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急救心脏病猝死病人
如何急救心脏病猝死病人
1、心肌梗塞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
2、室内保持安静,切不可啼哭喊叫,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与此同时,立即与急救中心取得联系。
3、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如果发生心力衰竭、憋喘、口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以及过于肥胖的病人,头低足高位会加重胸闷,只能扶病人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4、若发现病人脉搏细弱、四肢冰冷,提示可能发生休克,应轻轻地将病人平放在床上,去枕,以增加血流量。让病人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或苏合香丸等药物。
5、烦躁不安者可服安定等镇静药,但不宜多喝水,应禁食。解松领扣、裤带,有条件的吸氧,注意保暖。若病人脉搏突然消失,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且不能中途停顿,须持续到送医院抢救之后。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吗
心脏病复发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患者可引发运动猝死,所以这些人群要慎重对待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掌握急救知识。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
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
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以上的介绍供您参考,不明之处参考我们的其它文章。
心脏病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多久
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疾病,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也成为心脏病猝死的高危人群。年轻人的心脏病突发往往没有明显先兆,突然发作,很危险。不过,心脏一旦“受凉”,也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给身体。通常表现为:胃部憋闷、胀满,有时候还会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恶心欲吐,大便后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一旦有了上述这些症状,切莫轻视,别以为自己得了小感冒,一定要去医院,提早治疗。当猝死发作时,如果在2分钟内进行抢救,大约有50%的人可以存活。一旦有人出现心脏性猝死,除了马上打求救电话外,正确的抢救步骤为:首先让病人就地平躺,大声呼唤,如果发现病人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要立即对准病人的前胸正中偏下部位猛力捶击1至2拳。同时捏住病人的鼻子,对其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往病人嘴里吹4口气,然后进行胸部按压,每分钟100次,每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2次,一直坚持到急救人员到场。
教你几招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感动。我早就有这个想法,出一套系统的、适合老百姓看的急救教材,让每一个人都能掌握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大家的生命安全就都多了一份保障。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约有1/10的人口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心脏病猝死病人超过百万,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车祸、地震等意外伤害因现场救护不及时而致死者达数十万之众。如果抢救及时,他们大多是有生还希望的!
医学证明,一个心脏骤停的患者只有在最初4分钟内得到及时的复苏,才会达到最高救治成功率,如果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能保住生命,也很可能给患者留下各种严重后遗症。所以,医学界就把这个时间称为救命的“黄金四分钟”。
因此,为了“和时间赛跑”,发达国家已经从小学就开始普及急救常识,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在身边发生猝死和突发事件时,都能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充当临时救护员。可以说,急救常识的普及程度也已经成为评定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次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推动下,武警总医院、北京时代中联文化公司联合编写、录制了此《急救常识》,此教材由专业急救人员编写、录制,结合临床和生活实际,花费了大量心血,内容很充实,质量很高,又非常实用,建议大家都来学一学。我相信,随着此教材的推广,必会加快我国民众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1.基本生命支持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8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切忌用力猛击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并发症。胸外按压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5秒。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15:2,如三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约为5:1。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2.高级基本生命支持
(1)尽早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并准备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和呼吸机。气管插管操作应迅速、熟练,争取30秒内完成,以免延误抢救。护士应迅速备齐吸引器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各种抢救药物。一般选前臂静脉,切忌因静脉穿刺导致心肺复苏中断。一些患者因周围静脉塌陷而穿刺难以成功,可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插管。有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可经气管套管内滴入。
(3)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监护心率及心律变化。
(4)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电击复律及人工心脏起搏。
1)常用药物包括(a)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b)普鲁卡因胺用于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c)溴苄铵用于上述两种药物无效、电击复律失败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d)阿托品用于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的治疗。(e)异丙肾上腺素用于阿托品无效的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f)肾上腺素用于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电一机械分离。(g)碳酸氢纳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宜在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改善通气及药物治疗后应用。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剂量、输注浓和速度;同时密切监护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如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
2)电击治疗用于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前者以非同步电击除颤、后者以同步电击复律。操作时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心尖部或分置于左胸前后。初始电能量约200J,一次电击无效可增大能量再次电击,但不宜超过360J。心室颤动能否转为窦性心律,往往取决于心室颤动出现至电击除颤的时间间隔,切忌延误除颤时间。
3)人工心脏起搏适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4)增加心排血量,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钙制剂等。静脉滴注时,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滴注速度。去甲肾上腺素药液切忌外漏,以免引起周围组织坏死。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3.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心肺复苏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一旦血压下降,除对症治疗外应分析原因,予以病治疗。有条件者宜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指导用药。对难治性休克,应注意有无心肺复苏后的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脏器损伤等。如发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详见有关章节。另外,复苏成功后宜延用二期复苏中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防止室性心律失常复发。
(2)维持有效的呼吸对昏迷者应予气管插管,在自主呼吸未恢复前予呼吸机辅助给氧,其间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调整呼吸机给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呼吸比等。应用高浓度及纯氧时,宜间断给氧,如需长期吸氧,以鼻导管吸氧为宜,以防氧中毒。如气管插管超过2~3日仍不能拔除,应行气管切开,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另外,可酌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
心脏病如何把握黄金救援时间
猝死如何把握急救黄金时间?
