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欲太强怎么办 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
父母控制欲太强怎么办 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
独立生活的能力是脱离父母控制的重要保证。
独立能力可以保证自己的自由性,在严重到难以接受时,可以选择“离家而去”,独立生活。
最好保证隐秘性,由自己把控主动权,住家时间最好不要每次超过三天。
自闭症长大后会怎样 自闭症长大后会改善吗
自闭症孩子如果经过科学合理的及时治疗,症状会得到改善。
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在训练之后可以拥有独立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重度的孩子也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改善非常好。
直升机父母改变
1.父母自己不愿意与孩子“断奶”
到了本该“断奶”的阶段,很多父母也舍不得孩子从自己身边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说是孩子依赖父母,倒不如说是父母自己不愿意与孩子“断奶”。陪着孩子睡,自己才能睡得香;喂着孩子吃,自己才能安下心;围着孩子转,自己才能闲不住。
2.“爱孩子”演变成一种伤害
无论是孩子的生活,还是孩子的学习,我们都要去搀和。这些做法,大多数时候都会被父母冠以“爱孩子”的美名。然而,这些看似对孩子的爱,却显得有些变态和扭曲,最后甚至演变成一种伤害。不仅害了父母自己,而且害了孩子一生,甚至害了一家人。
如果把孩子当宠物养,也许这样的爱,还会让对方感觉挺惬意的,不用动脑筋,不用独立面对,就有人帮着承担、帮着解决。但是,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人,而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融入社会才会体现价值。每个人都是社会最小的单元,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己做主和自我控制的权利。
3.依附父母生长的人最终失去自主性
一个总是依附于父母生长的人,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最终失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孩子心里,只要任何事情都能寻找到靠山,孩子就容易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如果我们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进行“断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屁孩”,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很难得到顺利的发展。
4.转变观念,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转变一个观念,孩子是你生的,但是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续,孩子是要继承我们的意愿,弥补我们生命中的遗憾的。于是,我们对孩子有非常多不合理的期望,于是我们管得太多,安排太多,甚至安排他的全部人生。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能担负责任,事事依靠父母,不快乐、不幸福、无法自律的人。
5.扮演好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
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试图去霸占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只是有机会照顾而已。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鼓掌,我们需要扮演好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
胎中胎是怎么回事 胎中胎能存活吗
寄生胎无独立生活能力,但于寄主体内仍是活的组织,并随寄主的成长而增大,营养供给来自寄主,常因营养缺乏而造成发育不正常或严重畸形。寄生胎的存活年限会随宿主年龄的增长而存活很久;最长可达30-40年,然而多数是在宿主幼小时出现不适症状后通过手术取出。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1、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帮助孩子克服依赖的心理
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困难自己去解决
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顺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4、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权利自己去选择
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可先让她看看小组活动,本来家长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此时,家长可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培养孩子独立的好处
1、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像是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脸、脱鞋子、吃饭、整理玩具等,会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还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态度
孩子如果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话,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会比较独立,当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一些事情后,也容易变得有自信,这对孩子培养负责独立的态度也很有帮助。
3、孩子会变得更坚强
一个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会怎么面对呢?大概会跑回去请父母帮忙吧。而遇到父母也帮不了的问题,就只能被困难打倒。而从小就能够独立的孩子,就算面对困难也会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撑过去,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强大。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3、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宝宝2岁可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 开始教育 多数人学 时间 会时间
学拿勺子凹面向上装上食物(但吃不到嘴里) 300天 12个月
成人为他穿衣时懂得配合(穿衣时会伸手入袖, 300天 13个月
穿裤时自己抬腿)
大便前会叫“唔” 330天 13个月
开饭时知道食物烫能安静等待,不动手打翻食物 345天 14个月
会抓帽子放在头顶上 12个月 14个月
会自己用勺装食物放入口内 12个月 14.5个月
有小便时会及时找便盆坐下 12个月 15个月
自己用勺吃饭,能吃掉全量的一半 15个月 18个月
自己端杯喝水不漏或少漏 15个月 18个月
会脱掉帽子和鞋 15个月 18个月
会拿板凳给大人坐下 15个月 18个月
模仿大人抹桌子,扫地 15个月 18个月
会脱裤衩 16个月 19个月
大小便时会拉开松紧带裤子或扒开棉裤 16个月 20个月
会自己洗手并擦干,学习用手绢擦嘴和鼻涕 18个月 24个月
自己会脱上衣 18个月 24个月
自己会脱裤子 21个月 24个月
唐氏综合症能治好吗
1.医学领域
虽然,在当下的医学技术条件下,尚无治愈唐氏综合症的有效手段,但还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它的危害。患者如伴随有先天性的心脏或消化道畸形,要及时做矫形手术。
2.家庭方面
患儿免疫能力较差,父母要予以更多的保护,尽可能避免其被外界致病微生物所感染。此外,父母要努力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解决他们行为方式的诸多问题,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社会方面
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医疗和特殊教育方面的资源。针对这样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在智力和行为能力方面的差距,甚至可以让他们在经过这一阶段的特殊教育后接受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使其拥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以便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发育迟缓是指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的症状:
1、智力发育迟缓。该类患儿在婴幼儿期症状并不突出,只是说话、走路等较正常儿童略微迟缓,因此不易被识别。上学后可学会一定的阅读、书写及计算技能,但因患儿记忆力、理解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均较差,因此,学习困难往往很明显。
2、语言发育落后。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1**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3、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
4、运动发育迟缓。发育迟缓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智力低下是指儿童时期大脑发育异常或没有发育,智力没有达到正常人水平,智商在70分以下,同时伴有社会生活能力的缺陷,多数是由于先天因素造成的。现在人们常说的智力不足、弱智儿、先天呆傻、大脑发育不全和智力低下都是同一个意思。智力低下又分轻、中、重、极重4度,轻的可以上小学,能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极重的不会说话、不懂事,只会吃喝、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什么
