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脑电图检查
面肌痉挛的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异常时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
轻度异常脑电图
脑电图轻度异常主要表现为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着。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
中度异常脑电图
脑电图的中度异常可表现为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重度异常脑电图
重度异常的脑电图主要以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面肌痉挛的病因
根据病因可将此病分为特发与继发两种。继发性者亦称症状性面肌痉挛,凡在大脑皮层到面神经分支末梢的整个通道中,任何压迫刺激性病变均可诱发此病。临床常见的如中耳乳突炎症和肿瘤,桥小脑角的占位性病变(胆脂瘤和听神经瘤)及脑炎,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Paget病和颅凹陷症等。凡查不出诱因者,统称为特发性痉挛,约占发病总数的2/3。1966年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并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面肌痉挛确诊具体要做哪些检查
1、神经元检测系统:8分钟精确检测神经损伤情况。
2、乳突CT检查:乳突CT检查对中耳乳突炎尤其合并有胆脂瘤和骨破坏时可明确其范围、程度以提供手术方案。
3、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是通过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推荐阅读:面肌痉挛的诊断方法 怎样护理面肌痉挛患者?
4、颅脑CT检查: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
5、头颅平片:头颅平片是对头颅进行照片,用于观察头颅是否有异常病变。
面肌痉挛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临床表现,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首发症状为一侧眼睑不自主跳动。随病情发展,可逐渐由上向下扩展至同侧其他面肌。受累面肌会出现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病初仅持续数秒,以口角抽搐最引人注意;情绪紧张及过度疲劳可诱发或加重痉挛,多数在入睡后停止,但患者对此症状不能进行自我控制;病变严重者,可出现患侧眼睛无法睁开、口角歪斜的表现;抽搐呈间歇性发作,患者在间歇期无异常表现。
2、面部检查,在做常规检查前,患者可行初步自我检查,如两侧眼睛是否对称、皱眉时两侧幅度是否一致、抬眉时是否出现额部皱纹等;常规检查以肌电图及脑电图检查最为常见,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时,同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同步收缩,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正常者或其他面部疾病者进行此检查时,仅引起患侧眼轮匝肌的收缩;为排除乳突及颅骨病变,应进行乳突及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以进行最终确诊。
3、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这是面肌痉挛的诊断要点之一。
4、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面肌痉挛比较常见的原因
1.面瘫后的面肌抽搐
面神经损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时可产生面肌抽搐。这种面抽常伴有瘫痪肌的挛缩或联带运动(如张口时眼睛不自主闭合),在作自主运动如露齿时,抽搐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口角歪向健侧。
2.继发性面肌痉挛
桥小脑角肿瘤、颅内炎症、延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颅脑损伤后等引起的面肌痉挛,多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的表现。
3.功能性眼睑痉挛
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多系双侧性,仅仅局限于眼睑的痉挛,抽动时双侧同步,而颜面下部的面肌则并不累及。
4.习惯性面部抽动
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为双侧性,可为意志暂时控制。肌电图检查出现的肌收缩与主动运动时所产生的一样。
5.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
表现为双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伴有四肢、躯干类似的不自主运动。
6.局限性癫痫
局限性运动性癫痫其抽搐幅度较大,并往往累及颈、上肢、甚或偏侧肢体,或出现典型的按大脑皮层运动区顺序扩散的局限性癫痫发作。仅局限于面肌者少见,脑电图检查可有癫痫波。
7.痛性抽搐
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抽搐。原发性面肌痉挛病程长,症状重,亦可引起面部疼痛,但疼痛程度较轻,无诱发疼痛触及点。
面肌痉挛的检查
面肌痉挛的检查主要为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EEG是癫痫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工具,尽管高分辨率的解剖和功能影像学在不断的发展,但在癫痫的诊治中EEG始终是其他检测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总体上讲,CT对人体硬组织的显像要比软组织的更好。头颅CT检查对于颅内、颅骨、头皮的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外伤、肿瘤、炎症、血管病变、中毒、变性和代谢性疾病等)。
面肌痉挛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二、鉴别
临床上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 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特发性睑痉挛 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面肌颤搐 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4、习惯性痉挛 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
面肌痉挛检查项目
1、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是通过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
2、神经元检测系统:8分钟精确检测神经损伤情况。
3、乳突CT检查:乳突CT检查对中耳乳突炎尤其合并有胆脂瘤和骨破坏时可明确其范围、程度以提供手术方案。
4、头颅平片:头颅平片是对头颅进行照片,用于观察头颅是否有异常病变。推荐阅读:面肌痉挛的病因 面肌痉挛的主要症状
