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理脐疝宝宝有五大原则
家长护理脐疝宝宝有五大原则
原则之一:平时注意观察
在照护脐疝宝宝时,妈妈不需要每天按压脐部,只要在平时注意观察就可。如在给宝宝换尿布或宝宝睡觉时,顺便观察脐部外观即可。在宝宝比较放松、情绪比较平静时,脐部的小包会稍微下陷一些,就像吹饱的气球稍微放了一些气,表皮变得皱皱的,但是,当宝宝开始活动或哭闹时,脐部的小包又会变得较为饱满。
原则之二: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
宝宝哭闹是脐疝的症状之一,在宝宝哭闹时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安抚,同时注意判断哭闹是否因为脐疝气所引起。虽然脐疝气算是良性症状,但是家长仍需留意观察脐疝气的情况。和腹股沟疝气不同的是,脐疝气多半会自行复原,而且几乎都不需要进行手术,但腹股沟疝气几乎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改善症状。
原则之三:保持皮肤完整
在给疝气宝宝穿衣服、换尿布时,家长无需刻意避开患有脐疝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原则之四:注意正确触感
在正常的情况下,家长在往下按压脐疝宝宝的腹部时,触感就像是戳一个充气没有充饱的气球,而且能很顺利地往下按压,中途不会遭遇任何阻力。
原则之五:不宜用东西压
有些家长由于对脐疝不了解,盲目使用硬币直接压住宝宝凸出的脐部,希望通过压力来改善孩子的状况。但是,专家指出,不论用硬币压还是用胶带或衣物缠住,对脐疝气都没有实质疗效,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特别是在夏天,更容易因为闷热而出现痒疹。
宝宝肚脐的这4大异常该如何护理
1.发炎感染
新生儿脐带掉落的前後比较会担心发炎,若肚脐周围的一圈皮肤出现红肿、有分泌物、臭味,便要怀疑是否受到感染。此外,脐带在快脱落时,可能会有血渍出现,父母不用太过担心。
2.脐疝气
脐带脱落后比较常发生的是脐疝气问题,因为肚脐下面腹壁的发育没有完全,会有一点小缺陷,使肚脐看起来较凸出,通常1岁后就看不出异常,3、4岁则会完全恢复。其实脐疝气纯粹是发展还未健全所造成,并非一种疾病,无须特别处理,宝宝也不会感觉不舒服,只是肚脐看起来凸凸的。有些婴儿肚脐会比较凸,是因为腹壁肌肉较无力,家长只要持续观察即可。
老人家常说,如果让小孩一直哭会引发脐疝气,其实脐疝气并非宝宝哭久造成,而是本来就有缺口,在哭的时候会产生压力,绝非家长照顾上的问题。假如宝宝已经3、4岁,肚脐外观仍未恢复正常,还是觉得太凸了,这时候才需要请外科医师做治疗,一般而言,早产儿发生脐疝气机率比较高,在人种方面,白人发生率较小,东方人、有色人种则偏高。
3.脐膨出
胎儿在发展过程中,肚脐下方腹壁发育不完全的范围比较大,超过4公分以上,导致器官容易跑进脐带,就是所谓的脐膨出。在宝宝出生夹脐带或扫超音波时,脐膨出就会被检查出来,而且多会合并其他异常,例如:染色体异常、膀胱、生殖系统问题、脊椎发育问题等,这些异常通常在产前超音波检查时会被发现,因此,如果出生发现脐膨出,必须特别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检查结果没有其他系统性问题,就比较不用太紧张,但还是要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脐膨出的治疗必须看膨出肠子的多寡,如果肠子膨出很多,最好分次处理,因为假如一次就让肠子回到腹腔,腹压可能太大而影响肠子的状态,或是婴儿腹腔空间不够大,故要仔细评估是否采分次治疗。当然如果膨出不多,可以一次让肠子回去,再把脐带夹紧。脐膨出在治疗后,会出现脐疝气,但过一段时间即能恢复正常。
脐膨出发生原因与怀孕期间妈咪做了什么事或吃了什么药物都无关,由於多在孕妈咪产检时筛检出来,新生儿脐膨出并不常见。脐膨出的胎儿多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缺陷,可能在孕期筛检出来,评估不适合继续怀孕的情况下,便会采取终止妊娠,因此,出生发现脐膨出的机率非常低。
4.脐茸
脐茸在临床相当少见,由于胎儿肚脐在发育过程很复杂,胎儿一开始肠子在外面,之后会慢慢回到肚子里,而且膀胱和肠子管子刚开始都相连,再慢慢分开,但有些宝宝在结构的消失过程没有进行很顺利,造成胚胎组织残留,称为脐茸。
