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1、虫媒病毒(20%):
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等。
2、肝炎病毒(10%):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δ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之分。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包膜,核酸为双链DNA。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3、狂犬病病毒(10%):
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4、流感病毒(20%):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在上述诸多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尤其3型最常见)和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4,9,16和23型病毒,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二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埃可病毒中的6,11,12,16,19,22和25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见。
年轻女性患心肌炎的几率高吗
心肌炎大体上有传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三类,从目前的临床病例看,病毒性心肌炎最多,并且仍有增加趋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在发病前1-3周多有病毒感染的症状,患者中女青年居多。目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青年女性的心肌细胞对致病性病毒毒素较敏感,
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对此毒素有一定的亲和力,加之处于20-30岁之间的女青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当身体感染病毒后,病毒的毒素很容易通过血液而侵害心肌细胞,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及心电图改变。
所以青年女性要加强体质锻炼,尽量避免感冒,减少病毒侵入机体的机会。患了心肌炎后,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来说,多数心肌炎患者都能治愈,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但如果患者在急性期得不到较好的治疗和休息,在一年内不能恢复正常,便可能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炎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门诊上极易误诊。以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有心电图改变。4、CK_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患儿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诊断依据,才能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但是,由于这个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临床中发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仅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却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因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只要患儿具有其中一种症状,即应先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大、一少、一快”。“一大”是指病情轻重悬殊大,有的患儿症状较重,但也有的患儿只出现心电图改变,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闷、善叹息、乏力懒动、面色发灰等,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症状。“一少”是指临床症状少,也就是说,患儿的症状相对单一,比如说,有的小儿有懒动表现,家长可能认为是食积所致。但是,家长要注意,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部分在心脏,患儿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患儿感冒过后。如果临床怀疑患儿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又不完全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最好让患儿做一下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等。
青睐年轻人的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也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多数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发病后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对于年轻的人群,最可能得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诱发了心肌炎的原因包括过度运动、细菌感染、妊娠等,另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我院心内科孟庆智主任说道。
“病毒性心肌炎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无力。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胸闷、胸痛、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心内科孟主任说道,“严重者心功能不全。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表现悬殊。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无症状。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⑥猝死型:无先兆,突然死亡。
病毒性心肌炎
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但很多呈亚临床型,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
虫媒病毒(20%)
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等。
肝炎病毒(10%)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δ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之分。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包膜,核酸为双链DNA。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狂犬病病毒(10%)
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流感病毒(20%)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在上述诸多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尤其3型最常见)和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4,9,16和23型病毒,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二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埃可病毒中的6,11,12,16,19,22和25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见。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因此,,风湿性心肌炎患儿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本病的特点是:
(1)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婴幼儿甚为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包括新生儿,婴儿乃至成人。
(2)心脏受累包括心内膜,心肌和心包,故称全心炎,以心内膜受累最多见,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犯心肌。也可累及心包。此时称为病毒性心肌心包炎,累及心脏瓣膜者甚为少见。
(3)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奔马律。心电图以P2R 间期延长。
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感冒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给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病人为散在发生很少造成流行。近几年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惫、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非凡办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除引之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
1、注意营养搭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2、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预防?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3、注意预防流感: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
为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重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重休息,避免过度疲惫,更不宜吸烟,酗酒。
心肌炎的病因
一、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二、其他致病条件因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药对心肌炎防治
心肌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疾病。它分感染性、风湿性、过敏和变态反应性以及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但临床上绝大部分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的病变。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如肠道的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病毒,虫媒病毒,流感病毒,副粘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等。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在对心肌炎的抗病毒治疗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方面,中医药有独到之处,利用中医药防治心肌炎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认为心肌炎发病过程包括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病毒经血流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此外,病毒也可能在局部产生毒素,导致心肌纤维溶解、坏死、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第二阶段主要为免疫变态反应期,本期内病毒可能已不存在,但仍有持续性心肌损害,表明免疫反应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做心内膜心肌活检,也证实细胞免疫在本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某些诱因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妊娠和缺氧等,都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易感而致病。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且年龄越小,往往病情越重,男性多于女性。半数患者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即所谓“上感综合征”。心脏受累常表现为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或隐痛。还有部分病例症状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肌痛、发热、关节痛、少尿、昏厥等全身症状。
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表现,本病大致可分为隐匿、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暴发、慢性、后遗症等7型。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恢复、慢性、后遗症4期。
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药物如辅酶A、肌苷、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Q10、极化液,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人白细胞干扰素、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扰素等,纠正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用胺碘酮、心律平等。
感冒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会是心肌炎吗
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所有病毒都可能会引起心肌炎,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喉疼痛、咳嗽,或吐泻等。经1~3周后,出现一系列心脏不适,如左侧胸痛、心慌、气短和头昏等。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心肌病变。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多种。引起感冒的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心肌以及损害心肌内小血管,使得心肌细胞融解、细胞间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于是导致心肌炎。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门诊上极易误诊。以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有心电图改变。4.CK_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患儿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诊断依据,才能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但是,由于这个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临床中发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仅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却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因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只要患儿具有其中一种症状,即应先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大、一少、一快”。“一大”是指病情轻重悬殊大,有的患儿症状较重,但也有的患儿只出现心电图改变,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闷、善叹息、乏力懒动、面色发灰等,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症状。“一少”是指临床症状少,也就是说,患儿的症状相对单一,比如说,有的小儿有懒动表现,家长可能认为是食积所致。但是,家长要注意,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部分在心脏,患儿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患儿感冒过后。如果临床怀疑患儿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又不完全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最好让患儿做一下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等。
病毒性心肌炎危害有哪些
专家说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心脏病之一,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全身疲乏无力、心跳加速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为主,这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专家介绍,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累及心脏发生的心肌炎症,此类情况以青少年多见。该病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多数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发病后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临床上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心跳骤停死亡。流花医院去年就曾有一名男青年患重症心肌炎心跳骤停,虽经积极抢救成功,但因脑缺氧较久而遗留有智力障碍。
以上介绍的是病毒性心肌炎会造成哪些危害的发生?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专家说得了病毒性心肌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的方式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另外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一定要多休息,病情会很快得到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