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1)连续出现3次或3闪以上的室性早搏,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秒),频率在140-200次/分,节律均齐或稍不均齐;

(2)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如能发现窦P,则窦P频率较慢,P波与QRS波无关;

(4)可见心室夺获或/和室性融合波;

(5)具有起止突然的特点,每次以期前收缩的形式开始,以代偿间歇的形式结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

QRS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能提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时对心脏功能影响不严重。

(2)发作以提前的P波开始,P波与QRS波群有关,说明激动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

(3)阵发性心动过速时节律绝对规整。

(4)心动过速发作前后,窦性激动的QRS波群亦宽大畸形并与发作时形态相同。

(5)按压颈动脉窦时,可能为立即恢复窦律或无反应。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可能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原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2)心动过速发作后迅速出现心衰或休克。

(3)发作以提早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开始,之前无相关P波。

(4)R—R间隔不太规则。

(5)房室脱节,房率<室率。

(6)发作间歇时可见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7)出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该特征出现,基本确诊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8)出现多源、双向及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9)按压颈动脉窦对心率无影响。

4

几种类型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平行心律性室速 本型多见于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亦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

(2)反复型单形性室速 本型室速常因疲劳、情绪激动、失眠所致。

(3)双向性室速 多见于严重心脏病合并洋地黄中毒,尤其是伴低血钾者。

(4)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阵发性室速) 常见于急性心梗、洋地黄过多、高血钾、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病。

(5)束支折返型室速

(6)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以往称尖端扭转型室速)

(7)多形性室连正常QT间期

什么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窦房结以外的节律点引起的一种阵发性、规则而快速的心律。相当于一系列快速连续出现的过早搏动。可分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两种。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类型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较严重心脏病或药物过量如洋地黄、奎尼丁等。

(1)临床表现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有些几年发一次,有些一天发几次。发作时可有心悸、头昏,如心率过快或发作时间过长,尤其是有心脏病者可发生休克或心功能不全。

(2)类型

①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大多心律绝对规则,心率可达160-220次/分,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刺激迷走神经或按摩颈动脉窦可使发作突然中止。患者可感心悸、头晕、胸闷、气憋、心绞痛、呼吸困难、晕厥等。听诊心律整齐,心音强度一致。

②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点为心绞痛、呼吸困难、低血压以至休克、晕厥或猝死。听诊心律稍不规则。心率多在140-220次/分左右,第一心音强度不一。

(3)理化检查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室上性早博,频率在160-220次/分、节律非常匀齐。不易分辨出P波。 QRS波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形态正常。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室性早博,其QRS波时间大于0.012秒,有继发ST一T改动,频率在140- 200次/分,节律轻度不齐。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波无关,且P波频率比QRS波的频率缓慢,即房室分离。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心脏预激综合症什么表现

预激本身不引起症状,但常导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发生的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与一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

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一)房室旁道 ①pr间期(实质上是p-δ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大多为0.10秒;②qrs时限延长达0.11秒以上;③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与其余部分形成顿挫,即所谓预激④继发性st-t波改变。

上述心电图改变尚有分为a、b两型的。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均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预激,而后者提示右室前侧壁心肌预肌。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二)房结、房希旁道pr间期少于0.12秒,大多在0.10秒;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这种心电图表现又称为短pr、正常qrs综合征或l、g、l(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

(三)结室、束室连接?pr间期正常,qrs波群增宽,有预激波。

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预激表现大多消失,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房扑或房颤时,qrs保持预激特征的不少见,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畸形宽大的房扑或房颤;心室率大多超过200次/min,甚至可达300次/min。房扑时可呈1:1房室传导,并可能辨认房扑波。房颤时心室律不规则,长间歇之后可见到个别qrs波群形态正常(可能为旁路不应期延长,房室结内隐匿传导作用消失后,冲动全部或大部经房室结传导所致),并可能辨认房颤波。心室率极快时,还可伴有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

除上述心电图特征外,心电向量图可作为诊断依据,其特征是各个面上QRS环起始部分运行缓慢成一直线,持续可达0.08秒,以后突然转向并以正常速度继续运行。QRS环运行时间可超过0.12秒。希司束电图和体表或心外膜标测(mapping)有助于鉴别各项顶激和进行旁路的定位,在确诊旁道是否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方面起重要作用。

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

一般心动过速是室上性的,如窦性心动过速等。室性的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变化,超过160次/分不马上处理会丧命的。因此首先要弄清心律失常的分型(心电图即可诊断),然后才能作出处理。

青少年有心律失常现象,大多为生理性现象,不足为奇。偶然感觉心脏跳动得厉害,估计是心律增快,一般不要紧。可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排除房室旁路(预激综合症)。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反应

心房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发的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但频发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多见于多种心脏疾病。

异位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后者QRS波宽大畸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扑动与颤动:分为心房和心室两大类。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的“F”波,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扑动与颤动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早搏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本病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心性猝死。

1、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2、心室颤动(VF)

是由于许多相互交叉的折返电活动波引起,其心电图表现为混乱的记录曲线。VF常可以致死,除非用直流电去颤(用胸部重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去颤难以奏效).

