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用药注意要点
心脏病患者用药注意要点
心脏病患者要慎用六神丸
心脏病患者用药注意要点
近年来,“药物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老年病人尤为多见。引起“药物热”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当。如有的病人服用放置时间较长或因存放不当而受到微生物、毒素等污染的物品;有的老年病人由于忘记服药次数而造成服药过量;还有的病人略有不适,就盲目用药。目前,非处方药的上市更增加了滥用药引起“药物热”的机会。
因此,老年人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必要时由家人协助给药,切不可盲目用药。一旦出现“药物热”应立即停药,并找医生说明情况,对症处理。另外,常用的自备药品应妥善保存,防止变质污染。>>>>热点推荐:盘点因心脏病不幸逝世的名人
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应如何用药?
近年来,在肥厚性心肌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中,特效中药验方肥厚化瘀汤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肥厚化瘀汤可说是一类很有效的消除心肌炎性损害,阻断心肌纤维化进程,逆转心脏扩大,恢复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在药理学肥厚化瘀汤具有优于一般治疗肥厚性心肌病药物,减少水钠潴留,从而减少心脏前负荷,使血容量下降,同时由于消除心肌病理性、炎性损害,阻断心肌纤维化进程,从根本上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肥厚化瘀汤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有效率较高,且治疗中副作用少,患者的耐受性好,是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
肥厚化瘀汤中药特效验方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与常规药物存在根本上区别,是从肥厚性心肌病病因病理入手的治疗药物,通过阻断心肌纤维化进程,从根本上逆转心脏扩大,逆转心衰作用,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减少猝死发生,且中药副作用小,用药安全等特点,成为肥厚性心肌病的首选药物,其疗效远在西药之上。
心脏病患者的常用药
一、冠心病常用药物种类
1.硝酸酯制剂:主要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鲁南欣康、依姆多等。
2.β阻滞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氨先心安)、康可等。
3.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合心爽、波依定、洛活喜等。
4.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斯匹林、波立维、华发令等。
5.调整血脂药物:如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6.降糖药物:如达美康、糖适平、二甲双胍、拜糖平、文迪雅、诺和龙等。
二、如何正确服用抗血小板类药物
1.抗血小板类药物的副作用。
此类药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发生胃出血或胃穿孔。长期服用可引起药物性肝炎、肾脏损伤、痛风、严重者还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由于血小板减少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齿银出血。
心脏病患者用药注意要点
2、服药的注意事项。
阿斯匹林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波立维宜在吃饭时服用,食物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低胃肠道的的不良反应。服药期间注意检测血小板数量,肝、肾功能和血糖。服用此类药物过程中如发生外伤,有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危险,应告知医生是否停药。>>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与饮食介绍
老年人心脏病用药注意要点
强心类药物以强心甙最为常见,但大多数老年人对强心甙非常敏感而易发生中毒,典型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一定会出现,而常见的却是精神错乱、中毒性精神病、精神抑郁症等,这是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减少,强心甙清除率降低,相对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的原因,故老年人强心甙的常用剂量是临床上的1/2或1/4。
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已经发生了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甚至存在着某些其它老年性疾病造成的病理状态,从而影响着心血管系统药物对老年人的药物药理效应,甚至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临床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实践充分表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在老年人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它组病人,老年人一般同时可患多种疾病,加上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故其用药不能完全按体重和年龄折算,应根据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状态等特点,在加上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个别的、具体的综合考虑,从而选用适合老年人的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老人得了心脏病该怎么办
1.患病后应该积极接受心脏检查:女性患上心脏病后应该接受彻底检查,因为如果发生心脏猝死的情况的话,可能几分钟后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了,确定心脏病种类后才能了解治疗的方法及相关治疗事项,以免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
2.心脏病患者需要慎重用药: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如果出现药物过敏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话,都有可能会刺激心脏的功能,甚至会出现心脏骤停的症状。
3.心脏病患者要注意放松心情:患有心脏病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情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心脏异常的情况,患者要注意自我调适,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营养,不要因为乱用药物而发生生命危险!
