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的繁殖
毛蚶的繁殖
毛蚶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 5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 5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毛蚶怎么养:
毛蚶生活于浅海水深20米以内的泥砂底质中,以水深2~10米处较多;亦常分布于潮间带下区。埋居较浅,一般随个体增长而加深,深度为3~10厘米。栖息水域以有适量淡水流入的内湾较宜,盐度一般在21~28.8、水温变幅在0~32℃,是广温、广盐性种类。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
毛蚶的繁殖:
毛蚶雌雄异体,性比为1∶1。2龄贝性腺开始成熟。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乳白色,成熟期时更为明显。
生殖腺包在消化腺(内脏团)的周围,性成熟时雌体性腺村(紫)红色,雄体黄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左右各1个。卵(卵径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壳长4厘米左右手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在150微米时壳顶开始明显大于壳高,近长卵形;壳长达220微米以后出现“眼点”,即将进入附着变态生活。整个浮游期约需16-17天。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壳长达1.2-1.5厘米时,落入海底进入浅埋生活,约经2-2.5年长成成贝。
毛蚶的食用方式:
毛蚶拌菠菜
口味: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姜1小块、大蒜4瓣
调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
2、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
3、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
酱爆毛蚶
1、买回来的毛蚶入到盐水中泡两个小时,吐净泥沙,冲洗干净后捞出备用;
2、豆豉酱加适量清水调匀,姜切片、青红椒切片备用;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姜片炒香,再放入稀释好的豆豉酱稍炒,放入青红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许料酒,炒至完全开口即可。一定要熟。
毛蚶怎么清洗干净 吃毛蚶有什么好处
食用一些毛蚶能够很好的扩张毛细管,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我们身体的微循环,我们想要帮助控制血压或者降低血压里面的胆固醇就是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毛蚶。毛蚶里面也是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身体补血、健胃和温中。大家如果是有酸痛或者胃痛泛酸的状况,就是可以食用一些毛蚶来帮助缓解。毛蚶是我们生活中健脾养胃和补益气血的不错食物选择。
血蚶与毛蚶有什么区别
血蚶并不是毛蚶,其实它就是泥蚶或花蚶,外壳为白褐色而且皮很薄。
血蚶与毛蚶最大的区别就是肉和汁的颜色,血蚶的肉呈鲜红色而且汁如血。另外,血蚶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就能吃,吃起来脆生生的且鲜美无比,还有化痰、解肝脏酒毒和治胃酸过多的功效。
还有人喜欢将血蚶放入烧热的黄酒中烫食,吃了血蚶再把黄酒喝光,据说这种血蚶的吃法是最为滋补的。
毛蚶的个头比血蚶大,外壳没有血蚶那么白且有扎手的短毛,长相粗鄙且肉质粗糙,不如血蚶的肉质细腻嫩滑,还是引发甲肝的罪魁祸首。不过,用晒干的毛蚶肉与五花肉同煮却很是香甜。
1、小寒至大寒期间的血蚶最为肥美,血量也是最多的,肉质最为饱满鲜红。
2、血蚶在六七分熟的时候味道最佳,如果烫的时间比较久了,血蚶的壳会全部张开,结果导致壳里的血和汁都流光了,不肉质老涩难吃而且营养流失严重。
血蚶并不是毛蚶,其实它就是泥蚶或花蚶,外壳为白褐色而且皮很薄。
