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1、消毒隔离 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5、皮疹的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的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7、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和湿疹区别
1、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和湿疹的发病部位是不同的,手足口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就是手部和脚部以及口腔等;而湿疹的发病部位不仅仅局限于手部或者是脚部,在躯干、肘关节、四肢、脸部等都有可能会出现。
2、形态不同
手足口病和湿疹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手足口病出现的皮疹主要就是疱疹,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小红点,慢慢就会变成小水泡,而且皮疹是随着皮肤横纹的走向长的;而湿疹主要的表现就是皮肤会有潮红现象,同时还会有瘙痒现象,有时还会发生溃烂或者是渗液。
3、分布规律不同
手足口病和湿疹的分布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手足口病严重的时候也会在四肢、躯干等部位出现,但是它的分布规律通常是呈离心性的,也就是说会分布在四肢的末端;而湿疹则正好相反,它是呈向心性的分布。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手足口病和湿疹区别也有一定的了解了。不管是手足口病还是湿疹,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难受的,家长们发现之后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反复或者是恶化,影响孩子日常生活。
手足口病复发该怎么办
针对手足口病复发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手足口病一定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复发性,它可以通过我们的呼吸,通过一些唾液进行传播,手足口病治愈之后,仍然要注意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勤洗澡,多通风等地,这样才能够避免手足口病的再次复发。
手足口病需要隔离几天
一般隔离2周,即14天即可。
我们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病毒感染其他健康人群,因此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隔离工作。通过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来看,90%的手足口病都是轻微病症表现,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即可痊愈,之后通过1周左右的观察护理即可外出上学。因此隔离期通常规定是14天。
手足口7天后还会传染吗 手足口病7天后还会传染吗
看患者是否完全痊愈决定。
通常我们说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发病期就是一周,一周过后这个病就好了,但这是针对手足口病症状轻微的情况下的治愈期,若患者病情严重,那么治愈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即使病情过了7天后也还可能处于病期感染期,仍然会有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因此大家不能片面的说手足口病7天后就不会传染了,而是要根据患者是否完全痊愈决定。
手足口疫苗可以预防多久
因为这个疫苗上市的时间还没有太长的时间,根据研究,在接种两剂次以后26个月,体内抗原免疫阳性还有85.7%,所以两年是没有问题的。手足口病的预防针一般管个两三年。但不是说接种以后就绝对能避免手足口病的感染。只是对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而已。机体是否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又有多种因素决定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病毒的数量、病毒的毒力,都是决定抵抗力强弱的。比如说病毒的数量多,毒力很强,超过了机体的免疫力所能抵御的范围。那么一样会感染病毒。多锻炼身体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最好方法。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脚嘴都有吗
基本是的。
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幼儿的观察来看,基本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都会在手脚心、手臂、腿部、臀部皮肤、口腔内出现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这些疹子不痛不痒,会随着孩子病愈而逐渐消失,并且病愈后还不会结痂留疤。
吃什么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预防的药吗
有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我国在2016年上市了针对手足口病EV71型肠胃病毒疫苗,对预防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接近100%的效果,但不能预防其他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过目前引发幼儿手足口病的基本都是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打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备注:市面上所说的一些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均无预防措施,不要随意让孩子服用,以免出现某些副作用。
儿童手足口病的这些症状 千万不能忽视
相信很多家长对手足口病都有一定的了解,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6~8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而抵抗力弱的儿童是最容易被袭击中的人群。那么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呢?
手足口病初期的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推拿管用吗
管用。
手足口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了什么病症,我们就根据这种病症来对症治疗,但对手足口病本身是无法治疗的,因为这时一种自限性疾病,等所有的病症结束后,身体会自然而然产生抵抗力自愈,而用推拿的方法对手足口病出现的口腔溃疡、口痛、发烧、呕吐、厌食等病症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又安全,是作为家长护理小儿手足口病必不可少的妙招!
手足口病的饮食禁忌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手足口病饮食禁忌非常受家长重视,为了提高大家对手足口病饮食禁忌的认识,本文将详细介绍手足口病饮食禁忌,大家快来了解一下吧: 手足口病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如果在夏季得病,儿童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大家都会选择冰冷的食物,这会影响手足口病患者的肠胃健康,导致本来就没有什么食欲的患者更加吃不下东西,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要多吃,因为辛辣食物属热性,吃了很容易上火,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吃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病情,所以辛辣食物不能吃。
手足口病在家怎样消毒 手足口用哪种消毒液才管用
可使用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进行杀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某些药物具有抗性,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消灭作用,另外普通消毒剂乙醇、乙醚,甲酚皂液等对手足口病也都通通无效。
但手足口病却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可使用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0.1mol/L盐酸及0.3%甲醛进行灭活,并且病毒在60℃左右即可被迅速灭活。
手足口病一般几天能好
一般的手足口病在一周内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因为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如果在发现病情的时候能够及时治疗并适当处理,基本上在一周之内,病情就能够完全康复,但如果对手足口病没有足够重视,可能会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病情才能够得到缓解。
手足口病能终身免疫吗 手足口病长大了就免疫了吗
不是,仍然会感染病毒,但通常不会发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重症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这是因为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缺乏足够的抵抗力,最容易被感染。但其实手足口病也会对于年长儿童和成人也能被感染,只不过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好,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年长儿童和成人感染会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