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什么季节吃最好 小儿与成人剂量相同
驱虫药什么季节吃最好 小儿与成人剂量相同
依一般的用药经验,小儿的剂量应该小于成人。可是肠虫清的剂量却规定:从两岁以上的儿童到成人,都是两片,这使得部分家长在给小儿用药时不免担心。其实不必担心,因为肠虫清口服后绝大部分(95%)不被人体吸收,24小时内即随粪便排出体。
老人剂量不等于成人剂量
近日,门诊碰到一老年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时误将1片服为2片,导致休克,经抢救才化险为夷。在此,有必要提醒老年患者,服药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药物的剂量首先是按医嘱服药,其次才是按说明书服药。因老年人吸收、代谢功能减弱,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延长,从而易导致体内药物的积蓄,产生某些毒性反应。所以不能以成人剂量为准,一定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对抗生素以外的其他药物推荐使用成人半量或1/3量为起始量。另外,药物剂量的换算多以毫克为单位,少数以克为单位,希望老年患者搞清每一片的剂量后再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注意服药后的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的多病性而将多类药联合服用非常常见。老年人体内平衡作用逐渐减弱,致使部分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服药后要观察有无不适,有不适者应及时到医院看医生。若有条件在血药浓度监测下用药,则更为安全可靠。临床上曾遇到一位老年患者,将输液后的不良反应误认为是感冒,后经护理人员详细询问后才得知是药物延迟反应,便及时更换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加强配合,才能正确反映用药后的效果。
注意中西药的服用方法有不少老年患者图方便,将中西药一起服用,这是不妥当的。在中西药都需服用时,中间最好间隔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减轻药效或增加副反应。
小儿用药剂量是怎么计算的呢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体重计算:即按药典或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小儿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小儿体重的千克数,即可得到一天的用药量,然后再按药品和病情要求分成数次服用。我国药典对一些药物已规定了小儿剂量,如琥乙红霉素为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mg,分3-4次服用。
2、按体表面积计算:这是一种广为推荐的方法,一般认为此方法的科学性强,既适合于成人又适合于各年龄组的儿童。不论年龄大小可按一个标准准确给药。此法的缺点是计算方法复杂,首先要知道用药者的体表面积大小,还得知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量。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此公式适合于30公斤以下的小儿。对超过3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对超过5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10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
如体重为22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22×0.035+0.1=0.87m2。
如体重为40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30×0.035+0.1+0.2=1.35m2。
一些药物规定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如仅知成人剂量,则根据体表面积比例计算小儿剂量,公式为: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可按1.73m2计算。
3、按成人剂量折算:很多药物仅规定了成人剂量,药典对此采用按小儿年龄阶段折算的方法解决。国内外小儿药物剂量根据成人剂量折算方法有几十种,结果有的偏大,有的偏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所载的老幼剂量折算表是参考了20余种不同计算法,认真细致地按小儿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细胞外液量比例折算出来的,详见下面“老幼药物剂量折算表”:
初生-1个月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18-14;1-6个月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14-1/7;6个月-1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7-1/5;1-2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5-1/4;2-4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 1/4-1/3;4-6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3-2/5;6-9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2/5-1/2;9-14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2-2 /3;14-18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2/3-全量;18-60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全量-3/4;60岁以上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3/4。
小儿用药量计算方法虽然不难,但由于疾病不同、体质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故应请医生决定用药量,按照医嘱用药应是最安全的。
驱虫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秋季驱虫最佳时机
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谓是打个正着。
儿童用药剂量公式 按年龄快速计算
若药品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用药剂量,可以按照儿童年龄与成人剂量换算得到。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年龄+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
若成人服用某药物每次剂量为100毫克,那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100×0.05(8+2)=50毫克。
男性滴虫病吃什么药
内服药推荐
1、甲硝唑:
成人剂量每次200mg(1片),每日3次,连续7-10日为1疗程。配合甲硝唑栓剂外用对阴道炎可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治疗率可达90%。本剂可以引起恶心,腹泻、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尚有致畸胎可能,因此孕妇不能使用,或在怀孕前6个月内不用。患有中枢神经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
2、哌硝噻唑(Piperanitrozole):
本剂为5-硝基噻唑类抗原虫药剂,对阴道毛滴虫有抑制及杀灭作用。不良反应较灭滴灵少。成人剂量:每次0.1g,每日3次,连续7-10日为1疗程。少数服本剂患者,可以引起转氨酶增高。
3、曲古霉素(Trichomycin):
本剂对滴虫、阿米巴原虫、念珠菌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同时患有滴虫及念珠菌症者应首选本剂。成人剂量,每次2-3片(5万单位1片),每日3次,连续7-10日。
外用药推荐
乙酰胂胺(滴维净Acetarsol):
有灭滴虫作用。滴维净每晚放入阴道内1-2片,连续10日为1疗程。停药后5-7日查滴虫,若无可停药,否则再用1疗程。
宝宝爱磨牙是否有蛔虫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晚上睡觉时磨牙,睡眠不安,时有脐周疼痛和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可不知是什么原因。
小宝宝往往是没有干净和脏的概念的,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在嘴里尝一尝。如果宝宝经常吸吮手指、未洗手就吃东西,或者吃了未经洗净的蔬菜、水果,很可能会将蛔虫的卵吃到了肚子里。
那么宝宝磨牙首先应考虑是否有蛔虫,可到医院检查大便,如果从大便中查到蛔虫卵或发现排出成虫就可确诊。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约65%~70%的人被感染,儿童感染率更高。
而秋冬季这好是家长为宝宝驱虫的最好季节,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这些食品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冬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正好药到虫驱。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会蛔虫?
