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治愈率高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治愈率高
手足口病是因为感受时邪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手足、口内及臀部等处出现黄白色疱疹,或伴有发热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是由于柯萨奇病毒A组、B组及新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所以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就为抗病毒疗法及对症处置。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颇多,方式方法各异。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观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认识到的问题,论述如下。
1 早期鉴别,早期诊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出现,尤以夏秋季节多发。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偶可见于成年人,但其中以4岁以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一般情况下发病时可有发热,口腔、手足及臀等部位出现疱疹,而严重者疱疹还可在口周与腕、肘、踝、膝关节甚至颈背部存在。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还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需要及早进行诊断与对症处置。尤其是在临床中需要和疱疹性咽峡炎明确区分。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年龄在5岁以内儿童为主,同样以夏秋两季发病。多出现高热、口腔粘膜出现灰白色疱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等症状,季节性发病率极高,与本病的最大鉴别就是其疱疹不会累及到手足臀部,故临床中不难区分。但事实上很多手足口病初期仅在口内出现疱疹,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极为相似,最容易混淆。故在诊断时一定要在病历中交待清楚,注意手足口病的早期情况,以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更不要耽误其治疗。
2 分清疾病的不同证型,对症下药。
这是任何一种疾病运用中医治疗所必须分清的一项内容。手足口病常证一般可以分为邪犯肺脾、心脾积热、湿热熏蒸及气阴两伤等不同证型[1]。临床中病初感受时邪疫毒首先犯肺,内伤于脾可用疏风散邪之法,多选用荆芥、紫荆皮、板蓝根、连翘、射干、羌活等药物;素食辛辣,内蕴湿热,上蒸口舌可用清心泻脾之法,常用黄芩、黄连、栀子、淡竹叶、灯芯草、金莲花等;时邪较重,热毒炽盛,运用清热解毒祛湿之法,重用石膏、丹皮、重楼、贯众、滑石、甘草、紫草之类;疾病后期,热盛耗伤气阴,选用益气养阴之方,可使用沙参、麦冬、玄参、玉竹、生地、党参之品。无论哪一证型,辩证清楚,相信均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3 辨别轻重缓急,避免出现急危重症的漏诊。
手足口病起病急,容易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而且还可能由于病毒的嗜神经性等原因造成脑炎、神经源性的脑水肿及多器官的损伤如心肌炎、肺炎[2]等。这些症状一旦发生,临床进展极为迅速,病情凶险,甚至还会引起死亡。所以在确诊本病之后,除了及时给予正确处置,还应该进行的就是初步观察其是否有出现危重情况的可能性。笔者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一旦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极度烦躁或精神萎靡不振、持续的高热不退、频繁的呕吐及肢体抖动等症状时,一定要注意其发生临床变证的趋势。基于此种情况,可以立即采用对症治疗甚至免疫调节控制,防止病情恶化。
4 着重以治疗湿热为主。
虽说本病有着不同的临床分型,但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病位在肺脾二脏。邪犯肺脾,外透于肌肤,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故发为本病。所以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就为清热解毒利湿。而对于重证病例以及外邪入营动血者还要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变。
5 仔细向家长交待本病的注意事项,防止病情反复迁延。
这一点也是治疗本病是否彻底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虽然手足口病近年来的曝光率比较高,很多家长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比较感性的认识上,还缺乏对于本病更加深刻的了解。仔细向其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防止疾病病情反复,也是治疗的重点内容。比如到了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告诫其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长时间的活动,防止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做好饮食与起居的卫生与消毒工作;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多的体能与精力的消耗,免疫力的降低而诱发本病;已确诊病例开导家长不必要过度紧张,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很快均能痊愈,但也要帮助家长了解本病危重症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处置,防止疾病不断发展恶化。
6 不同时期,灵活选择用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用药经验,尤其是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运用一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会取得良好的疗效。病初多由外感时邪所致,解表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问题,可使用荆芥、金银花、薄荷、柴胡、葛根等,防止病邪入里;疾病进一步传变,邪热炽盛,此时可用石膏、黄芩、栀子、淡竹叶等药物,但要注意用量,须防止腹泻;疾病后期耗伤气阴除加强使用麦冬、玉竹、沙参等养阴之品外,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拒食,可重用白及、五倍子收敛生肌,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最后利湿要始终贯穿着整个治疗过程,炒薏苡仁、六一散、灯芯草、车前草等是选择治疗的主要药物。
综上所述,这就是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所总结出的一些治疗手足口病心得与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与沟通。总之,祖国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确具有非同凡响的临床疗效。只要细心掌握及早的鉴别、不漏掉并发症而出现危重情况,选择相应的治法方药,均会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治愈率很高。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如何避免大人被传染手足口病
对于日常抵抗力低下的大人,在手足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接触玩耍,尤其是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1)尽早隔离
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家长首先要及时隔离患者,避免患者接触到健康人群,造成二次传播感染。
(2)注意卫生
帮手足口病小儿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共用患者的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3)做好消毒
