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掌握正确脑瘫小儿的卧姿和抱姿
家长应掌握正确脑瘫小儿的卧姿和抱姿
小儿脑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该疾病是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原因,近年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小儿脑瘫的发病不仅给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侵害,同时还给患儿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专家表示,如果患儿的卧姿或抱姿不正确,将会加重肌张力和运动姿势的异常,影响康复效果,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卧姿和抱姿。
1、正确的卧姿
(1)肌张力较高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应该采用侧卧位,这样既有利于痉挛性肌张力的缓解,还有利于肢体的对称。脑瘫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
(2)对于肌张力过高的痉挛脑瘫患儿或肌张力较低的软瘫患儿,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让他们俯卧位睡觉,在其胸前部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保持口鼻的呼吸顺畅,当脑瘫患儿头能向上抬起或能转动时,可以撤去枕头。
2、正确的抱姿
(1)软瘫患儿的抱姿:让脑瘫患儿面向前方,将其背部依靠在家长胸前,家长一手托在脑瘫患儿臀下,使他成为一个坐椅子的姿势,另一手环抱在脑瘫患儿胸前,尽可能地使他的头、躯干保持竖直,这种抱姿一方面可以防止脑瘫患儿日后发生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另一方面有利于脑瘫患儿躯干平衡能力及正确立直姿势的训练。
(2)肌张力较高患儿的抱姿:使脑瘫患儿面对家长并将头高过家长的肩头,避免其面部紧贴在家长胸前,影响脑瘫患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头部不能控制但双手有抓握能力的脑瘫患儿,可让他两手搭在家长的肩膀上,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扶住患儿肩背部,将脑瘫患儿竖直抱在怀里。患儿的两腿要分开,分别搁置在家长两侧髋部,以牵拉下肢痉挛的内收肌。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脑瘫危害大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卧姿和抱姿”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小儿脑瘫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该疾病提高警惕,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婴儿几个月可检查脑瘫
脑瘫是指从母亲妊娠期开始到孩子出生1个月之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症状小儿脑瘫症状多在婴儿期出现,一般在6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的异常。
一、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有俯卧:俯卧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臂撑起上身,并抬起头。脑瘫婴儿则不会。家长用手抬起小孩的头部,正常婴儿没有抵抗,脑瘫的婴儿则有抵抗。
二、站立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家长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脑瘫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三、正常婴儿能展开四肢仰卧于床上,脑瘫婴儿则头部转向一侧,这一侧的手脚伸展,另一侧的手脚屈曲,这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家长用双手去逗仰卧的小孩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来玩家长的手,且仍可保持平卧。脑瘫婴儿则是抓紧家长的手不放,甚至悬起上身。
四、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还有端坐:家长用手按压在端坐小孩的背后,正常婴儿较稳定,仍可坐稳。脑瘫婴儿则不稳定,很容易低下头向前倾,伸开双手上下摆动。
五、家长用手抓住小孩一条腿从卧位倒提起来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正常婴儿会屈起另一条腿以对抗,脑瘫婴儿则伸直双腿任您倒提,无明显的对抗反应。
婴儿几个月的时候是可以筛查脑瘫的,但是专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家长透过症状进行检查之后,如果发现异常还是需要就医治疗,就算没有异常,家长为了心里安定也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看是否留后遗症还要观察。
如何用手法帮助小儿脑瘫
一、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二、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三、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四、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五、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
以上就是我们所介绍的小儿脑瘫的康复手法,当然这些手法并不是完全全面,或者保证孩子可以完全脱离脑瘫的。康复手法只是帮助患儿改善日后的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他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减轻对脑瘫儿未来的影响作用。
如何预防早产儿脑瘫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会导致早产儿脑瘫,因此家长在家里要为婴儿做一些活动,家长可在家里按一定的方式为孩子做按摩和体操,建议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早产儿姿势异常亦会导致脑瘫,因此家长可为婴儿做侧卧对称性姿势,事婴儿姿势正确,防止脑瘫。可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父母对待早产儿要格外悉心照顾,要尽量多与婴儿接触,多与其亲子活动或是语言上的鼓励。可选择婴儿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小儿抬头。每次练习10分钟,每日练习4~6次。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肌张力异常:脑性瘫痪患儿所见到的肌张力异常有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也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
2、反射异常也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
3、运动发育迟缓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之一:脑性瘫痪存在程度不等运动发育迟缓。轻者大运动发育尚可,但有精细运动发育障碍者需要注意。
4、姿势异常:姿势分静止时与活动时两种。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最为常见,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都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
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表现?