驱虫,应该知道孩子肚里是否有了蛔虫。家长也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做一个大致判断:
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5.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6.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异常表现时,就应怀疑孩子肚里有虫,去医院检查粪便内有无虫卵即可确诊、若有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了。
驱虫药什么时候吃好 小儿不宜常服驱虫药
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驱虫药,一看还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脑炎综合征等。所以,小儿不宜常服驱虫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怎样使用驱虫药驱走虫子
1、驱虫药宜空腹服用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或于服药前一日给导泻剂,以清除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使驱虫药能与虫体充分接触。空腹时服用,药物在肠道内的浓度高,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此外,服用驱虫药后,应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苹果等,以利于虫体排出。左旋咪唑类杀虫药服用时可用糖水送下,不仅可以改善口感,也可以增加疗效。
2、驱虫药不宜常服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驱虫药。一旦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很多驱虫药具有糖果的外观和口感,可它是药不是糖,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服药,不要因孩子脸上有“虫斑”、“晚上咬牙齿”、经常“腹痛”等症状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驱虫药。实际上,这些我们通常认为是感染蛔虫的“证据”,不一定都和肠虫有关。
3、服药后不会立即排虫有的人服药后一天,就急于检查粪便,若没找到虫体,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这种错误观念源于使用传统驱虫药。传统的驱虫药毒性较强,不宜在体内久留,因此与泻药组成复方制剂。这样,驱虫药将虫体麻痹后,借助泻药及肠蠕动将虫体迅速排出体外。而新型驱虫药的药理机制为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糖原耗竭,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杀虫机制,使得服药后2~4天才有虫体排出。所以,服药后还要耐心等上2~3天,才能看到“战果”。
4、两岁以下儿童慎服驱虫药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且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两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孕妇如需要驱虫,应与医生联系,尽量避免服用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驱虫药,如左旋咪唑(驱虫速、驱钩蛔、肠虫净都含左旋咪唑)和甲苯咪唑(安乐士、驱虫康、一片灵都含甲苯咪唑),而应改服较为安全的丙氧咪唑。
驱虫药什么季节吃最好 两岁以下慎服驱虫药
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两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
金秋肠道驱虫六注意
1、目前的肠道驱虫药对肠道线虫效果较好,而对虫卵、幼虫的消灭不彻底。“漏网者”在1—3个月后又可发育为成虫。所以3个月或半年后再服一次驱虫药,即可消灭那些“漏网分子”,又可对再感染的寄生虫有驱虫作用。
2、少数蛔虫感染较严重的患者服驱虫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可引起窒息,此时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3、空腹服药可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
4、怀孕或哺乳妇女不宜使用驱虫药;2岁以下儿童禁用驱虫药。
5、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可用于单独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该药之所以规定两岁以上的患者都需要服用两片剂量,是因为肠虫清在肠道吸收较少,不易在体内蓄积,口服后95%不吸收,24小时内由粪便排出。因此服用肠虫清,小儿不减量。
6、集体驱虫是清除传染源的较好方法,应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服驱虫药,即对已感染者进行集体治疗,又对尚未感染的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
为什么冬天驱蛔虫效果最佳
1、驱蛔虫选择什么季节吃药效果比较好,是治疗蛔虫症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夏季好,因为夏季常常吃生冷的瓜果、喝生水和吃凉拌菜,蛔虫感染机会多,此时驱虫效果满意。
2、其实不然,夏季虽易受蛔虫感染,但这时的蛔虫是幼虫,仍在肺泡或血液里呆着,还未迁入小肠内居住。因此,服下驱虫药后作用不大。
3、当进入冬季,夏季感染的幼虫已成长为成虫,并且都寄居在小肠里,此时服药正是时候,能在短时间内杀死蛔虫,所以冬季吃药驱蛔虫效果最佳。
儿童夏季保健四大问题
一、补水问题
炎热夏季如何给孩子正确地补水成为广大家长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营养的运输,重要的物质代谢和生理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
(一) 补什么水?
目前市场上小儿饮用水品种繁多,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它不含卡路里,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纯净的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现在城市家庭绝大多数都在用饮水机,长时间饮用纯净水,对孩子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它进行了多次净化,虽然纯净,但是在过滤杂质的同时,把水中本来存在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也滤掉了,这样一来,人在喝水的时候就不能像饮用自来水一样补充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现有无数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儿的体重呈两极发展态势,不是太胖就是太瘦。据分析,喝饮料过多是重要因素之一。食欲旺盛而大量喝饮料的孩子因热量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一些食欲差的孩子则由于喝饮料影响正餐,因热量摄入不足而导致消瘦。任何含糖饮料或机能性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健康有益,对于肥胖儿童来说,则最好不要喝饮料。这是因为会减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饮料中过量的人工色素在体内积蓄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色素沉附在儿童柔嫩的消化道黏膜上,极易引起消化不良。
(二)补多少水?