血蚶与毛蚶最大的区别就是肉和汁的颜色,血蚶的肉呈鲜红色而且汁如血。另外,血蚶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就能吃,吃起来脆生生的且鲜美无比,还有化痰、解肝脏酒毒和治胃酸过多的功效。
还有人喜欢将血蚶放入烧热的黄酒中烫食,吃了血蚶再把黄酒喝光,据说这种血蚶的吃法是最为滋补的。
毛蚶的个头比血蚶大,外壳没有血蚶那么白且有扎手的短毛,长相粗鄙且肉质粗糙,不如血蚶的肉质细腻嫩滑,还是引发甲肝的罪魁祸首。不过,用晒干的毛蚶肉与五花肉同煮却很是香甜。
1、小寒至大寒期间的血蚶最为肥美,血量也是最多的,肉质最为饱满鲜红。
2、血蚶在六七分熟的时候味道最佳,如果烫的时间比较久了,血蚶的壳会全部张开,结果导致壳里的血和汁都流光了,不肉质老涩难吃而且营养流失严重。
血蚶与毛蚶有什么区别
血蚶并不是毛蚶,其实它就是泥蚶或花蚶,外壳为白褐色而且皮很薄。
血蚶与毛蚶最大的区别就是肉和汁的颜色,血蚶的肉呈鲜红色而且汁如血。另外,血蚶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就能吃,吃起来脆生生的且鲜美无比,还有化痰、解肝脏酒毒和治胃酸过多的功效。
还有人喜欢将血蚶放入烧热的黄酒中烫食,吃了血蚶再把黄酒喝光,据说这种血蚶的吃法是最为滋补的。
毛蚶的个头比血蚶大,外壳没有血蚶那么白且有扎手的短毛,长相粗鄙且肉质粗糙,不如血蚶的肉质细腻嫩滑,还是引发甲肝的罪魁祸首。不过,用晒干的毛蚶肉与五花肉同煮却很是香甜。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搞好饮食卫生。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0、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11、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2、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13、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辨别泥蚶的好坏
知名产区:
全国
生成过程
泥蚶是雌雄异体,本地1年就性成熟,在秋冬季产卵,分批产卵,每次间隔半个月。目前养殖的泥蚶大多数为人工育苗厂育出,工厂化育苗技术也较为全面。 泥蚶养殖可分为中间培育和成贝养殖两个部分,即从每公斤2-3万粒左右的稚贝培育到每公斤500-1000粒苗种和苗种再养成到商品贝(规格为每公斤60-160粒)。 1、场地选择: 要求底质20-30cm的软泥,一般每潮能干露1-3小时,表层有黄褐色的“油泥”但腐殖质不宜太多,海水比重在1.008-1.020为宜。 滩涂养蚶以筑坝蓄水养殖,筑土坝高50-100cm,把蚶田围起,土坝有一排水口,坝内四周为环沟,中间为蚶田,高度低于土坝20--30cm,蚶田每块面积以1亩为宜略正方形。也可根据地形而宜,一般面积大,土坝挡水范围大且不易管理。 堤坝高矮应海区而定,基宽3m,上顶圆滑;缓冲沟宽0.5-1.0m,深0.2-0.3m,防止泥土堆积到塘面,造成蚶死亡;挡水坝修在水门内侧,一般高60cm,底宽150m,坝面宽60cm,防止潮水直冲塘面;水门是潮水进出的通道,其控制塘内水位,要用混凝土或石料构建,以免被水冲塌。 2、放养密度:每年在4、5、6月份播放苗种,中间培育,每亩放养10-15kg苗种(即500—1000颗/平方米),成贝养殖选用大规格(400-600颗/公斤)种苗每亩放养200--300公斤左右(即100—150颗/平方米)。 3、日常管理:做好防洪避淡工作:在雨季来到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蚶塘冲塌,引导洪水不往蚶田。在内湾河口塘地,海水严重变淡,要及时把泥蚶移至外海区,待雨季过后再搬回。 防暑、越冬:冬季水温低,应注意蓄水保温,经常检查堤坝,及时修复漏水,严寒期应增加蓄水深度。夏季烈日晒得蚶田积水,水温急剧上升,致使泥蚶灼伤死亡,因而要及时维修蚶田,疏通沟渠,及时换水以及加大蓄水深度防暑。 日常观察,以调水肥水、培养饵料生物为主。用复合肥每亩2公斤,晴天泼洒肥水,也可直接投喂有机碎屑(如小鱼虾糜),秋冬季起捕前可用豆浆泼洒投喂。 4、消除敌害:在养成期间应经常检查,蟹类、敌害鱼类、玉螺、短肌蛤等对泥蚶有害生物要及时清除。但这是要求说明一下,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希望不要用有机磷农药杀灭敌害生物而污染环境。可采用人工驱逐、捕捉,及一些常规药物(强氯精、二氧化氯、茶子饼)清除敌害生物。 5、病害防治:泥蚶是较好管理的经济贝类,但也有暴发性死亡,主要预防治措:改善塘底质环境为主,用生石灰20公斤/亩,或光合细菌,二氧化氯等药物。 6、起捕:养殖规格在每公斤100-200颗即可上市,泥蚶不潜入泥中,捕捞非常便利。
赤贝和毛蚶的区别
