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患上慢性丙型肝炎传染吗

患上慢性丙型肝炎传染吗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1)经血传播: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血 血制品(如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体最近通过应用比较特异的方法及试剂筛选献血员使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开始下降.透析采血浆还输血细胞静脉内药瘾均可感染丙肝病毒.亦有纹及纹眉穿耳眼等美容过程感染丙肝病毒的报告.

(2)母婴传播:有报告在妊娠期存在丙肝病毒经胎盘的垂直传播及产时产后感染的母亲对婴儿的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相比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时机主要在出生或哺乳期.

(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也是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接触可能是丙肝毒传播途径之一.接触的内容有共用梳子共用指甲剪 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

可以多吃些保肝护肝食品最常见的保肝、护肝食品 如下: 西红柿:富含vc,番茄红素。肝功不正常者可常吃西红柿鸭蛋汤,有滋阴功效,可作为肝炎患者的日常 膳食。柑橘:富含vc,有助肝脏解毒但不可多食,多食易上火,空腹食用伤胃。李:含一种黄素甙,为干扰素诱导物,同时,中医说李清热生津泻肝利水,有养肝护肝之功。梨:梨的营养丰富,能保护肝脏,帮助消化,所以也常作为肝炎和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慢性丙型肝炎传染吗及治疗方法,肝炎是很难受的,同时对于疾病的治疗我们应该思考更多的方法,肝炎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同时对于疾病的预防工作也需要引起重视。

得了丙肝能彻底治疗好吗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 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 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炎效果较输血后丙型肝炎好。急性丙型肝炎如ALT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应用干扰素治疗。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近期疗效50%。

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

为一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3、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治疗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为25%,可防止30%的急性丙肝向慢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IFN仍是公认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Omata报道,输血后丙肝1年后ALT恢复正常者,IFN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7%,输血后3年HCV RNA阴性者,IFN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0%。一般认为,HCV感染时间越短,肝组织学病变越轻,血中病毒水平越低则疗效越好。因此对急性丙型肝炎,血ALT持续不降者,应考虑IFN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下述指标者,亦可应用IFN治疗:①血清ALT持续异常;②肝组织学检查有慢性肝炎特征;③既往有注射毒品史或从事医务工作者等;④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⑤HCV血清指标阳性。

IFN剂量目前一般用3~5mV,每周3次,疗程6月。据报道,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50%以上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生化和组织学指标好转,但部分病人于6~12个月内复发。但如病人于治疗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延长疗程可提高应答率。

4、肝移植

慢性丙型肝炎晚期可用肝移植治疗。但新移植的肝常发生HCV感染,系由肝外HCV传入所致,也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该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发现丙肝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医院诊断,及时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大,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

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

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2)病变程度判定

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西安)中关于肝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IV、HB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

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4)肝硬化与HCC

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5)混合感染

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6)肝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

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病人。

3.重型丙型肝炎

(1)以急性黄疸肝炎起病,高度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明显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

(2)胆红素迅速上升,日升高值大于17.0μmol/L或170μmol/L。

(3)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4)意识障碍。

(5)起病10天以上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半年以上慢性感染者为慢性重症丙型肝炎。

丙肝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丙肝常见的治疗方法如下: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 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 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炎效果较输血后丙型肝炎好。急性丙型肝炎如ALT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应用干扰素治疗。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近期疗效50%。

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

为一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3、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治疗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为25%,可防止30%的急性丙肝向慢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IFN仍是公认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Omata报道,输血后丙肝1年后ALT恢复正常者,IFN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7%,输血后3年HCV RNA阴性者,IFN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0%。一般认为,HCV感染时间越短,肝组织学病变越轻,血中病毒水平越低则疗效越好。因此对急性丙型肝炎,血ALT持续不降者,应考虑IFN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下述指标者,亦可应用IFN治疗:①血清ALT持续异常;②肝组织学检查有慢性肝炎特征;③既往有注射毒品史或从事医务工作者等;④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⑤HCV血清指标阳性。

IFN剂量目前一般用3~5mV,每周3次,疗程6月。据报道,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50%以上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生化和组织学指标好转,但部分病人于6~12个月内复发。但如病人于治疗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延长疗程可提高应答率。

4、肝移植

慢性丙型肝炎晚期可用肝移植治疗。但新移植的肝常发生HCV感染,系由肝外HCV传入所致,也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预后:

虽然丙肝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向慢性化转变,血清转氨酶常呈波浪起伏性升高,持续达6个月者(占57%)比乙肝(占28%)更为多见。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者,易发展为慢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展为慢性;老年和高剂量丙肝病毒急性感染者易发展为慢性;经皮传播者,特别是输血后丙肝较非肠道外传播者更易发展为慢性。其中10%-2o%发生肝硬变,有时在急性起病后几个月至三年之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演变为肝硬变,而且,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

肝功能正常的人也会患丙肝吗

近日,市传染病医院就接诊了这样两位病人,他们经常感觉精神不振,时常还伴有低热,其家人怀疑他们得了慢性乙肝。但医院检查报告显示,这两人都得了慢性丙肝。而此时,这两人仍非常疑惑,因为每年体检他们的肝功能都很正常。经医生询问后发现,他们都曾经因为车祸、手术而输过血,丙肝就是这样被悄悄感染的。

据介绍,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是由一种经血液传播、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严重的肝脏疾病。目前我国共有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4000万人左右,80%的病人会患上慢性丙肝,其中约10-30%病人将发展为肝硬化,5-10%肝硬化患者可发展成肝癌。

然而,令人感到棘手的是,丙肝病人一般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一般的肝功能检查几乎查不出任何异常。为此,专家建议对高危人群积极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查。

得了慢性丙型肝炎到底传染吗

得了慢性丙型肝炎传染吗?得了慢性丙型肝炎是会传染的,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慢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下:

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美容器械,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性接触也会传染丙肝病毒。

2、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5%~10%的几率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目前没有报道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如果乳头有出血时,要避免母乳喂养。

3、性传播

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得了慢性丙型肝炎是会传染的,而且慢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也比较多的,可通过血液、母婴、性行为来传播,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让自己的后代受到严重的伤害。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急慢性丙肝的症状有哪些区别

1、急性丙肝症状

急性丙型肝炎的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在早期患上丙型肝炎时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表现,也就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因而大多数人由急性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急性丙肝的症状主要有发热,黄疸和恶心,呕吐,以及肝区不适,但表现都较轻较难发现,也可以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和肝肿大。急性丙型肝炎半数以上的病人会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丙肝症状

慢性丙型肝炎的表现一般较轻微,包括易疲劳,全身无力,肝区部位不适或隐痛,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可以有黄疸,但是黄疸较轻。其表现与乙型肝炎表现相似但较轻,黄疸发生率也较乙型肝炎低。

一般丙肝分几种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疾病分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着称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甲型和戊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性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目前对病毒性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过疫苗预防,丙型、丁型尚无疫苗。

丙肝疾病概述

丙肝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丙肝传染不

丙肝是会传染的。 丙肝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比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约有1/2的丙肝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30%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也是肝细胞癌主要病因之一。近2至3年研究表明,丙肝是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由于丙肝起病隐匿,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些人被丙肝传染后还毫无所知,直到偶尔检查时才发现。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对丙肝的认识也远没有对乙肝或甲肝那样深入。

丙肝的临床特点与其他病毒性肝炎有些不同。丙肝起病缓慢,丙肝症状也比较轻微,而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丙肝,治疗难度不下于乙肝,其中相当一部分(近30%慢性丙肝)会发展为肝硬化。 丙肝会传染,而且乙肝丙肝可以重叠感染,使肝炎症状加重。近年发现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传染性是很强的。 丙肝传染途径及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肝与输血的关系更密切。50%以上的丙肝病人都有输血(或血浆)的历史。

如果输入的血液带有丙肝病毒,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般1个半月至2个月)后,便出现肝炎的症状(疲乏、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黄疸等)和肝功能异常。病人的血液可检测到抗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抗-HCV阳性)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由于感染丙肝病毒后,体内产生抗-HCV及其在血中出现的时间较迟,而HCV-RNA的产生较早,而且HCV-RNA表示丙肝病毒在肝内复制活跃,因此HCV-RNA能更准确及更早诊断丙型肝炎。

一般来说,单纯的急性丙肝的症状较轻,经一般护降酶治疗,病情好转较乙肝快,但病情易反复而变成慢性若在慢性乙肝基础上重叠感染丙肝病毒时,则可使原来肝炎加重,甚至发展为重症肝炎或加速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医生们应很重视丙型肝炎的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

丙肝炎是什么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1、甲型肝炎

HAV主要通过污染手、水、食物和食具等经口感染,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为隐性感染。甲型肝炎的预防,重点在于搞好水和粪便的管理、饮食和个人卫生。对于流行季节和高危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急性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进口传染。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一个月。

