(甲1、a1、h1n1,1946年后流行)、亚洲甲型(甲2、a2,h2n2,1957年后流行)、及香港型(甲3、a3,h3n2,1968年后流行)。此后其表面抗原仍在不断发生变异,80年代以后仍以甲3型及甲1型局部流行为主,未发生大的抗原突变。目前仍认为这种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抗原变异是由于病毒本身突变(通过病毒重组或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引起)和人群免疫力选择的结果。从血清学调查证实此种变异有循环复现的趋势,如在1976年1月在美国发生猪型病毒(hswn1)流行,及1977年5月在我国东北发生的甲1型(h1n1)分别与历史上1918~1928年流行株及1946~1957年流行株相似。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不如甲型明显,但也有因抗原变异而引起流行,约每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病毒则相当稳定。由于病毒抗原变异多,病毒株命名复杂,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其命名顺序如下:型别、宿主名称(如为人则可不写)、地区、编号、分离病毒年份,括弧中注明抗原成分,例如甲/香港/1/68(h2n2)。流感病毒不耐热和酸(56℃或ph3时即无致病力),对酒精、石炭酸、漂白粉及紫外线也都敏感。1%盐酸、乳酸、醋酸都可作为消毒剂。在自然条件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而甲型流感病毒则尚可感染猪、马、禽类等。实验动物仅雪貂可受染而发生呼吸道炎症。常用鸡胚、人胚肾、牛肾、狗肾等培养流感病毒。
与感冒相似的疾病有哪些
典型的感冒症状轻,病程短,有自愈倾向,一般7~10天即恢复正常,但其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征性。与感冒相似的疾病有许多,当加以区别,以免贻误病情。
过敏性鼻炎。初起多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每逢春季会反复发作。发生过敏性鼻炎时,鼻塞、流涕、打喷嚏症状频频发生,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此症状都毫无改善。
流行性腮腺炎。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现,继后突然高热不退,同时腮腺肿大,面颊肿痛,持续3~7天,在此期间如没有及时治疗,便会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及各种并发症,如脑炎、附睾炎、肾炎、胰腺炎等。
流行性脑膜炎。最初症状是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红、浑身酸痛等,与感冒症状类似。当病菌侵入血液后,就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寒颤、呕吐,皮肤出现淤点、淤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情发展迅速。
麻疹。婴幼儿多见,麻疹前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怕光、眼结膜充血。3~4天后热度升高,皮肤逐渐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发出,渐及前额、面颊、颈项、躯干及四肢,最后发至手掌及足底,皮疹出齐后逐渐褪去。出疹期间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左右,出现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现象。
猩红热。是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多发,症状像感冒,但面部和身上皮肤可见细小、红色的小丘疹,分布密集而均匀,口唇周围呈现一“苍白圈”,舌体鲜红像杨梅,扁桃体红肿,此病传染性强,应及早隔离并治疗。
水痘病。初有轻度发热、流涕、咳嗽等状似感冒症状,1~2天后,皮疹可依次从躯干、头面部、四肢出现,不高于皮肤,数小时后变成为丘疹,再变透明饱满的水痘,之后变干瘪。水疱周围皮肤发红、发痒。1~2天后,干枯结痂,几天后痂落,不留疤痕。
肺炎。初起时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胸痛,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
扁桃体炎。儿童常见,症状像感冒,尤其是小儿患病时,容易误诊,因此,对于感冒发烧者都应常规检查一下咽部。
肺结核。初期表现像感冒、低热、食欲不振、轻度咳嗽等,但肺结核病程长,午后发热多见,伴有乏力、干咳、盗汗和消瘦。
风湿热。青少年较为多见,初起时可像感冒,其特点是病程长,发热持续不退,全身大关节可出现肿胀、疼痛、呈游走性。
病毒性心肌炎。青少年易患,起病时也像感冒,其特点是病人自觉胸闷、气短、活动时心慌,发热不明显,脉搏增快,每分钟达100次以上。
病毒性肝炎。病初多有发热、精神不振、乏力、头晕、头痛、周身关节酸痛等,但病程长,伴恶心、呕吐、厌油腻,有黄疸、肝区痛,化验显现转氨酶升高。
感冒的疾病常识
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一般呈不规则球形颗粒,有包膜,直径80~120nm,新分离时可呈长丝形,或多形态。