心脏病患者吃什么好
1、杏仁
预防血小板凝结,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患心脏病的风险,其中特别推荐杏仁。
2、菠菜
预防心血管疾病,菠菜富含叶酸,比其他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其中保存叶酸的最好方式是大火快炒,营养价值能保留最多。
3、草莓
草莓的维生素含量很高,是一种有益心脏健康的浆果。它们还是叶酸的很好来源,叶酸是一种被认为可以保护心脏的营养素(虽然这种说法尚未被研究证实)。
4、覆盆子
这些甜美的浆果富含有益心脏的纤维,只需半杯就能收获4g纤维。同时还能补充维生素C每日推荐摄入量的25%,还能补充锰。覆盆子含脂量低,且含有高水平的多酚,这有助于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5、蓝莓
吃蓝莓有助记忆力,它们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有助扩张动脉,这有助血液流畅。富含抗氧化物的蓝莓低脂、不含饱和脂肪酸,是纤维和维生素C的很好来源。难怪研究发现,多吃蓝莓能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6、马铃薯
经常多吃些马铃薯同样具有预防以及治疗心脏病的功效,营养学家提醒心脏病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适量的多添加一些马铃薯。而这种食物之所以具有治疗心脏病的功效,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营养物质,其中以钾的含量最为丰富。研究发现每100克的马铃薯中就含有502毫克的钾,可以说它是当之无愧的高钾蔬菜。钾对心脏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心脏病搭桥手术后患者要注意哪些事情
1、心脏病患者术后要注意饮食:心脏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但是不宜每餐都过饱也不宜吃过咸的食物,应防止消化不良和肠道感染的情况发生。
2、心脏病患者术后要注意活动:在自身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心脏病患者每日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活动量,如果过度的活动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适当运动一下即可。对于胸骨伤口的患者通常需要六周左右的时间来愈合,因此六周内不宜提重物,以免伤口出现问题。
3、心脏病患者术后要注意切口护理:心脏病患者拆线后只要切口愈合好就可以洗浴,但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也不要用力摩擦伤口处皮肤。如发现伤口红、肿、胀痛、流水或发热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4、心脏病患者术后要注意用药:出院后心脏病患者需用的药多是抗生素、强心剂、利尿剂、钾剂、抗凝药等,心脏病患者应按要求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药物服完后心脏病患者应到医院复查一次,以了解是否还需继续服药。
5、心脏病患者术后要注意自我调节:若有不适的感觉,不要急燥和忧虑,应积极寻找原因,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少数病人术后可能会有些精神、情绪的改变,这可能与手术、麻醉和体外循环的暂时影响有关,多数病人很快就会消失。有的病人术后会感到颈、肩、胸、背或腰部不适,此时可做轻微的运动、放松肌肉,这样将会缓解不适感。坚持戒烟,做深呼吸及咳嗽,将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
6、心脏病患者术后要注意复查:心脏病患者术后3~6月到医院复查,包括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等。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
与1型糖尿病单一的胰岛素缺乏病因不同,2型糖尿病病因除了胰岛素缺乏,还有胰岛素抵抗。不论何种病因,只要被确诊为糖尿病就使用胰岛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胰岛素不是万能药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岛素只对胰岛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会因此引发肥胖,增加低血糖风险。
2型糖尿病病因极复杂,不同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或抵抗,有的病人兼有胰岛素缺乏和抵抗两种病因。为确保对症用药,在确诊糖尿病之初,医生就要先判断患者产生高血糖的原因,确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再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注射胰岛素等;若病因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则要对症服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若胰岛素缺乏和抵抗同时存在,就要联合用药。
胰岛素抵抗是指病人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只是体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定期复查可避免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巨大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会令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避免并发症,血糖控制是关键。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病程的变化,病人的病情也会发生改变,一味服药而不复查就不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使患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因此,即使患病之初是针对病因服用了药物,也不要忽视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应将定期复查,终身控制好血糖作为自我管理糖尿病的终极目标。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隔三个月到医院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每隔一年做一次胰岛功能评价。平时使用家用血糖仪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发现微小波动,先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自我调节,调节无效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总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血糖在不同个体间的变化更是微妙,治疗时要本着个性化原则,借助检查手段,合理选用药物。
心脏病患者吃什么
一、坚果类
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二、黑芝麻
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三、马铃薯
该食品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中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四、芹菜
芹菜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叶子,因为叶子才是营养精华所在。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且富含植物性营养素、营养价值高。芹菜也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
五、海带
