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误区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误区

误区1: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达到约8%,当然这其中部分是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还是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怎么样呢?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其实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的症状。我曾经诊治的最年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才32岁,据说还有更年轻的,实在令人惋惜。这些都提醒我们,年龄虽然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误区2:好不容易活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不得已超负荷运转,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偶尔的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明言,于是乎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就算是运动了,身体就健康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可能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平时长期工作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常的做法是,每周保持2~3次活动,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主要指力量训练,如举重、角斗等)。那么运动强度多大算合适呢?判定运动的强度的公式如下:最大心率=(220─年龄)×85%;最低心率=(220─年龄)×70%。如果运动后测得心率介于最大与最低心率之间,那么此次运动强度适当。例如:一位60岁的老年人,运动后的心率应在(220─60)×70%到(220─60)×85%之间,即112次~136次/分。运动后心跳低于112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低,达不到运动效果,心跳超过136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高,可能会导致各种意外。此外,在运动后,有点喘,有微微流汗,仍可讲话而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时,说明运动量过大了。

误区3: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3、4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以后吃药也不会不管用;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坏死,说“时间就是心肌”一点也不为过。

误区4: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外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外,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尤佳,血管再通机会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仍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造成救治良机错失甚至危及生命。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尽早就医,在有作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如经济条件许可,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方法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误区是什么

必须滴酒不沾

喜欢喝酒的患者没必要因为得了糖尿病而完全戒酒。可以允许少量的酒精摄入,如每日红酒100-150毫升。不鼓励饮用烈性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空腹饮酒可能导致服用促泌剂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因而饮酒时应同时进食。

多吃肉少吃饭

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不可认为重油、半荤半素的菜,只吃菜就没关系。要注意炒菜时油要少用,菜肴烹调应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烧、烤、炖、卤等方式。

有人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才是糖,因此,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专家指出,肉到体内也能转变成糖和提供脂肪。

为降血糖饿肚子

注意饮食规律,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5小时。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或易出现低血糖的病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此外,有人认为无糖糕点可以随便吃。事实上,所谓无糖糕点,是没有蔗糖,但糕点是粮食且多糖,同样会产生热量,故不能随便多吃。

多吃饭多吃药

认为饭吃得多了,再多吃一些药就可以不影响血糖升高,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多吃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随之加大,多吃饭会增高血糖并导致体重增加。此外,建议糖尿病人应当少量多餐,但有的病人误认为加餐是在限定饭量之外再加餐,从而加大了饭量,致使血糖升高,有的甚至把零食如花生、瓜子等零食当作加餐。这些零食含有大量的油脂,这种做法不可取。

彻底告别甜水果

水果主要含果糖,其甜味明显,但生糖指数(是指每一种食物吃进去以后,升高血糖的一种速度和能力)并不高,且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平稳一段时间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糖尿病病人吃水果一定要有定量的概念,应根据水果中含糖量、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一般一天食用3-4两,要选择生糖指数不高的水果。

其实饮食的问题并不能直接的引发一种疾病,但这种说法是建立在短期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短期内的饮食异常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而做为疾病的患者来说,某些疾病对于患者的饮食就要求非常严格,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心血管病患者如何有效预防心衰

心血管病患者防心衰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当补水避免过量。

炎热夏季出汗多,血液粘稠度高,所以,鼓励大家多补充水分,每天喝八杯250毫升的睡,以帮助稀释血液,但是一旦出现心衰情况,就要限制饮水量,以免加重心衰。

二、注意饮食,清淡合理。

注意饮食搭配,宜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食品,且不易过饱,不要吃油腻、辛辣过咸食物,也不要喝浓茶咖啡,应戒烟戒酒,可以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做到三餐有节。

三、适量运动,不易劳累。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坚持做适量户外运动,适度运动可改善心血管病症状,不过均应听从主治医师的安排,做些轻柔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不过过度运动,以免劳累过度,加重病情。

四、保障睡眠,合理休息。

心血管病患者夏季一定要安排好作息时间,注意休息,保障8小时睡眠,中午要稍作休息。夏季炎热开空调要控制温度,应在28℃左右,并经常通风换气,减少外出,以免中暑。

五、控制心情,情绪愉悦。

炎热夏季更容易心烦气躁,这个时候应调整好心情,以免情况激动,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

以上是针对“心血管病患者如何有效预防心衰”问题作出的解答,当心血管病患者出现脚踝进行性肿胀、容易疲劳、轻微活动后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可能是心衰的早期信号,一定要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高血压患者常见误区