5、颅骨透照试验:颅骨透照试验:新生儿、小儿颅骨骨板较薄,囟门未闭,当其硬膜下有较大量液体时,可透过一部分光线,并向周围衍射。
6、颅脑CT检查: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
7、颅脑MRI检查:颅脑MRI检查是对脑部进行MRI检查,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该患者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颅内肿瘤常引起癫痫,MRI对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动静脉畸形和血肿等的诊断确认率极高。
面肌痉挛有哪些症状
一、面肌痉挛常见症状
不能持续睁眼、抽搐、进食流泪、面部叩击征、头痛
二、面肌痉挛症状
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这些血管有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也有曲张的粗大静脉。人到中年以后,这些正常和神经交叉压迫的血管开始硬化,血压升高,长期压迫神经可引起脱髓鞘变性,使神经轴索间发生串电现象,兴奋由传出而变成传入,可有大量异常电位蓄积和发放,可引起面肌痉挛发作。此论点还可用以解释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持否定意见,因为有很多人面神经被血管压迫并不发生面肌痉挛,而面肌痉挛病人有20%~30%查不到神经受血管压迫。作者等近年曾对30例病人进行血清和脑脊液微量素测定,发现所有病人血清内钙、镁离子均明显减少,可见血管压迫性神经脱髓鞘,必须在钙、镁离子减少的环境中才能激惹发病。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这种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而告终。
面肌痉挛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这些血管有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也有曲张的粗大静脉,人到中年以后,这些正常和神经交叉压迫的血管开始硬化,血压升高,长期压迫神经可引起脱髓鞘变性,使神经轴索间发生串电现象,兴奋由传出而变成传入,可有大量异常电位蓄积和发放,可引起面肌痉挛发作,此论点还可用以解释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持否定意见,因为有很多人面神经被血管压迫并不发生面肌痉挛,而面肌痉挛病人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一查不到神经受血管压迫,作者等近年曾对30例病人进行血清和脑脊液微量素测定,发现所有病人血清内钙,镁离子均明显减少,可见血管压迫性神经脱髓鞘,必须在钙,镁离子减少的环境中才能激惹发病。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这种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百分之十一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而告终。
面肌痉挛的诊断方式
1、要分清患者的发病类型,这样才能做好对症治疗的工作。一般在临床上,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2、患者必须要采用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检查方法。该病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做出症状学诊断。并且依靠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做鉴别诊断。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近年来,MRI相关的一些特殊检查如MRTA以及立体成像技术,可提供血管神经关系的影像,但仍然要依靠术中所见才能确诊。
面肌痉挛应该做哪些检查
1、刺激诊断: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2、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3、鉴别诊断:典型抽搐状态,该诊断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如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可以根据以下的症状进行检查:
(1) 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 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 特发性睑痉挛 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 面肌颤搐 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4) 习惯性痉挛 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5) 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
面肌痉挛的症状与临床表现
环境的变化,季节的交替,都影响着面肌痉挛的病发。因此对面肌痉挛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对面肌痉挛的预防治疗。
一、症状
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这些血管有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也有曲张的粗大静脉。人到中年以后,这些正常和神经交叉压迫的血管开始硬化,血压升高,长期压迫神经可引起脱髓鞘变性,使神经轴索间发生串电现象,兴奋由传出而变成传入,可有大量异常电位蓄积和发放,可引起面肌痉挛发作。此论点还可用以解释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持否定意见,因为有很多人面神经被血管压迫并不发生面肌痉挛,而面肌痉挛病人有20%~30%查不到神经受血管压迫。作者等近年曾对30例病人进行血清和脑脊液微量素测定,发现所有病人血清内钙、镁离子均明显减少,可见血管压迫性神经脱髓鞘,必须在钙、镁离子减少的环境中才能激惹发病。
【临床表现】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这种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而告终。
通过上文对面肌痉挛的介绍,希望能帮助面肌痉挛患者更深一步的了解面肌痉挛,也能正确认识面肌痉挛积极配合治疗。
面肌痉挛和面肌抽搐一样么
面肌抽搐与面肌痉挛临床上表现均相同,有人认为是同义词,故无区别的必要。
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
面肌抽搐可向其他部位蔓延,出现于口唇部则口唇部抽搐常与跟睑抽搐同时伴发。舌肌单独出现抽搐者极罕见,如舌肌出现抽搐时舌向各方向抽动,与舞蹈病时舌部表现相同。咀嚼肌抽搐可以单独出现,或与颈阔肌并发,咀嚼肌强直性收缩时下颌呈快速的上下或左右抽动。强直收缩表现为牙关紧闭,常见于破伤风。
诊断主要有下面几点:
(1)多为中年后起病,女性多于男性。
(2)最早及影响最严重者为眼轮匝肌,逐渐影响到同侧面部的其他肌肉。
(3)表现为而肌不随意、阵发、节律性抽搐,严重时呈痉挛或强直性发作。
(4)情绪、劳累、精神因素等可使症状加重。
(5)可有数天至数月间隙期,间隙期内如正常人。
(6)神经系统检查除可有轻度面瘫外,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7)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