家长在脐带护理过程中,如果因脐带发炎使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却迟迟未见到效果,分泌物还是很多,就要进一步检查,看是否有胚胎残留痕迹,假如发现,必须将它处理掉,是否好处理则视连接的程度。事实上,主要还是在避免脐带发炎,脐带还未脱落及脱落后还没完全干燥之前,每天都要做正确护理,并且观察周围皮肤是否红肿。为了维持干燥,使用尿布应尽量避免覆盖到脐带,发生问题可请医师诊断,每次接种疫苗时,医师都会加以注意。至于脐疝气,多会随着宝宝长大自然恢复正常,家长不需过度担心。
新生儿脐带护理有窍门
你知道吗,对于新生宝宝的脐带护理也有窍门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哦,本文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脐带护理
建议使用95%的酒精,在宝宝脐带的根部涂上一圈即可。一般来说,宝宝的脐带约2星期左右会自行掉落。每天洗完澡后,家长可用酒精为宝宝做脐带护理,直到宝宝的肚脐不再有渗出液为止。
医生门诊时间。
一般新生儿的脐带约在出生后1。2个星期脱落,在脱落前,要用酒精做脐带护理,以保持干净与干燥。若脐带周围有红肿臭味,或是脐带脱落后仍持续有分泌物,可能是有脐肉芽肿或是发炎感染,一定要请专科医生诊治。
“脐疝气” 是因为腹壁肌肉没有完全密合,宝宝哭闹或用力时肠子会鼓出,肚脐就会膨出,摸起来像是没有吹饱气的小气球,较小的脐疝气大多会在一岁前自己愈合,不用治 疗。如果当婴儿安静时,触摸感觉腹壁缺损的空隙大于两公分,或两岁以后仍有缺损的空隙未愈合,或是缺损的空隙持续扩大,可考虑手术治疗。
听了这些,你现在明白了吗?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要好好学习宝宝的护理哦,让你们的宝宝也健健康康。
新生儿脐疝怎么处理
在儿科门诊,有位年轻的母亲着急的抱着小宝宝,边给医生看边诉说:“我的宝宝出生25天了,这几天突然肚脐很鼓,哭闹时增大,不知怎么回事?”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小宝宝腹部有以脐部为中心的圆形突出物,用手按压可回纳。医生检查完告诉这位母亲,宝宝患“脐疝”了。
婴儿脐疝属先天性的。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咳嗽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环处突出而形成脐疝。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不易发生嵌顿。往往当小儿哭闹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安静时则还纳入腹腔,包块消失,皮肤正常。绝大多数脐疝患儿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1岁内自愈。
怎样处理这种可以回纳的脐疝呢?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脐疝较小者多能自愈,不需治疗。如果患儿的疝囊较大,哭闹时突出明显时可用胶布加压粘贴法:先在腹部涂以安息香酸酊,以保护皮肤及增强胶布粘性,加压使疝囊还纳,并推挤两侧腹壁,使脐部皮肤松弛出现纵行皱褶,用宽胶布条自一侧腹中线牵拉粘贴到对侧腋中线处,将脐部皮肤固定在胶布条下,以阻止疝囊外突,有助于自愈。并且注意保护局部的皮肤清洁,胶布一般1-2周换一次,应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便秘、咳嗽等引起脐疝突出的诱因。但经保守治疗后,脐疝仍不愈合直径超过1.5厘米且已满2周岁者,或者发生嵌顿的脐疝宜用手术治疗。
两个月宝宝有脐疝怎么办
1、宝宝有脐疝的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1.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宝宝有脐疝的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3、宝宝有脐疝会自然痊愈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脐疝气基本都会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新生儿会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如果脐疝气在2岁后仍然没有痊愈,就应该就医寻求解方法了。疝气是慢性疾病,不需要急着手术,可以先保守治疗,平时预防不要是疝气下来,如果下来了就立即平睡,把疝气送回去。只要不发生坎顿,就可以不急于手术。也有用疝气带等方法治疗。如果发生坎顿就要及时手术。
