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妈妈应防止宝宝发生坠床

妈妈应防止宝宝发生坠床

儿中心护理部对儿童坠床进行过调查。从宝宝会翻身起,就可能从床上跌落。到了7-8个月,宝宝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抓东西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时,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了。

在儿中心住院病房里,对患儿发生意外坠床事件都会进行登记。当一个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会向家长宣传预防孩子坠床的知识,尽管如此,每月报告仍会出现1-2例患儿坠床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疏忽所致。随手拉上床边护栏,是家长们必须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儿中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坠床意外都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发生的。调查随机问过一些患儿家长:“如果你有急事要处理,会把孩子放回床上并拉上护栏吗?”50多位家长中,不到20位会做到位,更多的家长会忘了拉上护栏。更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沙发上,开个门1分钟也不到,应该不会有问题。”殊不知,1岁左右的婴幼儿没有危险意识,意外往往就在瞬间发生了。

婴幼儿发生坠床后,如果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抽搐、呕吐频繁、耳鼻内流血或流水、躁动不安、单侧或双侧体瘫痪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治疗。

不怕宝宝睡觉滚下床的招数

床边地上铺软垫

在床边的地板上铺上软垫,这样万一宝宝不小心掉下床,也不致于直接撞在地板上。

婴儿床边禁放台阶

婴儿床不宜放在有高度落差的地板边缘,否则,万一宝宝不小心摔下床,可能会继续滚落到较低的地板上,又多受一次伤害。

婴儿床周边谨防尖锐杂物

移除婴儿床周边的杂物,尤其是尖锐物品。如果婴儿床附近有家具的棱角(如柜子或桌角),应该在转角上加装软垫,或者用布将尖锐的角包裹起来。

婴儿床装有护栏

现在的婴儿床一般都装有护栏,如果没有,家长可自己在婴儿床边加装护栏,以避免宝宝不小心跌落。此外,提醒爸爸妈妈们,婴儿床护栏的间隔距离必须小于10厘米,才不会出现宝宝头部被卡住的危险情况。>>>推荐阅读:妈妈应对宝宝倒睫的办法

宝宝坠落时的紧急处理

1.固定伤处

宝宝不小心掉下床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紧急止血

宝宝掉下床后如果发生流血的状况,可先进行止血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

宝宝摔下床哪些反应不正常 宝宝坠床怎么确定没事

宝宝坠床后,如果没有外伤,宝宝哭闹一会就安静下来,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好,四肢活动自如,没有呕吐、头痛、嗜睡等情况,连续观察两天什么没有异常的话,就可以确定宝宝没事啦。

妈妈应防止宝宝发生坠床

在妈妈转身拿干净尿布的一瞬间,11个月大的苗苗(化名)从床上掉下来,门牙被狠狠地撞掉。“好像大部分孩子都有从床或椅子上掉下来的经历。”一位母亲不无担心地说。儿科医生提醒,坠落伤已成为婴幼儿直至儿童期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部意外伤害的25%以上,多发生在0-6岁的儿童。

儿中心护理部对儿童坠床进行过调查。护理部主任表示,从宝宝会翻身起,就可能从床上跌落。到了7-8个月,宝宝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抓东西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时,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了。

在儿中心住院病房里,对患儿发生意外坠床事件都会进行登记。当一个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会向家长宣传预防孩子坠床的知识,尽管如此,每月报告仍会出现1-2例患儿坠床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疏忽所致。随手拉上床边护栏,是家长们必须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儿中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坠床意外都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发生的。调查随机问过一些患儿家长:“如果你有急事要处理,会把孩子放回床上并拉上护栏吗?”50多位家长中,不到20位会做到位,更多的家长会忘了拉上护栏。更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沙发上,开个门1分钟也不到,应该不会有问题。”殊不知,1岁左右的婴幼儿没有危险意识,意外往往就在瞬间发生了。

婴幼儿发生坠床后,如果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抽搐、呕吐频繁、耳鼻内流血或流水、躁动不安、单侧或双侧体瘫痪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治疗。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怎么办

1、 宝宝坠床因惊吓而高声急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安慰,很容易产生情绪激惹、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 妈妈应及时抱起宝宝,用手安抚宝宝的身体,温柔地跟宝宝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可以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2、 如果宝宝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较小,进行外伤处理即可。

