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肌梗塞需要如何检查

心肌梗塞需要如何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其中CK-MB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LDH1阳性率超过95%。

四、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五、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均增高。

六、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心肌梗塞的易发人群

由于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人们患病,近几年来心肌梗塞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很多患者深受其害。那么心肌梗塞的易发人群有哪些呢?人们要对其多家了解,在生活中做好预防,避免自己患病。

患有心肌梗塞的老年人在心肌梗塞发病之后并没有明显的胸口疼痛的表现,仅仅是脸色苍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对待人的时候面部神色比较淡漠,这样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年龄过大,感觉疼痛的反应比较迟钝,也有可能是因为心肌梗塞发作的太突然,导致心脏肌肉大部分坏死,不能引起疼痛感所导致的。正因为如此,如果发现家中的老人出现上述这些反常的情况,应该立刻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来确诊疾病。

心肌梗塞的易发人群,有不少老年人出现胃部疼痛的反应也有可能是心肌梗塞,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上腹部不舒服,明明之前没有什么胃部疾病,但却感到恶心,呕吐,反酸,心脏感觉像火烧,常常和疲劳情绪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而对于这样的人群,需要多多注意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心肌梗塞。

常常感觉心慌,或是有咳痰表现的心肌梗塞患者在心肌梗塞发作之后很有可能造成心脏肌肉出现坏死而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收到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生活中患有冠心病或是高血压的朋友出现了咳嗽,胸闷等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心肌梗塞。

关于心肌梗塞的易发人群这个问题,希望通过上述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平日里觉得自己心脏有不舒服的朋友,一定得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自己心脏是否出了问题,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以为然,免得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间导致病情加重。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肌梗塞比心肌梗死轻,心肌梗塞进一步发展会变成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及时的治疗可缓解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都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有关。

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可发生在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身上,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正确认识心肌梗塞的先兆能有效地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心肌梗塞的常见先兆症状有以下几种:

1、心绞痛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服用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2、患者夜晚睡觉时心绞痛常发作,需要警惕心肌梗塞的疾病;

3、患者突然感到胸闷、胸痛,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痛,并伴有恶心、出汗、胸闷等症状,需要格外注意心肌梗塞;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时,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出现,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及时的进行降压措施,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春季气温变化不定,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发生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可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诱发心肌梗塞。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能有效预防心肌梗塞的威胁。

生活中,大家对于引起心肌梗塞的诱因要积极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诱因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心肌梗塞的出现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治疗,病情将会进一步的发展,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所以,大家还需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做好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专家介绍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性

心肌梗塞发生前,纠正动脉粥样硬化、控制易患因素、治疗心绞痛、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这称为心肌梗塞的一级预防;心肌梗塞发生后,除急性期在医院内接受医生的治疗外,出院以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心功能、预防再梗塞及猝死的发生,这称为心肌梗塞的二级预防。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在无并发症者中第一年的病死率约为7%-10%,但在有并发症者中,特别是有心力衰竭患者中可高达30%-50%。

心肌梗塞的后果如此严重,预防就显得更为重要。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戒烟限酒、控制糖尿病等都很重要。下面主要谈谈除一级预防之外的预防措施:对于一切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都应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了解血管病变的性质、程度、血管受累的支数及心功能,根据病变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预防再梗塞、心律失常、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若经济条件及其他条件不允许做上述检查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即使接受上述检查的患者也必须接受以下的药物治疗:

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服用此类药物,持续两年。

2、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及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发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是廉价的抗血小板制剂,可使急性心肌梗塞后总死亡率减少10%-15%,只要无禁忌症,阿司匹林可终生服用。

3、降低血脂的药物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降低,血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和再梗塞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因果关系。高甘油三脂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者可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高甘油三脂者可口服贝特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者可口服调脂丸。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梗塞扩展,减轻心室扩张,抑制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其实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是同一种病,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的一支或者几支堵塞了,时间长了就造成局部心肌坏死,其实在老年人超过60岁以上的几乎是100%出现冠状动脉的某个属支堵塞过。

