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卒中到底是什么病

脑卒中到底是什么病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是如何引起的

1.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如结核、梅毒、化脓、钩端螺旋体感染、结缔组织病等所致)、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常等。Moyamoya病是儿童及青少年发生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外糖尿病、高血脂、口服避孕药、吸烟、嗜酒都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脑栓塞

由循环系统内部(如心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全身其他部位的非血液成分(如空气、脂肪、羊水)脱落致脑供血血管的阻塞。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在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纤维素附着于该处,以后红细胞、白细胞沉积于纤维紊网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动脉闭塞1~3 h,脑组织改变不明显,肉眼检查与正常脑组织不易区别,光镜下可见少部分神经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稍宽,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神经细胞及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星形细胞肿胀、足突水肿。缺血6~24 h,病变处苍白,轻度肿胀,光镜下见血管和神经细胞周围水肿、间隙增宽,星形细胞肿胀、足突水肿明显,电镜下见神经细胞线粒体破裂不清,核固缩,核膜不清,核周细胞器深染,呈缺血性细胞改变。缺血24~48 h后,病变组织变软,灰白质境界不清,光镜下见神经细胞大片消失,残存者亦有缺血性改变,胶质细胞亦有坏死,并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血管及细胞周围水肿明显,此期即为坏死期。如病变范围大,脑组织高度肿胀,可向对侧移位,甚至形成脑疝。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是动脉阻塞7~14 d,脑组织开始液化,周围水肿明显,病变区明显变软,神经细胞消失,吞噬细胞大量出现,星形细胞增生,此期为软化期。3~4周后,液化的坏死组织被吞噬和移走,胶质细胞、胶质纤维及毛细血管增生,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称恢复期,可持续数月至1~2年。病理解剖检查见各主要脑动脉形成血栓的发生率约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29%。大脑中动脉43%,两者共占2/3,大脑后动脉9%,大脑前动脉5%,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各占7%。

这五种人最易猝死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超过半数的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相关。亚太研究团队(APCSC)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亚洲人群脑卒中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3%。

长期血压高于生理水平,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变窄变硬,形成血栓。而血栓、血管变窄等正是诱发脑卒中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

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患病率增加了近20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更低,不同年龄段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也显著增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糖和脂类代谢障碍以及小血管损伤等都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由于凝血机制异常易导致血液黏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这些都可能间接诱发脑卒中。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或甘油三脂水平异常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研究发现,亚洲人群总胆固醇每升高1摩尔/升,脑卒中发生率增加25%。降低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认为药物治疗是降脂治疗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烟酸、树脂、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中,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使首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降低20%左右。同时,应注意日常饮食,坚持低油脂、低热量摄入,以粗粮代替精加工粮,多食用新鲜蔬菜。

心脏病。

研究显示,约1/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心源性血栓造成的。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害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在临床中总结发现,心脏病引起脑卒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血栓,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进而发生脑血栓。

颈动脉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现正相关。经检查后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中至重度(50%~99%)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他们每年脑卒中风险为1%~3.4%。药物治疗可使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降至1%以下。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判断脑、颈部血管狭窄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确诊颈动脉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

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的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管阻塞可以发生在到脑部的任何动脉。例如脂质的沉积(动脉硬化)可以发生在颈动脉,从而使血流变细如像水流通过一条有障碍的管道。这种情形相当严重,因为每侧颈动脉通常提供大部分的脑血液供应。脂质也可以从颈动脉壁脱落,随血液流动,阻断小动脉,最后使之完全阻塞。

颈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可由其他原因造成梗塞。例如在心脏和心瓣膜形成的血栓脱落(成为栓子),随动脉血流至脑其结果造成栓塞性脑卒中(脑栓塞)。这一类型的脑卒中最常见于新近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有心瓣膜损害及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病人。脂肪栓塞是脑卒中的罕见原因;如果来自骨折断端骨髓的脂肪进入血流并最终融合在动脉内,会形成许多栓子。

脑部血管因炎症或感染而狭窄也可导致脑卒中。可卡因和苯丙胺等药物也可以使血管狭窄从而导致脑卒中。血压突然下降常严重地降低脑血流,导致晕厥。如果低血压严重并持续存在也可导致脑卒中。这种情形可发生于外伤和手术引起的大量失血,心肌梗死或心率不齐。

脑卒中高危人群有哪些

脑卒中是中医命名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

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

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些保守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

脑卒中高危人群有哪些?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你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一般脑卒中高危人群,都是在中老年人群当中,所以对于很多中老年人,如果你的血压很高,那么一定要更好的做好脑卒中高危这方面的预防和治疗,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年人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年人面临着较高的卒中风险,40岁以上人群中约15%属于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而血脂当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水平开始。

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红梅博士从“坏胆固醇”在导致脑卒中的重要作用讲起,倡导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她指出,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原因是沉积在血管内壁的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局部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这些“坏”胆固醇组成的斑块就像潜藏在血管内壁的不稳定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生破裂,使动脉迅速被堵塞,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而‘坏’胆固醇恰恰是这场‘血管保卫战’的关键所在”。王红梅表示,控制血脂,特别是“坏”胆固醇水平,对于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她建议公众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根据自身所处的风险等级,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谨记“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医嘱药物治疗是原则,进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新发和复发。

