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空巢老人 子女应定时带父母出门旅行

空巢老人 子女应定时带父母出门旅行

1.防止意外

行动宜谨慎小心,坐车、乘船、登山均需精心安排,好有人照料、随行。出游时,老人应尽量避免走陡峭的小道,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以免发生意外。

2.注意过敏

有过敏史的老年人,要尽量回避有花之处,也可事先口服朴尔敏等抗过敏药,以防花粉过敏。

3.注意饮食卫生

出游时,要适当增加营养。对各地的美味佳肴、风味小吃等应以品尝为主,一次不宜吃得过多,更不能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生冷食物,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经口而入。

4.防晕动症

晕车、晕船、晕机是常见的晕动症,空腹、过饱、疲劳及睡眠不足都是常见的诱因,要注意避免。轻微的晕动症,闭目休息或卧床后即可消除。反应较明显的可在旅行前半小时口服晕海宁、眩晕停或地西洋。如果发生晕动症,而又无药物治疗时,可针刺或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

5.带上常备用药

老年慢性病患者,除了带日常服用的药物外,还须准备一些特殊的急救用药。

空巢老人怎么应对心理危机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来自北京市老龄委的调查,在该市城市和农村近170万个老年人家庭中,有34%是空巢家庭。孤独是这类家庭中老人的共性,由此还派生出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分离焦虑和不适障碍都是空巢家庭成员最初的反应。还有些空巢家庭不但孩子已经独立生活,老伴儿也故去,家庭中只剩下一个人。这样的老人通常更容易感觉孤独,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感觉失落、悲观。一般人面对空巢情况都会进行自我调试,如果不适的感觉延续下去,3个有、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就是病态反应了。

要避免“空巢”产生的心理危机,父母首先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子女的离家是他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

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广交朋友,经常和朋友一起串串门、聊聊天,倾诉一下内心的压抑与不快是中老年人放松身心的最佳良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种花、练书法、听音乐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有条件的人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活动,广交朋友,与社会多次济开阔胸襟、排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

作为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尽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为父母干干家务等,这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是最大的安慰。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因此,亲情的抚慰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另外,如发现父母患有较严重的“空巢综合症”,如有严重的抑郁、失眠等症状,或有自杀想法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空巢综合征是什么原因

1、家庭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每个家庭有只是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他们感到压力极大,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就导致与老人聚少离多。

由于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与子女发生代沟问题的冲突,老人选择独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

.2、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代际分局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独立、身体较好的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另一方面,因为老人与现在居住环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舍离开。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

3、社会因素

到了老年时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子女在身边,安享晚年。但是,在当今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社会中,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不断提升自己。空巢老人也由此产生。

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掠影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既面临精神上的窘困,更承受着繁重的农事负担。

“农忙时,特别想让儿女回来帮一把”。6月22日,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大有乡金荣村,78岁的段登绪老人对笔者说,“但是回来就没人挣钱,家里那几亩田也刨不出几个钱来,只要孩子们以后过得好,我就觉得有了盼头。”放下犁头,段登绪忙着到深井打水煮饭。段登绪的身体还比较硬朗,田里地头的活也能干一些。他说:“最怕的是生病。病了既没有那么多钱治,更没有人照料。我们不想让孩子担心,只要我们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孙子,孩子们就不用担心了。”

在金荣村,笔者看到,忙碌在田野里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维持自身生活十分困难。同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也很空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平时连个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他们自己从事耕作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农忙之余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尽管他们盼望着孩子们能守在身边,但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外闯出一片新天地。

乡里负责人说,每到农忙季节,他们都要组织助耕队替一些老人抢种抢收,但人多面广,助耕队也不可能完全照顾得过来。

“爷爷奶奶培训班”的苦涩

前不久回农村老家办事,看到村里正在办一个特殊的培训班,参加的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培训的内容是如何教育管理孩子,预防事故的发生。可是,由于很多老年人不识字,无法做笔记,只是坐在那儿听,具体能记住多少,有多大效果,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此事的倡导者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看到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其中绝大部分是夫妻双双外出,而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老的老,小的小,甭说孩子的学习,就是基本生活也难以保障,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班,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探索一条途径。

把一个弱势群体托付给另一个弱势群体,这样的景况让我五味杂陈,感到苦涩。不乐观地说,“爷爷奶奶培训班”的“创新”之举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毕竟老人们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身体状况欠佳等因素制约,不可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全国有几千万留守儿童,其“成长中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靠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去解决,而不能让同样需要社会关爱的留守老人成为管护留守儿童的主体。

警惕留守老人遭受侵害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侵害农村留守老人的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到2008两年间,山东费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农村留守老人犯罪案件26件37人,其中2007年11件16人,2008年15件21人。