心肌梗塞是某部分冠脉心肌长时间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属于冠心病中危险程度很高的一大分型。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有区别吗?针对这一问题,下面就请跟随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成人心脏外科中心肖亦敏主任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并没有什么区别,所指的是同一种疾病。心肌梗死又称为心肌梗塞,部分原因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康复。相信随着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逐渐增加,正视病情,不盲目担心,不讳疾忌医,这一积极心态会为更多家属及患者所拥有。值得注意的是,确诊为心肌梗塞(心肌梗死)者,应立即开展科学、规范的治疗,合理应用药物、支架介入和冠脉搭桥手术的治疗手段,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延续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病情进展迅速,且容易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猝死悲剧。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等是检查发现该病的常用手段。患者的疼痛程度一般比较剧烈,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难以缓解。即使没有出现典型胸痛症状,咳嗽、气短、昏厥、腹泻、休克等表现的存在,也可能提示了心梗,选择专业实力过硬的医院,详细检查明确,以降低误诊、漏诊的几率。我的症状是心肌梗塞引起的吗?立即拨打全国心肌梗塞健康热线:400-677-0366,提交症状请专家进行系统分析。

如何区分心肌炎与心肌梗塞

心肌炎和心肌梗塞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肌炎与心肌梗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的病因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的症状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心肌炎与心肌梗塞,心肌炎与心肌梗塞的区别是什么呢?请看详细的介绍。

心肌炎与心肌梗塞属于两种独立的疾病,两者的症状存在一些区别。心肌梗塞患者的典型症状多表现出胸痛,也往往存在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而心肌炎患者则少见典型胸痛症状,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表现。发病前常会有感冒病史,可能缺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心肌炎与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除了从年龄、病史、症状、体征方面入手,更需要相关辅助检查的证据。及时就诊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64排螺旋CT等检查,冠脉造影可用以确诊心肌梗塞,心肌炎的明确诊断可能需要心肌活检获取病理组织。

心肌炎与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早期检查明确,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应马上送医诊治,万不可拖延,考虑急诊溶栓或支架介入,一般治疗包括镇痛、吸氧、卧床休息等。如果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待病情进入稳定阶段后及时行冠脉造影,通过支架介入或冠脉搭桥,可尽快恢复远端血运。药物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石,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肌梗塞的诊断检查方法

(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ast或got)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近年来还用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转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pk)等。肌酸磷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到100%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ldh1来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10天,其阳性率超过95%。

(四)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测定,也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尿肌红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时间略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五)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均增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高者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此外,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应激反应,血糖可升高,糖耐量可暂降低,约2~3周后恢复正常。

心肌梗塞症状有哪些

01大部分心肌梗塞的患者,都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感觉透不过气,神经紧绷。会感觉到脑里的血液在膨胀,有头昏之感。当然,有此症状的不一定就是心肌梗塞,也有可能是普通的心脏病。

02心肌梗塞者,一般都会心律失常。并且这种失常使患者感到不舒服。因此,在患者有此感受后,一定要用心电图确认一下,看自己的心律失常是否严重。检查时,一定不能慌。否则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

03另外,心肌梗塞者会有发热症状。并且会持续7天左右。这是因为心肌梗塞会使人体体内的红、白细胞发生变化,导致人体温度升高。而且一般在38到39摄氏度之间。如果您也有此症状,希望您能注意一下。

怎样才能确诊是否得了心肌梗塞

1、血压:

心肌梗塞发病早期可出现一过性血压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在病程中都会有血压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起病前无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以下,且可能不再恢复到起病之前的水平。

2、心肌梗塞的心脏检查:

心脏可有轻至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或第凹心音奔马律。发生乳头肌功能失调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发生心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下缘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心包摩擦音多出现于发病的早期,提示广泛透壁心肌梗死。如心包摩擦音持续存在或在发病l0 d后山班,常提示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的可能。右室心肌梗塞较重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