赤贝又名魁蚶,属瓣鳃纲,蚶科。常见可食用软体动物,可养殖。赤贝可降胆固醇和血脂的功效,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
毛蚶:常见的壳高 3厘米,壳长 4厘米,宽 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
血蚶的分布范围
又名:泥蚶。它生长在中国沿海及东南亚各地近陆的浅海泥沙中,闽粤还有用人工种植的,养殖场称为“田”。《南越笔记》载:“惠潮多雷(虫字旁雷)田,蚶与沙蚶雷(虫字旁雷)皆味甘性温益人,蚶愈大愈嫩,岭南炙之,名天(空一字)也。一名花雷(虫字旁雷),沙蚶不可种,故粤人贵沙蚶而贱雷(虫字旁雷)。”考古家根据一些资料,知道蚶壳会存留于“志留利亚纪”的地层中(古生代的第三纪,又名“锡留纪”),这样说来,蚶之出现在世界上,已有很古远的历史了。
肉柱紫赤色,多血,味极鲜美,嗜好之者,把它视作廉价的补品,下酒的佳肴。因其汁水如血色,故名;又往往因其壳色白如雪,常讹为「雪蚶」。银蚶当属毛蚶同类,唯体型大小有别,较一元硬币稍小。口感上,银蚶要比毛蚶更鲜、更嫩,也更难调理。银蚶是价格很高的经济作物,对水质的要求相当高,现在许多地方都是筑塘引水养殖,比毛蚶要乾净许多。银蚶个小壳薄,绝对不是小毛蚶,毛蚶壳上有毛,银蚶没有。
毛蚶的选购方法及营养价值
看:先看毛蚶的外壳,壳面是否有光泽,如果色泽正,有光泽,说明新鲜,如果颜色偏暗就不要购买了。
碰:轻轻触碰张口的毛蚶,如果能迅速闭口,说明毛蚶新鲜,如果毛蚶“感应”较慢,也说明不太新鲜。另外,毛蚶通常大都是闭口的,如果在毛蚶摊位前看大量毛蚶都是张着口的,也可能说明不太新鲜。
掂:捞几个毛蚶掂一掂,如果拿在手里有重量,说明毛蚶肉质肥厚,如果掂起来轻飘飘的,就说明蚬肉偏瘦,吃起来口感不好,就不要买了。
闻:闻一闻毛蚶的鲜味是否自然,如果有腥臭味,即使很淡也说明毛蚶不是太新鲜,起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新鲜,这样的一定不要购买。
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壮阳壮腰: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毛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毛蚶是我们平时经常能吃到一种贝类,而且它的味道也是比较鲜美的,像我们平时经常能吃到酱爆毛蚶或者是毛蚶办菠菜,都是特别美味的,虽然我们经常能吃到美味的毛蚶,但是我们对它的营养价值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进行食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毛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形态特征
常见的壳高 3厘米,壳长 4厘米,宽 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食用方法
毛蛤拌菠菜
口味: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姜1小块、大蒜4瓣
调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
2、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
3、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
酱爆毛蚶
1、买回来的毛蚶入到盐水中泡两个小时,吐
毛蚶的各种图片
毛蚶的各种图片(4张)
净泥沙,冲洗干净后捞出备用;
2、豆豉酱加适量清水调匀,姜切片、青红椒切片备用;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姜片炒香,再放入稀释好的豆豉酱稍炒,放入青红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许料酒,炒至完全开口即可。一定要熟。[1]
毛蚶的营养价值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毛蛤等,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是渤海湾主要经济埋栖型贝类。毛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等病症。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