综上所诉,宝宝脐疝是可以自己愈合的。如果还未愈合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小编要提醒妈妈们不要随便动宝宝鼓起的肚脐,避免破裂而引发的感染。宝宝出现脐疝的症状要及时的去检查一下宝宝是否有其他的不适。
预防宝宝脐疝的方法
1、家长们您要注意小儿的日常饮食的问题,饮食是人体的健康的一半,小儿可以多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
2、家长们在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气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3、小儿的运动要适当,别过剧烈,不然剧烈的运动,容易引起体内的腹压增高,从而可能引起肚脐部位的器官组织跑出来,患有小儿脐疝。
4、平常家长们您一定要做好小儿的衣着,千万别太紧,对肚脐部位造成伤害,这样也是容易引起小儿脐疝的。
宝宝有脐疝是怎么回事
两个月宝宝刚出生没多久,身体各项免疫能力非常差,发生脐疝现象很为常见,宝宝的肚脐没有闭合好会造成宝宝经常啼哭,这都是脐疝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所以说搞清楚宝宝脐疝的具体原因很有必要,那两个月宝宝脐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新生儿脐疝原因: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新生儿脐疝诊断检查: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一般只需要做腹部X线片,了解有无肠梗阻征象。
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那么如果新生儿出现了脐疝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行呢,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脐疝,脐疝在临床上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怎样的,最后才能知道如何处理脐疝。
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指婴儿的腹壁筋膜在脐部的发育缺陷。按人种划分,非洲裔宝宝的发病率比较高。早产儿常见,小于1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甚至能高达75%。
患脐疝的宝宝有什么症状
脐部可见到一个小凸起,特别是在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等腹腔内压力升高的时候,凸起更加明显。而宝宝安静下来以后,凸起多半会缩小或自动消失。这种凸起是宝宝的肠管或大网膜从脐部没闭合的小洞冒出而产生的。
得了脐疝该怎么办
保守治疗。基本上的原则都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指家庭护理。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哭闹、腹部用力,减少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发生。
动手做一个小脐贴。如果父母不愿意冷眼旁观,听之任之,很想帮宝宝做点什么,专家建议可以剪一个大一点的硬纸片(比脐部大一圈),用棉花把硬纸片裹上,做成一个软软的棉片,对准宝宝的脐部,用婴儿腹带把纸片勒住。这样能有一个阻止肠管等从脐部突出的阻力,又不至于伤害宝宝的皮肤。
其实脐疝宝宝的护理都是一些辅助办法,也是给家长心理的安慰。而自愈,还是要靠时间和宝宝自己。
什么情况该去就医
4岁还没有痊愈时。如果宝宝到了4岁左右,脐疝还是没有自愈,而且脐环缺损仍然比较大(直径>1.5厘米)的话,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医生会为宝宝人为修补缺损。
发生嵌顿时。嵌顿是指肠管从脐部突出但不能自动还纳(缩回)。脐疝宝宝发生嵌顿非常罕见,因为大多数脐疝很容易就能够还纳。
如果宝宝平卧安静入睡后,轻轻挤压他的脐疝,并不能按回去,或者发现脐疝处皮肤发红,宝宝伴有哭闹厉害,腹痛表现,都应该早去医院。
特别提醒:如果“脐疝宝宝”合并患有其他外科疾病,除非脐环直径>2.0cm,一般无需一并手术治疗,因大多数脐疝可以自愈。
(TIPS)
自助测量脐疝直径:脐疝一般不会危害宝宝的健康,但如果妈妈对脐疝一直比较紧张,妈妈也自己可以自己在家测出脐环的缺损直径。方法是在宝宝安静熟睡时,妈妈把手指伸到脐环缺损位置,能摸到一个硬边儿,测出大概直径。