此类案件的涉案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当地人对受害人家庭状况比较熟悉,往往乘其家中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之机,对其家庭留守的老人实施犯罪。在所受理的37名涉案人员中,与被侵害人是本村、本乡(镇)或相邻乡镇的农民为30人,占81%。侵财型、暴力性案件占较大比例。在受理的该类案件中,盗窃、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犯罪案件20件30人,占受案总数的76%。

一般来说,老年人防范犯罪的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利意识比较淡薄,容易使犯罪嫌疑人得手。有些受害人对自己的财物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部分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后,不知或不敢向司法机关求助。

如何保护农村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留守老人面临困难种种

因工作原因,笔者对我乡部分留守老人进行了调查,得知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较差。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城乡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农村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如若雇人来干,成本提高,所以很多老人农忙时都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忙,自己干起来则非常吃力。

二是生活缺乏照顾,管护孙辈负担重。子女外出打工后,大部分老人与孙辈组成隔代家庭,老人代为照顾的孙辈一至数个,负担较重。

三是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心理压力大。因为农村老人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目前农村交通、通讯状况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自控能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法监督管教。

四是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子女外出后,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有些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子女们一去多年杳无音讯。留守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五是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加强。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达75%以上,不少人疾病缠身。虽然子女务工带来家庭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农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

重庆武隆县黄莺乡政府 杨娟

让农村老人“空巢不空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措施,为农村孤寡、空巢老人提供物质资助,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问题。但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对苏中地区一个镇的调查,有76%的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这部分人精神很孤独,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为此,特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常“回家”探望,利用周末和空闲时间到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探望,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们洗衣等,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空巢不空心”的温暖。

2.实施电信问候活动。邮政、通讯等行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和部门优势,一个电话、一张贺卡,明确专人定期进行精神问候,使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关爱。

3.推进入户抚慰活动。基层党政组织应担当起抚慰的首要任务,汇集农村多方力量组建节假日上门抚慰服务队伍。每逢春节、五一、国庆、中秋、重阳节等,通过开展慰问活动,使老人们感受到“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老年人一半以上是处于空巢的生活状态。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下。

1、老年抑郁症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家里静悄悄,没有一点生气,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朱建忠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空巢老人必须准备的生活用品

电话

空巢老人最需要一部电话或手机,想儿女时打电话聊聊天,生病难受时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无聊寂寞时打电话给亲朋好友。一台小小的社交工具,就能让空巢老人开心愉悦,天天有人陪伴。子女们也可多打电话陪老人聊天,让空巢老人不寂寞抑郁。

医药箱

空巢老人年纪大,身上少不了种种病痛,很多还患上慢性病必须天天吃药,这时送个医药箱给空巢老人放置药品最合适了!空巢老人感冒头痛一些小病可以自己服药,突发胸痛低血糖时,也可以马上服药,自我救治。目前部分新型医药箱有联网功能,不但能提醒空巢老人吃药,还能为空巢老人订购药品,实在方便。

收音机

空巢老人一上年纪,眼睛不好使,看电视和报纸觉得费劲,这时为他配置一个小收音机,家里和出外都可随时收听,听新闻、学养生、唱戏曲,让空巢老人在家也精彩。收音机,无疑是一个解闷神器,居家必备。

可收缩拐杖

我们鼓励空巢老人多出外结交朋友游览景点,但很多老人碍于腿脚不便只得宅在家。其实,一根可伸长缩短的拐杖就可帮助空巢老人外出,记得挑选一根轻便方便携带的,老人家带着拐杖出外锻炼也能散散心,让自己开心点。

火灾探测器

空巢老人独自一人在家,有时屋内燃气泄露或突发火灾都毫不知晓,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帮空巢老人准备一套火灾探测器,当感应到烟火可燃气体时,老人能知晓并逃离危险环境。有时,火宅探测器还能实现报警消防功能,非常智能。

是什么偷走了老人的幸福生活

家庭关系

空巢无助最难熬

夫妻是否和睦、子女孝不孝顺、兄弟姐妹是否团结等,这些家庭关系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幸福感。而对老人来说,子女关系更为重要。在影响老人幸福感的子女关系中,有两类“杀伤力”较大。

第一类是空巢。有人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来形容空巢老人的孤独和寂寞。不久前,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受杭州市某社区委托,进行了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半数以上老人认为,与(孙)子女相聚,是他们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子女经常回来探望成了他们最大的期待。但难如愿的是,孩子们或在外地工作学习,或过于忙碌,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第二类是与子女沟通不畅。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年朋友子女不在身边时,盼着子女回来,可孩子们回来了,亲密的日子没过几天,便开始争吵。平时打电话也没几句好话,子女怪父母太唠叨,父母则怪子女不听话,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