1、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2、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3、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通过上面对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的介绍。您肯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那么孩子一旦患上了脑瘫就要趁早治疗,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远离脑瘫的危害,治疗脑瘫刻不容缓,专家表示,只有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让那个患儿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以致达儿童康复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脑瘫儿的护理
1、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对患儿的父母来说,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很关键。
脑瘫患儿的抱法(不能独坐、站、走的脑瘫患者,母亲常将其抱在怀里。如姿势不正确,异常姿势得以强化,阻碍了正确的姿势形成。
痉挛性下肢瘫的患儿,家长一手托住患儿的臀部,一手扶住他的肩背部,将患儿竖直抱在怀里,把两腿分开,分别搁置在家长两侧髋部或一侧髋部的前后侧,从而达到牵张下肢痉挛的内收肌的目的
2、脑瘫患儿的睡眠姿势及护理(脑瘫患儿由于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头很难摆在正中位,常常是倾向一面,并且头紧贴枕头,长久地保持这种姿势将会发生脊柱关节的变形,所以不良的姿势会影响脑瘫患儿的正常发育。
脑瘫患儿睡眠一般不宜长期采用仰卧姿势。以侧卧位好可以使痉挛肌肉的张力得到改善,有利于动作的对称。
3、脑瘫患儿的进食方法及护理(正确的喂食方式是患儿以后语言发育的重要基础)
对于脑瘫患儿的母亲来说,在给患儿喂食会遇到各种麻烦,特别是那些颜面肌肉痉挛,口腔闭合困难,咀嚼、吞咽运动不能很好完成的患儿,喂食更是困难重重。患儿在母亲的怀里处于半卧位,患儿的头部搁在母亲的胳膊肘上,肩背部由母亲的前臂承托,患儿的双手被放在身体的前面,整个身体的姿势显得相对对称,这样患儿全身的肌张力可相对正常写,喂食也就比较容易进行。
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瘫患儿,当母亲用调羹将食物放入嘴内后,可用食指与中指夹住患儿的下巴并用力缓缓上抬,使患儿的嘴闭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用力缓缓上抬,使患儿的嘴闭合。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脑瘫患者只有及时去专业的脑瘫病医院治疗,才能帮助患者彻底摆脱脑瘫病。当然选择一家好的脑瘫医院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直接关系到治疗脑瘫的效果及安全性的。那么,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请脑瘫医治医院医生为我们讲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肌张力异常:脑性瘫痪患儿所见到的肌张力异常有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也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
2、反射异常也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
3、运动发育迟缓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之一:脑性瘫痪存在程度不等运动发育迟缓。轻者大运动发育尚可,但有精细运动发育障碍者需要注意。
4、姿势异常:姿势分静止时与活动时两种。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最为常见,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都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
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表现?
