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也要及时就诊
小中风也要及时就诊
我国卒中防控形势严峻
脑卒中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卒中患者约为750万,而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据推算,假如不采取更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卒中患者。
现存脑卒中患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丧失了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治疗费用为100-200亿元。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从治疗效果、成本、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评估,把轻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重要的防治人群,找准防控成本效益最高的目标人群进行定向干预,是卒中防控的重点,也是最大程度降低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关键。
轻型卒中需紧急干预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轻型卒中是指症状轻微、非致残性卒中,在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统称为“轻型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轻型卒中患者约有300万 ,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物不清、头晕等。
事实上,轻型卒中患者只要发生过一次,就如同在体内埋下“炸弹”,患者随时处于复发的风险中。据统计,轻型卒中患者1年累计复发率16%,5年累计复发率33%。且一旦卒中再次复发,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残疾甚至是死亡。
据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唯一被证实可以降低中风患者致残率的治疗方法。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及时采用溶栓治疗后,有近94%患者无残疾,如患者不能及时的采用溶栓治疗,脑梗死体积也将明显扩大。目前只有55%患者在发生轻型中风症状的时候,能够在发病24小时内就诊,而且在已经就诊患者中,也只有9%的人群在发病2小时内及时采用溶栓治疗。
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提出:“轻型卒中是需要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但因其持续时间很短,病情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目前大家对轻型卒中溶栓治疗的认知还比较低,另外国内很多医院没有溶栓治疗的能力,导致一些患者在发生卒中时未能及时采取溶栓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及时识别是关键,FAST口诀要牢记
我国的卒中患者往往因为不能够被早期识别、未能及时送达医院而延误了治疗,直接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而“FAST口诀”则是目前最常用的卒中判断方法。
F(face,脸),他是否能够微笑?是否感觉一侧面目无力或麻木?
A(arm,胳膊),他是否能顺利举起双手?是否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者根本无法举起?
S(speech,言语),他能否流利对答,是否言语困难或吐字不清?
T(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
“言语含糊嘴角歪,手脚不抬奔医院”,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行为异常,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首先前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或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预防卒中从点滴做起
首先要控制好“三高”。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则升高至8倍,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也与卒中密切相关,有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控制好自身基础病。其次,心脏疾病也是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冠心病或心率失常的病人会突发卒中,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药物。此外,要养成良好是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减肥、心态平和、适度运动、低脂饮食等,这些也都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怎样识别中风的前兆
手麻没在意,竟中风偏瘫
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约250万,其中约有2/3的人最终残疾或死亡。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对中风缺乏认识,抢救不及时。
多一分钟,脑细胞死190万个