其实,老人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子女没在身边,虽然没那么热闹,但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还不用为子女忙前忙后。转换思维后,不妨积极主动地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比如重新发展兴趣爱好、规定自己每天做多长时间的运动等。关于沟通的问题,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用言语能伤害到的,往往是最在乎我们的人。以剩男剩女的问题为例,面对父母的念叨,子女一句“还没遇到合适的”,比“我的事不用你管”,会让父母心里好受得多。

自身因素

衰老得病没自我

自己才是幸福的掌舵人。从老人自身的角度看,以下几大因素也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

疾病缠身。身体的老化是必然的。活到七八十岁时,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因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幸福感则会减退得更加厉害。平日里,只要天气允许,一定要进行适量锻炼、规律饮食,行动得越早,得到的回报越大。

不爱出门。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不爱出门,也相对更难交到朋友。有些老人宁愿闷在家里看一天电视,也不愿出去晒晒太阳,和邻居们聊聊天。其实,一个人的社会参与度越高,能获得的社会支持便越多,幸福感也会更强。

没有自我。中国的老人无疑是世界上为子女牺牲最多的群体,很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自己省吃俭用为子女攒钱买房;为了帮子女照顾孩子,哪怕在大城市生活再不适应也会强忍着。他们为子女活,却很少问问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朋友也要逐渐转变观念,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和老伴儿制定旅行计划或健身计划。

社会氛围

尊重支持都不够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习惯向“下”看,更关注儿童,而不习惯向“上”看,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均不够,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这也会让为社会奉献一辈子的老人很受伤。

首先,从社会支持角度看,老人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哪怕有些场所有老人优先窗口,但摆设往往大于实质;老人去医院看病,面临着“站不住、挤不动、等不及”这三大难;交通方面,公交车台阶过高,老人腿脚不便上车难,出租车师傅担心出事,往往拒载老年朋友,打车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商场超市,冬季厚重的门帘老人推起来十分费劲,夏季20℃以下的空调让人受不了;适合老人的服饰、生活用品也不够丰富等。

其次,社会尊重度不够。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多年轻人抱怨,早高峰时,老年人不应该出来添堵。其实,我们站在老人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他们要去逛早市、去医院看病,这些也都需要在早上进行,错过了就来不及。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无疑幸福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度,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在公共场所提供尽可能多方面老人的设施,并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大家尊老敬老。此外,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年轻人应该感恩老年人对社会的付出,当然,老年人也应多体谅年轻人打拼的不易,切忌倚老卖老,无理取闹。

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每个家庭有只是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他们感到压力极大,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就导致与老人聚少离多。

由于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与子女发生代沟问题的冲突,老人选择独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

老人深知子女的工作不易,宁愿选择自己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2、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代际分局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独立、身体较好的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另一方面,因为老人与现在居住环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舍离开。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

3、社会因素

到了老年时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子女在身边,安享晚年。但是,在当今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社会中,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不断提升自己。空巢老人也由此产生。

空巢老人的心理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空巢老人容易引发的心理问题的现状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九成80后无法赡养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确实,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10月16日是重阳节,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人节。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老年人送礼,更在于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

所谓“421家庭”,即指一个家庭中,夫妻俩上有4个老人,下有1个孩子。越来越多的80后小夫妻“被421”,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对于小的,自然要全身心栽培,因而老的就常被忽视,甚至被“晾”在一边。

80后夫妻或在其它城市打拼成家,不出外的也多喜欢小两口自己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担心与父母同住不方便或者不自由,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接老人同住,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房价一路走高,更让小夫妻难以买大房子。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而长时间孤独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子女和国家以及老人社区都要为空巢老人做一些事情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生活中给以给与他们一些帮助,在没事的时候可以陪他们聊天谈心,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不让他们感觉都孤单。

相关推荐

农村留守老人很伤心

“白天出门一把锁,晚上进门一盏灯”。随着大量青壮年告别乡村进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正在日益凸显,需要各方关注。因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对留守老人的感受比较了解,具体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孤独感”。过去孩子们整天围着自己“转”,可以“天天见”,现在不仅自己“远走高飞”,有的还把“小孙孙”也一同走。老人感到家里“空”了,自然产生“没儿没女、膝下无人”的孤独感。 “寂寞感”。其实,老人寂寞,也是源于孤独。家里没有“说话”的人,出门没有晚辈来“陪伴”,晚上更是“无声无息”,基本没有“欢声笑语”,觉得家庭生活没有

六成老人眼疾与生活方式有关

相对比较空闲、寂寞的“空巢”老年人,不分昼夜地看电视、打麻将,加之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都会造成晶体营养不良,这恰恰是诱使视力障碍的因素。 由上海老人光明求助热线开展的1200份针对本市社区65岁以上老人眼健康调查近日出炉。调查显示,65岁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为七成,而形成老人视力障碍的因素,6成与生活方式有关。 眼科专家指出,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约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所以老年人是白内障高

