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警惕这六种疾病
耳鸣警惕这六种疾病
1.耳部疾病
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有异物、耳聋等。中耳疾病中,有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较轻。
耳硬化症的耳鸣比较明显,开始时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耳鸣。而由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还是耳聋的先兆,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的发生。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所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3.鼻咽癌
大部分患有鼻咽癌的人之中都是有轻微或者是比较重的耳鸣的,这就可以看出一般患有鼻子相关的疾病都是会有轻度或者是比较重的耳鸣的,所以说一定要注意了。
人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相通的咽鼓管可以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从而引起耳鸣。
4.肝肾病
一些上班族刚参加工作不久,却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了耳鸣、耳聋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肝肾不好。不少职场人士日常作息、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很容易伤害到肝肾。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故两目干涩。虚火上扰,津不上润故咽干口燥。肝肾阴虚,心火易亢,就会导致耳鸣耳聋。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耳内中枢神经进入亢奋状态,可以听到外界并不存在而由自己耳内发出的响声,间接导致耳鸣。
6.颈椎病
当脊柱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而产生耳鸣。颈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压的那一侧耳鸣。
总是出现耳鸣的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以免贻误病情。
耳鸣警觉五大疾病
1、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自发、俄然并且通常呈现在单侧耳朵的神经性听力急速下降,通常一起伴有耳鸣,且以高腔调为主。该病病因不明,能够与肌体受冷、受热、疲劳过度、过敏或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有关,从而使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发作妨碍,供血缺乏而致使听力下降。
2、鼻咽癌:在鼻咽癌就诊患者中,大约有对折的患者有耳鸣现象,这种耳鸣常常是低频的嗡嗡声。所以,一旦呈现以上表现者,尤其是常常吸烟的男性,要高度警觉鼻咽癌的能够。
3、听神经瘤:在它的前期由于肿瘤压榨到听神经,通常会有单侧耳鸣呈现,并且是高腔调的蝉鸣声或汽笛声。开端是阵发性的,继而发展为继续性的,呈现进行性的听力下降乃至耳聋。
4、心血管病:有的心血管病患者能够会随同有双侧性、高腔调的耳鸣。这是由于内耳特别是耳蜗对血量和含氧量对比灵敏,在心血管病前期时,流向脑部的血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会下降,这就使得耳蜗的微细血管动力反常,结尾致使耳鸣。所以说,耳鸣能够是冠心病的前兆。据统计,在有耳鸣的心脏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呈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一起呈现。因而,但凡心血管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呈现耐久的耳鸣,应到医院进行心血管体系查看。
5、药物中毒:服用药物不妥会致使药物中毒,中毒表现之一便有能够是耳鸣。这是由于有的药物损伤了内耳神经所造成的。如服用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药物,可致使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逐步好转,大多不会影响听力。而大剂量的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有非常大的危害,若不及时停药,会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康复。
夏季警惕六种宝宝常见疾病
一、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预防: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症状: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预防:对于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让孩子洗手,日常用品要常消毒,不让小孩吃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感染源等等。
三、小儿热痱
小儿热痱是由于婴幼儿本身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一旦汗液长时间浸渍皮肤,便会堵塞汗腺,出现炎症反应,于是刺痒、灼热的小痱子就会“冒出来”。
症状:痱子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
预防:热痱重在预防,干爽清洁是“法宝”。夏天最重要就是别给孩子穿太多,室内通风良好,降低室温,给孩子穿着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肤的干爽清洁就可避免或减少痱子的发生。
四、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症状:不同年龄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同。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婴幼患儿表现为全身病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还有,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也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预防: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平日注意口腔清洁,幼儿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餐后用清水嗽口,以预防咽部感染;经常开窗通风,孩子的床单被褥要勤洗勤晒;打扫卫生时尽量避免尘土飞扬。
2、合理饮食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家长一方面要为孩子准备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全面、均衡;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让孩子多喝水,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少患病几率。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让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给孩子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还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4、远离病原
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致病病毒、细菌一般出现在商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避免到此类人流量大的地方逗留;雾霾天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因为雾霾中的粉尘颗粒很容易带着病菌直接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要让孩子远离已感染的人群。
5、合理穿衣