病毒颗粒核心为核糖核酸与核蛋白及少量其他蛋白。核糖核酸为复制病毒的结构,核蛋白为病毒的可溶性抗原(s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的特异性,据此将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可作诊断指标,但无保护作用。病毒囊膜由内膜蛋白(mp)和类脂质外膜组成,内膜蛋白也具有型特异的稳定抗原性,但无保护作用。
病毒囊膜表面有二种糖蛋白突起,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特性(株特征),据此将同型病毒分为亚型或病毒株。棒状突起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简称h),具有使病毒粘附于敏感细胞受体的作用,并可引起多种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而哑铃状突起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简称n),具有水解细胞表面糖蛋白n-乙酰神经氨酸的作用,从而使复制的病毒可自细胞表面释放。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c型则缺乏n抗原。
此二种表面抗原(h、n)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称抗原性漂移,antigenicdrift)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称抗原性突变,antigenicshift)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如流感甲型病毒曾在最近四五十年中经历了四次大变异,即原甲型(甲0、a0,h0n1,1946年前流行)、亚甲型(甲1、a1、h1n1,1946年后流行)、亚洲甲型(甲2、a2,h2n2,1957年后流行)、及香港型(甲3、a3,h3n2,1968年后流行)。此后其表面抗原仍在不断发生变异,80年代以后仍以甲3型及甲1型局部流行为主,未发生大的抗原突变。目前仍认为这种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抗原变异是由于病毒本身突变(通过病毒重组或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引起)和人群免疫力选择的结果。
多动症与类似疾病相鉴别
多动症及儿童弱智的快速鉴别
1、智力不同: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智商范围。弱智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下,常在70以下。
2、学习障碍特点:多动症患儿会出现注意缺陷,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及集中时间短暂,加之活动过度,便易导致患儿很难安静下来做事,继而引起学习困难。虽然学习困难存在,但患儿仍可以把学习搞好,只是很难坚持下来。综合以上所述,患儿成绩时高时低,波动范围很大。弱智儿童会出现持续性学习困难,并非由注意缺陷引起,而是由智力低下引起的。即使进行督促及帮助,其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
3、行为能力不同:多动症患儿会出现活动过度行为,如异常好动、爱奔跑打闹、上课时小动作过多、坐立不安等。并且,患儿做事易冲动,如不分场合打断他人活动或谈话、奔跑时不考虑危险等,而易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在生活、社交、劳动等方面并无困难,且生活能够自理。弱智儿童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故在社交、生活等方面存有一定缺陷,甚至不能自理。
多动症及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快速鉴别
1、学习障碍特点:多动症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多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情绪易波动引起。患儿智力正常,甚至较正常同龄儿聪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较正常同龄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具有关联性,故学习困难多由智力低下引起。
2、症状不同:多动症以活动过多、情绪及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一定运动障碍。患儿异常好动,如到处乱跑、喧哗打闹等,而很难安静下来;患儿自制力差,且情绪极为不稳,如高兴时会忘乎所以、不顺心时异常暴躁等,且做事易冲动而不考虑后果;不讲礼貌、爱说谎、动作笨拙、精细活动不灵活(如写字、系鞋带等)、辨别能力差、口吃、吐字不清、斜视、眼球震颤等,均为本病常见表现。精神发育迟滞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表现,并伴有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可出现判断力、记忆力、理解力、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功能障碍,而很难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中;严重者无法独立生活,或出现躯体畸形。
多动症及儿童情绪障碍的快速鉴别
1、发病年龄:多动症好发年龄为6~14岁,但多于7岁之前起病,男孩多于女孩。儿童情绪障碍的起病时间可早可晚,且无性别限制。