有些高血压病人服药过程中血压总是出现反复,这与不少病人对于服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关,最常见的有5 大错误,需要加以纠正和澄清。

1. 我的血压虽然高但没有症状,所以不用吃药我们常说“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就是说高血压的危害不在高血压本身,也不在于有无症状,而在于血压持续升高可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一旦并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恐怕后果就不堪设想了。1999 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危险性分层(组)。由表可以看到虽然同为1级高血压,但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可以是低危的、中危的,也可以是高危甚至极高危组的。对于低危及中危组的病人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于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病人则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所以,病人是否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不是根据症状,也不是单纯根据血压值,而是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危险程度。因此,那种没有症状不用吃药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对于轻度甚至中度血压升高者,虽然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血压趋于正常,但还是应该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当然,经过长期服用降压药,再加上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所用药物的剂量或种类,直到能以最小剂量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服用维持量贵在坚持,有时虽然每天仅用药1次,每次仅半片或1片药,看似微不足道,但它能维持血压在安全水平,且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别人吃这种降压药效果好,所以我也可以吃个体化原则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则之一,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加之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每个病人如何用药均有所不同。例如一个病人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蒙诺”效果很好,但另一个病人可能因干咳不能耐受而不得不停药。有些病人单用或联合用利尿剂后降压效果很好,但痛风病人却可能因此而使病情加重。

3.血压增高时就吃药,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认识。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物是治标不治本,即只能控制血压,但不能彻底根治,所以抗高血压治疗应无限期,这也是一个准则。有资料证明,高血压病人如停止服药,其血压早晚会回到治疗前的水平。所以,当您的血压降至正常时,并不意味着您就可以停用抗高血压药物。您如果想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能够健康生活的话,就必须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擅自停药造成的血压波动不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加重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4.老年人血压不能降至正常,否则会影响脏器的血液灌注这是没有道理的。大家知道,在血容量及心搏出量不变的情况下,血压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外周血管的阻力。这种阻力增加主要是因大动脉硬化及阻力小动脉收缩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是二者的综合结果,它并不能增加各器官的有效循环血量。所以老年人血压降至正常,不会影响脏器的血液灌注。当然,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日益老化,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舒缩功能受限,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压,观察药物治疗周期应稍长,一般用药1~2 周后再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5 个条件:一是具备有效的降压作用,并不产生耐药性;二是能抑制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和血管损害; 三是能减少或不增加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四是不加重伴有的其他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衰等;五是服用方法简便,无严重副作用。只要符合上述五点,不管老药新药都是好药。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药理学家通过比较新、老降压药物发现,新上市的降压药并没有更优越的降压效果;在减少合并症上也是如此。惟一例外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除了具有降压作用外,同时具有6个强适应证:①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②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效;③对治疗冠心病高危因素有效;④在心肌梗死后仍可使用;⑤它能改善肾脏的供血,使尿中蛋白减少,在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方面较其他降压药更有效;⑥它尚能预防中风复发。加各器官的有效循环血量。所以老年人血压降至正常,不会影响脏器的血液灌注。当然,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日益老化,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舒缩功能受限,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压,观察药物治疗周期应稍长,一般用药1~2 周后再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5. 新上市的降压药比老降压药好一种理想的降压药应具备如下5 个条件:一是具备有效的降压作用,并不产生耐药性;二是能抑制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和血管损害; 三是能减少或不增加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四是不加重伴有的其他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衰等;五是服用方法简便,无严重副作用。只要符合上述五点,不管老药新药都是好药。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药理学家通过比较新、老降压药物发现,新上市的降压药并没有更优越的降压效果;在减少合并症上也是如此。惟一例外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除了具有降压作用外,同时具有6个强适应证:①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②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效;③对治疗冠心病高危因素有效;④在心肌梗死后仍可使用;⑤它能改善肾脏的供血,使尿中蛋白减少,在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方面较其他降压药更有效;⑥它尚能预防中风复发。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高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须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食用。否则会削弱调节血脂药物的作用,降低疗效,甚至超过药物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加重病情。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高糖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高钾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若服用的是噻嗪类利尿剂,由于其有促进排钾的作用,则可多食用些这类食物。

忌高盐吃盐过多是所有心血管病患者的大忌。过多摄盐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也可引起小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所以,心血管病患者要忌食咸菜、腌鱼等高盐食品,注意将每日摄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如果心血管病人只重服药,不重限盐,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忌豪饮虽然有报道说少量饮酒对心血管病人有益,但不能因此而不加节制地饮酒。饮酒过量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成为心血管急症的诱因。