忌用贴硬币等“土办法”
医生不提倡用创可贴、胶带把硬币贴住肚脐的方法。因为硬币坚硬,容易伤害宝宝,金属接触皮肤容易过敏,而且孩子皮肤比较嫩,胶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宝宝的脐带多久能掉正常
宝宝的脐带多久能掉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会依宝宝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最迟在15天时间。
宝宝的脐带掉了之后怎么护理脐带不要沾水
脐带没有脱落之前,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避免让宝宝脐部沾到水,如果不小心把宝宝脐带的部位弄湿,要及时用干净的棉签把水分吸收,然后再进行脐带护理,潮湿不利于伤口恢复。
宝宝洗澡后脐带护理
给宝宝洗澡之后,要用棉签蘸取浓度75%的酒精给宝宝消毒,消毒的时候棉签不要过于深入脐带根部,也无需过于用力去擦拭分泌物,防止戳破感染,最好沿着脐带底部旋转,轻轻擦拭。
观察脐带是否出血
宝宝出生后脐带被结扎的24小时候内,家长要仔细观察脐带是否有出血现象,如果脐带的纱布上没有血或者少量血渍不必惊慌,如果纱布被染红了则需要及时通知医生重新包扎。
避免摩擦脐带
在脐带伤口还没有复原的时候,给宝宝穿衣服和尿不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摩擦到宝宝的脐带,最好把尿不湿穿在宝宝肚脐眼的下面,避免摩擦出现红肿发炎的状况。
处理新生儿脐带分泌物
有些妈妈在给宝宝护理脐带的时候会发现,脐带的残端常会出现一些淡色的黏液,这是正常的现象,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当脐痂脱落后,有些宝宝的脐窝会渗出乳白色的液体,这是由于新生的肉芽组织里冒出的液体。对于上述出现的两种分泌物,妈妈们需要用棉签或者纱布,借助浓度75%的酒精擦轻轻的拭干净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脐带部有分泌物,妈妈最好每天给宝宝用酒精擦拭一两次,坚持两三天之后就会好转,干燥的脐窝可以加速肚脐的愈合。如果,渗出的液体呈现黄色的黏液并伴有恶臭味,说明脐带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注意脐疝的发生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宝宝脐带脱落的护理原则1.要保持干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2.要避免摩擦。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3.要避免闷热。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观察脐带脱落后的异常护理有的宝宝脐带脱落后脐部鼓出一个大包,里面充满了气体,俗称“气肚脐”。每当宝宝哭闹时,这个包就会鼓起来,胀得很大,仿佛一下子就会破了似的。这种现象医学上叫“脐疝”,这是因为婴儿腹部脐周肌肉发育不完善,比较薄弱,当宝宝腹压增高时就会有肠管暂时从脐部膨出,压力减小时就能自己回去,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只要好好护理,一段时间内会自愈的。护理的方法是:
1.首先是保持脐部的清洁,每天用酒精擦一次脐部,避免洗澡水或粪尿接触到脐部,不要用纱布覆盖脐部,保持干燥。
2.其次要保持宝宝的情绪稳定,尽量不让宝宝哭闹,按时喂奶以保证孩子不会因饥饿而哭闹,注意保暖,让宝宝始终觉得舒适安全。
3.此外,要使柔软的婴儿服装,避免衣服与宝宝的肚脐发生磨擦,擦伤肚脐。
脐带脱落注意什么宝宝出生后24小时即可打开敷在脐部的消毒纱布,检查脐带断端是否正常,看看有没有红肿和感染,如果一切正常,可以用75%的酒精棉球在脐部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如果脐窝部有些红,可用2%碘酒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保持脐部的干燥。除掉脐部的纱布后一定要注意勤换内衣,尿布不要盖在脐部,以防止粪尿感染,发生脐炎。直到脐带脱落前应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一遍脐部,洗澡时避免脐部与水接触。
