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足外翻的4大要点
诊断足外翻的4大要点
足外翻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可以通过非手术方式进行矫正,以防止足外翻发展。是否存在跖趾骨关节炎,是否存在关节脱位,外翻角度和跖间角各是多少,都是足外翻诊断时需要考虑在内的。其中,双足的正位X线拍片检查是诊断足外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诊断足外翻的4大要点
足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向足的外侧过度倾斜、第一趾骨各内收的前足畸形。患者常合并有平足症。主要由于先天性或后天不适当的负重、站立行走过久,经常穿用尖头鞋或高跟鞋造成足拇趾向足的外侧过度倾斜所致。有的畸形很明显,但不痛;有的则反之。所以,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是否忽略了非典型症状
本病早期足外翻畸形并不明显,穿宽松的鞋子行走时仅不适感或轻微疼痛。临床仔细对比检查时可见到轻度姆外翻畸形。早期发现,可以非手术矫形,防止足外翻发展。
2、是否抓住了主诉抓住与典型症状
穿鞋行走时,拇趾内侧疼痛,行走困难为其主诉特征。第一跖骨头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邦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皮下产生滑囊,滑囊发生炎症时,可见红肿热痛。
3、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双足的正位X线拍片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在X线片上,可显示足外翻的程度,跖趾关节半脱位的状况以关节内侧面的骨赘。并可为鉴别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译】: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提供影像学资料。
4、是否需四诊补漏
除足外翻形外,拇趾的跖趾关节可见半脱位改变。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可有骨赘形成,局部皮肤增厚,皮下形成滑囊。第二、三跖骨关节面形成胼胝,第二趾近侧趾骨关节处背侧皮肤可见鸡眼。
温馨提示:若足外翻已形成,不治疗是无法恢复的。即使今后只穿平底鞋、宽鞋,也只能延缓它的进展速度。还有很多人以为足外翻不是病,直到病情严重,出现并趾,拇囊炎、畸形、足部疼痛时,才着急治疗,所以说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给孩子健康的小脚丫
超过六成学童有足患问题,近七成家长缺乏足部健康知识
为深入了解家长对足部健康问题的认知及关注程度,我们特地向近一仟七百名四至十四岁学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童中超过六成有足部问题,而当中近七成有扁平足、约三成有后足外翻问题,却有近四成学童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否出现足部问题,更有近七成家长对后足外翻及扁平足的认识不足。调查亦发现,有七成以上受访家长表示对子女的足部健康非常关注,但却只有三成半家长带子女作定期足部健康检查,可见家长及学童对足部健康问题严重缺乏认识。
后足外翻及扁平足对儿童潜藏严重
影响中山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黄东锋教授指出,儿童在四岁开始,脚底足弓位置慢慢成形,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儿童容易出现足部发展不良现象,家长应正视此问题,及早预防及处理。扁平足、后足外翻、X形腿及入字脚都为儿童常见的足部问题,一般家长对扁平足认识较深,但对经常与扁平足一起出现的‘后足外翻 #’认识却不多。其实,后足外翻与扁平足一样对学童的足部成长潜藏着严重影响。
后足外翻的成因分先天性遗传及后天性肌肉乏力、韧带松弛、肥胖等问题引起。后足外翻会使内侧足弓压力增加,有机会使扁平足恶化,足部容易感到疲劳及痛楚,长远可能会引起足底筋膜劳损、筋膜炎、骨刺等症状。较严重者更可导致膝关节疼痛及腰痛。(后遗症之多寡则视乎足患严重程度、体重及生活习惯等。)
如何正确的诊断扁平足
临床上分为姿势性平足症和痉挛性平足症。
1.姿势性平足症: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感足疲劳和疼痛,小腿外侧踝部时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脚背可有肿胀,舟骨结节处肿胀及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可发红,足活动内翻轻度受限。站立时,足扁平,足外翻。经休息后,症状、体征可消失。
2.痉挛性平足症: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严重,可呈八字脚步态。腓骨长肌呈强直性痉挛,足内、外翻和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固定于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即使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也难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髋、膝关节疼痛。
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本病分为三个类型,但均要在负重时观察足纵弓的改变:
1、轻型:足纵弓降低;
2、中型:足纵弓消失;
3、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时出现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二、诊断依据: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扁平足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症状表现:
临床上分为姿势性平足症和痉挛性平足症。
1.姿势性平足症: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感足疲劳和疼痛,小腿外侧踝部时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脚背可有肿胀,舟骨结节处肿胀及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可发红,足活动内翻轻度受限,站立时,足扁平,足外翻,经休息后,症状,体征可消失。
2.痉挛性平足症: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严重,可呈八字脚步态,腓骨长肌呈强直性痉挛,足内,外翻和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固定于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即使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也难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髋,膝关节疼痛。
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本病分为三个类型,但均要在负重时观察足纵弓的改变:
1.轻型:足纵弓降低;
2.中型:足纵弓消失;