海带属于可溶性纤维,比一般蔬菜纤维更容易被大肠分解吸收运用,因此可以加速有害物质如胆固醇排出体外,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预防动脉硬化。
痛风病患者用药指南
痛风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功能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并在关节腔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起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导致痛风结石、关节畸形等。急性痛风关节炎缓解后,仍然需要重视预防以防再次发作。由于痛风的预防性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比较长,因此对此类药的选择和使用就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别嘌呤醇和丙磺舒是痛风缓解期和慢性期的主要药物。别嘌呤醇可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丙磺舒可促进尿酸排泄增加,两者都能改变潜在的痛风发作趋势,适用于缓解期和慢性期的控制,并可联合应用,以减小剂量,减轻不良反应。但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都不能在痛风急性发作的3周之内使用,否则可加重痛风发作,或使已减轻的关节肿痛症状复发。在痛风急性发作后的4~8周若需使用别嘌呤醇,必须与小剂量吲哚美辛或秋水仙碱联合应用,以防止引发痛风复发。
2.口服别嘌呤醇或/和丙磺舒时,必须要多喝水,以促进药物排泄。另外,这两种药使用时间不可太短,需要达到1~1.5年左右,直至尿酸平稳为止。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使用时要减少一半剂量,并注意对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
心脏病患者请小心
别大量喝水,防范心脏病病情加重
心脏病人不能大量喝水,否则会加重病情,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水进入人体后,在肠内被大量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的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这对正常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有心脏病的人来说,不健全的心脏难于承受这样的负担,反而会加重病情。
别猛喝冷饮,防范心肌梗死
喜欢冷饮,是主动去招惹心肌梗死等“恐怖分子”。只要饮用3杯以上冰水,心电图几乎都会有变化。临床上,因为短时间内喝下大量冰凉饮料而诱发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的例子很多,因此,心脏病人千万不要猛喝冷饮。
别贪吃西瓜,防范风湿性心脏病
一些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患者在面对西瓜时,往往控制不住,大吃特吃,结果出现水肿。水肿正是心脏负担过重的一种表现,需要引起警惕,风心病患者最好不要贪吃西瓜。风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风心病患者心脏功能不好,摄入太多水分会增加血液容量,加重心血管的压力,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会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而西瓜90%以上都是水分,所以,风心病患者可以适度地吃一点西瓜,但不要贪吃。那么,风心病人吃多少西瓜才算适度呢?总体来说,当天从西瓜中摄入的水分不能超过前一天的排尿量。如果前一天的排尿量比较多,那么当天就能稍微多吃一点西瓜;反之,就要少吃一点。
别豪饮啤酒,防范心脏病急性发作
天气炎热,啤酒成了许多家庭开胃消暑的必备饮品。对于心脏病患者或有心脏病症状的人来说,短时间内饮用大量啤酒,由于大量液体快速进入人体,会在突然间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病的急性发作,严重的可以导致猝死。此外,经常大量饮用啤酒,人的心脏受到酒精的持续损害会导致心脏肥厚,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成人每次饮用100~200毫升较为适宜。每次饮用量不宜超过300毫升(不足一易拉罐量),一天不超过500毫升(一瓶啤酒量)。而且喝啤酒时要一口一口地喝,切忌豪饮。
血友病患者用药需注意
因此患病者在服用药物时要谨遵医生嘱托,因为有些药物中虽有止痛镇痛的药效,但是对于血友病患者来说不适合。具体了解哪些药物血友病患者禁止使用。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消炎痛(吲哚美辛)(氨糖美辛)
潘生丁(双嘧达莫)(双嘧哌胺醇)
保泰松(磺吡酮,硫氧唑酮,苯磺唑酮,苯磺保泰松)
炎痛喜康(吡罗昔康安尔克)
舒林酸片(枢力达片、奇诺力)
另外,对于凡是药品说明上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防止血栓形成”的字样,均属血友病患者禁止用药。
血友病患者可以使用的镇痛药:
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退热净,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扑热息痛、醋氨酚)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不宜多吃的食物及维生素:
鱼类及海鲜: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富含20碳5烯酸的鱼类有: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血友病患者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鱼,更不宜服鱼油等制品。不过,含20碳5烯酸较少的鲤鱼、比目鱼等则可少量食用。
黑木耳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莱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红葡萄、桔子、中含少量类似阿斯匹林水杨酸抗凝物质。另外,紫菜、海带,辣椒中也有抗凝物质。
可以服用的维生素:
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缺乏时会造成凝血障碍。本品还有镇痛作用。
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凝固。
血友病虽无传染性但却具有遗传性,因此提倡妊娠后的产前诊断,进行优生优育。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多
1.无任何症状则不可能患糖尿病。(错)
医学解释: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而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常常没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很多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仅仅以外阴瘙痒为首发症状,在妇科就诊时查出血糖升高;而不少男性则以勃起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所以,糖尿病常常来得悄无声息,不可大意。
医生提醒:对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曾患妊娠糖尿病者、体形肥胖者等),应该每年至少检测血糖一次。
2.××医院、××药可以根治糖尿病!(错)
医学解释:糖尿病主要分1型与2型糖尿病。1型是胰岛细胞受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1型糖尿病的根治办法是通过促使胰岛细胞再生或胰岛细胞移植进行,目前的方法尚不成熟,均未达到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程度,而且移植必然涉及排异问题,必须权衡抗排异药对患者的长期影响。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能清楚阐明,更谈不上根治了。
医生提醒:不少广告宣称“根治糖尿病”,不是利用患者想治愈糖尿病的心理发财又是什么呢?