3、 宝宝摔到头部后,没有出血,有小肿包时,应立即用冷敷处理。如果肿包较大或较红,可先应急抹点香油,或用湿润的土豆片贴上,有止痛化淤的辅助作用。

4、 当宝宝出现四肢活动不对称、触及肢体或关节时出现哭闹或痛苦表情时,需警惕是否伴有关节、骨骼或脏器损伤,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5、 宝宝摔到头部时,如果出现头部出血性外伤、 意识不够清醒、半昏迷嗜睡、 反复性呕吐、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况要立即去医院。

宝宝坠床怎么确定没事 头痛

宝宝坠床后,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脑震荡或脑组织损伤引起,有必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颅脑检查,可以初步拍x线片,看看是否有硬膜外出血,必要时ct进一步检查,看看是否有神经损伤。

妈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宝宝尿床

可能是吓的

婴幼儿尿床,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病症。婴幼儿时期,由于智力未发育完全,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所以会出现偶尔尿床的情况。

2岁以后,如果宝宝一个星期尿床超过3次以上,就说明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可以适当进行行为治疗。但是,如果宝宝5周岁以后还尿床,且这种行为每周多达2次以上,才能算做“遗尿”病症,这种情况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尿床原因很多,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宝宝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神经功能、膀胱括约肌等身体机能逐渐发育,加之父母的良好引导,尿床会慢慢改善。

宝宝能否自主大小便,与妈妈的养育方式、日常训练有关。从小没有把过尿,一直带着纸尿裤的宝宝,到了1周岁以后,有便意的时候,他会向妈妈寻求帮助。这个时候,住楼房的家庭可以把宝宝带到马桶上,然后扶住宝宝,让他大小便。住平房的家庭,公厕比较远的话,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大小便的小塑料桶,宝宝有了便意,妈妈就带宝宝去家里较隐蔽的地方,坐在小塑料桶上方便。

如果宝宝一尿床妈妈就斥责宝宝,甚至在睡觉前吓唬宝宝:“晚上敢尿床,我就把你扔出去!”那么,宝宝精神紧张,越害怕尿床,越是尿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条件反射,一旦尿床受到了严厉斥责,宝宝就会有意识地憋尿。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人能抑制尿的排放,是在脑神经支配下,靠膀胱内括约肌逼尿肌的协调作用形成的结果,在幼儿憋尿意念的作用下,会形成人为的尿潴留。憋尿后,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尿中有毒物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如果经常憋尿,小便次数减少,清除作用就会减弱,就会造成细菌肆意生长繁殖,女孩还容易引起括约肌系统感染,时间过长,末梢神经就会因过分紧张而出现麻痹,使人失去排尿感。久而久之,会产生膀胱颈梗阻,出现排尿困难、漏尿、尿失禁等症状。

所以,当宝宝的神经系统和膀胱内肌肉还没有很好地发育起来的时候,妈妈不要拿宝宝尿床的事情当回事,而给予过多的斥责,让宝宝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妈妈要想到,宝宝尿床是“身不由己”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妈妈要积极引导宝宝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除了定时、定点提醒宝宝排便外,活动、出行、游戏前也要提示宝宝先排便,以防到时排便不方便造成憋尿。

两岁以后,宝宝就已经有了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白天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强,晚上则会相对弱一些,所以宝宝会出现尿床的现象。一般来说,宝宝尿床是由于机能原因引起的,在排除了疾病原因以后,如果次数不多就无须特别理会,等宝宝大一些,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

妈妈巧面对

尿床的情况多发生在夜间睡觉时和玩得高兴的时候,如果妈妈足够细心,平时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睡前不要让宝宝喝太多水,也不要吃太多水果,有睡前喝奶习惯的宝宝,也尽量少喝;睡觉前,督促宝宝去小便,不要憋尿睡觉。晚餐吃得清淡点,不要咸了,以免宝宝口渴起夜喝水,少吃高蛋白和汤粥之类的食物。

如果宝宝出去玩累了,或者吃了较多的水果、喝了过量的水,妈妈可以给宝宝带上纸尿裤,这样,就会减少尿床行为对宝宝的刺激。

掌握宝宝夜间排尿的规律一般是多长时间一次,在感觉宝宝有尿意的时候,轻轻叫醒宝宝去排尿,不过次数不能太多。现代医学证明,健康人之所以在长时间睡眠情况下不会尿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在睡眠时会产生大量的血管升压素,对泌尿器官制造尿液的多少起控制、调节作用。所以,一个晚上叫醒1~2次即可,否则会打乱睡眠规律,导致熟睡时才分泌的具有调节、控制尿液的血管升压素分泌紊乱,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泌,那么到了5周岁以后,宝宝还会尿床。