3、心性猝死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

心律失常的特点

小儿因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心脑的生理(如心肌细胞传导系统、起搏系统)处于逐渐发育健全的时期。因此,其发生心律失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生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症候群等,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育日臻而自行消失。

(2)新生儿期窦性心律极不稳定,婴儿期易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

(3)如胚胎发育中,房室结区及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导致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4)小儿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异位心律,第三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居首位,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仅此两项占心律失常心电图的78 6%,二者多数为生理现象。小儿异位心律中以过早搏动(早搏)发病率最高,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结性较少见。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首位,右束支传导阻滞次之。而室性过早搏动,常找不到肯定的原因。新生儿及婴儿早期过早搏动,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5)小儿窦性心动过缓、游走心律失常、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以学龄期儿童多见。

(6)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与成人不同之处主要是心房颤动较成人显著减少,只占0.6%,成人心房颤动仅次于室性早搏,居第二位。

(7)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先天性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发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易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纯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u波的诊断

1.心房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2.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3.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4.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5.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6.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发的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但频发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多见于多种心脏疾病。

异位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后者QRS波宽大畸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7.扑动与颤动:分为心房和心室两大类。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的“F”波,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扑动与颤动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易患心律失常的人有哪些

身体健康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可能不得病,谁也无法保证一辈子不吃药,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情绪不激动的时候,而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药物不良反应和疾病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通常情况下,患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因为心肌传导系统和心肌本身受损伤,严重影响心肌电活动,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的机会多一些。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往往见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甚至出现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易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等;扩张性心肌病较容易见到多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二尖瓣脱垂患者容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室速等。

此外,感冒患者容易出现期前收缩或房室传导阻滞,运动员多有窦性心动过缓;而老年患者易患窦性心动过缓;情绪激动的人易患心动过速;患有贫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易患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症状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症状表现特点是心律规则,心率一般在160-220次/分。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数分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常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种。前者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某些心脏病患者,后者多见于有严重心肌病变的病例。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45—60次/分,且易变动,心电图P波为窦性型。

大多属于理性,如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使用某些药物等。

相关推荐

心电图如何诊断心律停搏

心房停搏 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为: ①窦性P波、房性P'波、F波、f波与交界性和室性逆行P'波消失。 ②动态心电图不见心房波。 ③心电图及食道导联心电图未见心房电活动。 ④希氏束电图无A波。 ⑤心导管检查不见“a”波。 ⑥心脏X线透视下及超声心电图不见心房搏动。 心室停搏 交界性停搏与室性停搏同时存在者,称为心室停搏。此时心室的生物电活动和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完全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心室停搏可根据以下心电图特征得到明确诊断: ①窦性心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消失。 ②房性逸搏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

心动过速的检查有哪些

可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排除房室旁路(预激综合症)。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 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 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

心脏早搏的危害

第一,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休克者等 第二,心室颤动,是由于许多相互交叉的折返电活动波引起,其心电图表现为混乱的记录曲线,VF常可以致死,除非用直流电去颤(用胸部重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去颤难以奏效)。 第三,心性猝死,这是指人会突然性的,是意想不到的发生死亡,一般都是在发病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

心电图窦性心律特征有哪些?因为现在网上和电视的传播,许多人都知道有心动图,但是许多的人对于心电图窦性心律却基本上没怎么听说过,更不要去说怎么样去看,去了解那些图文所代表的意思。小编自认为是一个对于医药方面有所涉猎的人,可是上次我家小堂弟生病住院的时候,医生让我看着心电图机器,如果出现异常好呼叫,等他们走后,我仔细盯着那些条条线线,缺什么意思都不明白,没办法只好找到度娘可了解了大致的情况。相信许多人肯定和我一样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心电图窦性心律的特征有哪些? 一、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 1

围生期心肌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检查 可有多种心电图异常,但多为非特异性,如左心室肥大,ST-T改变,低电压,有时可见病理性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2.X线检查 心脏普遍性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心脏搏动减弱,常有肺淤血,可伴肺间质或实质水肿及少量胸腔积液,合并肺栓塞时胸片有相应改变。 3.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脏四腔均增大,尤以左心室增大为着,左心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变小,有时可见

心律失常会引起恶心吗

轻度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所以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若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当严重心律失常时,影响血液动力学,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恶心症状就可以见到,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心律失常需要治疗吗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据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可暂时不用药物治疗。 若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则需要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的患者是否可以正常进行性生活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临床表现,此类型患者可适量性生活。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此类心律失常患者建议先治疗。

心律失常需要住院吗

心律失常应根据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来判断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临床表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不需要住院。 若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则需要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速脉的诊断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1、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