而年轻朋友们身边有人发生了心脏病猝死,一定要抓紧“黄金两分钟”进行急救,有超过一半的几率就患者救活。具体施救方法是:
首先将患者置于平卧体位,检查患者是否还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答应也没有心跳了,要对着心前区附近猛锤一两拳,刺激心脏重新跳动。
另外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配合进行胸部按压。平均每分钟要有规律地按压100次,捏着患者鼻子进行人工呼吸6~7次。需要注意的是,按压时不能太过用力,免得将患者的胸骨按断。
最后要及时通知急救人员到场急救,毕竟,上述急救措施都是为了急救人员到场急救争取时间,所以不能耽误宝贵的时间。
六类人群不宜剧烈运动
“过量运动”成猝死的重要原因
除了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外,超负荷运动也是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平时只能跑三五千米的人,一口气跑几十公里,就属于超负荷运动了。这时他的心脏循环系统会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会突然增加,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跑步者的心脏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骤停和脑血流中断。正因为如此,长跑运动员在跑步前都需要一系列的医学监督,如饮食起居、体重、运动量增加强度等,以保证运动中的安全性。
然而,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在参加踢球、马拉松运动时,更应该注意。如果平时不怎么运动,就别报名参加如此剧烈的运动。如果已经参加了,那么最好在运动前进医院做个身体检查,查一下心电图+心脏彩超,排除潜在的心脏疾病。另外,如果在跑步中感觉身体不适,就马上停下来,千万别硬撑着。如果前晚没睡好,身体疲劳,也建议放弃。
心脏停跳超4分钟,救活几率几为0
专家介绍,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4分钟以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成功率在50%,超过4分钟几乎为0。由于大部分猝死患者被发现时已经超过了这一黄金急救时间,加上周围的人不懂急救,再打电话给120,救活的几率就更低了。
对于猝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南京120急救专家郝思祥说,猝死之所以如此凶险,是因为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5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阶段。 记者 戚在兵
六类人群尽量少参加剧烈运动
专家建议,要避免运动性猝死,建议以下六类人群尽量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感冒患者(感冒后容易诱发心肌炎,因此不宜在感冒后参加剧烈运动);
4、有冠心病家族史与严重心律失常者;
5、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6、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人。
心脏病猝死的原因
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过量饮酒、吸烟、缺少活动、精神紧张等。
②男>45岁,女>55岁或绝经后、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③诱发因素: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愤怒、焦虑、兴奋)、气候突变、饱餐等。
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冠心病有5种不同的临床类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脏猝死的前兆
心脏猝死是危害极大的疾病,患者会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死亡。了解它的前兆症状,有利于预防心脏病猝死。首先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的颈、手心、头皮和后背等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这时要警惕并及时服用急救药和打120。其次是患者会出现没有缘由的极度疲惫情况,并有失眠和焦虑等。另外患者的肩膀、手臂、下巴和颈部都会出现疼痛,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入院治疗和抢救。
心脏猝死的临床过程有四个时期,首先是前驱期,患者会在数天甚至数月前有胸痛、气短、持续性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其次是终末事件期的表现,典型的表现为严重的胸痛,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出现突出心悸或眩晕等。第三是心脏骤停期,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脉搏消失和瞳孔散大等。第四是生物学死亡期,患者出现大脑的不可逆损害,经过数分钟后到生物学死亡。
心脏性猝死急救法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以心脏猝死为代表,最及时,最有效的抢救,可概括为应用“生命链”中的四个“早”,即早期通路(打急救电话),早期心肺复苏(现场第一目击者所为),早期心脏除颤(专业急救人员所为,有条件的现场第一目击者所为)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由于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要普及心脏复苏抢救知识,使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都能掌握这一抢救措施,一旦发现猝死则能立即就地抢救,对挽救病人生命有重要的意义.往往根据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心跳停止即可判定心跳骤停.抢救是否能成功,受诊断是否及时,开始复苏术的时间,心脏骤停的时间的影响,掌握正确的复苏术亦很重要.一般认为,超过6分钟,即使心脏复苏,也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害.
对于猝死的预防,目前缺乏有效措施.对冠心病病人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如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来发现有发展为心室颤动可能的室性过早搏动(多源,连发,落在T波易感期上,落在P波上等),或通过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发现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室晚电位,并及时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帮助.对冠心病的高危病人,及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药物,钙离子拮抗剂以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术等.对于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可口服β?阻滞剂或作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因心脏猝死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这对预防和急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做为患者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生活中的调养,出现问题马上服药。一方面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心情,这都有利于缓解病情,使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学学心肺复苏应对心脏骤停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许多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目前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因此,普及广大民众心肺复苏知识、技能非常重要。在2015年“心脏健康教育周”期间,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与北京市急救中心联合举办了心肺复苏百姓大练兵活动,主题是:心肺复苏,为你为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刘文玲主任医师介绍了猝死相关知识;北京市急救中心陈志主任给大家讲解示范了心肺复苏的方法,并在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练习。对心脏骤停病人的急救,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保证胸外按压100次/分钟以上,下压4~5厘米,维持基本生命需求。
三年来,中国心脏健康教育联盟每年组织的心脏健康教育周(心脏节律周),全国共有十几个省市的50多家医院积极响应,在教育周内开展了义诊、检测和患者教育活动,受到了患者和公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今年的心脏健康教育周在新疆、黑龙江、河北、天津、山东、上海、江西、广州、宁夏等地,都组织了专门活动。
心脏病猝死的前兆
1、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最好停止活动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
2、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3、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因为心肌缺血疼痛在传递至大脑中枢神经时,会同时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
4、心脏病发作前的典型症状是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