另外,夜间频繁喊醒宝宝,不仅影响宝宝睡眠,让宝宝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假装醒不过来,妈妈也会因为睡眠不足而感到劳累、心情不好,对宝宝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影响宝宝信任感的建立,不利于宝宝人格发展。

当宝宝有了尿意,能够自主醒来的时候,一般是到了憋不住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妈妈快速给宝宝脱掉衣服,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宝宝只需穿个肚兜,小内裤可以不穿。

为了不影响宝宝睡觉,妈妈可以在床垫子上铺一层塑料布,然后再铺上床单,这样,就不会渗透到床垫子上。妈妈察觉后,只要把床单和塑料布拿走,铺上新的宝宝就能睡觉了。妈妈换床单的时候,最好轻手轻脚,这样就不会影响宝宝睡觉。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怕弄醒宝宝而不换尿布,这样不仅对宝宝的身体不好,反而强化了宝宝的尿床行为。

虽然宝宝尿床是正常现象,但是尿床会对宝宝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让宝宝感到害羞、难为情。宝宝尿床后,会很小心地留意家人的反应,如果妈妈大惊小怪,会让他觉得自卑,如果妈妈跟往常一样平静地照顾宝宝起床、穿衣服,不责怪宝宝,宝宝就不会神经紧张。如果妈妈像往常一样温柔地亲吻宝宝,就能够激起宝宝内心的正向驱力,他会暗示自己不尿床。

控究宝宝睡相差的原因

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时,纷纷抱怨宝宝的睡相太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宝宝睡相差是很普遍的现象,睡着以后挥拳蹬腿地大练“少林武当功”不说,自己还常常几个连滚就坠下床去了,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睡在身边的爸妈给挤下床。

以前的宝宝睡相都很好,因为睡觉的空间很小。大多数宝宝都是和爸妈一起睡,靠墙睡在角落,爸妈一般也不会刻意给宝宝留出很大的空间,还有许多宝宝被打了蜡烛包,当然睡相很好。

打蜡烛包现在是不提倡的,四肢得到自由以后的宝宝睡在小床里就不老实了。半夜里爸妈听到宝宝的头撞床栏,觉得心疼就把他移到大床上来睡。爸妈爱子心切,担心宝宝睡在中间会缺氧,自己就会贴紧床沿睡,把大片“中原地带”都留给宝宝,结果坠床者变成了爸妈自己。有的爸爸觉得三人挤一张床睡不好,干脆和妈妈分床,这样宝宝的空间就更大了。有的家庭怕宝宝坠床,甚至把席梦思放在地上,这样宝宝就可能入睡时在床上,天亮时却在屋角呼呼大睡。

怎样培养宝宝好睡相

宝宝睡觉的空间太大是睡相差的一个原因。当宝宝会翻身、会爬行以后,爸妈提供的空间越大,宝宝睡着后的活动范围也越大。给宝宝相对狭小的空间,他反而会睡得踏实。

坚持让宝宝独睡

让宝宝独自睡在小床上,空间比较小就不可能乱翻乱滚,四周有护栏也不会坠床。如果担心宝宝头撞到护栏会痛,可以挂上床围。

睡得不熟别担心

睡眠有深睡眠和浅睡眠之分,新生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缺乏安全感,浅睡眠比较多。睡着后翻白眼、挥拳头、使力、蹬腿都是正常的现象,爸妈完全不用担心。当宝宝会认人以后,就进入第二个睡眠不安的高发时期,主要表现是浅睡眠的时候会哭着坐起来找人,这时只需让平时带他的人出言安抚或拍几下就会重新安睡。宝宝会翻身以后,特别是会爬以后,睡着睡着就坐起来,迷迷糊糊地从床头换到床尾去睡也是正常的,不属于梦游。

奇怪睡姿别紧张

很多宝宝会翻身以后,半夜里会突然趴着、蜷起腿、撅着屁股,像小青蛙一样。爸妈看到这种睡姿会觉得宝宝一定很难受,试图帮他改换舒服点的姿式,常常是不成功的。其实,宝宝自己知道怎样睡舒服,爸妈不用刻意去纠正他的睡姿,把他弄醒了反而不好办,双臂高举的“投降式”睡姿更是宝宝们的最爱。请爸妈放宽心,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奇怪的睡姿会越来越少的哦。