气温变化比较大的季节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穿着衣服要适宜;孩子活动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着凉;晚上睡觉盖合适的被子,不要因为被子太薄而感冒,也不要因为被子太厚造成孩子踢被。
6、体弱幼儿可用药物增强免疫力
确实体弱的幼儿,可适当使用药物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但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私自服用药物。
五、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夏季家长往往怕孩子太热,总是会让其呆在空调房里,因此特别容易得“空调病”。
症状: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久当宝宝患上“空调病”后,甚至容易引发敏性鼻炎、结膜炎等病症。
预防:
1、温度适宜
一般,空调温度在25~28度比较适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宝宝先进入房间后再打空调,要出去时应先关好空调等室温接近常温后再出去,宝宝一定要避免频繁的进出。
2、经常通风
应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有新生宝宝的家庭,使用空调时,至少打开一扇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时刻保湿
宝宝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难适应。有婴幼儿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调,首先要多给宝宝喝水,同时要人为适当增加室内的湿度。办法有3种,可以使用加湿器、屋子里摆放一杯水或摆放一些水生植物、经常开窗换气等等。
4、定期清洁
空调的空气过滤岗(过滤膜),是用来过滤空气的。如果时间太久不清洗,布满在滤网上的毛屑、灰尘等杂质就会吹进室内,散布在空气中。宝宝一旦吸入这些物质,呼吸道就会过敏或引起咳嗽。所以,大约每隔半个月,就要把空调上的空气过滤网拆下来用大量的水冲洗,室内空气质量才能有所保障。这个爸妈可以自己动手。
同时,空调器中的冷却盘也要定期清洗,这个可以向维修厂商咨询。长期生活在空调房里的宝宝,父母要保证他们每天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安装空调的房间要防止空气污染,定期开窗换气,必要时也可用药物喷熏消毒。
5、衣着合理
小儿皮肤娇嫩,出汗较多,服装用料应具有柔软、吸湿、透气性好和洗涤方便的特点,以浅色的纯棉、纯针织品为宜。在空调房里宝宝衣服要比成人多一件。
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打空调之前先给宝宝擦干身上的汗,最好洗个温水澡并擦干。宝宝在空调间内要注意别把空调的出风口对着宝宝,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的肚子、小脚保暖。不要让宝宝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间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最好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可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日光浴,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并且每天至少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以防宝宝因为吹空调而发烧。
六、暑热症
“暑热症”医学上称它为小儿夏季热,它主要在炎热的夏天时发生,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 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时间持续1 -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
症状: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疾病初起,暑伤肺胃,实证为重,可见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纳食如常,舌红,脉数等症;疾病日久,肺胃及肾,真阳不足,形成上盛下虚证时以虚证为主,除暑热症的典型表现外,还可见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大便稀溏等症。
预防:天热时不要给宝宝穿着太多或太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注意调节环境温度,如使用空调器或去凉爽的地方居住;宝宝发烧时,在确定暑热症后马上安置在室温22℃-25℃的房间里,给宝宝洗温水浴也有降温效果,但要注意水温要比体温低3℃- 4℃,每次20-30分钟,每天洗2-3次;注意给宝宝喝一些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水等饮料,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给予清淡饮食;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气、养阴清热的防治暑热症的中成药或药膳。
常耳鸣警惕这些病
耳鸣俗称“耳朵里叫唤”。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有时耳鸣也是某些疾病的先兆症状。
中耳疾病中,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轻微。鼓室负压、听骨链粘连等,均可引起耳鸣。耳硬化症的耳鸣较为明显,开始为间歇性低音调,以后逐渐加重,并可转变为持续性,这类患者甚感痛苦。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属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在老年人的感觉系统退行性变化中,耳鸣也常是耳聋开始的先兆症状。血液循环系统病变也可以引起耳鸣,来自静脉者为嘈杂声,而由动脉产生的耳鸣常与心跳的搏动相一致。
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颈动脉体瘤引起的耳鸣为单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另外,在鼻咽癌患者中,约有半数的病人有耳鸣现象。人的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有根相通的咽鼓管,它可以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引起耳鸣。
因此,出现耳鸣症状时,应该予以重视注意,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防止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过在查找病因过程中,患者也不必过分忧虑,胡乱猜测自己已患上了什么大病,如果有悲观、烦闷的心情,而这种坏的心情反过来又加重耳鸣症状,这种恶性循环作用的结果只会使耳鸣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春季老人需警惕六种疾病
1、痛风发作
痛风一般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2、心绞痛
老年人由于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以及夜间睡眠时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致心脏负荷加重。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年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3、哮喘发作
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哮喘发作时可给氨茶碱,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有些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由于饮食不节或受凉,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可致胃痛。
对于因胆结石和肾结石引发的腹痛,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可缓解疼痛。胃溃疡病人则服用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
5、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6、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
春季老人需警惕六种疾病
春季老人容易出现哪些疾病?