心血管病患者泡温泉要循序渐进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泡温泉之前要补充适量水分,每隔15分钟左右休息一下,这期间也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免出现脱水现象。而且,泡温泉不要从水温太烫的池开始,要从水温较温和的池水开始浸泡,循序渐进,38℃~40℃的水温比较适合。过高的水温会增加心脏负担,易造成心悸、憋气等不适。

出浴要缓慢,泡温泉主要是下半身泡在水中,相应部位血管被扩张,如果由坐位立即变为站位,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轻者可出现头晕、头疼,严重者易摔倒,因此起身时应谨慎缓慢。

空腹或者饱餐后泡温泉,都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疲倦等情况,建议少量进食后再泡温泉。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约伴一同浸泡,如有不适应立即上水静养;患者应配一些急救药物,自己用惯的药要随身携带。

粽子什么人不能吃 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心血管病患者基本症状是什么

1、全身症状

心血管病人在早期可表现为全身的症状,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头晕,并且常伴有心情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2、焦躁心烦、易失眠

心血管病患者经常表现为无缘无故的烦躁、心悸等症状,因为患者的烦躁情绪,还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从而导致睡眠不足。而这些症状都因为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出现紊乱和植物神经出现功能失调有关。

3、头痛症状

头痛也是心血管病患者的表现症状之一。患者多表现为钝痛或是搏动性胀痛。专家指出,这些症状一般发生在早晨睡醒后,在起床后或是饭后症状慢慢减轻甚至消失。

4、肢体麻木

有的心血管病患者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多表现阿紫手指、脚趾部位的麻木感觉,很多患者形容是蚂蚁爬的感觉,非常难过。

5、记忆力减退

此外,患者可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现象。通常该症状不会发生在发病早期阶段,而是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显现出来,患者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心血管病的症状表现是非常多的。希望大家能对这种疾病有所了解,如果生活中出现相似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耽误病情救治。

骨质增生患者常见误区要避免

误区1、骨质增生会引起瘫痪

许多中老年患者发现骨质增生时,很担心它可能引起瘫痪等,到处寻医问药。有些医务人员看到X光片上有骨质增生就诊断为增生性骨关节炎,还有一些药商为售相关药物夸大骨质增生的后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患有骨质增生后不必紧张。增生的骨质一般不会导致病痛,没有必要进行手术将赘生物去除。只有当骨赘直接压迫了神经、血管时,才需要将骨赘处理掉。目前,如若结合个人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缓关节退变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日常生活。

误区2、运动量越大越好

很多人认为爬山、爬楼梯等运动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其实最好的锻炼是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也可增进骨骼的营养,但患者需明确运动的目的要健康而非当健将,须科学掌握运动方法和运动量。

骨质增生患者运动原则是“要活动、少负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量过大、运动方法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如爬山、爬楼梯或蹲下起立等,会使关节承受的压力比平常高达4倍,反而对治疗不利。运动时或以运动后每分钟脉跳次数比运动前增加60%为度。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下午、晚上,每次30分钟至60分钟。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哪些

1.1、中青年人也患病:在一般人眼里,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群。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人群提前5~10年,许多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因急性心肌梗塞导致猝死。

1.2、心率快:正常人在运动时心率增快,休息时心率减慢。但有些糖尿病人则不然,而是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率增快,每分钟心率多在90次以上,同时伴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这同样是由于长期糖毒性导致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的缘故。

1.3、发生心梗,却无心痛: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可形容为呈“刀割样”或“压榨样”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因此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患者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

2、什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

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变。过去对糖尿病的心脏病变大都仅注意冠心病,然而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心脏病决非单纯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解释。事实上,糖尿病心脏病变可更多累及心肌、营养心肌的小血管及自主神经。

3、糖尿病心脑血管的病因

高血糖的不利影响 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若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对组织产生毒害作用,从而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胰岛素分泌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即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患者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相反,常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这种状况可直接或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诱发并加重心血管病。

提醒心血管病患者要加强保健

防寒保暖第一位

天气寒冷,为保持自身体温,耗氧量剧增,加之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上升,更易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脏病。陈院长提醒心血管病患者,冬季保健首先当注意保暖防寒,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因冷发病。

不可随意停药

近日,一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七旬老人,自行停药后引发了急性心衰,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陈小中院长介绍,老人来到医院时高压260mmHg、低压120mmHg,抢救无效死亡。在此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最好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冬季不宜晨练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陈院长建议冬季不宜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太阳升起后或下午锻炼,锻炼中也不要选择激烈的运动项目。