需要预防哪些月子病

1、预防手腕疼

月子里很容易出现的手腕疼,也称为腱鞘炎,这是月子里新妈妈非常容易得的月子病,千万别小看手腕疼,轻则手腕关节疼痛,重则手指无法用力,甚至手部肿胀,连基本的握东西都费劲。月子里新妈妈应预防腱鞘炎,抱宝宝应采取正确的姿势,重心不要放在前臂和手腕上,注意,手部不要受力太大,并且不要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同时,月子期间不要碰受冷、别做家务,预防手腕关节疼痛。

2、预防子宫脱垂

有些新妈在产后会感觉到腰疼和小腹下坠,这是因为产后子宫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而在子宫没有完全复原之前,很多新妈没有充分卧床休息、久站或提重物,导致子宫下坠,最后造成脱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腰痛和小腹下坠,这是非常容易落下的月子病,出了月子还是腰痛跟这个也有关系。

建议新妈产后要多卧床休息,不要在地上站太久,避免提重物走远路,尽量使用坐便器,不要经常下蹲,做好积极的预防。

3、预防乳腺炎

十有八九的产妇都容易患上乳腺炎,在月子期间是急性乳腺炎的多发期,这是由于乳汁淤积在乳房内而造成细菌感染引起的,新妈通常会有发烧、乳房疼痛等症状。乳腺炎是需要及时预防的,新妈需要保持乳汁通畅、让宝宝多多吸吮,乳房内有多余奶水时及时用吸奶器吸出。

婴儿床有必要买吗

婴儿床的好处:

1、孩子单独睡觉可以锻炼他的独立能力。

2、与父母分开睡对孩子的呼吸好,空气流通的好,比较清新。

3、晚上睡觉时大人会压到宝宝,或者大人盖被子时可能不小心蒙住孩子的头,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婴儿床四周的护栏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坠落,避免了坠落引起的受伤。

4、避免孩子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培养他独立的好习惯,跟大人睡久了自然就依赖大人了,到时候再分开妈妈和宝宝都非常不适应。

有妈妈觉得没用,因为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吃奶频繁,并且没有妈妈在身边,宝宝可能会没有安全感,睡得不踏实。也有妈妈认为婴儿床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并且宝宝在大人床上睡觉会比较危险,容易压到宝宝。 关于婴儿床是否有用这一点,网上还是有不少争议的。经过很多咨询和研究,总结出使用婴儿床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至于婴儿床有必要买吗,还要根据自家的情况决定。

新生儿期需防哪些意外

护理者在护理孩子时,很可能因为自己一时疏忽而给宝宝造成伤害,那么新生儿期需防哪些意外呢?详情请看本文。

0~1个月的宝宝要注意预防窒息

可能原因:妈妈给小宝宝喂完奶后把宝宝仰面而放,宝宝吸进胃内的空气将奶汁漾出,呛入气管内而造成突然窒息;奶嘴孔太大使奶瓶中的奶汁流速过快,呛入宝宝气管;妈妈生怕宝宝冷,给他盖上厚厚的大被子,并把大被子盖过宝宝的头部,使宝宝的口鼻被堵住,不能呼吸引起窒息;妈妈熟睡后,翻身时或是无意将上肢压住宝宝的口鼻而造成窒息;妈妈夜里躺在被子里给宝宝喂母乳,但由于白天过于劳累而不知不觉睡着,将乳房堵住宝宝的口鼻而使宝宝不能呼吸;抱宝宝外出时裹得太紧,尤其是寒冷时候和大风天,使宝宝因不能透气而缺氧窒息;在宝宝枕边放塑料布单以防吐奶,塑料布单不慎被吹起,蒙在宝宝脸上,但宝宝不会将其取下而造成窒息等等。