2、乙型肝炎

HBV传播较为复杂,可通过血液、精液、月经和阴道分泌物等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围产期的母婴传播、经输血和医源性传播以及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对乙型肝炎的预防,目前采取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成效显着。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意外受感染者,可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接种。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日,其血液内多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大。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血透仪等血源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潜伏期为6周-6个月。

3、丙型肝炎

HCV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其次不洁的注射,性传播、围产期传播、医源性传播发生的频率较低。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献血员及血制品管理,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防止注射毒瘾及医源性传播。丙肝疫苗正在研制中。丙型肝炎传染源是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或抗HCE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

4、丁型肝炎

主要传播途径也是输血和应用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围产期传播少见。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嗜肝DNA病毒(如HBV)协助才具有传染性,故从未感染乙肝者不会单独感染HDV。预防的重点是预防HB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的措施,其次是防止HBsAg阳性者再感染HDV:尽量少输血、少用血制品。丁肝疫苗尚未研制成功。

丁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丁型肝炎(HDV)、HBV携带者,实验动物模型如黑猩猩、土拨鼠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急性丁型肝炎由HDV与HBV同时感染所致,潜伏期为6-12周。

5、戊型肝炎

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流行为水型流行,多发生于雨季及洪水季节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仅次于水型传播的第二危险因素。本病老年及孕妇病死率较高。预防基本同甲型肝炎,重点是水源和粪便的管理、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未在临床上使用。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75天,平均约6周。

6、庚型肝炎

庚型肝炎由庚型肝炎(HGV)及GBV-C病毒引起,HGV及GBV-C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庚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HGV/GBV-C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与HBV、HCV相似,常合并感染HBV和HCV,主要经血和肠道途径传播,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相关推荐

丙肝形成的原因常识介绍

1.丙肝是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所引起的,HCV为含脂质外壳的球形病毒,具有囊膜和刺突结构,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丙肝分布比较广泛更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症状。 2.丙肝是感染再会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肝脏损害,感染丙肝,一般不易被发现,尤其是在初期,更是容易被忽视。近几年丙肝有升的趋势,癌变率也较高,丙肝的潜伏期一般是在5~12周。丙肝有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两种,一般急性丙肝有头痛、

丙肝者的有效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 IFN治疗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为25%,可防止30%的急性丙肝向慢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IFN仍是公认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Omata报道,输血后丙肝1年后ALT恢复正常者,IFN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7%,输血后3年HCV RNA阴性者,IFN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0%。一般认为,HCV感染时间越短,肝组织学病变越轻,血中病毒水平越低则疗效越好。因此对急性丙型肝炎,血ALT持续不降者,应考虑IFN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者,具下述指标

丙肝需要治疗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疑问吧,不同人群丙肝其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丙肝的高发人群,让我们的治疗更加的对症治疗,保证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了解不同类型丙肝者的治疗方法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怎么感染丙肝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丙肝病毒阴性的丙肝病毒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

丙肝的表现

慢性丙肝急性丙肝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丙肝病毒携带史而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丙肝表现者。 慢性丙肝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1.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慢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慢性肝炎传染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

丙肝的症状有哪些

丙肝的症状有: 1,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 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

丙型肝炎容易传染

慢性丙型肝炎是否传染呢?慢性丙型肝炎是会传染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下: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 国内报道80%以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丙肝传染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散发的HCV感染者中

如何定义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以肝功损害为主。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型。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的是甲型和乙型,特别是乙型肝炎,目前全球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者约3亿5千万,还有2亿为慢性丙型肝炎者。

丙型肝炎传染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丙肝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引发丙肝的病毒是丙肝病毒HCV,这种病毒是具有传染性的。那么丙肝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呢?专家告诉我们,丙肝与乙肝的传播途径是极其相似的,它们的主要传播途径都是血液传播。另外,丙肝的传播途径还有母婴传播、医院性传播和性传播等。

有丙肝的危害有哪些

1、丙肝的发病率比较高,容易转化为慢性,容易恶化。感染丙肝病毒后,容易引发急性丙肝,通常会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五的急性者会转为慢性丙肝,由于输血感染丙肝的者中,会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其他原因感染丙肝的者肝硬化的概率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丙肝肝硬化者又会有百分之五左右引发肝癌。 2、丙肝的传染性强,只要是由血液传播的,输血、使用血制品都有被传染的可能;还有母婴传播,婴儿出生就携带丙肝病毒也是非常常见的,性传播也是丙肝的传播途径,夫妻之间,性伴侣之间的相互传染丙型肝炎病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