如何保护好新生儿的脐带脐带没有脱落前要保持脐带干燥,湿衣服或尿布不要捂在肚脐上,发现婴儿脐带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用脏手或脏布去摸、擦肚脐。可用消毒过的棉花棒沾75%酒精擦拭脐根部消毒。擦时从脐根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步骤1.妈妈们每次给宝宝护理脐部之前,要清洗双手,避免把手部细菌带给宝宝。
2.在脐带部位没有愈合之前,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新生宝宝要去游泳的话,给脐带部位贴上防水贴。
3.给宝宝使用尿布或者纸尿裤的时候,不要超过宝宝的脐部,除了避免跟脐带伤口摩擦之外,还能有效的预防尿液和便便沾染到脐带伤口。
4.如果宝宝的脐痂没有及时脱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脐部使其快速干燥脱落。不可用紫药水给宝宝擦拭,这不但不会加速脐部愈合,还会影响妈妈们对脐带愈合状况的判断。
给宝宝护理脐带之前,要准备好护理所需要的物品:干净的棉签数根,浓度75%和95%的酒精各一瓶,卫生纱布一卷。
1.护理之前要用洗手液彻底的清洗双手,搓完之后用流动水从指尖冲到手腕,保证手部不存在细菌。
2.取一根棉签浸透浓度为75%的酒精,用手轻轻拉住宝宝的脐带露出根部,把脐带和周围的皮肤轻轻擦拭一遍,起到消毒的效果。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用棉签蘸取浓度95%酒精再擦一遍,这个浓度的酒精能起到干燥伤口的作用。
3.如果宝宝的脐部有些潮湿,最好给宝宝裹上一层纱布,防止出现感染的现象。如果干燥状况比较良好,直接给宝宝包上尿布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尿布千万不要超过宝宝的肚脐,防止摩擦发生感染。
婴儿脐带哪些问题需要就医1.脐肉芽红肿
在宝宝脐痂脱落之后,脐带的根部会因为受到一些外界物质的刺激,出现一些很小的肉芽组织,这些肉芽伴有少量透明黏液,如果及时护理则容易复合。但是,如果这些肉芽中出现的黏液有血迹,并伴有恶臭的味道,迟迟没有干燥愈合,要及时咨询医生。
2.脐带发炎
如果脐带或者脐窝出现皮肤红肿和有异味的分泌物,不要忽视脐部发炎的问题。在给宝宝护理脐带的过程中若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及时给宝宝清洗和消毒,如果长久没有好转要去医院就医。严重的脐部感染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败血症的危险。
3.脐肠瘘
脐肠瘘又叫卵黄管未闭合,卵黄管是胚胎初期联系中原肠和卵黄囊的重要纽带。如果宝宝脐带脱落后,脐带部位出现鲜红的粘膜,并有肠内液体往外流出,说明卵黄管没有闭合。这种流出的液体会刺激宝宝的皮肤,导致糜烂等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4.脐部湿疹
由于各种护理不当,导致宝宝脐带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的疹子或者糜烂等症状。有时候瘙痒的很容易让宝宝到处乱抓,更容易出现感染的机会。建议出现这种情况要保持干燥,并及时咨询医生用药。
5.脐疝
如果宝宝脐带部位过于薄弱,腹腔内的容物就很容易突出来,这种情况就是脐疝。主要表现为脐带部位出现一个球形或者半球形的肿块,会随着宝宝的大哭而增大,不哭的时候就恢复症状。宝宝出现脐疝越早治疗越好。
6.脐茸
宝宝脐带脱落之后,如果在脐部的表面出现类似息肉一样的光滑鲜红的增生物,伴有少许的脓液,有可能就是脐茸。它不等同于脐肉芽肿,但治疗方法类似。
宝宝脐疝的症状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阴囊疝气太大则会引起行动的不便。
尽管新生儿断脐后在腹壁形成一薄弱区,但随着宝宝的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增强,脐环缺损会逐渐变小,加上小儿无端哭闹的减少,典型脐疝绝大多数可在1-2岁间自愈;此外,脐疝嵌顿的机会远低于腹股沟斜疝,即使嵌顿也容易复位,故脐疝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医生只是给予解释。对部分较特殊的病例采用如下的方法:
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粘贴要领是: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另一种方法为“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先选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腹带操作较简便,家长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受到过分忧虑的家长(特别希望宝宝能得到治疗)的欢迎。有些家长沿用旧习,采用大铜钱或硬币以布带勒紧腹部,企图挡住脐疝膨出,既无疗效,还可能造成损伤,所以应弃之不用。
若病儿2-4岁以后脐疝仍不愈合、或脐环径较大(超过2厘米),或内脏与脐疝疝囊有粘连(疝内容不能完全复位)以及少数不典型疝持久不愈者,可考虑脐疝修补术。
脐疝的饮食和保健
脐疝气多数属于良性的身体症状,通常不需要医疗处置介入即可自行复原。因此,居家照护便成了父母的重要任务,只要留意宝宝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并及时观察脐部凸起处是否有异常即可,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反应,则需尽快就医。
【护理守则】
1、判断哭闹原因
在宝宝哭闹的时候,首先应该安抚,并判断哭闹是否因为脐疝气所引起。虽然脐疝气算是良性症状,但是家长仍需留意观察脐疝气的情况。和腹股沟疝气不同的是,脐疝气多半会自行复原,而且几乎都不需要进行手术,但腹股沟疝气几乎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改善症状。
2、平时注意观察
妈妈不需要每天按压脐部,以观察肠子是否跑出,只要在平时注意观察就可以了,比如在给宝宝换尿布或宝宝睡觉时,顺便观察脐部外观即可。在宝宝比较放松、情绪比较平静时,脐部的小包会稍微下陷一些,就像吹饱的气球稍微放了一些气,表皮变得皱皱的,但是,当宝宝开始活动或哭闹时,脐部的小包又会变得较为饱满。
3、不宜用东西压
有些妈妈用硬币直接压住凸出的脐部,希望通过压力来改善状况。但是,陈培涛医师特别提示,不论用硬币压,还是用胶带或衣物缠住,对脐疝气都没有实质疗效,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肤炎,特别是在夏天,更容易因为闷热而出现痒疹。
4、注意正确触感
如果是正常的脐疝气,在往下按压时,触感就像是戳一个充气没有充饱的气球,而且能很顺利地往下按压,中途不会遭遇任何阻力。
5、保持皮肤完整
在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气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护理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得了脐疝该怎么办
保守治疗。基本上的原则都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指家庭护理。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哭闹、腹部用力,减少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发生。
动手做一个小脐贴。如果父母不愿意冷眼旁观,听之任之,很想帮宝宝做点什么,专家建议可以剪一个大一点的硬纸片(比脐部大一圈),用棉花把硬纸片裹上,做成一个软软的棉片,对准宝宝的脐部,用婴儿腹带把纸片勒住。这样能有一个阻止肠管等从脐部突出的阻力,又不至于伤害宝宝的皮肤。
其实脐疝宝宝的护理都是一些辅助办法,也是给家长心理的安慰。而自愈,还是要靠时间和宝宝自己。
宝宝有脐疝怎么办
保守治疗。基本上的原则都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指家庭护理。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哭闹、腹部用力,减少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发生。
动手做一个小脐贴。如果父母不愿意冷眼旁观,听之任之,很想帮宝宝做点什么,专家建议可以剪一个大一点的硬纸片(比脐部大一圈),用棉花把硬纸片裹上,做成一个软软的棉片,对准宝宝的脐部,用婴儿腹带把纸片勒住。这样能有一个阻止肠管等从脐部突出的阻力,又不至于伤害宝宝的皮肤。
其实脐疝宝宝的护理都是一些辅助办法,也是给家长心理的安慰。而自愈,还是要靠时间和宝宝自己。
什么情况该去就医
4岁还没有痊愈时。如果宝宝到了4岁左右,脐疝还是没有自愈,而且脐环缺损仍然比较大(直径>1.5厘米)的话,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医生会为宝宝人为修补缺损。
发生嵌顿时。嵌顿是指肠管从脐部突出但不能自动还纳(缩回)。脐疝宝宝发生嵌顿非常罕见,因为大多数脐疝很容易就能够还纳。