人中风后,每拖延一分钟,其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就会死亡190万个,每耽搁一小时,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变老3.6年。
最为关键的是,脑细胞并无再生能力。也就是说,那些细胞一旦死亡,后续的任何抢救,都无法使之死而复生。这就是那些患者为何会长久地留有后遗症的原因。
中风分两类:脑梗死和脑出血
在中国,70%—80%的中风属于脑梗死。脑梗死病人送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第一时间给病人做血管溶栓,疏通闭塞的脑血管,以减少脑梗死致残。这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有效的方法。
对于一些大的脑梗死,还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即,将一根细如头发的导丝,放到脑血管中,置入支架,把导致血管梗死的血栓直接拉出来。
脑梗死的抢救,则强调‘黄金三小时’,也就是从出现症状到完成抢救,控制在3个小时内,而且越早越好。
3小时,一点都不充裕
3小时看似时间很充裕,但实际,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所有的脑梗死病人中,只有20%能在3小时内赶到医院。这20%里面,接受溶栓治疗的,也只有9~10%。
中风先兆:一侧肢体麻木
网络盛传脑梗死有八个先兆:“眼前突然发黑,哈欠不断、短暂头晕、肢体麻木、流鼻血、原因不明的跌跤、精神改变”。这些有一定道理,但缺乏临床依据。
真正的中风先兆,是“短暂性脑缺血”,也叫“小中风”。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说话不清、眩晕、复视、声嘶、偏盲等,但往往持续几分钟后就自然缓解。及时诊断处理,能预防中风出现。
遗憾的是,只有15-30%的病人出现小中风,它常常也被忽略。出现小中风,要立即到急诊处理。
妊娠剧吐要及时就医
生活实景:近半月不想吃,住院了
供职于南宁市某外贸公司的李女士,所产生的孕吐有些“不正常”。怀孕刚满1个月,孕吐就汹涌而来。她常常是东西刚碰到嘴唇,还没吃到嘴里就往外吐,胃里没有东西时就吐胃液和胆汁。
当丈夫把她带到医院时,李女士已经近半个月没怎么吃东西了。经过检查和每天打7瓶营养素的静脉补充,一个星期后,李女士出院了。虽然她的孕吐症 状得到了缓解,能够勉强进食了,但每天仍要吐上5~6次。即使到了孕24周后,每天还会吐一次,而孕吐的症状到孕32周时才逐渐消失。
专家建议:妊娠剧吐 及时就医
“这在医学上叫做妊娠剧吐。”苏玉萍称,大多数孕妇会在怀孕5~6周开始出现孕吐,到13~15周时逐渐减轻并消失。但极少数孕妇会出现频繁恶 心呕吐、不能进食的剧烈反应,从而导致体液失衡、电解质紊乱,使身体动用体内的脂肪,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应对妊娠反应的妙招
如何应对妊娠反应?记者采访了几位“过来人”,为大家提供一些应对孕吐的饮食妙招。
梁女士:缓解孕吐,我的办法就是喝醋蛋汤。具体做法是把白糖、米醋和水调匀,然后煮沸加入调匀的鸡蛋液即可。醋蛋汤酸甜可口,既可以开胃,又能缓解孕吐。
黄女士:对于像我一样“晨吐”厉害的准妈妈,可以在早晨呕吐后吃一些干的食物,比如饼干、面包片等。如果要吃液体食物,就把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间隔一段时间分开吃。
王先生:我妻子怀孕时,对小红枣情有独钟。她喜欢每天含上七八颗在嘴里,像嚼口香糖似的慢慢嚼。可能是因为我妻子喜欢这样吃红枣的原因,她的妊娠反应非常轻,而且多吃红枣还能补铁,一举两得。
冬天预防中风的方法有哪些
1、冬天预防中风的方法有防止便秘。大便干结,易使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造成脑动脉破裂而发生中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定时大便,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
2、冬天预防中风的方法有稳定情绪。极度愤怒或紧张均可诱发中风,故患者应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狂喜、暴怒、忧郁、悲哀、恐惧和受惊都会诱发中风。
3、冬天预防中风的方法有饮食低脂、低盐。动物脂肪易使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中风的可能性;食盐过多,可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长时间血压升高可诱发中风。
4、冬天预防中风早治“小中风”,“小中风”的主要表现为自觉半身无力或半身麻木,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发生“小中风”的患者在一年内有42%发生中风。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
5、冬天预防中风要坚持适度的锻炼。每天坚持散步,做体操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防止中风。
6、冬天忌饮食过饱。腹部饱胀影响心肺功能,还可造成大量血液集中到肠胃,使心、脑等器官供血相对减少,容易诱发中风。二忌看电视时间过久。久看电视,大脑持续紧张,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进一步升高,有些电视情节紧张,场面惊险,易使情绪激动,容易发生中风。三忌随意突然停药,患者应遵医嘱服药,若擅自停药,可以造成血压大幅度反跳,导致中风的发生。
老年人中风需要注意什么
在电视上,总是会看到非常多的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出现中风的问题,情节严重者,还会造成突发性的失明,或是复视,口齿不清楚,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半边面部麻木,头晕,站立不稳等。而且发作的时间非常的短暂,一般是不会超过,1小时的,5-20分钟,一般就可以看出的,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天24小时!