1、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2、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3、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通过上面对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的介绍。您肯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那么孩子一旦患上了脑瘫就要趁早治疗,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远离脑瘫的危害,治疗脑瘫刻不容缓,专家表示,只有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让那个患儿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以致达儿童康复的目的。
小儿脑瘫主要的诊断方法
小儿脑瘫主要的诊断方法一、肢体
瘫侧肢体肌张力显著增高,肢体运动明显减弱,部分患者可完全不能运动或前臂内收,表现为上肢伸肌群,下肢屈肌群的瘫痪,且手与足严重,上肢重于下肢。
小儿脑瘫主要的诊断方法二、面部
脑瘫综合征患儿眼裂以上通常没有麻痹或只有轻微的麻痹,闭目欠紧,睫毛征阳性,用力闭嘴可发现偏瘫侧力弱,自然位时瘫痪侧口角偏向下外方,张口时口呈斜椭圆形。
小儿脑瘫主要的诊断方法三、特有姿势
可见脑瘫综合征患儿肩高耸,前臂内收、肘、腕关节屈曲。手旋前手指屈向掌侧,拇指高度内收。瘫侧下肢过伸,髋关节内收,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内收,足趾跖曲呈爪形趾或马蹄内翻足,划圈样行走步态。
小儿脑瘫主要的诊断方法四、倒提
家长用手捉住小孩一条腿从卧位倒提起来,正常婴儿会屈起另一条腿以对抗。脑瘫婴儿则伸直双腿任您倒提,无明显的对抗反应。
小儿脑瘫主要的诊断方法五、站立
家长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脑瘫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婴儿几个月可检查脑瘫
脑瘫是指从母亲妊娠期开始到孩子出生1个月之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症状小儿脑瘫症状多在婴儿期出现,一般在6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的异常
一、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有俯卧:俯卧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臂撑起上身,并抬起头。脑瘫婴儿则不会。家长用手抬起小孩的头部,正常婴儿没有抵抗,脑瘫的婴儿则有抵抗。
二、站立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家长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脑瘫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三、正常婴儿能展开四肢仰卧于床上,脑瘫婴儿则头部转向一侧,这一侧的手脚伸展,另一侧的手脚屈曲,这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家长用双手去逗仰卧的小孩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来玩家长的手,且仍可保持平卧。脑瘫婴儿则是抓紧家长的手不放,甚至悬起上身。
四、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还有端坐:家长用手按压在端坐小孩的背后,正常婴儿较稳定,仍可坐稳。脑瘫婴儿则不稳定,很容易低下头向前倾,伸开双手上下摆动。
五、家长用手抓住小孩一条腿从卧位倒提起来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正常婴儿会屈起另一条腿以对抗,脑瘫婴儿则伸直双腿任您倒提,无明显的对抗反应。
婴儿几个月的时候是可以筛查脑瘫的,但是专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家长透过症状进行检查之后,如果发现异常还是需要就医治疗,就算没有异常,家长为了心里安定也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看是否留后遗症还要观察。
小儿脑瘫的检查方式具体有哪些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者两手持小儿侧头部左右回旋头。如为脑瘫患儿则会出现颜面侧上肢伸展,反对侧上肢屈曲姿势。
2、坐位:同龄儿能做到稳稳坐或稍帮助能坐,而脑瘫患儿不稳定和两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儿则呈弓背取防御姿势,脑瘫患儿则会“叭哒”倒下。
3、抓握反射:检查者在小儿下肢方向,叫小儿握检查者两侧拇指。脑瘫患儿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
4:下肢交叉反射:检查者使患儿侧卧。抬起一侧下肢,正常儿可见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脑瘫患儿另侧下肢亦一起抬起。
5、俯卧位:正常儿俯卧位呈以上肢支撑身体姿势,头抬起。脑瘫患儿手呈软塌塌的样子。
6:踢蹬反射: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以一侧手掌来按压脑瘫患儿膝时,另一侧下肢会做踢蹬运动,而正常儿看不到这种运动。
7:踏步反射:检查者扶小儿两侧腋下保持立位,正常儿时两下肢稍开大,足底着地立。脑瘫患儿则以足尖立,且两下肢一边交叉,像有意识地踏步。
8:惊吓反应:检查者使患儿取仰卧位躺下,检查者从头侧稍稍靠近,突然用双手叩敲小儿头左右侧。正常儿闻声上肢或下肢只有瞬间地抖动。而脑瘫患儿上肢和下肢均会抬举,且上肢有短暂地停举。