扇面就是对毛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的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对毛蚶有有了更多的认识了,其实平时能够多掌握些食物的营养价值是很有必要的,这样酒呢结合我们的身体状况有选择性的食物,像毛蚶虽然营养价值比较丰富,但是甲状腺患者尽量避免食用。
怎样挑选河蚌
河蚌又名瓦楞子,是我国的特产。由于蚌肉鲜嫩可口,价廉物美,被人们视为美味佳肴。
如何挑选新鲜的河蚌那个呢?一起来看看吧。
新鲜的河蚌,外壳亮洁,蚌壳盖是紧密关闭,用手不易掰开,两片贝壳紧闭严密,用手不易掰开,闻之无异味。用刀打开蚌壳,内部颜色光亮,肉呈白色;如果壳体皮毛脱落,外壳变黑,两片贝壳开启,闻之有异臭味的,说明是死蚶子,细菌最易繁殖,肉质容易分解产生腐败物,这种河蚌不能食用。目前,有些小贩子,将死蚶子已开口的贝壳,用大量泥浆抹上,使购买者误认为是活蚶子,为避免受害,以逐只检查为妥。
此外,挑选河蚌,绝非个头越大越好。外壳约在5厘米左右的,这样的河蚌较为鲜嫩,不会过于肥腻。从外壳看,富有光泽,表面光滑的,外围带有青色的河蚌,较为新鲜。
挑选河蚌还要学会识别雌雄,如果是雄蚌,则个头较大,肉比雌蚌多。雌蚌个头相对较小,且春天打开雌蚌,通常会有不少黄色的卵。
食用河蚌最好选择春季的河蚌,因为春季水中的水蛭还不活跃,此时的河蚌较为干净,而且也最为肥美。
泥蚶的养殖
1.采集苗种泥蚶产卵期往往为6月下旬至8月底,可多次产卵,10月是采苗的适宜季节。通常在退潮后的滩面上,用刮板刮取0.5厘米厚泥层,装入网袋内,洗去软泥后过筛,将筛下的砂粒和蚶苗计数,播入越冬保苗池中培育。为提高附苗量,可在自然产苗区留足亲蚶,平整滩面,筑堤蓄水及蓄水投砂等改良滩质。
土池人工育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土池可设在泥砂质的中潮区,池子可大可小,主要工程为筑堤坝、建闸门和平整埕地等。育苗前,可进行清池肥水,做好亲蚶的选优工作。育苗时,先将亲蚶经阴干刺激后投放靠闸门口处。开闸增大进排水量,造成流水刺激,可获得精卵较好的排放效果。同时采取施肥、投饵、疏松滩面等措施,有利于幼体发育和变态附着。
2.越冬保苗自然蚶苗采集后,冬季即将来临,为避免冰冻和敌害危害,可在大潮能漫水的泥质高潮区建蓄水越冬池。越冬池以0.2亩~0.5亩,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亩放5000万粒左右,越冬成活率达95%以上。
3.移种增殖泥蚶为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水温0℃~30℃,盐度为15~30的海水中均能生活。但对底质要求较严格,喜生活于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内湾以及有适量淡水注入的泥多砂少、底质稳定的滩涂中。根据这些特点,在海区底质适宜的条件下或经过改良后的滩涂均可移殖放养。移殖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5月~6月,季秋9月~10月,播种在退潮后向滩面均匀撒播,亩播二龄蚶500千克左右。
4.蚶田蓄水养殖养蚶场选好后,根据地势可将滩面顺着潮流方向划成若干长方形或长条形蚶田,每块几亩至十几亩,蚶田之间挖小间隔,这是一种不蓄水的养殖方法。为缩短干露时间提高摄食率和生长率,一些地方采取蚶田筑堤蓄水养殖法,使退潮后仍能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在亩放苗密度500千克左右情况下,增产幅度1.5倍~2倍。
5.高潮区蓄水越冬为防止二龄蚶苗冬春发生冻伤所造成的死亡,采取高潮区蓄水越冬法。管理期间应特别注意防止跑水。越冬时期亩放成蚶密度为3500千克~4000千克为宜。
泥蚶育苗常见病害的防治
1.保证水质
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比重1.010~1.023,pH值7.5~8.5;取水区滩涂面积小,海水交换量大,无污染。育苗期间用水,需用沙滤水,幼苗翻池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池水的温差不超过2℃。
2.亲蚶质量
选择健康无病,蚶体饱满,性腺成熟度好的泥蚶作为亲蚶,规格80~180个/kg。解剖观察,优质亲蚶,性腺饱满,精巢乳白色,卵巢明显桔红色,显微镜下观察卵子已游离。亲蚶直接从泥蚶养殖场购得,干露时间不能太长,洗净、消毒后入池催产。
3.病害预防
育苗开始时,育苗池、进水管道、育苗工具等要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彻底消毒,严防育苗过程中工具交叉使用而受污染。在催产、幼苗翻池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用药量要恰当,保证育苗顺利进行。