无论是“小中风”,还是严重的中风,其病因、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小中风”患者尽管症状轻、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其脑血管的损害状况并不见得比大中风患者要轻。更为关键的是,“小中风”的复发率很高。也就是说,“小中风”容易“一发再发”,而一旦再次发作,就可能不是“小中风”,而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大中风”了。“大中风”一旦发生,除少数脑梗死患者在起病4.5小时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外,其他任何治疗都只能起到一定的对症、支持作用,疗效非常有限。
特别提醒: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病人相比,“小中风”患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临床上,不少老年人在出现疑似“小中风”症状时,常因为“不想给家里人添麻烦”、“晚上去医院不方便”,或者自认为“睡一觉就会好”,而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把“小中风”拖成了半边肢体完全瘫痪的“大中风”。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抽烟、饮酒者,一旦出现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无力,一眼失明或复视,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由于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觉得自己的老了,有时在走路,吃饭或打麻将时,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休息后,都会好,就都不会去重视这个问题。老人们为了不给自己的子女带来麻烦,都不会和自己的孩子说!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各位老人,只要一发现不舒服,请及时和家人说明,以免病情严重,小钱不出,要出大钱啊!
中风的预测检查事项
种种中风先兆信号出现后,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血液的“粘,稠,浓,聚”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对易患中风者,应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有效的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为明显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中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昏沉沉想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
6调整饮食;体育锻炼。
预防中风要从幼年开始,因为在幼儿时期就有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到二十岁左右,就有1/3的人发生动脉硬化。其主要原因是在幼儿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和高糖饮食,糖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人体,导致肥胖。而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与水果,养成不偏食、不嗜食的饮食习惯,应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这些对中风疾病均能起到预防作用。
预防中风的复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患者本人的努力是很重要的,需要做到:
1、加强日常生活的段炼,自己洗脸、梳头、刷牙、穿衣及吃饭等。平素自己要锻炼瘫痪肢体做多种活动,以便早日自理生活。
2、能活动者,每日坚持行走或做医疗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
3、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多吃豆类及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有高血糖和高血脂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
4、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同时也要克服厌世和焦虑急躁的情绪。
5、克服不良的嗜好、习惯,一定要戒烟、酒。
脑溢血和脑中风怎么治疗呢
很多人将“小中风”看做中风的先兆,但医生认为这也是一种中风。晚报电话医生、苏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正春告诉读者,小中风如果多次反复发作,极有可能一次比一次加重,自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进而发生为进展性的或完全性的中风。
小中风也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顾名思义,它的症状表现历时短暂,每次发作仅持续几秒钟、几分钟或几个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就能自然缓解。
这种发作往往会反复出现,虽然没有什么规律,但每次发作的表现大致相同,发作缓解后的间歇期一般正常,没有什么后遗症。小中风虽历时短暂,但不可忽视。有人把它作为中风的先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中风,如果多次反复发作,极有可能一次比一次加重,自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进而发生为进展性的或完全性的中风。
据统计,大约有1/3的小中风患者迟早会发生完全性中风。但预防措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首先需要明确初次卒中发作的类型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等。
大病来临前,身体会出现的10个征兆!别再忽视! 八、经常眼前一阵发黑
有的人突然眼前发黑、视物重影、单眼视物不清、身体局部麻痹等,往往几分钟就过去了,24小时内症状会完全消失,这可能是中风前兆,俗称“小中风”。
研究显示,近半数患者在小中风发生后的3~5年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