睡前一杯水,室温适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凌晨起病的很多,陈院长建议在睡觉前喝一杯水,可缓解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要减少起夜次数,睡觉时房间要保持适度的温度。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心血管病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而且应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口袋里。当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最后专家提醒,除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作息时间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集中在上午6时至12时,在这个时间段,心脑血管病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等)及其家属尤其要特别警惕,避免因冷发病。一旦感到胸前闷痛、头晕、气喘、冒冷汗,或是疼痛转移到下巴,左臂麻木等现象,很可能是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前兆。患者必须迅速就医或及时告诉旁人,帮忙拨打120急救。

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铅对心血管的影响

心血管病死率与动脉中的铅含量过高有关,心血管病患者的血铅和尿铅水平要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长期接触可导致血压升高、中毒性心肌炎和心肌损害等。

假性肿瘤确诊误区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一:垂体瘤易误诊为眼病或内分泌疾病仅表现为视力下降的垂体瘤患者一般最初都就治于眼科,相当一部分病人曾按眼底疾病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治疗,而表现为停经、泌乳的垂体瘤患者常去妇科、乳腺科或内分泌科诊治。只有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才做头部CT或MRI检查,而此时肿瘤已长的很大,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二:听神经瘤易误诊为神经性耳聋听神经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容易被忽视。相当一部分病人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常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这样就因为脑瘤的诊断误区而延误了肿瘤的治疗,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三:老年人脑瘤易误诊为脑血管病脑肿瘤与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相似,一旦老年人出现人格行为改变,如反应迟钝、思维逻辑混乱、随地大小便、生活懒散、记忆力减退、语言不清,甚至偏瘫等,往往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成为老年人脑瘤的诊断误区。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四:小脑或脑干肿瘤误诊为颈椎病小脑或脑干肿瘤常表现为眩晕、颈部不适和肢体麻木等,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患者常采用药物、颈牵引及中医按摩等不恰当的治疗,延误了病情。

白癜风患者的常见心理误区

体质虚弱

白癜风发病与体质强弱没有直接关系,锻炼身体、戒烟、限酒对身体有益,但与治疗白癜风没有必然联系,并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更不能因为这些措施没有效果就放弃治疗。

过分忌口

营养均衡才能使机体免疫力增强,所以可以适量食用水果、蔬菜和海产品。正常的饮食不会诱发白癜风。

轻信“保证根治,绝不复发”

不要轻信某些“专家”保证不复发的承诺,也不要相信祖传秘方根治白癜风之类的谎言。

轻信“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的体质、发病原因的不同,各种方法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所以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局限性,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来缓解并治愈疾病。

轻信“短期治愈的特效药”

白癜风发病缓慢,短期内不可能治愈,所谓“特效药”都有很大的副作用。如激素类药物能使部分病情快速好转,但停用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

轻信“绝无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患者应遵医嘱科学用药,切不可因治病心切而过量过频地服用药物,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一些热性和毒性强的药物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给身体造成其他伤害。

随意植皮、注射或使用外用药物

白癜风病因复杂,难以判断病情的进展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采取植皮、注射和外用药物时一定要慎重,避免白斑的蔓延。

随意补充大量微量元素

缺乏微量元素并不是导致白癜风发病的唯一原因,一些患者体内并不缺少这些元素,若口服大量微量元素易在体内沉积而伸人中毒。

心血管病患者切记不要这样做

忌“大补”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事物不可一概而论,诸如炖汤、炖肉等营养丰富的高脂、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有些家庭主妇还会往里放置一些中药材。其实这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不见得十分合适,应该清淡少盐,多吃瓜果蔬菜和粗粮。

忌“早出”

寒冬冬日照时间短,日出时间也晚,对比夏天同时段空气含氧量比较低,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早睡晚起”,而且要等太阳出来后再到室外活动。

忌“着凉”

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会比平时要高。如果着凉受寒,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因此,心血管病患者的保暖工作尤为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是万万不可的!