仁济医院徐群副教授介绍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近一半死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治疗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费用约为100-200亿元。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由于许多患者出院6个月后自行停药,因此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达到16%,5年内复发率高达50%,并且脑卒中的危害会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徐群强调,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很多人对于脑卒中不清楚,脑卒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其实,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某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仅有一侧肢体麻木或轻瘫,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脑梗中风在生活该如何保健

1、大约30%幸存者不能达到完全恢复,尽管日常活动不需要帮助。另外20%的幸存者至少有一项活动需要接受帮助,多数(60%)需要接受医疗机构的帮助。脑卒中患者的幸存者的寿命会急剧减少,并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可能性迅速增高。

2、脑卒中的经济负担:脑卒中是影响发达国家治疗费用最为昂贵的疾病之一。由于接受急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直接护理费用非常昂贵,并且由于劳动能力丧失而对收入造成的影响,使得脑卒中疾病的治疗费用相当高。此外,在未来的几年,由于人口趋于老龄化,发展中国家趋于“西方化”,及脑卒中相伴而生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因此预计脑卒中所导致的负担将不断增长。

据2003年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卒中患者的直接住院费用达195.95亿元,加上门诊及自购药费用,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74.52亿,占同期我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52%和5.68%。从1993年至2003年间,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8.04%,超过同期GDP增长8.95%的幅度。

3、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脑卒中不是单一的症状,而是一系列症状的集合,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不同,包括:

面部、手臂或腿部,尤其是身体的一边,突然感到无力精神突然产生混乱,语言和理解力混乱单眼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问题突然无法行走,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这些症状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但不能完全消除。经常需采取紧急医疗救护,而不能稍有延迟,这样才能避免严重或致命的脑卒中随后发生。

脑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需要急诊处理。迅速处理有时可减轻疾病并防止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最初几小时内。医生首先应给病人吸氧,同时输液以保证液体和营养物质的输入。

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应给予抗凝剂如肝素,但这些药物在完全性脑卒中中是无效的,而且不能用于高血压患者,也决不能用于脑出血患者,因为这些药物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最近有研究提示,如果链激酶、组织型溶酶原激活物等溶解栓子的药物在脑卒中的最初3小时内给予,瘫痪或其他症状就可防止或逆转。必须立即做检查以确定脑卒中的原因是栓塞或是出血,因为出血不能用溶栓的药物。其他一些可能通过阻断脑特异神经递质的受体而改善脑功能的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

一旦脑卒中发展完全,某些脑组织死亡,血流供应的重建也无法逆转其功能。因此外科治疗通常是无效的。然而,在某些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改善其狭窄的程度可以降低以后脑卒中的危险性。

为了减少由于急性脑卒中造成的脑组织肿胀和颅内压力增高,可以用甘露醇,偶尔也可用皮质类固醇。严重脑卒中的患者可以安置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可采取某种措施以防止皮肤的褥疮,同时应注意膀胱和直肠的功能。治疗如心衰、心律不齐、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脑卒中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如抑郁等,因此一旦患者伴有抑郁,家属和朋友一定要告诉医生。抑郁可通过药物和精神治疗而得到改善。

“脑卒中”的几大误区

症轻时不在乎,身在病中不知病

有些人对相关的医学知识不以为然,特别是自以为身体素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恢复后,饮食百无禁忌,烟照抽、酒照喝,也不坚持正规的治疗。他们对脑卒中的危害缺少了解。不清楚“小病闹,大病到”的道理,这是十分危险的。

轻信“中风预报”

某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热衷于搞伪科学,在街头、公园、商场、社区,弄个“仪器”就给人测出不少毛病,如高血脂、微循环障碍甚至“中风危险”等,接着就热情推荐他们的“特效药、保健品”。有些人特别容易上当,其结果是花钱添堵、添病,还延误疾病的及时诊治。能够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不能只依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来判断脑卒中危险性的程度。而仅凭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将患脑卒中是不可靠的,观测手指的微循环就更无科学依据了。

偏信虚假广告.迷信高价药物

有的病人和家属根本不了解广告宣传和高价药物的作用和疗效,盲目听信,自行选购所谓“疗效达90%以上”的药物,或误认为价钱贵的药品疗效也高。实际上,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疗效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尤其是脑功能本身具有代偿功能,也就是说有自然恢复的情况。因此,应由医生针对病情进行适宜的治疗。

脑卒中肯定遗传

有人以为脑卒中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父母患脑卒中,自己也就惴惴不安。其实,脑卒中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遗传度只有40%左右。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才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才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因此,脑卒中病人的子女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但应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体检。