3.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时出现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二、诊断依据: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足外翻的概述
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是指儿童足跟轴向外偏斜,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另外,足外翻还会会引发踝关节外翻变形。
影响:增加内侧足弓压力,使扁平足问题恶化,影响步态。
处理:可以采取物理治疗,穿生命立后跟杯加硬的矫正鞋,配合特制的足部矫形鞋垫。使后跟保持垂直位置,减低因扁平足而造成连锁性后遗症的机会。
足外翻按摩手法
一、足外翻按摩手法
一只手握住孩子的小腿,另一只手握住患足的前足,逐渐、缓慢和连续的向内向下用力。注意不能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该手法的前提是您的“诊断”和描述是正确的(足外翻),否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以上意见请参考。如果你自己确定不了,尽快到医院,想按摩,医院有康复科,找专业人员来进行。
二、足外翻护理方法
1、科学矫正足外翻,使用专业足外翻矫正器,对拇趾进行正确施压,让拇趾保持在正常的生理位置。足外翻静态矫正效果最佳,建议晚上睡觉的时候佩戴上矫正器进行静态矫正,白天穿鞋用分趾垫辅助矫正,日夜结合,坚持矫正。刚开始矫正都有适应期,建议每天3-5小时,适应以后,随着矫正进程慢慢加大矫正力度,每天矫正8个小时左右,3-5个月效果都会比较明显,矫正越久效果也会越好。
三、足外翻饮食注意
1、多食高蛋白质食物。对于足外翻患者而言,需要补充丰富的营养,尤以蛋白质为主,通常可食用牛奶、鸡蛋、豆浆和肉类等。
2、多食含碳水化合物食物。足外翻患者的主食主要以米饭、面食、粥等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为主,以免因食物过杂,阻碍营养吸收。
3、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
睑外翻如何鉴别诊断
睑外翻应与风牵出睑相鉴别:二者均有眼睑外翻,但风牵出睑多限于下睑,且无瘢痕;而本病多因胞睑自病,是瘢痕收缩而成,上下眼睑均可发生。
风牵出睑多因胃经积热,肝风内盛,以致风痰湿热上攻,气滞血壅所致。由于睑弦翻转,眼睑不能闭合,常感眼部干燥裎痛,甚至发生角膜炎。多发于下睑。
宝宝足外翻的症状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跖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跖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
(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
(2)测量第一跖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跖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跖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宝宝足外翻怎么办
本治疗方法对于9个月以内就开始治疗(最好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的孩子效果最理想。对于9到28个月之间的孩子,本治疗方法仍然有效,可以矫正全部或大部分的畸形。28个月以后,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但大多数的孩子同时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概要
1、手法治疗—经过数周的手法治疗,将足的各块骨头整复回接近正常的位置,足的畸形逐步地被矫正。
2、打石膏—每次手法治疗之后,足和小腿被打上石膏,保留5—7天,以保持足的位置。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足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
4、为了完全将足部矫形,医生通常会切断跟腱。这个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仅需10分钟。
5、支具—当最后一次石膏被除去之后,将马上为你的孩子安上一个可以穿戴的支具:
a. 坚持穿戴3个月,每天穿戴23个小时。
b. 之后的2到4年中,每次睡眠时穿戴。
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关键部分。即使你的孩子的脚看上去已经恢复正常,但如果他们不是每次睡眠时间都穿戴的话,他们的脚也会有可能再转回去,即使是在矫形超过两年半以后仍然如此
足外翻的预防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缺钙,也可能是不良的习惯造成的。宝宝睡觉时可以考虑用宽点的带子绑住或者家长辛苦点用手将宝宝的膝盖合并捏住;这样比较能把握好分寸。平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坐在推车里。 当宝宝坐在推车里时,他的腿由于骨头没有发育完全一般都是保持着膝盖向外翻的姿势。很多小孩出现足外翻、膝关节外翻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当然,不管是绑着还是捏住宝宝都不会舒服,这个时候可不能心软。越早治疗好得越快,如果选择用带子,最好事先给宝宝摸点爽身粉,可以避免长痱子。孩子不睡觉时最好不要绑。持之以恒相信宝宝会很快好起来的。
足外翻定义:
名称:后跟外翻。
定义:在站立时, 后跟倾斜过多. 通常附带扁平足、X型腿出现。
成因:通常和扁平足一起出现, 成因也分先天性遗传及后天性肌肉乏力, 韧带松弛, 肥胖等引起。
影响:增加内侧足弓压力, 使扁平足问题恶化,影响步态。
处理:可以采取物理治疗,穿生命立后跟杯加硬的矫正鞋,配合特制的足部矫形鞋垫。 使后跟保持垂直位置,减低因扁平足而造成连锁性后遗症的机会。
足外翻的症状
1、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2、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3、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4、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X型腿是佝偻病吗
宝宝1岁内大都有轻度的膝内翻——“O型腿”,但不严重;1岁半~6岁时,又常会转成轻、中度的膝外翻——“X型腿”,但不严重。轻度的膝内翻和轻、中度的膝外翻,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7岁前能自行矫正。当然也有少数可能是病理现象,如果宝宝的身高明显比同龄的宝宝低,膝内翻/膝外翻明显比同龄的宝宝严重,或左右侧不对称(某一侧比对侧严重),亦或7岁后没有自行纠正,则应及时到骨科就诊。
外翻脚型鉴别诊断
内翻足:由于腓骨长短肌瘫痪引起行走和站立时仅能以足外侧负重和着地,脚向内侧翻倾,跟腱也向内侧偏斜。
马蹄足:又称下垂足、尖足,由于胫前肌瘫痪造成,在站立时仅能以前足着地,踝关节过度跖屈,足跟不能负重着地,患足跟腱挛缩变短,马蹄足和内翻足常同时存在。
仰趾足:也称为跟足,跟行足,多见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瘫痪和先天畸形所致,站立,行走,负重时以足跟着地,足尖上举,踝关节背屈明显。
弓形足:足的纵弓明显高于正常,足弓测量时角度减少,并无不适感,是由于足内在肌与外在肌受力不均衡引起。
锤状足:足横弓过度松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