做好居家消毒工作,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4)就医时注意
带孩子去各大医院小诊所就医治疗手足口病或其他疾病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与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或触摸医院设备,谨防间接传染。
对于平时抵抗力低下的大人,要注意增强自身抵抗力,日常每周宜锻炼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散步、瑜伽、健身、跑步、游泳等锻炼方式,保持心情愉悦,不要经常熬夜,导致抵抗力低下。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夏天的时候,常常是一些疾病的多发季节,像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一项。近年来,该病已经成为0~3岁宝宝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了,因其传染性非常强,很容易在宝宝中发展成流行趋势,得病宝宝没及时医治的话,还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需要大人特别注意防护。
目前看来,手足口病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主要靠防护和得病后的良好治疗。手足口病又称水疱疹病及口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引起这种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我们需要了解,肠病毒是这样传染的:肠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胃肠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皮肤上的水疱和分泌物传染。
Q:
为什么我的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后,又会再次得这个病呢?
A:
引起宝宝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虽然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很常见,但很有可能你宝宝这次是由其他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由于手足口病各个病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所以宝宝在得过一次这种病后,对其他病毒并没有特别的抵抗力,从而又会再次得上手足口病。
[TIPS]传染情况
手足口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在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通常临床症状不严重,也有极少数会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以往该病在我国的流行不严重,病情也较轻。近些年该病有流行加重趋势,并时有死亡病例报告。5岁以下的宝宝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对象。
现在很多的妈妈非常的担心,会不会因为手足口病而影响到宝宝的生理发育,其实呢,一般来说只要发现的病情及早治疗,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近期手足口病的人有很多种吗,怎么要给孩子注意清洁注意卫生。
手足口病该如何用药
手足口病该如何用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那么,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好的呢?
手足口病发病时的表现
主要有:宝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以至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继而,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根据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温病学“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手足口病系外邪所致病证,具有外感病证的邪正消长特点,分为邪盛初期、邪盛极期、邪减正复期。依据病程、皮疹特点及全身症状来辨别邪正消长情况,一般初起病邪在肺卫,继而邪及气营而见疹,终则邪减正复而向愈。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有优势
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温病范畴,由湿热疫毒所引起。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小儿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效果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因此,中医在防控手足病方面具有优势,中医越早介入防治,就越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如何用药
在应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方面,除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可用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选用西瓜霜或冰硼散、珠黄散一种,吹敷口腔患处,每日2次,可治疗口咽部疱疹。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传播方式五:医源性传播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等造成传播。这种情况一般以门诊感染为主,因为医院器械消毒措施基本是做的很到位的。
主要是大家去各大医院小诊所就医治疗手足口病或其他疾病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与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或触摸医院设备,谨防间接传染。
得了手足口病,是不是很严重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中医预防手足口病方药
在西医尚未有治疗和预防手足口病的药物之时,中医根据对症施治的原理,提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药,从清热、化湿两个方面进行。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据参与《广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制定工作的一位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理论里“温病”的范畴,被称为湿热疫毒,而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这次讨论的方案初稿将手足口病分为“常证”和“变证”两大类六个证型,主张分别对症施治。其中,目前因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病例出现的EV71感染,大致可被归入“变证”一类。
中医儿科专家介绍,对手足口病采用清热、解毒、化湿为主的防治办法。预防手足口病,除了强调清热,更要注意化湿,因此,不主张一味地让孩子喝板蓝根冲剂清热。
中医推荐,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面预防手足口病的方子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小孩的手足口病怎么治
1、孩子手足口病症状较轻,伴有发烧、呕吐、腹泻的症状,只要相应处理手足口病的症状便会自动消退。
2、家长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解毒性的中药或一些含有维生素B及C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此外,进食后注意用温水漱口,避免病毒的再次入侵,对治疗手足口病很有帮助。
3、尽量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这样才能抵抗病毒,避免继续扩展,同时采用药物治愈存在体内的手足口病疱疹。
4、若孩子手足口病症状比较严重,要及时的送医院住院治疗,让医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输液治疗,拖太久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