如果宝宝平卧安静入睡后,轻轻挤压他的脐疝,并不能按回去,或者发现脐疝处皮肤发红,宝宝伴有哭闹厉害,腹痛表现,都应该早去医院。
婴幼儿脐疝的症状
1、一般来说婴幼儿脐疝都是在脐带结扎时候的深度,还有小孩小的时候饮食吃的特别多,肚子张力比较高,或者小孩爱哭闹,这种情况引起的脐疝。如果脐疝比正常的大一点,叫脐膨出,这样随着腹部张力大了以后就慢慢好了。
2、婴幼儿脐疝患者在肚脐部位会有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其表面薄而光亮,按之柔软。婴幼儿脐疝用指按压时肿物会消失,还可摸到未闭的脐环;移去手指,立刻恢复原状。小儿站立、哭闹、咳嗽等腹壁压力增大时肿物出现,安静或卧位时肿物消失;而新生儿及小婴儿则不消失。
3、当小儿安静时突出的肠子就会返回腹内,之后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脐疝患者一般并无痛苦,不会引起胃肠功能,仅极少数发生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家长要注意,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对小儿百依百顺,必须注意这一点。
4、婴幼儿脐疝患者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和保健,最迟拖延至一岁以后宝宝脐疝还未自愈就应考虑治疗。目前治疗疝气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宝宝脐疝也好,其他部位疝气也好,都要积极治疗,一旦久拖不治,发生嵌顿,不仅宝宝承受更多的痛苦,影响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危及宝宝的生命,造成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
婴儿肚脐眼发红是什么原因
1、肚脐没有闭合好的宝宝,在哭闹、咳嗽、腹泻时,附近的肠子便被挤压到腹壁以外,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包,这就是脐疝气。
2、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
3、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包包摸上去非常柔软。一般来说,在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会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选择处理方法。
面对一个新生命,需要爸妈的细心护理,如果发现宝宝肚脐突出就要根据症状判断是否是脐疝,以便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以上的就是婴儿肚脐眼会发红的原因的分析了,希望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到正在烦恼的爸爸妈妈们,孩子是自己一生的骨血,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相信做父母的都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的,祝愿大家可以一家幸福。
婴儿治疗疝气最佳方法
婴幼儿常见的疝气主要是有腹股疝和脐疝,脐疝主要见于脐窝,有一个突起的包块,在咳嗽、哭闹或者肚子胀气的时候比较明显,一般脐疝在1岁以前是没有特殊处理的,一般可以用一块钱硬币大小的护脐带压一下,或者去网上专门购买疝气用的带子压一下,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患腹股疝的男宝宝有阴囊肿大,或者腹沟那里有突起,也是一般在腹压增大,像咳嗽、便秘、肚子胀、或者是哭闹的时候会有一个突起的包块,在他安静的时候会变小,就是说可以回纳回去。如果宝宝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像是突然的哭闹不安,疝气包块有青紫、瘀紫,这种情况需要急疹手术。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一般是2岁以后再去医院做手术,做疝气修补治疗。有疝气的宝宝的家长要多注意一下皮肤的颜色和宝宝的一般状态怎么样,如果发现有破伤风,或是外面皮肤颜色的改变,就怕疝气的嵌顿,这种需要急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