老年人养宠物对身体好吗

老人养宠物利大于弊 心理学专家说:宠物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专家建议老人可以养宠物。 一项研究发现,饲养宠物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而且许多家中养有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要健康许多,上医院看病的次数也更少,养宠物还可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喂养宠物的空巢老人无论是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比其他空巢老人更加健康。 老年人养宠物好不好 不同宠物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动物疗法”在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自杀倾向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

高血压的三期诊断标准是什么

1如果血压长期维持在SM180或以上,DM110或以上,两项中有一项即可诊断为三级高血压。2如是这种情况,那么鉴于患者合并有明显靶器官损伤-脑卒中,那么高血压的危险分度为极高危,所以综合诊断就该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三级高血压,极高危。但以上这些诊断都必须建立在对高血压的规范诊断及分级上,且有明显高血压和脑卒中有因果关系的证据。建议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获得更详细的病情分析及相关知识 。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如果收缩压达到或者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10毫米汞柱,在没有其它危险因素的前提下,

3招让空巢老人过好每天

自找乐趣 人,一般可以承受生活的重担、生活的灾难,却不易承受生活的“闲”。闲着无事做,会使人产生失落感、抑郁感,诱发心理上的种种弊端。因此,老年人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喜爱,自找乐趣。可以垂钓找乐,也可以弈棋取乐,书画、琴艺更是老年人常找乐趣的“好伙伴”。此外,还可以从养鱼种花、野外散步、练太极拳等去寻找乐趣,求得生活充实,心情愉悦,幸福长寿。 广交朋友 广交朋友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良药。常言道:“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与年轻人交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重新活跃起来,心理年龄减少,做到人老

家庭旅游的好处有哪些

一、从旅行中学到很多知识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确实是这个道理,每到一处,孩子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各地地理风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是比读书来的真实的多,读书也可能会搞混,但是通过旅游,孩子记得是再清楚不过了。 二、孩子增强体质 着孩子外出旅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清新的空气,这是平时我们在大都市中所感受不到了(尤其是现在各大城市雾霾严重)。在旅行中的登山爬坡、步行游览,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肺活量,活动关节,锻炼肌肉,增进健康;孩子陶醉于大自然中,身心都获得了欢娱和休息。 三、加强孩子

老人不愁空巢

“最近老是刮风下雨,真担心防雨棚掉下来砸到别人!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合肥市三牌楼街道的空巢老人叶爷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这几天天气突变,丁大姐和陈大姐作为三牌楼街道的“守望员”,每天都会到辖区43位空巢老人家里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据了解,为了方便照顾辖区内的空巢老人,该街道专门派出了几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守望员”队伍。每逢重阳节,街道里的守望员都会来到敬老院看望社区里的空巢老人。96岁高龄的陈桂花老人常年一人在家,加上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使,守望员们经常替老人“跑腿”。守望员还是老人们生活中的

婴幼儿出行的必备装备

①外出准备 婴幼儿出行,必要的装备少不了。如果是近距离的外出,父母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给孩子做好御寒或防暑准备。如上帽子、手套或遮阳伞。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由母亲抱着出门,或躺在卧式的婴儿推车中,较大的婴幼儿可以坐在母亲的背袋里,或乘坐式的婴儿车出门。外出时,母亲的包里可放一瓶奶或水、尿布,餐巾纸、湿纸巾及垃圾袋等。 ②不宜外出的情况 不要婴幼儿去电影院、拥挤的百货商店和超市,因为那里空气不流通,容易传染疾病。注意天气变化,旅途中的天气变化快,父母可以为婴儿些毛毯、衣服及雨具。另外,冬春季节是传染病的易

儿女必知 老人的六大心理需要

1、尊重需要 凡事倾听好商量 孙向东,87岁,退休前是一家国营毛巾厂的副厂长。五一节,俩儿子着全家来看老爷子。老孙要给孩子讲述自己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副厂长的经历。可刚一张嘴,大孙子就说:“爷爷,这事听您讲过不下五百遍。这些事还是留着讲给别人听吧。”一句话把老爷子气得够呛。 尚兰说,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这对老人而言尤为关键。老人爱挂在嘴边的“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的确是事实。老人拥有年轻人不具备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如果晚辈能尊重他们的经验,家庭大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空巢老人子女急需注意的10个老人运动禁忌

一忌长距离的慢跑,以及竞技性体育活动。适宜老年人的活动,有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跳绳等。 二忌大运动量锻炼。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即使身体健康,也减少运动量。 三忌锻炼时心经超过每分钟110次。 四忌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锻炼。 五忌运动后马上休息。 六忌出现异常情况,不知对策。如出现心悸、气短、心绞痛发作等,立即中止活动,使用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如不能缓解,火速送医院。 七忌运动后马上洗澡或进餐,以免使心脏负担过大,发生意外。 八忌饭后百步走。对于心脏病老人或可能患有脑、心血管病的大多数老人,不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