3.不吃主食等于饮食控制。(错)
医学解释:饮食的一大目的是为了供给我们维持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三大营养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均不可或缺。而根据中国人的膳食习惯及特点,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达到55%~60%。所以不吃主食只会使三大营养素比例失调,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医生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简单等于不吃主食。建议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到营养科门诊咨询个体化饮食方案。
4.西药治疗糖尿病副作用大,尤其对肝肾功能影响大。(错)
医学解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分为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五大类,均经过严格的临床Ⅰ至Ⅲ期试验才推广使用,毒副作用都研究得十分清楚。在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禁用,药品说明书上均有详细说明。
所有这几类已上市的药物,都没有明确的肝肾毒性,但高血糖本身会导致肝肾功能的逐渐下降。所以,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肝肾功能下降,加上高血糖的影响,则药品在体内的蓄积可能会超过中毒剂量。
医生提醒:很多抗糖尿病“药物”都吹嘘自己没有肝肾功能损害的副作用,实际上治疗需要个体化用药。
5.胰岛素一旦用上就不能停用了。(错)
医学解释: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不够用了。1型糖尿病是因为制造胰岛素的“工厂”被破坏了;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效率严重下降,原先一个胰岛素分子干的活现在要一百个胰岛素分子才能完成,超出了“工厂”的生产能力,于是胰岛素也不够用了。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几种情况下还是必须使用的,一种是患1型糖尿病,一种是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还有一种是已经出现了严重慢性并发症,用胰岛素会比用口服药对病情更为有益。另外,如果出现需要手术、较大外伤及严重感染等情况,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当伤口愈合、感染痊愈以后,患者仍可以重新选择口服降糖药。
医生提醒:胰岛素可以说是控制血糖的最有力武器,和“成瘾性”毫无关系。使用胰岛素不应有任何思想负担。
6.打胰岛素后可以不用控制饮食了。(错)
医学解释:原先使用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改用胰岛素后血糖常常得到明显改善。于是部分患者从此不再控制饮食,认为放松一些没关系,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将血糖运送到组织中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这样,如果吃得多了,储存的也就相应增加,于是体重随之逐渐增加。体重增加了,所需的胰岛素也相应增加,所用的胰岛素就不得不加量,于是进入恶性循环。
医生提醒: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采取何种治疗,饮食控制都是时刻不能放松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用药避免误区
1、看见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吃什么药
糖尿病与其它普通疾病不一样的,是需要根据糖尿病类型、患者体型、高血糖类型、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来选药。如,根据糖尿病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可以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2型糖尿病可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等;妊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要先治疗原发病再加上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在吃药时还要看自身的体型,如果是肥胖型患者,可用二甲双胍;瘦型患者可用磺脲类降糖药。
还有,我们知道每个患者的血糖高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如果餐前不高、餐后高,可用糖苷酶抑制剂加其他口服降糖药;如果餐前高、餐后更高,则要用磺脲类、非磺脲类、二甲双胍、 a-糖苷酶抑制剂。
另外,还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进行选药。儿童糖尿病患者多为1型,可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老年人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等下降,常出现重复用药、遗漏用药和低血糖等问题,可用一日一次的缓控释制剂。
为了防低血糖,老人还要慎用作用太强的降糖药。
2、迷信进口药、贵药、新药
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糖降新药,总是会受到很多糖友的追捧,觉得新出的药物就会对症,就是好药。其实,评价药物的好坏,要看其有效性(疗效如何)、安全性(副作用的大小)、经济性(价格是否合理)、适用性(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方便),而不能以是否为新药、进口药、贵药为标准,更不能盲目排斥国产药、便宜药、老药。
3、担心二甲双胍伤胃不敢吃
吃过二甲双胍的糖友都知道服用这个药初期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但如果餐中或餐后服用,会大大减轻不良反应,用一段时间可慢慢耐受。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所以没有肝毒性,也不损伤肾脏。二甲双胍是临床首选的降糖药物,原因之一就是其安全性好。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之外,还可以持续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心血管风险。
4、不按时服降糖药
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很有讲究,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要在餐前30分钟服,双胍药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要在吃第一口钣时服,格列酮类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5、忘记吃药后补服
忘记吃药是常有的事,虽说当时觉得没什么大事,但是漏服药可引起血糖波动,或让血糖居高不下,所以,漏服药该如何补、什么时间补,都很有讲究。如果漏服的是磺脲类药物,且已接近下一顿饭,就不用补了;如果是双胍类药,想起来就要及时补;如果是糖苷酶抑制剂,饭中、饭后可以补上,饭后过很长时间就不用补了;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才想起来就不用补了,要出门或运动前不用补。为了防止漏服药物,老年人可以备一个特制的药盒,或者设计一个服药日历。
6、服用降糖药物时只遵医嘱不看说明书
现在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在就医时频繁问医生如何用药,吃几片,什么时间吃,其实药品说明书都有着很详细的信息,如不良反应、禁忌证的介绍,有与其他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药物如何保存等内容,这些信息在吃药前都应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