安全防范措施:让宝宝独自盖一床厚而轻松的小棉被在自己的小床上睡,不要和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室内潮湿寒冷时可选用电暖器。对于经常吐奶的宝宝,在喂奶后要轻轻拍他的后背,待胃内空气排出后,再把他放在小床上,宝宝睡熟后,妈妈要在旁边守护一段时间。夜间给宝宝喂奶最好坐起来,在清醒状态下喂完,然后待宝宝睡着后,方可安心去睡。常吐奶的宝宝不要给佩戴带塑料围嘴,因它容易卷起堵住宝宝的口和鼻。给宝宝喂奶时,切忌上他仰着喝。寒冷时候带宝宝外出时,在包裹理严实的同时,一定要记住留一个能气口。让宝宝俯卧时妈妈千万不能走开,要在旁边查看宝宝是否吐奶?呼吸如何?旁边有无可能堵住宝宝口鼻的东西?当有事离开时,一定要将宝宝翻转过开来。

你别让伤了孩子

可能原因:护理者在护理孩子时,很可能因为自己一时疏忽而给宝宝造成伤害,比如失手坠落、指甲划伤孩子的皮肤、不慎烫伤、烧伤孩子、不慎压伤孩子等等。所以做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这对减少大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有益。

安全防范措施:在平常拒宝宝时,要给孩子穿上衣服,即使是背心也可以,既可以增加摩擦,减少孩子滑落的危险,也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如果是在冬季,宝宝穿得较多,这时抱孩子一定要更加小心。在孩子洗澡到给孩子穿衣服的过程中,由于孩子身上光滑,也是孩子容易坠落的时候。所以,在给孩子洗完澡后,要尽快用浴巾包裹孩子,这样一方面增加摩擦力,一方面还能保暖。还有些家长喜欢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去拿东西或做事情,这种做法很危害,因此,一定避免这样做。

至于怕指甲划伤宝宝,大人一定要慎重,并且勤剪指甲,并把指甲磨得圆滑。在抱或接触孩子的时候,不要用手对着孩子去,即不要将自己的手和孩子的身体成垂直的角度,用顺着孩子的姿势,这样可以避免划伤孩子。在给孩子洗澡、洗脸、穿衣服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不要生硬。

预防不慎烫伤、烧伤孩子,大人要在宝宝的活动范围内,不能有非常热的东西,包括热水袋、热水瓶、盛热汤或热茶的容器、热饮料、点着的香烟、热熨斗等。在给宝宝洗澡时,要先向盆中倒冷水,再加热水,尤其要完全兑好,并且肘部试温后,再把宝宝带到盆边,准备洗澡。

预防不慎压伤孩子,父母要让孩子独立睡小床,并注意寝具的卫生安全,并要时常检查宝宝的睡眠状况。

妈妈防止宝宝吐奶的方法

针对三个月的宝宝吐奶的情况,出现三个月的宝宝吐奶应做到,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不要怕奶太冲而只到奶头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喂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太厉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时的量一般较少,对孩子生长发育不会有多大影响。随着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

防止宝宝吐奶的具体方法

1、在每次喂奶后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后背,直到宝宝打嗝以后才能躺下,可以减少溢乳。

2、两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不用枕头,但最好床垫是倾斜15度的,头高脚低。若宝宝的床无法倾斜,可在头下垫一块折叠的毛巾,放下时头偏向一侧,以免溢奶时奶水呛到肺里。

3、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宝宝时动作要轻,不可用力摇晃。

4、如果呕吐仅是偶尔发生,呕吐后精神依然很好,不哭闹,没有痛苦的表情,一般没有大问题。在手边为宝宝准备一些小毛巾或湿巾,一旦宝宝溢奶,及时为宝宝擦净。吐奶和奶粉是没什么关系的,即使是像惠氏、圣元这些,喂养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吧。

5、母乳喂养的小儿长到1—2个月时出现上述溢奶现象,大多是由于母乳分泌量增加了,食量大的小儿就会发生吐奶,大便次数也增多,小儿体重增加很快。出现这种吐奶时,可适当减少每次吃奶量而增加每天吃奶次数即少食多餐,吐奶一般会好转。

6、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相关推荐

宝宝吐奶严重怎么办

宝宝吐奶有可能是生理性吐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姿势不对,或是妈妈本身存在一些身体缺陷。也有一些宝宝吐奶是病理性吐奶,这个就是比较严重了,需要爸爸妈妈多多观察进行区分。1、生理性吐奶: (1)妈妈母乳喂养要注意姿势。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 (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 (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 (4)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 (5)喂奶后不要过早的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