1、痛风发作
痛风一般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2、心绞痛
老年人由于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以及夜间睡眠时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致心脏负荷加重。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年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3、哮喘发作
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哮喘发作时可给氨茶碱,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有些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由于饮食不节或受凉,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可致胃痛。
对于因胆结石和肾结石引发的腹痛,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可缓解疼痛。胃溃疡病人则服用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
5、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6、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
处理方法是保持安静,立即给予溶解栓子的药物。平时应遵医嘱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调整饮食结构,夜间睡觉前饮水稀释血液,晚上起来时最好喝一杯凉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常常耳鸣警惕六种疾病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没事带上耳机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但是长时间的戴耳机会让人出现耳朵疼痛的感觉,您知道有可能导致耳鸣吗?那您知道耳鸣或是全身疾病的信号呢?您知道耳鸣的不同阶段症状是什么呢?今天三九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耳鸣的治疗方法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经常会听过有人说最近老是出现耳鸣、头晕的,还时不时的出现眼冒金星的现象,但是没人重视它,都是随口的说说,但是出现感觉像是耳鸣的现象,真的就是正常现象吗?
今年67岁的老陈在5年前就有了耳鸣症状,最近他感觉耳鸣的声音越来越大,他纳闷:难道是自己年纪大了所致?
一般来说,老人耳鸣有几个原因:精神紧张、疲劳;生活节奏紊乱;居住环境噪音污染;吸烟、喝酒;心血管病史、服用耳毒性药物等。
耳鸣或是全身疾病的信号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耳鸣的现象,假如您是偶尔出现就没什么大事,但是如果您是经常出现耳鸣的话,那就有问题了,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您的身体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的。
1.耳部疾病
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有异物、耳聋等。中耳疾病中,有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较轻。
耳硬化症的耳鸣比较明显,开始时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耳鸣。而由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还是耳聋的先兆,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的发生。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所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3.鼻咽癌
大部分患有鼻咽癌的人之中都是有轻微或者是比较重的耳鸣的,这就可以看出一般患有鼻子相关的疾病都是会有轻度或者是比较重的耳鸣的,所以说一定要注意了。
人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相通的咽鼓管可以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从而引起耳鸣。
4.肝肾病
一些上班族刚参加工作不久,却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了耳鸣、耳聋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肝肾不好。不少职场人士日常作息、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很容易伤害到肝肾。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故两目干涩。虚火上扰,津不上润故咽干口燥。肝肾阴虚,心火易亢,就会导致耳鸣耳聋。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耳内中枢神经进入亢奋状态,可以听到外界并不存在而由自己耳内发出的响声,间接导致耳鸣。
6.颈椎病
当脊柱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而产生耳鸣。颈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压的那一侧耳鸣。
总是出现耳鸣的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以免贻误病情。
莫名腰背痛警惕六种疾病缠身
1.背部软组织损伤或劳损,又称为背部经膜炎或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或胸肋椎关节紊乱症。这种背痛往往容易遭到医生的忽略,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不良的姿势或工作劳累常常是主因,使得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遭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或外感风寒等造成背部软组织受损,发生无菌性炎症,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背痛。
近年来人们电脑、手机不离身,空调温度一低再低;各个年龄层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情轻者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或针灸推拿解决;重者可行小针刀结合痛点阻滞均可以更有效地治疗。
2.胸腔脏器疾病,包括心脏疾病、主动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纵隔疾病。心脏病发作的常见症状是胸口疼痛。但也有人心脏病发作时只会觉得胸口隐约作痛,这种痛感不明显,但可能会蔓延到背部或胃部,造成不适感。
3.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大多数年轻患者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都会出现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但是对于老人患者而言,往往症状不明显,有的老人症状仅仅是背痛、食欲不好。
4.颈、胸椎疾病,如颈椎病、胸椎肿瘤、胸椎结核。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主要变现为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
5.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经常出现腰背痛,或者驼背,或者轻微的摔伤或背负重物后出现腰背部疼痛,翻身及活动困难,应该警惕骨质疏松症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6.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症状千差万别,早期常表现为骨痛、腰背痛,容易当成骨质疏松和类风湿疾病治疗。很多患者服用了钙片或贴膏药,却一直不见效。还有不少患者是以贫血、肾病、反复肺部感染为征兆。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致使该病的初诊误诊率高达50%以上。
芒种养生警惕六种疾病
1、防妇科病
妇女易患白带多而黄,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
2、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3、防口舌生疮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种开始,湿热更重,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就应该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黄瓜、青菜、绿豆。
可用竹叶3克、麦冬5克、金银花3克泡水饮。兼见大便秘结的可加大黄2克。如出现尿频、尿痛的就应看医生。
4、防真菌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5、防糖尿病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6、防心脏疾病
芒种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药食,如麦冬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气虚乏力者可以加西洋参3克,或桂圆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或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