3、心肌梗塞的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起病24~48小时后增高,持续数日,与体温升高平行发展,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75%~90%,嗜酸粒细胞常减少或消失。

(2)红细胞沉降率约在起病后24~48小时出现增快,持续2~3周,常为轻一中度增快。

(3)血清酶测定。

①肌酸磷酸激酶(CK)

A.CK活性测定 CK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4~6小时左右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到峰值,3日左右降至正常。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

B.CK—MB同工酶 除某些肌萎缩病人外,CK—MB活性增高只见于急性心肌坏死时,故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它的增高与阳性心电图有同等的诊断意义。若症状发生后24小时内仍无CK—MB活性者,大致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C.CK—MM同工酶亚带测定 MM3/MM1比值超过0.5时有诊断意义。CK—MM3/MM1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意义在于:第一,此比值在发病后0.5小时就可升高,在极早期作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在溶栓治疗中可能有意义;第二,心肌梗塞面积很小时,CK和CK—MB可能不出现阳性改变,而MM3/MM1可能因为少量的MM3释放入血而显着升高,因此有助于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也即是说,对可疑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什么情况需要做心肌酶检查

心电图检查时心肌缺血,气短,心律不齐,可能存在1.心肌缺血2.心律失常;应根据气短、心律失常发作时记录的心电图判断有无心肌损伤,如有ST段压低变化,需要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酶检查了解有无心肌梗死,排除心肌梗死,采取响应的治疗措施!其他检查如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可以考虑选择进行。 心肌酶在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如果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或临床症状时,建议做个心肌酶检查,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有什么区别

说到心肌梗塞,专家表示,心肌梗塞指的是动脉的血流出现病变而导致传输中断。而心肌梗死是因为动脉被堵塞使得心肌长时间缺血引发坏死。一旦患上了心肌梗塞这一疾病,往往还会很容易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这些并发症是心肌梗塞患者最为常见的。因为动脉被堵塞导致心肌梗塞继发心肌梗死的人群大约为十分之一。 如果中老年人在生活中突然发生休克,出现呕吐,感觉肚子胀痛,心率严重的不正常,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但是患者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还有的是原本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朋友突然发现自己的 不下的血压降低了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的检查知识

其实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接受心电图的检查,但是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处理虽然我们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患者还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患者才会更加的舒适,为此我们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知识也是很有必要性的。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V4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2导联呈qRS型,ST段明显抬高,V1导联ST段亦抬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 在异常Q波和ST段的抬高尚

什么是心肌酶谱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 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针灸治疗心肌梗塞效果明显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发生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 心肌梗塞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达 87%~ 9 6%。但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病的年龄在逐年下降,青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例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临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临床表现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 3、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顶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死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专家提醒老人心梗过分频繁要当心

心肌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心肌梗塞是伴随着冬冷天气而来的最可怕的杀手,但心肌梗塞并非一日造成,不少人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第一次病发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发作,根本来不及反应。医师建议,男性40岁,女性50岁以后,如果平时有不明显的胸痛毛病,最好能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发现冠状动脉有硬化的现象,平时就要避开脂肪丰富的食物,多做运动,尽量不要抽烟;肥胖者更应设法减轻体重。 近年来心肌梗塞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又以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等老病号是为高危险群。心肌梗塞通常是在起床后的两、三小时之内最容易发生,

肌酸肌酶偏高是什么病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 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 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 如果有肌酸激酶增高时要注意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什么

1、心肌梗塞的前兆突然发作 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突然发作的情况,突然发作的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很明显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另外,这个时期的患者,在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的情况下,也往往都不能得到缓解,除此之外,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也往往都会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等不良情绪,但少数的心肌梗塞患者也不会出现疼痛的情况。 2、心肌梗塞的前兆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有些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上腹部位疼痛的情况,但相对少见,要注意的是,很可能会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