一旦发生脑卒中就难以康复

近年来,治疗脑卒中的新药及新疗法不断涌现,脑卒中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使脑卒中后生存5年以上者达62%,生存6—10年者达20%,11—15年者达15%,16~20年者达3%,平均寿命已达60岁。肢体偏瘫的恢复也有提高,许多病人的后遗症轻微,甚至不留后遗症,生活可以自理,有些还能恢复正常工作。脑卒中后能否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治时间。如果病人在发病后6小时内能将其送往医院,并得到正确的诊治,致残率可以大大降低。另外,还取决于病后的功能锻炼,即康复治疗。因此.只要坚持治疗和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恢复,1/3的病人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正常水平。

每年春秋季定期输液

当前由于医疗过度市场化,个别医疗机构诱导病人“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再加上许多病人认为自己血液黏稠,在春秋季节易形成血栓,而定期输液可“活血化瘀”,使不少人每年春秋季都到医院输液治疗,这样做是有害而无益的。心脑动脉毕竟不像抽油烟机,每半年清洗一次就行了,血栓的形成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预防的最佳办法是每天适量饮水和口服药物。

当病人急性发病时,应及时就医,积极静脉输液用药,就像发生火灾时必须迅速灭火一样。而为防病定期去输液则是不可取的,就像为预防火灾每年请消防队、救火车到家里来两次一样,这显然是错误的。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皮下、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

不重视非药物治疗

有些人坚持常年服药,却不注意心理、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使药物的疗效将大打折扣。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协同作用,既可增强疗效,义可减少用药量。重要的是,非药物疗法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有句古话说得好: “医生不治之病,快乐、节食、运动。”

不坚持正规药物治疗

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不少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自行换药、减药、甚至停药,这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人嫌药太贵而中断治疗,一旦病重住院,费用则高达成千上万,实际上,平时花些钱使用些必用药,细水长流地防治疾病才是最经济的。有些人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不敢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因噎废食而不用药,那七分好的作用也就得不到了。“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防治心脑血管病需要打持久战,医患之间完全可以充分沟通,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用药方案,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七分、八分、几分甚至十分的最佳疗效。

相关推荐

眼睛脑卒中危险的一扇窗户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疾率越来越高,发年龄也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平常的预防保健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脑卒中的出现。眼睛脑卒中危险的一扇窗户。借助视网膜照片可以预测高血压患者的潜在脑卒中危险。 新研究对近30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平均1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开始时,所有患者接受了视网膜拍片检查。研究人员根据视网膜照片显示的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情将其分为:零危险组、轻度危险组和中高危险组。研究期间,165人发生脑卒中。轻度高血压性视网膜变患者发生脑卒中

脑出血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脑中风的学名,一种突然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又叫脑血管意外。指在脑血管疾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脑中风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1、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起搏器目前治疗脑卒中较好的方法。2、恢复期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来讲非常重要。目的就改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尤其在恢复肢体运动障碍方面更为显得突出。3、目前认为脑卒中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

脑中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手术治疗 1、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起搏器目前治疗脑卒中较好的方法。 2、恢复期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来讲非常重要。目的就改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尤其在恢复肢体运动障碍方面更为显得突出。 3、目前认为脑卒中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

脑卒中

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中国人群卒中发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

四误区让脑卒中酿成大祸

误区一:脑卒中老年人“专利” 范先生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加上临近年底,应酬增多,近来总觉得疲劳乏力。一天晚上回家时,他突然觉得下肢乏力,连上楼梯也十分费劲,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可范先生却认为自己还年轻,好好睡一觉就会好转。 第二天一早,范先生刚想起床,突然发现下肢完全无法活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范先生前一天晚上的症状就脑梗死的表现,拖了一晚才来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近来随着天气转冷,突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急诊患者有所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忙的中年人。这主要

老年人脑中风有哪些前兆

中风,也叫“脑卒中”,神经科常见的疾脑血管意外的总称。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血栓。脑卒中的发基础非常复杂,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无论其发的程度如何,对人体的损害都极其严重。之所以称为脑卒中,说明这种的发作突然的,急骤的。虽然脑卒中属于突发疾,但在其发之前也会有些征兆,通常称为不祥之兆,这些不祥之兆,提醒着人们应该警惕即将发生的不幸。 脑卒中患者在发前都会有些前兆。下面,谈谈与脑卒中有关的“中风前兆

秋冬脑卒中高发

秋冬季如何防脑卒中 30-40岁患者不在少数 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会长、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介绍,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具有极高的死率和致残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有将近两百万的新发例。“脑卒中率递增的原因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关的”,洪华表示,脑卒中人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为主,但由于吸烟饮酒、高盐高糖,暴饮暴食、肥胖、生活不规律、加班熬夜等不

小中风也要及时就诊

我国卒中防控形势严峻 脑卒中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之一,具有高发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据流行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卒中患者约为750万,而发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据推算,假如不采取更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卒中患者。 现存脑卒中患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丧失了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等脑血管的治疗费用为100-200亿元。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h型高血压在国内的情况

中国高血压的防治重点应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如果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5umm/L,卒中风险增加59%;同型半胱氨酸降低3umm/L,可减少卒中风险约24%。国内研究也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人群中风危险增加了87%。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伴HCY的比率很高,而脑卒中发生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新发现脑卒中人将由现在的200万增至370万,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脑卒中发生率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