忌“久澡”

很多人冬天洗澡会把水温调高,时间延长。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缺氧导致心脏不适,甚至引发意外。建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忌“蒙睡”

到了冬天,蒙头睡觉在不少人看来似乎“顺理成章”。可被窝内氧气含量偏少,会影响正常的呼吸,这对心血管病患者影响更大。应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伸并把头漏在外面。另外,早晨醒来也别立马起床,稍微再躺5分钟左右,“醒透”再起床。

相关推荐

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

不按时间和方法服药 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如阿司匹林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该在睡前服用。而且不能用茶水、牛奶或饮料送服药片等。 经常漏服药物 每天服用的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或应该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没有按照规定的次数服用等。这种情况常见于记忆力不好的老年人,或者是比较粗心的中青年。 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一般包括有意增减剂量或无意中弄错剂量两种情况。但不管出于哪一种情况,这种做法都非常危险,尤其是有意增减剂量,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心血管疾病的误区

1、糖尿病: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也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其危害不在高血压之下,其脑出血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2~3倍。高血压:特别是无症状或没有控制好的高血压,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的导火索。以脑血管为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即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7倍。吸烟:就血管而言,烟草中以尼古丁为代表的多种有毒物质可以刺激身体自主神经,使血管收缩、痉挛,小动脉变细,血液中含氧量减少,损害血管壁,导致血压升高,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加速动脉硬化等。 2、血脂异常:无论是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或低密度脂

心血管病患雾霾天莫晨练

心脑血管病是心脑组织缺血引发的病变,雾天锻炼之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雾中锻炼吸入污染物增多,伤害血管内皮。雾滴里沾带着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如各种酸、碱、胺、酚、苯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等。当污染物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就会对血管内皮造成缓慢、持续的伤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影响心脑供血,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甚至导致原有的心脑血管病病情复发或恶化。 第二,潮湿寒冷的雾气可以刺激血管痉挛,当潮湿寒冷的雾气突然被吸入温暖的人体时,体内的血管无法适应突如其来

三高人员更要预防心脑血管病

三高病患者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一不小心就会带来更多疾病的折磨。比如说心脑血管病就是其中之一,此症状的发生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平时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其中多数心血管病急症患者都是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发病快、变化快,若不在短时间内给予明确诊治,患者将面临猝死的危险,而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决策和处理将影响患者的预后。 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因素可能会使诸

什么人不适合吃辣椒 心血管病患者

患热性病、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辣椒。研究证明,大量食用含辣椒素多的辣椒,会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胃肠蠕动剧增,可引发胃炎、肠炎、腹泻、呕吐等,更不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食用过多的辣椒还会使人心跳过快,循环血量剧增,因此,也不利于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

关于红血丝的治疗误区

红血丝治疗常见误区一:使用外部机器可以吸走红血丝 形成红血丝的真正原因是角质层受损,毛细血管扩张性能下降引起的。使用机器虽然可以吸取红血丝,但同时又破坏了角质层,并且不能增加毛细血管弹性,所以一段时间后红血丝会更严重,使角质层的修复更加困难。 红血丝治疗常见误区二:使用外用化妆品、产品可以清除红血丝 外用产品只能遮挡面部皮肤问题,一些外用产品虽然可以抑制红血丝,但同时在皮肤又遗留一些有害毒素,致使出现斑点,皮肤变质,而且不能从根本清除红血丝。 值得一题的是目前很多的所谓祛斑霜实际上就是化学剥脱制剂,或者本

防治心血管病五大误区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压。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 血压。此外,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误区二:运动量 越大越好。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族,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运动 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

心血管病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心血管病注意一: 全身症状,心血管病人在早期可表现为全身的症状,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头晕,并且常伴有心情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心血管病注意二: 心血管病患者经常表现为无缘无故的烦躁、心悸等症状,因为患者的烦躁情绪,还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从而导致睡眠不足。而这些症状都因为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出现紊乱和植物神经出现功能失调有关。 心血管病注意三: 头痛症状,头痛也是心血管病患者的表现症状之一。患者多表现为钝痛或是搏动性胀痛。专家指出,这些症状一般发生在早晨睡醒后,在起床后或是饭后症状慢慢减轻甚至消失。 心血管

肾不好更要降脂

肾病与心脑血管病是密切相关的。肾功能越差,心脑血管病就越多、越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的最常见死因。与高脂血症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反应和致炎因子增加,也可加重肾脏本身的病变,损害肾功能。 所以,患了慢性肾脏病的病友们,医生们要盯住的不只是你的肾脏,还要关心你的血脂情况。多项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不需要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他汀可有效保护心血管,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慢性肾脏病血脂管理指南提出:50岁以上的慢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或他汀类/依折麦布等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城市,其死亡率可高达125.06/10万。糖尿病在中年尤其高年龄组的患者中,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为主要死亡原因。250例糖尿病患者尸检材料中,有46.4%死于心血管病。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为肾功能衰竭。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命原因。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顺位在癌、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精神病等之后,成为第八位致死原因。 从临床病例死亡原因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