没有按时进餐,或注射胰岛素后、进餐不及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心慌等。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
忽然站起来会眼前发黑?这种情况,称为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过一会儿可以自行恢复。常见于老年人、孕妇、长期卧床等人群。偶尔血压偏低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长期血压偏低,就要看医生了。
某些脑瘤也可能发生一过性眼前发黑的现象。
4个中风信号及早防患
1.身体一侧感觉虚弱或麻木。
身体一侧(特别是上肢和下肢)突然失去力量或感觉不到肢体的存在,这些是中风的常见症状。一侧面部也会下垂。
2.讲话有困难。
这种症状会表现为几种形式: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总的来说,如果你感到语言表达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严重头痛。
这种症状更有可能发生在出血性中风患者身上,即大脑出血。出血性中风要比缺血性中风少见,前者约占所有中风病例的10%~15%,但其死亡率较高。
4.丧失部分视觉。
与肢体感觉无力或麻木很相像,视力问题通常也出现在单侧。中风患者更有可能两只眼失去相同的视野,例如,两只眼睛都无法向左看。这是因为眼球和视神经的功能本身是好的,但进入大脑要加以处理的信息受到了损害。
把握治疗小中风的最佳时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据统计,我国小中风患者已达3750万之多。小中风患者在90天内发生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的风险高达25%,因此,要警惕小中风发生,重视小中风的治疗,以免为今后埋下巨大健康隐患。
一个人从出生到发生卒中,要经过六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遗传因素;如果在出生后,又附加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不爱运动,这就迈向了卒中第二个台阶。这个时候,如果再患血压高、血脂高或者是心脏病,就开始迈上了第三个台阶。如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上到第四个台阶,也就是短暂性脑血管病发作。但这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引起脑组织完全坏死,直到迈上第五个台阶引起卒中发作,可能才会引起关注。这时就已经离第六个台阶——死亡不远了。因此,早期干预才能避免大麻烦。
目前在我国,小中风治疗领域的低估现象严重,小中风患者的住院率仅约6%,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比例。
小中风是神经内科急症,小中风后24小时内,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会继发卒中,48小时内发生卒中的风险最高。但是,由于其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短,很容易被人忽略。小中风是卒中的预警器。小中风发病后的2天至7天,为卒中的高风险期。
很多卒中患者,在发病前,都曾经莫名其妙摔过跟头,或者出现半边身子发麻、头晕等症状,但往往都会被误认为是不小心摔的,或者认为是累着了才会不舒服,而且这些症状很快就没有了,也就不会引起重视,更不会去医院就诊。直到发生卒中了,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时,通常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对于小中风的及时诊断很重要。
小中风主要有“五个一过”症状:一过性头晕;一过性头痛;一过性视物不清;一过性言语不利;一过性肢体麻木。一旦出现这“五个一过”症状时,要在第一时间就医,争取把握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不管是任何时候,只要有一点的苗头就应该放松下来,不要太过紧张,太过紧张有时候也不好,紧张过头反而会忽略一些事,要学会稳重对待任何事。
糖尿病容易诱发“小中风”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中的一项,不容小觑。据国内资料统计,约有20%的脑血管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数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会更早,程度也更严重,容易引发“小中风”或中风。
糖尿病是诱发“小中风”发生的一大危险因素,糖友易发生脑中风的主因在于,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硬化。糖尿病往往伴随着血脂代谢功能异常,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的不足,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使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减少,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导致高脂血症,会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且加重硬化程度,因此会广泛引起大、小动脉疾病。
有过小中风的病人,1/3肯定在1年内要得一次脑梗塞。小中风实际上就是病人出现了上面说的中风先兆,医生称其为短暂性脑血管缺血,英文缩写为TIA。小中风的表现与中风先兆症状没什么两样,病人头痛、头晕、半身麻木,或突然一下子半身无力,说话不利索,眼睛看东西模糊。
它与中风先兆的区别在于:小中风一定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如果检查小中风病人的脑组织,会发现没有脑细胞死亡。小中风过去后,病人的脑细胞应该完全正常。如果超过了2小时,病人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这时就应该叫脑梗塞了。对小中风,病人千万不要等闲视之。不能病“好”了,就认为自己没事了,就不去管它了。那样会出大事的。正确的态度是:对待小中风要像对待脑梗塞一样处理,以免日后变成脑梗塞。
糖友预防小中风,最重要的还是要调好血脂。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脂,在血糖和血脂的“夹击”下,糖友患上中风的风险以及死亡率就比正常人高出数倍。所以,糖友必须严密监测血脂水平。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减轻体重是调脂必做的措施,此外,还要戒烟限酒,生活规律,饮食合理,切忌过度劳累,力争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但凡出现小中风症状且血脂指标明显增高,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