如果你是单亲父母,将会面对一连串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父母离异,伤害最大的是孩子,面对孩子,建议你做到以下几点: (1 )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 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 (3) 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父母控制欲太强怎么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不能通过言语解决,那么经济的独立是保证脱离控制欲的重要前提。
经济独立可以避免过多有求于父母,父母没了控制的物质基础,自然控制力度下降。
如果经济尚未独立,只能是能躲则躲,毕竟离开父母难以生存。
培养孩子独立性应从小做起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早教行为。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创新,学会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多一分担当,多一些磨练,将来更加容易溶入社会的群体生活中。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自制力差的原因 缺乏独立思维与行动
80后、90后的大部分城市人群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手父母的关照非常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兴趣皆有父母安排,在父母的干预下,独生子女在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能力上有所欠缺,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在成年后也演变成彻底的被动,缺乏自制力。
青春期心理特点
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青春期总是会令人怀念的,不光是情窦初开,而且成长的过程也令人很享受。但是,现在青春期少男少女可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上总是出现一些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正确解决,恐怕影响非常大。那么,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哪些呢?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人在心理特点上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处在青春期的人在出现心理独立性、成人感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会有所加强。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
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走向成功的前提。自立自强应该从儿童时期培养,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呢?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曾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开展了一项有关幼儿独立性的调查。调查选择了4464名3~7岁幼儿的父母,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状况、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幼儿个性发展现状、家庭教育基础及环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3~6岁,四大城市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比例由25%增长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从3岁的21%下降到6岁的11%。从数据来看,能自己穿衣服的孩子随年龄的长大而明显增加。但是实际上,幼儿在两岁就开始有自己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到3岁就可以独立穿衣服了。从调查结果看,到了6岁,仍有相当比例的幼儿不自己穿衣服,无论是什么因素,都不利幼儿成长。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显示幼儿独立性的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则在8%左右;当孩子做事的时候,3~6岁的孩子,有20%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
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仅占全体孩子的8%,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略有下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孩子都要求别人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此外,20%左右孩子3岁的时候经常哭,到了6岁依然如此。
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严重不足,幼儿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独立能力培养的关键
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动作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独立能力培养的要点
1、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3、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对孩子晓之以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那就是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担心或不安而采取过分保护、包办代替以及控制孩子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式。
过度保护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父母常常为孩子过分地担心与不安。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父母唯恐孩子学不会,考试考不好,老师会批评。二、时时处处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业、健康、交友甚至前途有太多的担心和不安。这种不安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分地负责,给予过度的帮助和保护。三、对孩子严加控制。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倾向,希望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观点,如果父母对孩子时时过度保护,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有追求和目标。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使孩子丧失学习责任感。二、剥夺孩子能力增长的机会。三、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四、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责任感的丧失使孩子经常不能独立品尝成功的果实。“你看怎么样,我给你讲对了吧,让你背这个对了吧。”父母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尽管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会有独立品尝成功果实的体会吗?如果是孩子独立完成考了好成绩,他会特别开心,也会形成他日后学习的一个推力。
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应该让孩子做学习全过程的主人
一、培养孩子学习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后果。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的作业、考试错得很多,在班里很没有面子,被老师批评,就情不自禁地包办代替。父母要丢开这个面子,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任,他上课没注意听,写作业不认真,知识没掌握,测验没有好成绩,哪个地方错了,孩子下次就会警醒,而父母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这种责任心,过后还会错。
二、要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全过程的主人。学习全过程从预习开始,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并检查,有错误要及时改正,之后是复习,迎接考试,考试后要总结,改正错题。而很多父母除了上课不能跟着听,其他过程几乎都在参与。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主动学习,还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三、如果孩子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父母不要立即上前告诉孩子答案,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要让孩子养成主动找错、改错,不懂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的习惯。这是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关键因素。现实情况是父母给孩子找错,错题本也是父母抄,然后再讲解,督促孩子改正。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是学习却这么费劲,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以及父母在学习上过多地参与和关注。孩子抱怨没有时间玩儿,情绪不高,学习热情衰减,学习上肯定不能积极面对,只剩消极抵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