幼儿如何锻炼手腕力量

飞鸟式,锻炼效果,加强妈咪肩带及脊柱周围肌群的力量,防止颈椎病的出现,同时训练宝贝的反能力和手臂的力量。动作要领宝贝和妈咪相向而坐,妈咪双手侧平举,并不断地上下运动手臂50—100次,让 宝贝也跟着妈咪一起做。注意观察宝贝的反。温馨提示,妈咪要鼓励宝贝和自己一起挥动手臂。 拉伸式,锻炼效果:有效缓解妈咪腰背部肌肉的僵硬感,增加肌肉弹性,防止腰椎病的出现,同时可以训练宝贝上肢运动能力。动作要领宝贝和妈咪面对面坐在床上,相距1米左右。妈咪盘腿,尽量将胸部贴向大腿,坚持15秒以上,期间妈咪交替用双手触碰面前

宝宝流鼻涕不止妈妈当怎么办

何处理宝宝鼻涕 新生儿鼻黏膜水肿,鼻道中看不到有分泌物堵塞。可用湿毛巾热敷宝宝鼻根部,鼻塞可以得到临时缓解。如果有鼻涕,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沾湿,捻成布捻,轻轻放入宝宝鼻道,再向相反的方向慢慢转动布捻,边转边向外抽出,就可把鼻涕带出鼻道,这样不会伤着宝宝的鼻腔,比用棉签要安全得多。 如何处理“泥膏体质”的鼻塞 新生儿眉弓、脸颊上有小红疹,或眉弓上有像头皮一样的东西,这属于“泥膏体质”,也称“渗出体质”。这种体质的新生儿一般较胖,经常腹泻,而且特别容易鼻塞。这种鼻塞多有家族遗传倾向。 解决的办法是室内空气

警惕 宝宝睡眠时的大安全隐患

1、被砸被压 祸从天降,不得不防。为了满足宝宝的好奇,也为了开发宝宝的智力,爸爸妈妈会给宝宝买很多玩具。而宝宝的这些“朋友”,如果放的不是地方,如床头,它们一旦翻下来就会给睡觉中的宝宝带来伤害。还有就是父母平时用的东西,像喝水的杯子等日常用品,如果放得不恰当,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很小的宝宝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如果爸爸妈妈不注意也会不经意间压住宝宝,这会弄伤宝宝甚至让宝宝窒息,这是非常危险的。 对方法: 赶紧把东西挪开,不要急着把宝宝抱起来,先确定一下状况,看一下宝宝有没有受伤。如果只是惊吓可以

如何防止婴儿呛奶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的脸色表情。

宝宝长牙咬奶头怎么办 喂奶前给宝宝咬硬点的蔬菜水果

在长牙时期,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防止宝宝咬乳头,家长可以在喂奶前,为他准备一个干净的牙胶或者磨牙饼干,先让宝宝把这些东西咬个够。也可以给宝宝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不但可以补充维生素,还能按摩牙床,缓解不适。挨了咬、停止喂奶,也该及时地让宝宝咬这些磨牙的东西,缓解宝宝牙床的不舒服,同时也是告诉宝宝:不可以咬妈妈妈,但是可以咬东西。

妈妈该如何正确对待宝宝尿床

婴幼儿尿床,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病症。婴幼儿时期,由于智力未发育完全,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所以会出现偶尔尿床的情况。 2岁以后,如果宝宝一个星期尿床超过3次以上,就说明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可以适当进行行为治疗。但是,如果宝宝5周岁以后还尿床,且这种行为每周多达2次以上,才能算做“遗尿”病症,这种情况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尿床原因很多,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宝宝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神经功能、膀胱括约肌等身体机能逐渐发

妈妈更要注意饮食防止宝宝湿疹

宝宝湿疹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食用水果。我们还了解到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宝宝穿得太厚、吃得过饱、室内温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湿疹加重。所以出现此类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有效的避免。 我们知道宝宝湿疹的用药是十分关键的,除了用药物治疗、忌用毛织物和化纤织物之外,喂奶的妈妈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牛奶、鲫鱼汤、鲜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

宝宝鼻子呛奶怎么预防

预防宝宝鼻子呛奶要注意以下5点: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

如何防止婴儿呛奶

其实很多时候,婴儿呛奶发生得很突然,而呛奶发生时就要进行紧急急救,不然宝宝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因为脑部缺氧而死亡。所以,宝妈和奶爸在掌握了婴儿呛奶时的急救措施后,也需要注意在日常中防止宝宝呛奶。因为先断了隐患,这才是对宝宝最好的保护。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取斜坡位,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