4.投喂饵料营养要全面
选择优质、耐高温藻种,如: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s mulleri、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golandic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等。藻种要纯、无污染,宜从专门从事藻类研究的单位引种购得。育苗时,投喂藻类以少量多次为好,日投藻2~5次,白天投藻量不能一次太多,否则蚶苗吃不掉,藻类大量繁殖,PH值升高,易造成蚶苗下沉、死亡。投喂前,先用显微镜检查藻类,无污染,才能投喂。不能只投喂一种藻类,如以金藻为主,要适当混合投喂硅藻、扁藻等,投喂饵料营养全面,蚶苗生长快。
5.预防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进入育苗池的海水,需用滤水袋过滤,滤去个体较大的水生动物;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轮虫等,可以在泥蚶育苗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网目大小的换水网箱,勤换水或翻池等方法来解决;寄生虫等可通过翻池时的洗苗操作除去,少数顽固的寄生虫,可采用在洗苗时,水中加入少量甲醛,清洗除去。
6.防止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翻池时动作要轻,不损伤苗,选择网箱的网目要恰当,使幼苗不被嵌入网目而损伤。翻池时控制好水位,以免水压过大,幼苗受强冲击受伤。捞苗、洗苗操作小心轻作。
7.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水质管理
育苗池使用洁净无污染的沙滤水,并经滤水袋过滤后入池,每天换水量30%~100% 。
(2)投喂藻类
附着前以投喂金藻为佳,要求达到池水中藻类密度5~20万个/ml,附着后投喂扁藻为主,保持池中密度2~10万个/ml,或金藻与扁藻混合投喂,密度为金藻1~10万个/ml+扁藻1~10万个/ml;也可在投喂金藻、扁藻时,加投硅藻。
(3)光照强度和水温
育苗室需用遮光布,晴天时透光率20%~30%,光照强度控制在300~800Lux。水温控制在26~31℃为佳,防止水温变化太大。
(4)检查幼虫吃食生长情况
每日取样检查幼虫吃食情况;在显微镜下测量幼苗生长情况,正常情况下,浮游幼虫壳长每日增长10μm左右;取样计数检查幼虫密度情况,如发现密度骤减、死苗等情况,应及时查明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做好日常防病工作
育苗期间,育苗池、育苗工具等要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物彻底消毒。翻池时,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育苗顺利进行。
(6)做好日常检查记录工作
每日早中晚记录水温、水位,记录幼苗吃食、生长,用药等情况,以备日后查用。总之,泥蚶育苗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要搞好泥蚶育苗,必须做好各个环节,必须注意防病,做到预防为主,才能获得泥蚶育苗的成功。
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呢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变质的食物往往含有多种病毒,最易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尤其是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而且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4、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5、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6、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另外,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食物中毒应从搞好个人卫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