除母乳喂养外,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20~30毫升水,1~3岁幼儿每天每公斤体重30~40毫升水。炎热季节略多,寒冷季节略少些。也可根据孩子尿色来判断,正常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黄,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建议给孩子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像橙汁、可乐等含糖饮料口感虽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0毫升。
(三)什么时候补水最好?
1.清晨起床饮一杯温热的白开水。
2.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最好隔1~2小时喝一杯。
二、家长要监督孩子午睡
上海市儿科研究人员对市内1812名1~6岁儿童睡眠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3岁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均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4~5岁组的睡眠总时间与国外相仿。由此可见,国内外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着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监督他(她)们午睡则可起到弥补睡眠不足的作用。
美国儿科研究人员曾对1200名儿童做了测试,其中一组午睡,另一组则从不午睡,结果前者比起后者来往往精力较充沛,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较好,反应较灵敏,逻辑表达能力较强,特别是下午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炎热夏季中,许多孩子没有养成午睡习惯,喜欢到户外活动也容易中暑。鉴于此,夏季里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午睡1~2小时;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了枕头和毛毯,集体午睡。
三、儿童应少吃冷饮
“小精灵”平时最爱吃的零食就是冷饮。一到热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是就是打开冰箱拿冰激凌吃,每天要吃2~4支,有时晚上还要喝一罐冰牛奶。近些日子,她老是喊肚子痛,服过镇痛药水可缓解,前天腹痛又发作,额头冒汗,面色苍白,家长赶紧把她送到市儿童医院,医生给她做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孩子已经患上慢性胃炎。
胃的表皮有一层粘膜,能分泌粘液层覆盖在胃的表面,这层粘液能保护胃自身不被消化液消化掉。冷饮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使保护胃的“天然屏障”——粘液层受到破坏,导致胃的防卫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增加,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最终形成慢性胃炎。学龄前儿童自控能力较差,夏天往往喜欢吃冷饮来解暑,几乎是对冷饮“来者不拒”。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控制10岁以下儿童冷饮摄入量,一般来说,每天吃冷饮不超过150克,最好是分多次吃,不要一次进食太多。
四、防蚊虫叮咬
炎热夏日是各种蚊虫活跃季节,而黄昏或夜晚则是蚊虫最容易叮咬人的时段,如何躲开蚊虫的袭击是一个大难题。对付叮咬人的蚊虫,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各种气雾杀虫剂、灭蚊片和蚊香等产品,尽管厂商在包装上都标有“对人畜无害”字样,实际上这些产品大都采用菊酯类的溴氰菊酯作为杀虫有效成分,且气雾杀虫剂和蚊香都属短效杀虫剂,需要每天使用,对人类身体是有害,尤其是大脑发育还未完善的婴幼儿和儿童。驱蚊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会对人类的呼吸道、皮肤黏膜产生危害,而且对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临床儿科医生观察到,每到夏天有很多皮肤过敏、感冒咳嗽和哮喘患儿前来就诊,问及原因,许多都是由于夜间使用蚊香驱蚊引发的。确实,蚊香成分比较复杂,即便是电蚊香,在燃烧时也会形成烟雾微粒,当卧室空间较小,烟雾微粒浓度较大时,很容易造成咳嗽、胸闷反应,甚至诱发哮喘。事实上,长期过量吸入杀虫剂的气雾会损伤人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特别是劣质蚊香中掺有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燃烧时农药散布在烟雾中,被孩子吸入易致中毒,对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在选购驱蚊剂时一定要选择专门给孩子用的产品,而且气味越不明显、烟雾越少越好,这些产品考虑到宝宝的耐受性,使用起来更安全。
驱蚊虫用蚊帐是最好的。它能把大人和孩子和蚊虫隔离开,没有化学物质的污染,是晚上入睡首选防蚊方法。孩子住的房间不要使用杀虫剂,也不要接触任何杀虫剂,包括蚊香。驱蚊花露水则像一顶无形的“蚊帐”,尤其适合儿童使用,只要涂抹在身体裸露部位,每次时效可达5小时。除了驱蚊功效外,有些花露水中还含有中草药成分,有清凉、去痱、避暑等功能,可谓“一物多用”。另外,可以选择在婴儿房里放几盒清凉油或风油精,晚上打开盖子驱蚊效果也不错。平时告诉孩子尽量远离水边或者草坪,不要让孩子光脚跑来跑去。文/王小衡
多大年龄的孩子适合用驱虫药
一般来说4岁以后适合用驱虫药。2岁以下小儿由于肝肾功能不完善,禁用驱虫药。常规驱虫药可在儿童4岁以后进行,因夏季生食蔬菜、水果感染几率最大,经过60 ~ 70天形成成虫定居肠道内,故秋季驱虫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