2、症状不同:多动症以注意缺陷及活动过度为常见症状,如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异常好动而难以安静下来做任何事情等。并且,患儿做事常不考虑后果而显得异常冲动,如不分场合打断他人讲话或活动、不顾危险地登高爬低等。儿童情绪障碍以情绪异常为主要症状,如抑郁、恐惧不安、强迫怀疑、强怕回忆等,可伴有注意缺陷及活动障碍。
多动症及儿童弱智的快速鉴别
1、智力不同: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智商范围。弱智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下,常在70以下。
2、学习障碍特点:多动症患儿会出现注意缺陷,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及集中时间短暂,加之活动过度,便易导致患儿很难安静下来做事,继而引起学习困难。虽然学习困难存在,但患儿仍可以把学习搞好,只是很难坚持下来。综合以上所述,患儿成绩时高时低,波动范围很大。弱智儿童会出现持续性学习困难,并非由注意缺陷引起,而是由智力低下引起的。即使进行督促及帮助,其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
3、行为能力不同:多动症患儿会出现活动过度行为,如异常好动、爱奔跑打闹、上课时小动作过多、坐立不安等。并且,患儿做事易冲动,如不分场合打断他人活动或谈话、奔跑时不考虑危险等,而易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在生活、社交、劳动等方面并无困难,且生活能够自理。弱智儿童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故在社交、生活等方面存有一定缺陷,甚至不能自理。
多动症及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快速鉴别
1、学习障碍特点:多动症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多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情绪易波动引起。患儿智力正常,甚至较正常同龄儿聪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较正常同龄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具有关联性,故学习困难多由智力低下引起。
2、症状不同:多动症以活动过多、情绪及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一定运动障碍。患儿异常好动,如到处乱跑、喧哗打闹等,而很难安静下来;患儿自制力差,且情绪极为不稳,如高兴时会忘乎所以、不顺心时异常暴躁等,且做事易冲动而不考虑后果;不讲礼貌、爱说谎、动作笨拙、精细活动不灵活(如写字、系鞋带等)、辨别能力差、口吃、吐字不清、斜视、眼球震颤等,均为本病常见表现。精神发育迟滞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表现,并伴有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可出现判断力、记忆力、理解力、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功能障碍,而很难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中;严重者无法独立生活,或出现躯体畸形。
多动症及儿童情绪障碍的快速鉴别
1、发病年龄:多动症好发年龄为6~14岁,但多于7岁之前起病,男孩多于女孩。儿童情绪障碍的起病时间可早可晚,且无性别限制。
2、症状不同:多动症以注意缺陷及活动过度为常见症状,如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异常好动而难以安静下来做任何事情等。并且,患儿做事常不考虑后果而显得异常冲动,如不分场合打断他人讲话或活动、不顾危险地登高爬低等。儿童情绪障碍以情绪异常为主要症状,如抑郁、恐惧不安、强迫怀疑、强怕回忆等,可伴有注意缺陷及活动障碍。
三叉神经痛相似疾病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3岁宝宝鼻窦炎症状有哪些
1、急性鼻窦炎:早期症状与急性鼻炎或感冒相似,但全身症状较成人明显。故除鼻塞、脓涕多外,可有发热、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拒食、甚至抽搐等表现。同时伴有咽痛、咳嗽;也可伴发急性中耳炎、鼻出血等;较大儿童可能主诉头痛或一侧面颊疼痛。
2、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涕,常濒发鼻出血,病重者可表现有精神不振,胃纳差,体重下降或低热,甚至可继发贫血,风湿,关节痛,感冒,胃肠或肾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造成发育不良。
由于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导致患儿颌面,胸部以及智力等发育不良。
鉴别鼻窦炎不太容易,区别感冒和鼻窦炎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有感冒症状,但经过了以两个星期还是不好,忽好忽坏,反反复复,那就可能是鼻窦炎。还有,如果鼻涕粘稠,成黄绿色,说明有细菌感染,也是鼻窦炎的症状之一。在鼻子呼吸困难、鼻塞、疲劳、咳嗽、嗓子哑、头痛等症状中,只要具备两个以上就可能是患上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