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⑴呋喃唑酮(痢特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每日5-10毫克计算,分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只要按规定剂量服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间应在早晚饭后。3-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需两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碳酸氢钠(小苏打)。小儿服碳酸氢的用量计算公式:0.1克×年龄(岁)÷3=每次的用量。每日服3次。碳酸氢钠片剂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每片0.3克,另一种每片0.5克。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避免或减轻复方新诺明对肾脏的损害。注意事项:早产儿、不足3个月的婴儿、肝肾功能不良者、磺胺过敏者,均应禁用复方新诺明;酵母片、乳酶生及其它助消化药均不可与复方新诺明合用。碳酸氢钠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
⑶磷霉素钙: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除患肝病者应慎用外,尚无其它禁忌。
⑷肠炎灵:是一种高效抗菌收敛药。用量按成人量(每日4粒,1次服完)根据折算方法计算。服药期间尿液为红色,停药后恢复正常。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预防胜于治疗
数据显示,仅北京一地,8月中旬的一周时间内报告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超过3300例,患者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夏秋之交是儿童痢疾的高发时段,尤其是国庆长假之后,小朋友假期期间多在室内活动,节后返校遇到天气骤变化等容易引起肠内菌群失衡,肠道免疫下降,所以国庆之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预防小儿痢疾的关键时期。
对于小儿痢疾,医学界的一致观点是“预防胜于治疗”,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儿痢疾是常见多发病,更是因为当今的医疗水平对于小儿痢疾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发病后服用抗生素,但是经常使用抗生素不仅会使人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抗生素不仅消灭致病菌,还会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和其他中性菌。而事实上人体是离不开这些正常菌群的,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各种致病菌泛滥,容易造成习惯性的便秘腹泻甚至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所以与其等发病后再治疗,不如平时多关照肠道这个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防止致病菌和有害物质的入侵,从根本上降低小儿痢疾等肠道问题的发生。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以药“灭”菌不如以菌“制”菌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已是医学界的共识,全世界都在寻找预防痢疾的最佳方式,其中以中药防治和摄取益生菌两个方式尤为人瞩目。中医药治疗主要针对慢性痢疾,通过调理其他免疫系统的方式达到对致病菌的逐步消除。而补充益生菌的方式则更多作用于痢疾等肠道疾病的预防,通过日常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可以增强有益菌的势力,减少和制衡痢疾等有害致病菌的发病几率。
今年8月,著名的国际医学专业网站“流行病与传染(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记录了发生在印度的一次通过益生菌防治痢疾的实验。由于卫生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印度儿童痢疾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此次研究的发起者是印度国立霍乱及腹泻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Cholera and Enteric Diseases)”,涉及3585个居住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儿童。经过为期两年规模空前的试验,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持续摄取含有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可有效改善肠胃状况,减少痢疾的发病率。而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正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益生菌饮品——养乐多中所特有的菌种。
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狗肝菜的营养价值 利尿解毒
狗肝菜有利尿解毒的功效,用于目赤、小便不利、小儿痢疾的患者;外用于疖肿、缠腰火丹、无名肿毒。用于对带状疱疹和疖肿,可用鲜草捣烂外敷患处,有良好的疗效。
小儿痢疾的病因
小儿痢疾虐在儿身,疼在娘心啊。那么,小儿痢疾是怎么回事?小儿痢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儿痢疾的病因吧!
1、引起小儿痢疾的痢疾杆菌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
2、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注重水的消毒,那么容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3、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中,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苍蝇会污染饮食,传播小儿痢疾。
4、另外,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也是引起痢疾的原因之一。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喂西瓜水、苹果泥等,有的家长甚至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莱菔汁治疗小儿伤食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
【原料】新鲜白萝卜1000~1500克
【制作】将新鲜白萝卜洗干净后切成薄片,搅烂,用干净纱布包裹绞取汁液约50~100克即可。每日2~3次,每次冷饮50~100克。
【用法】消食积,除腹胀,化痰热,止咳嗽。适用于小儿伤食腹胀小儿痢疾、小儿支气管炎咳嗽。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小儿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外治法:⑴贴敷法袁兴石用“贴脐止泻饼”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方药配制: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4枚,生姜、小葱各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再参入适量炼蜜,作成钱币大小的药饼。使用方法: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6~8小时换药饼1个。此方具有散寒温中,止痛止泻功能。⑵灌肠法张中芳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达96.8%。此方配制:生大黄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后,去渣成200~300ml药液,冷却备用。每次30~50ml肛门灌注,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生大黄具有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生大黄煎汁灌肠可使有效成分不经胃和小肠的破坏直接进入病变的结肠和直肠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